華為“引商”,VR“刻羽”,共覓知音人
我個人表達對歌手和藝人的喜愛,不是做拼命打投的資料工人,而是買票去現場聽他們的演唱會和音樂會。那種現場幾萬人一起揮舞熒光棒大合唱的感覺,被音樂廳立體環繞的聽覺享受,是與觀看電視螢幕畫面根本不同的一件事。
所以我最盼望VR的時刻,是疫情爆發之後,意識到最近幾年都很難現場看演唱會的時候。
無法親至現場,又想聆聽身臨其境的音樂,VR成了唯一的解決方案。進入2020年,大家都說VR又火了,但縱觀海內外,主要源自一款遊戲大作《半衰期》和Oculus Quest 2的高價效比。對於非遊戲玩家來說,似乎依然行走在VR的內容荒漠裡。
直到前兩天,郎朗首部VR音樂作品正式上線華為影片VR專區和華為VR影片。彷彿郎朗來到我眼前彈奏了一場專屬音樂會。這一刻,我開始真正相信並期盼這一波VR浪潮的來臨。
古代人們曾形容技藝高絕的音樂演奏是“引商刻羽,雜以流徵”,更是有閒階層才能擁有的享受。而無需高昂的門票和旅行成本,就可以享有沉浸感的音樂體驗,這意味著許多新故事的起點。
當然,在做出VR時代終於確定肯定要來了的判斷之前,我們先理性討論一下,上一輪VR寒冬的痼疾,都解決了嗎?
一唱三嘆的VR復興之路
2016年的VR元年與2018年的VR寒冬,冷熱交替中無不彰顯著資本潮水的輕浮。VR發展的阻力,並不來自於概念的虛無,事實上,只要人類對影片感官的追求沒有止步,VR的虛擬現實體驗就是一扇必然會被推開的大門。
但在旅途上,產業適配度卻是更現實的問題。在欣賞音樂時,人類追求“和音”與和諧,所以西方發展出了交響樂團,東方則講究一唱而三嘆。從這個角度看,VR的崛起,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不僅僅依賴於一個概念的廣為認可,還需要產業端的“和聲”。
第一個和絃,是硬體。在上一波VR浪潮中,流行的硬體模式是頭部廠商打造的一體機VR頭顯,整合了專用晶片的硬體售價也水漲船高,動輒近千美金,令普通消費者望塵莫及。這一輪VR崛起,正來自Oculus Quest 2僅299的售價讓玩家們集體“真香”了。
第二個和絃,是網路。雲VR可以將畫面和聲音經過雲端渲染和編碼壓縮直接傳輸到使用者的終端裝置當中,這不就能大大改善VR的普及度嗎?不過,這種方式需要大頻寬、高可靠、低時延的網路來保證遊戲體驗,避免移動速率和畫面不匹配帶來的眩暈感。5G、千兆網路都是標配。
第三個和絃,是內容。提及這一輪玩家對VR重燃熱情,就絕對無法忽略一部遊戲《半衰期:愛莉克斯》。然後,就沒有那麼口碑爆棚的內容來持續啟用風口。與其說VR二次崛起真的來了,不如說,從產業界到消費者都真的期待它能來。
換個角度想,今天中國有著完整的VR硬體供應鏈,在5G建設上更是獨佔鰲頭,為什麼要跟著海外玩家亦步亦趨,而不是勇唱新曲呢?
IDC在《2020全球AR/VR市場季度跟蹤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接近710萬臺,2024年將達到7670萬臺,複合年增長率達81.5%。ARK的資料則保守一點,但也有每年17%的複合增速增長。
無論如何,VR都是中國不容錯過的時代樂章。
引商刻羽,華為開場:以音樂為序
前面提到,高階VR硬體的成本、雲VR的網路限制、優質內容生態的欠缺,是大致上一輪VR無法“和鳴”的關鍵。那麼,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5G的快速商用已經就位,雲VR體驗能否在清晰度和流暢度上,給等待VR的使用者們一個交代嗎?
作為5G的技術領先者,華為一直高度關注著VR,並佈局了一系列技術探索。
在剛剛上線的郎朗演奏中,具備3D空間音樂效果和視覺體驗的音樂會當中,在讓觀眾感受到和現場一般無二的沉浸式體驗之外,也能感受到VR開始在耳畔、眼前乃至現實中甦醒。
作為這一輪VR崛起浪潮中中國科技企業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我們還是穿越結果本身,去探尋體驗蝶變背後的技術支撐。
使用者使用一副普通的立體聲耳機,就可以獲得很強的方向感、沉浸感和臨場感,華為VR音樂MV這種如在現場的體驗感,一方面源自華為VR音樂提供目前業內所能達到的最高畫質晰度;同時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全景視野,感受空間音訊的精準配合,具備強互動性。
這些都需要雲端進行實時渲染和計算,對網路和演算法的要求很高。
首先,華為有的超清VR影片採集與輸出方案,透過電影級的影片成像單元,原始解析度達到13K*9K(13000*9000),可以呈現出電影級色彩和銳度;再加上實時縫合演算法技術與影片編解碼等技術,減少高畫質影片傳輸和編解碼過程中的延遲和不同步問題。
此外,華為VR的3D空間音樂效果實時演算技術,可以單軌音訊透過演算法轉換成3D空間音樂效果,使用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聲音、方向、強度等現實聲音特性。
接下來,華為將3D空間音樂效果實時演算技術與VR影片結合,自主研發的3D空間音效,可以還原現場效果,讓觀眾的每一次視角轉化都伴隨著聲音方向、強度、位置等調整,從而最接近現場的3D立體音效。
華為以技術開場,郎朗用藝術開局,也就誕生了這一次跨越時空的演奏,也給正在奏響的VR序曲添上了一縷強音。
天時地利人和:為VR覓知音
解鎖了雲VR的體驗限制,是否就可以讓VR走入千家萬戶了呢?答案還是不行。
根據萊特定律,若純粹的虛擬現實互動式控制系統價格與基於PC系統的價格相當,那麼在2030年之前,VR頭戴式裝置的產量和成本曲線將都走出一條雷同於智慧手機的曲線。
而智慧手機的爆發式增長,正源於生態對萬千開發者創新力的啟用。
對於VR產業來說,內容生態的繁榮同樣是不可或缺、重中之重。
這樣來看,VR再次崛起的節點中,中國已經擁有了天時(5G+雲時代)與地利(成熟的產業鏈區位),那麼人和呢?我們發現,華為已經悄然為VR起跑完成了生態蓄力。
除了上線郎朗VR音樂作品之外,華為此次還發布了全球獨一無二的一站式VR音影片製作發行解決方案,端到端、全方位地助力高質量、低成本、規模化的VR內容製作,以此吸引更多創作者加入到VR內容生產中來,打破內容單一-普及率低-內容更加匱乏的僵局。
一方面,藉助華為VR音影片平臺,將華為多年積累的技術和工具釋放出來,包括前端播放能力、影片點播VOD服務、音樂開發工具及VR內容的製作與發行等,消弭技術鴻溝與成本門檻,將豐富的創新空間留給開發者,啟用VR產業的眾創與想象力。
同時,對於普通受眾來說,也能夠以更低的消費門檻、更高的視聽享受,去主動擁抱VR。未來,華為VR音樂還將應用在音樂節、音樂App、綜藝節目等領域,將音樂現場帶給更多人,助力VR規模化發展,從而推動這一輪浪潮真正由虛向實,從涓滴流水化為驚濤拍案。
廣覆蓋的5G網路、開放的VR音影片平臺,再加上萬千內容開發者的合力,這一次,VR進行曲或許將在中國產業土地上方真正奏響。
而未來當我們已經習慣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無縫互動,在兩個世界中自由來去,或許偶爾會想起,2021春天的某一個下午,華為VR中奏響的鋼琴聲裡,蘊含了多少新的技術想象,和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渴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6856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相伴而行 軟通動力攜手華為雲共建商業共贏生態
- 合計為華人
- 在華為雲專屬月中,尋覓網際網路更需要的雲味道
- 軟通動力劉會福:與華為雲一起持續創新 商業共贏
- 華為供應鏈“限制升級”,國產晶片突圍刻不容緩晶片
- 攜手共贏 HashData亮相華為合作伙伴大會
- 華為申請註冊METAVISION商標
- 這一刻,聽見華為FTTR的星光四重奏
- 華為申請meta相關商標QEL
-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加速智慧,共創未來
- 機器人邁向ChatGPT時刻!清華團隊首次發現具身智慧Scaling Laws機器人ChatGPT
- 華熙趙燕:以民族文化融入當代藝術引發公眾共情
- 華為iLab:2019年Cloud VR+2B 場景白皮書(附下載)CloudVR
- 華為釋出全球首款基於雲的Cloud VR連線服務CloudVR
- 華為:2020年2月華為HMS生態開發者已有130萬人
- 前端智慧化的加速時刻:華為機器視覺的創新方程式前端視覺
- 華為:與全球180萬雲與計算開發者共成長,共創行業新價值行業
- 華為申請多項5Green商標
- Viu聯合華為HMS生態,共創影音娛樂新體驗
- 道相同、謀相通、人相守:華為副總裁周躍峰分享如何與使用者精英共創數字基建
- 華為正面臨史上最艱難時刻嗎?任正非:不,今年至少增長20%
- 華為Mate20配置引數曝光:麒麟980處理器+三攝+3D人臉識別3D
- AWS 案例研究: 覓睿科技
- 首個AI共創的遊戲設計,很以人為本AI遊戲設計
- 華為雲亮相LEAP科技展,攜手沙特共創智慧新高度
- 華為雲——AI人臉編輯讓Lena微笑AI
- 面向商業市場,華為式“搶灘登陸”
- 賣一萬塊錢的奢華VR套件,為啥每週都能上Steam銷量榜?VR套件
- 讓商業的歸商業,個人的的歸個人|專訪GGAC專家團主席鍾風華
- 冴羽答讀者問:冴羽哥哥 額愛你
- 華為201萬年薪引熱議:被高薪選中的年輕人,到底有多厲害?高薪
- 華為M5平板引數配置對比與圖賞 華為平板M5有幾個版本?
- 華為麒麟659和麒麟710處理器引數比較
- 引領步入未來智慧世界,華為雲將怎麼做?
- 《西部世界:覺醒》開發商分享VR技巧VR
- 《尋覓意義》讀後感
- 從專案驅動到體系建設,“夥伴+華為”共建共贏生態
- 華為“懂行”體驗店再升級:更多創新場景共築“懂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