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加速智慧,共創未來
以下是徐直軍發言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我相信沒有人再懷疑未來世界將走向智慧時代,未來是智慧社會,這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基本共識。那麼,人工智慧也好、智慧社會也好,對我們產業界意味著什麼?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政府如何驅動和牽引智慧社會的發展?我談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萬物智慧”正在改變各個行業產品的“競爭力焦點”, 也就是說,正在改變製造業,這是中國企業實現“變道超車”的戰略機遇。與工業革命、資訊革命不同,這次智慧革命,中國第一次與世界前沿已開發國家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線上,是中國企業超越歐美日企業、至少同步競爭的“幾百年來的機會”。
以家電產業為例,談談未來產品的競爭力的轉變。
在過去的幾十年前,我們父母親的那一代人,家務勞動是非常繁重的,用水桶擔水、燒火做飯、縫衣服、做鞋子、做被子、洗衣服、劈柴取暖……一天到晚也得不到片刻清閒。
今天,各種家電把我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煤氣灶、抽油煙機、冰箱、蒸箱、烤箱、洗衣機、烘乾機、加溼機、抽溼機、空調、新風機、吸塵器…….這是工業革命發展的優秀成果。100年來,各種家電的普及,解放了人的體力。
但是,今天的家電產品,在使用上是越來越不友好,而且越是高階的產品、越貴的產品,越難用。
比如,洗衣機上幾十個按鈕:要選擇面料,羊毛、化纖、純棉、半棉、混合等等;要選擇是什麼衣服,內衣、襯衫、褲子、毛巾等等;要選擇溫度、殺菌、快洗、慢洗……還要選擇節水還是不節水模式,選擇多少洗滌劑、多少柔順劑;更有甚者,還能夠編一個控制策略……烤箱也一樣:要選擇雞鴨魚肉、選擇溫度、選擇時間......洗個衣服,都要快變成工程師了。
我們都知道,家用電器發展了100多年,各種機械和電子電氣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當然還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但是,提升空間越來越小。我們一直期望改變這種落後的使用者體驗,但苦於沒有找到合適的技術,今天用人工智慧技術正好可以解決這麼複雜的使用方式。
我心目中的使用者體驗是“One click,Do everything”,按一次按鈕,完成所有的事情。 人工智慧將無處不在,自動識別所有的物體,自動採取最優的工作方式,這就是人工智慧帶來的使用者體驗。現在還有人懷疑冰箱不製冷嗎?空調不製冷嗎?應該基本上沒有了。
因此, 未來的產品的競爭力的焦點必將轉移到“智慧化”,誰最先使用智慧技術,誰就能夠引領下一步產業方向、構建面向未來的長期競爭力 。
智慧化並不簡單,絕對是高科技。產品智慧化後,就需要持續地升級人工智慧模型等,不斷地提升產品的智慧化水平,那麼,就需要家電聯網,就需要給客戶提供雲服務,這就是所謂的智慧家居,或者工業網際網路。我們耳熟能詳的IoT、工業4.0、工業網際網路等概念就能落地實現了。
企業的核心價值就是“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勤奮,讓客戶更加輕鬆和更加便利”,技術的價值就是“用大腦的勤奮,解決身體的懶惰”,用華為內部的話講是“把複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客戶”。
業界經常有人說“彎道超車”,其實,我們開過車的人都知道,彎道是超不了車的,彎道加速就會翻車。我們超車的時候,是怎麼做的?是“變道”。亞馬遜做IT產業,如果和IBM、DELL、Oracle等採用一樣道路,贏的機會應該非常渺茫。亞馬遜採用雲服務的方式,就是一種“變道”。
我們今天正處在這樣一個轉折點上,智慧化就是一次變道,中國在人工智慧上,是第一次與已開發國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而且,中國人工智慧技術還不落後,甚至有些地方可能還領先一點。 中國企業追趕了幾十年,走到了今天,我們不能再滿足“自己又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而是“要讓別人努力去填補他們國家的空白”。
我是以家電產業作為例子,來說明人工智慧技術給產業帶來的“競爭力焦點的轉變,我想各個行業都應該有類似的變革,都應抓住這樣的機會。比如,電信業,華為也正在努力地用人工智慧技術改造電信網路的執行和運維方式,希望打造出“自動駕駛網路”,徹底顛覆電信網路的執行維護,實現無人運維。
第二,人工智慧也正在改變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使能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走向“2.0”時代。 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OTT公司要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重構、至少是擴充套件當前的業務創新思路、使用者體驗方式和價值創造方式。
實事求是地講,過去的20-30年,中國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很不錯,實現了和世界同步,在有些領域還是領先世界的,比如移動支付等。
但是,未來的路在哪裡?沿著傳統的技術和方法是否還能取得“質”的飛躍?未來的手機使用方式是不是還是今天這個樣子?我認為關鍵是能不能使用好人工智慧技術。
這裡,我分享一下谷歌的實踐。
大家都知道谷歌最出名、起家的業務是搜尋,1998年,谷歌以“PageRank搜尋演算法”使其搜尋業務一戰成名,取代了Yahoo的地位。到了2008年,經過10年的發展,如果繼續沿著“搜尋演算法”這一個方向上持續發展,還能取得多大的提升空間?谷歌這個時候擴充套件了創新思路,開始了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
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解決搜尋的問題,大大提升了搜尋的準確度,大幅度地改善了使用者體驗,從而使其廣告越來越精準、越來越有效,競爭力越來越強。
2018年穀歌的收入已達到1300多億美元,仍然保持著超過20%的增長速度,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樣,人工智慧技術也用於的翻譯、影像識別、自動駕駛等各個業務塊的創新、體驗和價值創造中。谷歌的做法給了我們非常好的啟發,也就是人工智慧作為一個通用技術,使能業務創新思路、使用者體驗、價值創造方式的有機統一,實現全面的升級。
基於這樣的啟發,再看未來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者體驗,人機互動的方式是不是還是今天這個樣子?手機上是不是還是一個一個的app?電視機等各種其他終端上是不是也還是一個一個的app?
我認為應該改變各個應用相互割裂的使用方式,改變不斷地在各個app之間的跳轉,應該變成“以人為中心”的體驗、“以場景為中心”的體驗,不是今天“以app為中心”的體驗。
實現這樣體驗的基礎是人工智慧技術,用人工智慧技術精準地預測出使用者的需求和場景,各種應用API能夠“隨時隨地、基於使用者場景,進行自動化編排”,自動化地創造出 “場景下的全流程業務”,也就是說應用是隨時誕生的、是動態的,不是一個固定的app。
比如,使用者的一次旅行,就是一個場景,不需要在各種app之間跳來跳去。2015年,我在華為就推動在這方面做過嘗試,希望把手機從“智慧手機”提升到“智慧手機”的水平,打造出“懂你”的手機。當時,人工智慧的技術還不夠好,今天有條件了,不要把人工智慧定位為一個獨立產業,而是要定位為使能器。
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OTT公司需要思考如何在創新思路、使用者體驗、價值創造上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華為的智慧終端也願意和大家一起配合,一起努力,創造出顛覆性的使用者體驗。
第三,促進新產業的發展,政府給資金、給政策,不如給市場。 如果政府採購積極擁抱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那麼,就是對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的最好支援,有了市場牽引,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就是自然而然的。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採購,都有很強的牽引作用。因為政府承擔著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等很多基礎的民生服務,每年都有大量的政府採購;如果政府能夠積極擁抱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那麼,新技術就有了廣闊的市場,就能促進企業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迅速提升競爭力。如果企業能夠掌握更多的領先技術,就能更好地支援政府進行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經濟也可能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整個產業升級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這裡,我回顧一下軟體產業在中國發展不好的歷史原因。80年代中後期,軟體產業開始騰飛,美國雖然是不同軟體產品的建立者,但以中國巨大的市場,中國也不是沒有機會。
中國軟體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有兩條,一是不尊重智慧財產權,盜版導致做軟體,一分錢都賺不到,只有死路一條,就沒人投入了;二是技術上是後來者,有差距,不但沒有後發優勢,全是後發劣勢。
如果30年前,中國政府資訊化的政府採購,能夠分一部分市場給中國軟體企業,企業就能夠有收入來源,就有能力持續投入和改進,以中國的市場之大,成長出中國的OS、資料庫、Office等產品,在軟體產業上構建出一個生態,也不是不可能的。
軟體和硬體不同,一旦研發成功,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先發者一旦形成生態,佔領了市場後,後來者的成本遠高於先發者。
中國這麼多年不斷地喊自主產權,投入也不可謂不大,卻難以再開發出自己的軟體,因為軟體的規律決定了,發展時機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今天,新一輪技術又開始爆發,又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上,5G、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如雨後春筍。這些技術就是未來的作業系統、未來的資料庫、未來的晶片。
因此,誰能夠率先實現市場應用,誰就能夠快速積累技術,市場就自然驅動技術領先和產業發展。
從政府的需求角度看,提升政府的社會治理水平和社會服務水平,也需要藉助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手段。政府能夠把“數字化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設與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結合起來,積極擁抱新技術、積極擁抱新商業模式。
比如,數字化政府的建設,率先使用雲服務的模式,那麼,對雲服務發展的促進巨大,不僅僅是對基礎設施雲的促進,更能夠促進政府應用的雲化,從而帶動一大批應用軟體開發商的發展。
同樣,積極推動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也能夠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美國政府的大規模上雲,對亞馬遜和微軟的雲服務促進極大。這裡需要說的是政府給市場機會,是指政府擁抱新技術、新商業模式,選擇供應商的過程還是擇優錄取,競爭是最有效的激勵。
技術領先的核心,就是先發優勢。 我一直在思考美國為什麼能做到技術領先,發現關鍵是其需求領先其他市場三到五年。
一旦市場先發,技術就領先;技術領先了,市場規模就大;規模大了,成本就低,就有更多利潤、有更多錢做技術研究,從而形成了“正迴圈”。當中國市場發展起來,技術也就發展起來,走出去也有了堅強基礎。政府通過“政府採購”的方式牽引“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效率要高得多。
華為的願景和使命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
在智慧革命、網際網路2.0到來之際,華為在努力打造全棧、全場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期望為製造業的變道超車,打造智慧化產品;期望為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OTT公司開創網際網路2.0,切實提升使用者體驗和增強價值創造能力;期望為智慧城市建設等提供充足且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算力(昇騰晶片及基於昇騰晶片的AtlasAI伺服器和板卡)、人工智慧框架MindSpore和全流程的AI開發工具ModelArts。
同時,通過華為雲EI提供人工智慧服務,讓企業和開發者能用AI技術解決各種問題;通過提供HiAI來使能企業和開發者在華為智慧終端上開創出各種顛覆性的體驗。
我相信,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能夠抓住人工智慧帶來“變道”的戰略機遇,重構業務創新、使用者體驗、價值創造的方式,構建面向未來的競爭力,實現各個行業的領先優勢,引領各個產業的未來方向,不再滿足於“自己又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而是“要讓別人努力去填補他們國家的空白 !
更多華為雲相關產品及培訓,請訪問華為雲學院(https://edu.huaweicloud.com/)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6022/viewspace-264071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華為雲徐直軍任華為雲董事長,餘承東任華為雲CEO
- 華為徐文偉:創見智慧未來
- 孟晚舟擔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
- 華為輪值董事胡厚崑:聯接智慧世界,賦能數字經濟
- 華為打造「5機協同」,輪值董事長郭平:很樂意使用高通晶片造手機晶片
- 華為:與全球180萬雲與計算開發者共成長,共創行業新價值行業
- 華熙集團董事長趙燕32年來堅守創業初心創業
- 華為雲GaussDB打造金融行業堅實資料底座,共創數字金融新未來行業
- 共創物聯世界,洞見智慧未來,物聯網共創夥伴線上會議成功舉辦!
- 華為:2020未來智慧園區白皮書(附下載)
- 技術創新+開放共贏 華為雲GaussDB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 直擊JDD | 京東開啟技術服務元年:攜手合作夥伴,共創產業未來產業
- 華為雲亮相LEAP科技展,攜手沙特共創智慧新高度
- 引領步入未來智慧世界,華為雲將怎麼做?
- +智慧 華為助力金融行業構建未來科技體系行業
- SegmentFault 思否開發者系列沙龍:共築生態,共創未來
- 華為雲釋出15大創新服務 攜手夥伴及開發者共創新價值
- 抖音回應與淘寶籤新輪年框合作:未來共同創造更多價值
- 科創人·SUSE大中華區董事長江永清:真開源要有打磨技術的匠心,要能持續創造社會價值
- Thoughtworks 正式成為阿里云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攜手共創數字新未來!阿里
- 小米要“變天”了? 雷軍已卸任董事長職位
- 聚焦“人工智慧+教育”,行業創新實踐探討沙龍共話教育新未來人工智慧行業
- 前端智慧化的加速時刻:華為機器視覺的創新方程式前端視覺
- 信創程式加速,中國虛擬化軟體未來可期
- 亞信科技AntDB與華為鯤鵬完成產品互認證,共啟產業未來產業
- AutoUX2024聚焦使用者體驗,共謀智創未來UX
- 英特爾攜手釘釘共創未來辦公之“雲”態
- 普華永道:智慧家庭的未來報告
- 共創智慧未來:中國大資料產業之都滬港合作推介會開啟報名大資料產業
- 徐佐君:智慧園區網路 開放使能共贏
- 昨日小米市值蒸發4000億 今日雷軍卸任董事長
- 透過華為軍團看科技之變(六):智慧公路
- 擁抱資料未來 希捷與開放計算共成長希捷
- 從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到葵花葯業董事長關玉秀,看領導的“魅力值”
- 騰訊智慧零售聯合貝恩釋出《智慧零售私域白皮書2021》,共創“私域增長水輪”
- 站在創新的原野上:華為終端開放生態與“來自未來的開發者”
- “王者榮耀2023共創之夜”:八年比肩同行 共赴精彩未來
- 【高薪誠聘】資料庫精英,加入我們,共創資料未來!高薪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