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創新的原野上:華為終端開放生態與“來自未來的開發者”

naojiti發表於2019-03-21

昨天在廣州,舉行了由華為開發者聯盟主辦的HUAWEI Developer Day(以下簡稱HDD)第七站。自2013年以來,華為開發者聯盟一直在給開發者們帶來時下最新的技術風潮。而在這一次以AR/VR為主題的HDD廣州站上,尤其能看到很多有待於開發者所應用的新技術。例如在巴展上亮相的摺疊屏,又比如即將到來的5G。

整個現場之中,彷彿出沒的都是“來自未來的開發者”。

在這一次的HDD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有趣的趨勢——應用開發生態,正處於劇變的前夕。

劇變如何來臨?三個“新”的孕生

劇變的到來,源自於整體市場開始擁有孕育“新”的能力。

首先是新技術進入迸發期。

從去年的移動AI開始,到今年的5G以及柔性螢幕材料等等,應用市場中正在出現明顯的技術升級趨勢。這些技術的成熟,也在意味著當下的應用形態開始有了更多變化空間。

例如這次HDD廣州上重點提及AR和VR,在未來5G帶來的全新通訊體驗之下,高速率和低時延就將讓這些佔用流量更大的內容形式有更好的體驗。

至於移動AI帶來的終端算力提升,我們已經見到了相關成果。諸如抖音、快手、prisma這樣的視訊、影像處理App,都在算力提升之下進行了體驗升級。

由此而來的,還有全新的開發模式。

我們可以發現,在智慧終端剛剛興起的階段,那些曾經讓我們驚豔的“殺手級應用”基本都是由一些小而美的開發團隊製作的。但隨著新技術、新型終端的層出不窮,小型開發團隊跟隨新技術將會變得越來越費力。同一款應用,開發者不僅要適應不同智慧手機的底層硬體,或許還要面對智慧手錶、平板等等各種各樣的應用形式。

於是開發團隊和掌握技術的終端廠商進行合作,幫助軟體應用和底層硬體更好地耦合開始成為主流。蘋果在釋出會上展示過的與宜家合作的AR應用,華為與騰訊成立的遊戲實驗室,都體現出了這種全新開發模式即將到來。

最後還有全新的應用分發體系。

以往新應用上架,無非是一系列應用商店打榜、推廣買量等等。但當智慧化的影響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中時,使用者們與服務和軟體接觸的空間也被放大。智慧家居語音互動入口、智慧手機利用AI能力為使用者進行智慧推薦,乃至於終端UI帶來的負一屏快服務、快應用等等。想要利用上這些全新的與使用者接觸的機會,恐怕依靠開發者的單打獨鬥是很難實現的。

專注、成長與未來:巨頭與開發者的互相成就

在這一切“新”的孕生之中,主要推動者便是華為、谷歌、蘋果、Facebook等等這些科技巨頭。

以AR和VR為例,不僅華為在開發者聯盟的官網上開放了HUAWEI AR Engine,蘋果也推出了ARKit,Facebook則屢次在F8大會上重點推出有關Oculus Go的VR戰略。

這時我們便可以去嘗試探討,劇變來臨的前夕,開發者們究竟需要怎樣的支援?

首先面對更嚴苛的競爭,開發者們需要的是一個儘可能專注的開發環境。

在過去“開發新產品”的概念幾乎要和“創業”劃上了等號——人力費用、雲服務、測試終端,僅僅在開發階段就已經耗費了大量的成本,還不算後期的市場推廣和變現,最終導致開發團隊不能專注於創意、體驗、美術等等整整影響產品的關鍵點。如果能為開發者減輕這些負擔,相信可以讓他們將更多精力集中於提升產品競爭力之上。

而華為開發者聯盟提供的,就是全方位的開發支援。除了“耀星計劃”等等提供流量扶持、聯合營銷、品牌營銷的激勵政策,還有豐富的開發平臺、IDE工具,以及用兩千多臺手機打造的遠端的真機測試環境。

如此一來,如同開渠引水,打造最適合開發者生長的環境。他們自然會在對比之中找到華為開發者聯盟這樣能為他們解除安裝更多負擔平臺。

(華為DIGIX極客ARVR應用創新大賽十強)

同時在基礎技術的板塊運動期,開發者們也需要更具成長性的地基。

如同上文提到的,不論是技術的快速發展,還是分發模式的變化,都給開發者的未來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今天一款很好的產品,或許明天就會被同類產品的“AI版”或“AR版”所替代,或者在分發上被強佔了先機失去市場空間。

為了避免成為“炮灰”,開發者們選擇平臺就如同在板塊運動中尋找最牢固的陸地。相信那些選擇在蘋果ARKit上進行開發的,必然是看重蘋果封閉生態帶來的保護效應。而那些選擇加入華為開發者聯盟的,多半是意在華為“芯-端-雲”協同的系統化的開放,藉助華為感測器、晶片硬體、GPU Turbo、HiAI、HiLink等等能力提升應用體驗並且進入更多生活場景。

以華為的AR Engine和VR Engine為例,向開發者開放的SLAM、影像跟蹤識別、環境理解與手勢識別等等技術,都針對著當前AR技術真實感弱、易丟失目標、互動方式貧乏等等固有缺憾。

在DIGIX極客ARVR應用創新大賽上,應用以上兩個平臺進行開發的團隊,可以輕鬆跨越很多技術上的門檻,儘可能地去釋放創意。

更重要的,還有一個更具可能性的未來。

在技術與市場的劇變之中,我們可以嘗試去想象,中國應用開發是否可以有一個更具可能性的未來?從IT時代的亦步亦趨,到網際網路時代的並肩而行,在AI與5G的新舞臺之上,中國開發者的產品是否有可能從國際維度上率先“登月”?

想要觸碰到可能性,必然要有走向國際的基礎,這一點幾乎是開發者自己所不能決定的。這時華為終端雲服務在全球170餘個國家的部署,就為華為開發生態提供了巨大的優勢。以華為終端自身在全球的出貨量,加之HUAWEI AppGallery這樣的全球化平臺,最後再輔以華為的本地化運營能力,最起碼能為開發者搭起觸到月亮的天梯,將他們送到精英雲集的競技場中,與全球的開發者一起比試能力。

科技巨頭們給予開發者們的這些支援,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互相成就。巨頭們幫助開發者走得更快、更遠,開發者們則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將巨頭們的技術創新不斷植入到細節場景之中。

華為開發者聯盟作為華為終端生態組織,願意付出如此之多的成本去賦能、激勵和連線開發者,也體現了華為整個企業對於生態的重視。這說明華為早已意識到,未來是一片廣闊的原野,僅憑一人之力無法開墾,只有搭建好工具和平臺,迎接那些來自未來的開發者,才能共同創造出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當“開發”二字被不斷重新定義

在這次的HDD廣州站上,我們發現了兩個非常有趣的細節。一個是據稱現場有一位高中生,趁著午休前來觀摩體驗,並告訴相關工作人員,他準備在高考時報考近年新開設的虛擬現實專業。另一個是有一個在臺上進行AR產品分享的團隊,其兩位主創都是傳媒、設計類專業的在讀大學生。

如此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開發”這個概念是在不斷被重新定義的。

如果回到90年代,能在DOS系統上寫出一套輸入法的人,幾乎可以說是天之驕子中的天才,需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天分,才有可能成為一位開發者。

而回到幾年前的網際網路熱潮時,很多零程式設計基礎的人經過一定時間的專業培訓,也能敲出程式碼製作產品。

但在這次的HDD廣州站上,我們可以預見這樣的未來:應用開發,尤其是涉及AR、VR、AI這樣新技術體系下的應用開發,正在變得越來越低門檻、易參與。在3月24日,華為還將啟動DIGIX極客人工智慧校園創新大賽,激勵那些來自校園的開發者實踐創新,更順遂地將學術成果轉換為應用產品。

華為這樣的企業,在不斷打造開放生態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幫助開發者們完成那些可以被替代的重複勞作。如同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副總裁譚東暉所說的,華為將通過全球化的平臺、全場景的開放、全方位的支援,來更好地服務支援開發者、夥伴,使他們更快發展,最終一同服務好華為使用者,為他們提供更美好的數字生活。

也許很快開發這件事就將變得更加純粹,來自未來的開發者們也許不會寫一行程式碼,但他們擁有更加極致的創意,對使用者更加理解。平臺與開發者之間將形成明晰的分工鏈,一個負責追求產品的極致質量,另一個通過技術能力和全球化分發幫助開發者實現瑰麗的想象。

其實中國的科技產業也正是在對“開發”不斷的重新定義中長風破浪、倍道而進。劇變之下,必定會帶來全新的上升期,能夠牢牢把握,還要看巨頭們與開發者的協奏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3901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