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腦機介面最新突破:猴子用意念玩遊戲

林志佳發表於2021-04-12
按照馬斯克的最新說法,這意味著,Neuralink又讓腦機介面技術有了更廣泛的應用範圍,距離馬斯克希望實現的“全腦介面”這一目標更近一步。

馬斯克腦機介面最新突破:猴子用意念玩遊戲

鈦媒體4月9日訊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神經科學公司Neuralink剛剛釋出了一段最新部落格文章和視訊,詳細展示了研究團隊在大腦控制研究上的重大突破:通過一隻名為“帕格”(Pager)獼猴,在其腦內植入Neuralink裝置,利用腦機介面技術,讓一隻猴子能夠在沒有遊戲操縱桿的情況下,僅用大腦意念方式來控制一臺電腦,並玩轉“MindPong”遊戲(一款模擬兩個人玩兵乓球的電子遊戲)。

隨後,SpaceX和特斯拉公司CEO馬斯克釋出推文稱,Neuralink的首款產品將能夠讓癱瘓的人使用意念玩手機,而且比使用拇指的人更快。馬斯克強調,如果通過大腦和身體運動/感覺神經元叢集中(更高版本)的Neuralink裝置,可以讓下肢癱瘓患者能夠再次行走。

馬斯克腦機介面最新突破:猴子用意念玩遊戲

按照馬斯克的最新說法,這意味著,Neuralink又讓腦機介面技術有了更廣泛的應用範圍,距離馬斯克希望實現的“全腦介面”(Whole Brain Interface)這一目標更近一步。(注:全腦介面指的是讓人類所有的神經元和AI載體連線在一起)

事實上,腦機介面作為一種“黑科技”般的腦科學技術,利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裝置間建立起直接通路,曾進行多個研究和應用。例如,有研究表明,腦癱患者可以通過腦機介面利用機械臂喝啤酒。去年有研究指出,利用腦機介面裝置已讓癱瘓患者能夠實現站立行走等正常人的動作。

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成立於2016年,其致力於腦機介面技術的研究。

現有的腦機介面一般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介面。Neuralink的研究一般屬於前者,需要在大腦中植入微小的電極,利用電流讓計算機和腦細胞產生“互動”。

2019年9月,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研發出“腦機神經織網”裝置N1,將3000多個電極附著在柔韌絲狀物上,或將實現大腦意念控制電腦,在此之後,腦機介面的研究推向了公眾視野,併成為當下熱點。

在2020年8月,馬斯克再度釋出Neuralink最新研究成果,並實現了給豬植入腦機介面的實驗:利用一款硬幣大小的植入裝置Link V0.9,以及手術機器人V2,將這個“硬幣”裝置植入到人類顱頂的大腦皮層部分,完成腦機介面的植入。機器獲得了大腦內部的電極訊號,傳輸到手機、電腦等裝置上,實時完成腦-機之間的資料傳輸。

在最新發布的視訊中,Neuralink演示了研究團隊如何使用自主研發的感測器硬體和大腦植入物,來記錄一隻9歲的獼猴(名為Pager)在螢幕上玩電子遊戲的活動基線。

視訊拍攝六週前,“帕格”的腦內植入了腦機介面。最初,研究團隊教它使用遊戲手柄玩電子遊戲,並通過金屬吸管喂香蕉奶昔獎勵它。此後,Neuralink利用裝置反饋的腦電圖記錄了有關哪些神經元在發射的資訊——本質上是通過記錄腦內活動區域來進行訓練,並預測手部的動作。

馬斯克腦機介面最新突破:猴子用意念玩遊戲

不斷進行大腦學習訓練之後,研究人員讓執行遊戲操縱桿的“帕格”與計算機斷開連線。最終發現,在沒有操縱桿的情況下,猴子可以只用自己的意念思想繼續玩Pong遊戲。

根據The Verge的報導,Neuralink釋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並沒有以期刊論文形式發表,也未經過同行評議。只不過,此前就有研究團隊成功實現過人類使用腦植入物來玩電子遊戲。

2006年,知名科學期刊《Nature》(自然)雜誌線上發表了美國高校的一篇研究成果:團隊在脊髓損傷患者Matthew Nagle腦內植入腦機介面,僅用四天培訓,最終以移動機械臂開合方式實現玩轉Pong這樣簡單電子遊戲,並輕鬆遙控電視機的音量和頻道等,完成與Neuralink同樣的研究成就。

而且,BrainCo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曾告訴鈦媒體App,馬斯克做過的小豬、猴子這些研究成果,此前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都曾經實驗過,並且獲得了成功,只不過這些實驗沒有在人體上做過罷了。

多位業內專家告訴鈦媒體App,Neuralink的一系列成果在腦機領域“並沒有絲毫創新”,“鼠狗豬都是必經之路,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韓璧丞認為,Neuralink公佈的技術進展,更多在腦手術這個部分的技術突破,並非是腦機介面方面的新突破。

“Neuralink釋出的晶片能檢測到豬腦訊號,這個技術其實在過去的20年裡都陸續做到了。MIT sodini 實驗室公佈的論文,和馬斯克釋出的(產品)幾乎是一樣。”韓璧丞說,

“這不是腦科學的重大突破,而是腦手術的重大突破。對這場釋出會最好的描述應該是腦手術和相關裝置的重大突破。”

韓璧丞強調,由於侵入式要進行開顱手術,科研人員難以得到很多人體試驗機會,導致目前腦機資料樣本量偏少,加上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最後採集回傳的資訊,很難得到精確的判斷。在沒有進行人體實驗之前,他並不看好Neuralink的發展。

馬斯克腦機介面最新突破:猴子用意念玩遊戲

除此之外,馬斯克還發表過一些更為大膽的言論,比如腦機介面技術將會在5年內讓人們不必使用語言,直接通過大腦交流,實現傳說中的“心靈感應”。

對此,被稱為“腦機介面之父”的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教授米格爾·尼可萊利斯(Miguel Nicolelis),在去年11月的騰訊科學大會上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說,“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馬斯克講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我認為像科幻電影或小說裡提到的,通過腦機介面來實現意念控制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我非常遺憾馬斯克給出了這樣錯誤的說法,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基礎。我向您保證,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他的說法更像是一種用來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段,但是這樣一種說法完全無助於我們這個領域的科學工作。我要說的一點是:他講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尼可萊利斯既是一位神經科學家也是醫生,在他看來,Neuralink公司的思路是一個死衚衕,開顱植入方案“太冒險”。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更建議採取安全性較高的非侵入式腦機互動技術。

在鈦媒體App專訪中,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CCI)創始人陳天橋曾闡述其對於“開啟腦顱”的看法,他認為腦機介面路線上的研究重點,是如何讓植入的晶片更安全、通道更多、資料更準確的問題。對於病人應該以治病為主,一切最新技術,一切可行手段都要使用,包括開顱。

在陳天橋看來,利用採集到的資料,加上機器學習演算法等技術手段,在不損傷患者大腦的情況下,可以達到與侵入式一樣的效果和反饋,甚至要超越後者。他認為馬斯克團隊的研究成果最終很難走通。

據瞭解,陳天橋雒芊芊腦機介面中心是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的研究機構之一,是一所主要聚焦大腦探知、大腦相關疾病治療和大腦功能開發三大領域研究的機構,由盛大集團創始人陳天橋和妻子雒芊芊在2016年聯名成立,計劃每年在腦科學領域投入1億美元。目前,該機構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涉及人臉識別、腦機介面、大腦成像、認知科學等。

2021年3月,神經科學頂級期刊《神經元》(Neuron)線上發表了由陳天橋雒芊芊腦機介面中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與生物工程學系等團隊通過一種新型的微創腦機介面,使用功能性超聲(fUS)技術,可以精確地繪製大腦深處精確區域的活動,並讀出與運動計劃相對應的大腦活動。這一研究突破了超聲神經成像技術的極限,可以為更多需要腦損傷患者帶來福音。這是實現強大腦機介面技術(BCI)的重要一步。

“現在這一路線上的研究重點,是如何讓植入的晶片更安全、通道更多、資料更準確的問題,但這種開顱治療並不屬於革命性的突破。我們支援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其實比Neuralink進展更快。”陳天橋對鈦媒體App表示。

陳天橋強調,未來的腦機介面並非是簡單植入性實驗,而更多的是要做腦發展網路(Brain development),就是在大腦研究的基礎上面,讓大腦變得更強壯,包括利用AI技術、AR/VR等,還有大腦的vision視覺,重新創造和感知這個世界。

如無意外,馬斯克會在今年9月召開釋出會,屆時可能會公佈Neuralink團隊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林志佳
來源:鈦媒體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28rM2vxMYfyk_Q5RWNSbQ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