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蘋果阻礙了“下一個網際網路”的出現?(一)

Matthew Ball發表於2021-04-02
在推動過去15年的網際網路發展方面,沒有哪家公司做得比蘋果更多,但本文作者認為,蘋果的政策不可能產生最繁榮的整體生態系統,也沒有為 “下一個網際網路”(元宇宙) 打下堅實的基礎。相反,蘋果正在抑制未來的網際網路。它通過收費、控制和技術來做到這一點。這不僅否定了使開放網路強大的原因,而且還阻止了競爭,並優先考慮了蘋果自己的利潤。蘋果所帶來的問題每天都在變大,正如該公司前所未有的實力一樣。全球經濟的未來是數字化和虛擬的。廣泛的繁榮取決於那些爭相為開發者和使用者創造價值的平臺,並催生出同樣的新平臺。蘋果公司沒有滿足當下的需求。

原來標題:Apple, Its Control Over the iPhone, The Internet, And The Metaverse,作者Matthew Ball。

為什麼說蘋果阻礙了“下一個網際網路”的出現?(一)

第一章:今天網際網路與明天的需求

網際網路的獨特之處在於是誰創造了網際網路,為什麼創造,以及如何創造。

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今天網際網路的基礎是通過各種財團和非正式工作組建立起來的,這些工作組由政府研究實驗室、公立大學和獨立技術專家組成。這些典型的非營利性集體通常側重於建立共同的標準,以幫助他們從伺服器之間共享資訊(訊息或檔案),通過這樣做,使其更容易就未來的技術、專案和想法進行合作。

網際網路奇特的誕生方式,造就了許多最好的特點。今天,每個人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創造內容,每個人在理論上都可以訪問網際網路上的一切,網際網路上的每個網頁都可以連線到另一個網頁,而使用者不需要更換瀏覽器、裝置或客戶端。這種靈活性、互操作性和普遍性並不是靠法令來實現的,沒有任何一個網際網路的機構強制規定網站的建立、託管或訪問/連線權。

這是網際網路開放標準、程式設計、標記語言等的副產品。確保了使用者不需要為網路瀏覽器或載入網站付費,網站的所有者也不需要為其網站使用的程式碼付費。像Zoom這樣的服務之所以能發揮作用,還因為它們利用了主動維護的標準,這些標準是免費使用的,並且是為支援任何裝置而設計的。每個裝置製造商都需要支援這些標準,才能讓客戶滿意。一些人現在對激進的資料收集、廣告插入和追蹤感到反感,但這部分是因為我們不需要放棄這些。HTML等標準的使用意味著瀏覽器擴充套件可以阻止廣告或跟蹤。我們可能願意為了免費服務而放棄資料,但網際網路的構成意味著我們並不一定必須放棄。

這種好處是難以言表的。舉例來說,試想一下,如果網際網路是由跨國媒體集團建立的,目的是為了銷售商品、提供廣告或收穫使用者資料以獲取利潤,那麼網際網路會有什麼不同。下載一個.JPG可能要花錢,一個.PNG要多花50%。電話會議軟體可能需要使用寬頻運營商的應用程式或入口網站(例如,歡迎訪問您的Xfinity Browser™,點選這裡檢視Xfinitybook™或由Zoom™支援的XfinityCalls™)。網站可能只能在Internet Explorer或Chrome瀏覽器中執行,並且需要為特定瀏覽器支付年費。或者,使用者可能需要向他們的寬頻提供商支付額外的費用,才能閱讀某些程式語言或使用特定的網路技術("本網站需要Xfinity Premium with 3D Rendering")。無論具體差異如何,網際網路的普及率很可能會降低,使用量和相關的商業活動也會降低。

網路的跨平臺、基於標準和非營利性的起源,與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過去30年成立的數萬億美元的公司,以及這些公司所帶來的積極的社會影響(如通訊成本的下降和通訊質量的提高、守門人權力的減少、交易費用的降低等)是分不開的。

如今,重度集團化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仍然意識到,開放的API、通用標準、可輸出的資料等,都有助於網際網路技術接受模式的增長,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有助於他們自己的底線。但這些公司不太關心整體市場如何增長,而是關心他們在這種增長中的份額和控制權。技術公司,幾乎從定義上講,它們更希望市場建立在它們之上或通過它們,而不是讓新進入者建立在它們周圍或與它們競爭。因此,那些因開放而出現的公司往往拒絕這些原則,因為這些原則可能會損害它們的戰略地位。

這對於一家營利性公司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尋常,但在數字市場中,其影響尤其強大。線上下的世界裡,自由市場經濟促成了強有力的競爭,通常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品種和價格,並緩和了最強大的市場參與者的力量(如果只是由於規模不經濟)。線上上,不可思議的強大網路效應和零成本邊際收入/分配使主導平臺能夠反擊網際網路的開放性,迫使消費者和創作者將其作為通用中介,並壓制標準的市場力量。

眼下,我們正處在下一個網際網路的風口浪尖上。對於這個未來的稱呼各不相同。而設計、實現和支援這個最完整版本的技術,就像20世紀90年代的網際網路離我們今天一樣遙遠。但重要的是,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將在虛擬空間和虛擬商品中度過,用於教育、工作、健康、政治和休閒。有時這些空間和商品將是純虛擬的,有時是物理空間的虛擬孿生,有時是擴增實境。出於相關原因,我們的收入將有越來越大的比例用於虛擬資產、商品、體驗,其中許多我們將能夠出售、交易、分享、使用或改進。當然,巨大的新產業、市場和資源將出現,以實現這些機會,併發明新型的勞動力、技能、職業來為其服務。

這個未來沒有辦法像最初的網際網路那樣發展。美國政府和公共研究機構領導了資訊高速公路的發展,部分原因是私人企業中很少有人瞭解全球資訊網的商業潛力,同時也是因為這些非營利機構基本上是唯一擁有計算人才、資源和雄心壯志來建設它的實體。相反,今天所有的超大型科技公司都對這個未來的網際網路深信不疑,並且最有條件(通過資源和人才)來建設它。

如今最重要的阻礙是蘋果。在推動過去15年的網際網路發展方面,雖然沒有哪家公司做得比蘋果更多,但其政策不可能產生最繁榮的整體生態系統,也沒有為 “下一個網際網路” 打下堅實的基礎。相反,蘋果正在抑制未來的網際網路。而它通過收費、控制和技術來做到這一點,不僅否定了使開放網路如此強大的原因,而且還阻止了競爭,並優先考慮了蘋果自己的利潤。

第二章:先有蘋果,才有GAFM

蘋果公司的不利影響來自於三個相互關聯且越來越強大的因素。

首先,蘋果公司認為自己比消費者、開發者社群和整個市場知道的更多。這包括網際網路社群應該採用哪些技術,使用者代理的作用(以及使用者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獲得知情同意),以及圍繞使用者資料、隱私和安全的常見商業行為。

這種處置方式導致蘋果限制了市場在其裝置上的作用(該公司在Mac上並沒有這樣做)。具體來說,蘋果規定,在其裝置上。

所有的應用都需要由蘋果應用商店釋出,而不能直接從應用製造商或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

所有由App Store釋出的應用都需要得到蘋果公司的批准,而批准將取決於一系列廣泛的政策和要求。

所有由蘋果App Store分發的應用都需要符合App Store的計費政策,這通常意味著蘋果是iOS應用的獨家應用內計費者。

這三個層次在技術上是不同的,使用作業系統驅動的能力與向消費者分發應用或為他們收取特定內容或功能的能力無關。然而,蘋果的iOS裝置卻將它們強行放在一起。如果一個開發者想要製作一款應用,他們需要訪問原生驅動。而如果一個開發者想要訪問原生驅動,他們的應用就需要由App Store釋出。而如果他們想要使用App Store,就必須遵守蘋果的政策,也就是使用蘋果的計費系統。

蘋果的控制和整合使其能夠提供一流的移動體驗,也幫助擊退了網路世界最惡毒的一面;吸納並吸引了不太懂技術的使用者;開發了豐富的貨幣化應用生態系統。這反過來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如今,iPhone在美國擁有66%的市場份額,75%的美國應用商店收入,超過80%的花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時間(iOS在實體電商交易中的份額可能在這個區間的中間位置)。而且這種優勢還在不斷擴大。80%的美國青少年擁有iPhone,2020年聖誕節後的一週內,該裝置佔據了90%的智慧手機啟用量。

雖然蘋果公司的封閉式做法是該公司產品如此成功的原因,但這種成功的艱鉅性也是這種做法的問題所在。沒有任何一個專有的、封閉的系統比iOS系統每天影響更多的生活。由於這個事實,蘋果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事實上的監管者;一個單一的盈利機構,掌握著巨大的軟實力、硬實力。

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家大公司沒有移動應用(這些應用有時只提供給公司的員工使用)。由於iOS的使用者、花費和時間的份額,這意味著需要有一個iOS應用。而擁有iOS應用就意味著要遵守蘋果的所有政策和要求。

考慮到蘋果對特拉維斯·卡蘭尼克(Uber創始人、前Uber CEO)時代的Uber的抨擊。為了防止欺詐,並在使用者刪除應用後仍能識別使用者身份,Uber一直在使用一種名為指紋的技術。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卡蘭尼克在受到蘋果CEO蒂姆·庫克的威脅後,立即終止了這種做法。重點不是說這是一個不好的結果。相反,在Uber多年來在全球範圍無視法規,經常積極開展反對法規的活動,甚至動員使用者參與其中,卻被蘋果處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時也要考慮蘋果即將對廣告識別符號(IDFA)的改變,該工具使廣告商和應用開發者能夠通過一個獨特的裝置標誌符來識別和跟蹤使用者,而無需使用者提供任何賬戶資訊。在單方面的決定中,蘋果在2019年宣佈將在2021年將其IDFA解決方案從 “選擇退出” 轉變為 “選擇加入”。無論你是否同意該政策,其影響都將是地震式的。預計今年晚些時候,70%至90%的使用者將在提示時 “選擇退出”--估計此舉將使Facebook和谷歌2021年的收入減少50億至200億美元。最關鍵的是,蘋果的政策調整並沒有受到任何現實世界的法律的推動。事實上,立法者顯然沒有權力或傾向於採取這樣的行動。相反,它反映了蘋果公司新的隱私舉措的一部分,以及對廣告定位的厭惡(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沒有獲取基於廣告的移動應用收入,但獲取了大量的支付部分)。

蘋果的政策也規範了iOS之外的應用設計和運營方式,雖然開發者可以部分 “分叉”自己的應用,讓應用有iOS版和非iOS版,但這對幾乎所有開發者來說,在技術上、財務上和運營上都是不切實際的。而且iOS生態系統現在非常流行,利潤豐厚,整個市場和技術(如雲遊戲、5G、AR)只有在被蘋果公司接受後才能實現,這意味著該公司還定義了它們的部署方式。

蘋果公司的監管作用經常帶來廣泛的好處。該公司上述抑制過度追蹤和資料收集的努力,尤其值得稱道。而且儘管它的控制,但在iOS之上還有許多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二級市場,比如流媒體視訊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的市場。

然而,蘋果在其監管中擁有既得的經濟利益,在許多情況下,它做出的決策顯然因為它代表了這些利益,而犧牲了其使用者和/或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第三章列舉了這些決策,其中包括哪些技術和標準應該存在,應該使用的貨幣化模式和收取的利潤,也包括哪些業務應該建立和不應該建立,以及何時建立。總的來說,這種權力可以防止或至少限制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發展,往往對蘋果有利。

作者:Matthew Ball
譯者:蒂克偉
來源:36kr 神譯局
地址:https://36kr.com/p/11589634425007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