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賺錢的邏輯是什麼?

三牧網商發表於2020-12-04

大多數人在網際網路上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經驗,但他們又想通過網際網路賺錢,我們都稱之為網路小白。這類人有什麼特點呢?他們總是在乎道德,這個專案犯不犯法啊,有沒有零成本的專案操作?可不可以先教我,等我賺錢了再分點給你提成?百度雲盤怎麼下載?你那些資源能免費分享給我下吧?有沒有日賺一千的專案告訴我啊?

這就是為什麼網際網路這麼多騙子了?是他們太懂得利用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賺錢了,當我們的錢流向他們的口袋,所有的承諾都變了。天黑路滑,人心複雜,沒有風險的事兒,就當是笑話。不知道多少小白已經被零風險忽悠的欲哭無淚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大多數的小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網際網路上賺錢呢?不是沒有可能,那就是要找到網際網路賺錢專案的順風車並能夠儘快上車。那麼我們先了解一個詞“上車”。

我記得看到“上車”這個詞,最早是在一篇新聞報導中,採訪的是一個普通的香港青年。

這位青年說:“在香港多數人稱買房叫上車,因為你只要上了房產這趟車,你即使上了最慢的車,就算你是躺在車上,你也可以比普通人走的要快很多,普通人的工資收入就像走路,完全沒辦法和你這趟慢車比”。

但令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很多小白想要賺錢,卻跳過了很多不能跳過的步驟,甚至於連爬車的本領都沒有去學。我們應該從老祖宗的腦袋裡學點東西,用起來,再學點東西,再用到實際中,我們也應該,或者說必須在網際網路上從最基礎的東西瞭解,關於QQ的發展,關於微信的興起,有多少個自媒體平臺?那些app的創始人是誰?叫什麼名字?

大家回顧一下互聯的發展史會發現,在網際網路剛開始的時候,你只要會做一個網站,那怕是用最簡單的模板搭建起來一個html靜態頁面的網站,也有很多廣告商找到你投廣告,因此你的收入也將會是普通人工資的幾倍,最經典的案例就是HAO123,它就是搭上了這趟入口網站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可能很多00後不太瞭解這個網站,因為00後接觸的網路和80、90後接觸的網路不太一樣。但我相信很多80後90後一定對它很熟悉,因為那時大多數的電腦上網入口網站的主頁都是設定為HAO123。

李興平作為HAO123的創始人,他憑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網咖當網管的時,利用空閒時間創辦了HAO123導航網站,幸運的是它最後被百度以2千多萬(含現金和股票)收購,在草根站長行業一戰封神。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手機端應用佔據了大多數搜尋引擎的流量。那時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他們還沒有意識到QQ壟斷社交平臺的時間將要到來,在微信剛出現時,對申請沒有限制的時代,卻有人開始以一毛錢的成本囤積微訊號。你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微訊號有什麼還囤的?但誰也沒有想到,當初只需要一個手機號碼就可以註冊的微訊號,現在可以賣到新號50老號300一個的價格。你要知道,這還是最低端的搭車方式,簡直就像爬火車一樣,看著確實簡單,但這不妨礙各種各樣的人通過微信這個大池子賺錢。

其實賺錢挺簡單的,就是我有,他要,我就賣他了。不管我賣1種產品。還是10000種產品,就是價格差,資訊差,我們只要在網際網路上圍著這六個字轉,就一定能賺錢的,壓根不需要聽啥大師、大咖的課程,網賺也沒啥祕密,大道至簡。

緊接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曾經百無一用是書生手中的筆,竟然可以成為他們收入的來源,並能以此作為職業。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以往人們想通過寫文章賺錢的渠道很少,要麼就投稿,要麼就給人當槍手。但誰也沒有想到,微信公眾號宣傳的那句:“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句看起來似乎有點空虛的話語,竟然會成為現實。

無數寫手視乎看到了希望,他們通過手中的鍵盤,在自媒體時代潮流中成就了自己輝煌的人生。諸如此類的大咖比比皆是,比如,一篇廣告收費20W的咪蒙,一篇廣告半小時銷售1000W的邏輯思維等等。

很多人看到這一類的大神,只能仰望膜拜,感覺到彼此之間的差距是如此巨大。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而我有個朋友也是自媒體時代興起的幸運兒之一,他在自媒體元年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怎麼做公眾號。當時他的流量來源就是一個叫做宅男貓的網站,因為他寫的內容優質和SEO做得比較好,在看到有可觀的收入後,更堅定了以內容為中心的流量發展路線。通過各類平臺及網站的流量,做起來了多個5W級別的賬號。因此我這朋友也算搭上了自媒體發展的順風車。

他告訴我,在運營公眾號賬號的時候發現,做公眾號居然比做一個網站還賺錢?辛辛苦苦一整年做一個網站,還整天擔驚受怕收到攻擊,還需天天更新,結果網站一條廣告才3000塊錢,即使可以同時掛10個以上的廣告位。

但是在公眾號這裡,一個5W級別的公眾號,因為內容比較好瀏覽量比較高,所以拿到的廣告報價都比較高,一條首條廣告的價格可以到1500塊錢。

除此之外,還可以拿到公眾號上面自帶廣告流量主的收入,還有其他賣產品的收入等等。一個20W級別,15%轉化率左右的公眾號,在收入方面是可以和10W日IP的網站媲美的。

經他這樣一描述,我才知道,公眾號說讓用心寫作的人都有收入原來不是假的。

於是,我想著,我是否也要決定來做公眾號呢?除了網站平臺之外,我還可以通過什麼渠道做公眾號?我思考了很久,做了很多嘗試,開發了很多方法,期間學了很多引流的方法和渠道,最終把原本只有2W左右的公眾號,慢慢的在大半年的時間裡面,除了網站之外的流量,做到了30W級別,不過由於某些原因,我出售了公眾號,賺了約30萬。這是我以及我朋友一段搭上自媒體時代順風車的經歷。

馬雲曾經在多個場合說過一句話,多數人都處在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公眾號最巔峰的時代,誰都以為公眾號在網際網路上無可匹敵時,出現了頭條號、出現了抖音、快手。

17年時,我就有開始在刷抖音,但沒有意識到裡面的商機。

18年時,我在看抖音,研究他們怎麼賺錢,我發現他們也沒有把抖音流量往私域流量上帶的手法,所以還是不願意嘗試。

19年時,我還是看抖音,發現很多人已經學會怎麼通過抖音的直播,往自己的微信上導流後,我出於各種考慮,還是沒有出手。

今年,終於發現,這一班車已經從當初的小破車,快要成長為一架飛機了,再不學習,再不研究,再不實踐,就真的來不及了。

做網際網路最可怕的不是外部的衝擊,而是自己內心的固步自封,不願意去學習去接觸新的東西,更可怕的是牴觸新事物。

因為多數平臺都是存在平臺早期流量紅利的,可能今天你對它愛理不理,以後你將高攀不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