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正在上演一出“風月寶鑑”

naojiti發表於2021-03-01

VR,這個過氣的投資界“頂流”,在2021開年又翻紅了。

被奉為科技投資“聖經”的ARK Big Ideas系列年度報告,將VR列入了2021年年度投資的榜單之一。根據ARK的預測,儘管當下一流的VR穿戴裝置也只能達到人類視聽覺體驗的10%,但這並不妨礙在2030年之前,VR頭戴式裝置的產量和成本曲線,都將走出一條雷同於智慧手機的曲線。

這就值得許多VC機構和投資人浮想聯翩了。

如果要給VR翻紅的劇本起一個名字,《紅樓夢》中的“風月寶鑑”就還蠻貼切的。一面是美人,一面是骷髏,專治邪思妄動。而VR這出戏,一直是科技巨頭們的“顛倒夢想”。諸多大廠與創業公司,也在去年不斷髮出積極的訊號,嘗試說服潛在的金主與使用者們。

其中,似乎少了點什麼?在上一個VR熱潮中,中國廠商的身影並不罕見,為什麼沒能密集出現在“翻紅嘉賓名單”裡呢?

如ARK所說,VR將書寫智慧手機的增長曲線,以每年17%的複合增速增長,那麼中國可能錯失的不僅僅是3900億美元(到2030年)的龐大市場蛋糕,還有包含作業系統、晶片等軟硬體、開發者生態等等一系列關鍵產業要件不在自己掌握的隱藏風險。

VR風月寶鑑:錯的時間與對的人

時間倒回到2018年,曾經試圖在VR風口上馳騁的大廠和創業公司,都感受到了什麼叫“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曾經在2015年被瘋狂追捧的VR產業驟然降溫,聲量最大的Facebook都在市場表現上交出了稀爛的答卷。

但“鏡面”一翻轉,2020年大家的精氣神兒好像一下子又回來了。此前被詬病的核心技術問題,導致延遲太高,體驗差,似乎伴隨著大廠們的技術突破,以Oculus Quest 及LUCI Immer等畫面成像突破3000PPI,幾乎消除了佩戴過程中的眩暈感。

而更值得注意的變化,或許還在技術之外:

首先,許多新VR硬體與產品密集出現,並且口碑沒有滑坡。

蘋果直接集齊了VR全家桶,除了大眾熟悉的VR眼鏡、VR耳機等硬體,還申請了VR手套的專利,正在路測的汽車也搭載了車載VR專利,讓乘客可以在車上進行沉浸式VR視訊會議。Facebook推出了最新的Oculus Quest 2,收購了《節奏光劍》的工作室並計劃開發諸多大IP遊戲的VR版本。

其次,價格、內容與效能的平衡到達臨界點,商業價值顯現。

畫質較好的大型裝置往往因為超高售價而勸退消費者,但2020年,VR的商業化開啟了更多的可能性。2020年3月23日正式發售的 VR 遊戲《半衰期:愛莉克斯》(Half-Life : Alyx),官方頭顯Valve Index價格高達999美元但依然賣到脫銷,甚至帶動了其他品牌VR頭顯的銷量。谷歌在去年2月釋出的第二代智慧眼鏡產品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售價999 美元起(約合6994人民幣),但其面向的DHL快遞、通用電氣等企業,顯然對價格並沒有那麼敏感。在B端,VR真正成為生產工具,2020年年度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就是迪士尼團隊利用VR技術完成的。

此外,看起來還很遙遠的VR開發生態,開始蔚然成勢。

在上一輪風口時,許多運營商都推出了自己的Cloud VR平臺,但終端使用者興趣不大,開發者們也很難有什麼發揮。加上很多應用生態的體驗也不好,比如微軟打造的HoloLens,一代產品上開發的應用不能直接在二代產品上安裝使用;谷歌的VR平臺Daydream在執行時發熱巨大;蘋果、亞馬遜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開發平臺……沒有全球開發者的參與與創新,普通消費者也難以從VR裝置和有限的內容上得到什麼樂趣。

但2020年,一些有趣新奇的VR應用,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告別了原有的窠臼,讓人感慨“還能這麼玩?!”比如印度因為數億人因封鎖而無法拜神,有創業者就將VR技術融合進了逛廟,打造了VR Devotee的App,讓教徒們可以線上接受洗禮和祝福,從而收穫了無數使用者真情實感的讚美……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專家對50名14歲-18歲之間的暴力傾向青少年,進行VR虛擬環境治療後,發現這些問題少年憤怒的頻率和強度都顯著降低了。歐洲媒體公司Sky則推出了一款VR應用,讓使用者可以在家中看到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不對外放的區域,並與稀有標本進行互動。

誰能聚攏開發者的奇思妙想,是否就有成為下一個安卓或IOS的可能性呢?

如果說上一輪VR的沉寂,是在錯的時間出現,那麼2020年的“翻紅”,無疑說明它還是遇到了對的人,並有可能等來一場美麗的邂逅,讓夢想照進現實。

這個人,接下來可能出現在中國嗎?

VR與中國:命中註定的相遇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點焦慮,矽谷已經伺機待發了,中國科技廠商們的聲音呢?難道又要輸在起跑線上?

這種擔憂倒也不必。有時候產業博興與區位經濟的關係,就像是戀愛,邂逅的早與晚固然重要,但走到最後靠的可能還是性格相投、彼此成就。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VR與中國,可能都不急於一時。

一方面,VR體驗要真正滿足消費級的要求,需要通訊網路、AI演算法、雲服務等各方面來保駕護航,比如用雲來進行VR內容的渲染,以彌補終端裝置運算能力的不足;藉助演算法來識別VR遊戲、VR影片等任務來最佳化網路效能,減小終端網路的時延;為VR硬體整合通訊晶片,使其像手機一樣可以自由移動。

而中國諸多優秀的科技公司、雲端計算廠商等等,都有著不輸給國際頭部巨頭的實力與技術積累,甚至在本地化、客戶服務、垂直場景等方面更有優勢。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不僅不會缺席,還將成為推動VR產業向前發展的關鍵。

而如果說,上一輪VR風口源自於“告別現實”的技術概念,那麼這一輪VR熱潮則依附於“擁抱現實”的真正價值與應用潛力。

而技術與現實中產業的融合,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舉個例子,國內許多鋼廠已經開始將VR引入到自動化生產當中,利用VR眼睛來識別鍊鋼爐裡的化學成分,不需要技術人員拿勺子舀出來在外面進行化驗,大大提升了鍊鋼速度,增強了合金鋼能力。而在煤礦中,大量的露天場地與雜亂的作業環境,VR引入的細節處理就更復雜一些,都需要科技廠商與垂直行業專家坐在一起去商討。

VR技術價值要真正落地,是一個漫長且深入的過程,中國玩家的身影是不可或缺的。既然是一場馬拉松,那麼是不是早早出場來個驚豔亮相,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

結網記:在此刻,書寫未來

真正重要的是,是在即將到來的VR翻紅劇本中,中國廠商是否已經開始著手書寫未來,扮演起自己的角色。

接下來,VR新的活力和機會,可能會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專業化。

除了遊戲、影片、社交等娛樂內容之外,面向細分專業領域、解決具體痛點的硬體產品和應用服務,將會收穫來自商業市場更大的認可;

2.高階化。

而誕生之初就被廣泛看好的遊戲與情髮色等基礎方向,也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隨著硬體創新(如VR手套、微型化可移動VR終端等),以及AI+5G+雲等技術的加持,適配網路升級,在內容側變得更加高階化,提供更具質感的體驗。

3.生態化。

彌補短板、挖掘機遇,不是某一個廠商單槍匹馬能夠突破的,參考智慧手機產業的發展路徑,VR的真正繁榮最終取決於產業生態的協同,能否在VR世代重新書寫生態故事,聚合起晶片、ICT廠商、ODM、軟體開發者、內容製作方等等合作伙伴,建立起新的產業規則,將成為下一個關鍵賽點。

VR像手機一樣普及,這一天還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去醞釀,但2021年,中國必須拿到新世界的入場券,向虛擬現實交融的“多重宇宙”,釋放出獨屬於自己的那道“引力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6042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