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充電寶”:儲能風起,能源勢動
要說這兩年人類最整齊劃一的步伐,那就是基調比較統一的綠色可持續,生產與經濟的整體方向都朝著低碳化發展。
而達成這樣的共識,是為了應對近些年自然災害、極端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碳中和已然成為全世界多數國家的戰略目標。我們的能源之路也從煤炭時代、油氣時代再過渡到碳中和的時代。
能源結構的變革是一場人與自然博弈被動的結果,但也是能源結構調整的機遇。可持續的發展種子已經開始發芽,也給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帶來了新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劇情的發展過程中,低碳綠色的產業變革大幕已然拉開。在人類的高碳排活動中,資料顯示,排在最前面的是能源與交通行業,幾乎四分之三的碳排來自於能源的消耗。因此開發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成為重中之重,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主流方向。
在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中,社會各界一直反反覆覆強調儲能的必要性。在今年的兩會中,有二十多位代表們提出了有關儲能的三十多條建議,而在實際的綠色產業發展中,越來越多的技術與產業方向也在儲能領域開花結果。儲能在碳中和的背景中,究竟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價值“蓄水池”
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中,風能、太陽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系統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為一些客觀的物理條件,這些可再生能源不能連續延不斷地生產。比如太陽能、風能就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水力發電會受到季節的影響,在夏天汛期時水力發電帶來的能源充足,而到了枯水期就會斷崖式下滑。這些可再生能源被稱為間歇效能源,它們不會持續不斷地產能。
如果在可再生能源的豐富生產期中,將易浪費的能量收集儲存起來,在能源需求旺盛的高峰期,填谷利用起來,將會大大增強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能源耗損。儲能不僅可以解決可再生清潔能源波動性與間歇性等瓶頸問題,也能在配電側實現發電與負荷的動態平衡。透過儲能,才能整合可再生能源,實現連續、有效的能源利用。儲能成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關鍵和重要支撐,從而得到世界各國政府與企業的支援與青睞。
在碳中和的目標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出的臺儲能激勵措施,掃除市場發展障礙。美國對於補電來源自光伏的儲能實行聯邦投資稅收抵免(ITC)政策,將裝置成本降低約30%。根據EIA的預測,2021~2023年,美國“儲能+新能源”的比例將從30%提升到60%。以色列、南非、愛爾蘭、烏克蘭等國都規劃了“儲能+新能源”的專案。國內正在建設的風電光伏專案也在快速擴大儲能的配套設施建設。
2020年,多地出的臺政策鼓勵和支援新能源配置儲能,但幾乎不會強制配置要求。2021年,已經有20多個省市提出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的要求,強制與鼓勵都涉及,例如湖南、山東、湖北等地要求強制配置,山西、甘肅等地是建議配儲,配置比例都在10%-20%之間。儲能電池裝機量在政策背景下不斷增大。
世界各國開始大力支援儲能電池技術的發展,或者開展儲能專案示範,同時也會配套制定相關規範和標準,開始建立和完善涉及儲能的法律法規等。
儲能涉及領域比較廣泛,用便於理解的角度來分類的話,可將儲能技術分為物理儲能和化學儲能。物理儲能主要分為機械類儲能、電氣類儲能、熱儲能等。化學儲能是透過化學變化將能儲存於物質中,主要包括電化學儲能,也就是我們們瞭解的電池類儲能的總稱。目前行業內機械類儲能和電化學儲能技術是發展的重點方向,也是目前產業佈局擴增和技術不斷升級的領域,如果經常關注低碳排與新能源行業,我們會明顯感受到這波發展熱潮。
儲能崛起
儲能的崛起中,如果從政策的釋出頻率來看的話,也能看出一些跡象,關注能源相關的政策的話,會發現有關儲能的發展和規劃支援政策逐年都更新和增加。從2016年儲能首次進入國家發展規劃開始,在國務院及各部委歷年釋出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國製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國家重大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中,均明確提出加快發展高效儲能、先進儲能技術創新、積極推進儲能技術研發應用、攻克儲能關鍵技術等任務和目標。
政策的鼓勵下,儲能的裝機量也在增大。根據CNESA在《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中的預測資料,保守情形下,電化學儲能2021年新增裝機量為2.52-3.35GW,到2025年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35.52-55.88GW,2021-2025年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為57.38%-70.48%。
當然,裝機量的增長中,儲能核心的技術也在不斷突破。以核心的電化學技術舉例來說,近幾年也發生了許多較大的效能升階。例如寧德時代利用全生命週期陽極補鋰技術開發了滿足12000次迴圈的儲能專用磷酸鐵鋰電池。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進一步提升單體電池的容量,而新的電池儲能領域也在不斷地更新中,如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也在不斷研發中。儲能用鋰電池的企業以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億緯鋰能等國內動力電池巨頭的參與為主。這些企業早已提前佈局儲能電池相關領域。
根據CNESA資料,截至2020 年,全球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14.2GW,同比增長49.2%,佔儲能系統裝機的7.4%;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3.27GW,同比增長91.2%,佔整體儲能的9.2%。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我國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達1.56GW,同比增長145%。在電化學儲能領域,鋰離子電池占主導地位,佔比達92%。
機械類儲能的話,技術的升級主要攻關方向是向更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行進。以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的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專案為例,目前其已經順利併網,並且單位裝機的成本幾乎接近抽水蓄能電站的效率與成本,這也意味著壓縮空氣儲能的技術在未來會廣泛地使用。
儲能的技術除了在清潔能源電網系統的調配應用外,在二次能源氫能的製備上,也被眾多光伏企業青睞,作為開啟新增長的空間。風光伏在豐盛的產能期間,可以將多餘的能量透過電解水轉化為綠氫儲存。
2021年3月,隆基股份透過全資子公司隆基綠能創投與上海朱雀投資合資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大力發展光伏制氫;同月,陽光電源也釋出大功率的SEP50 PEM制氫電解槽;5月晶科科技公佈了佈局光伏制氫的訊息;協鑫新能源隨後也成立高達100億元的氫能產業投資基金。氫能儲存被光伏風電企業們作為價值投資錨定,爭相佈局。
從電網系統的使用者側調峰,到二次能源的製備儲存,新能源的微電網等,儲能相關的其他配套技術都在這股崛起的浪潮中被加速。儲能產業開始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全面商業化的卡頓
在這場向碳中和奔赴的過程中,儲能技術的智造升級,並沒有形成哪個技術主導的情形出現。機械儲能技術如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這些技術目前處於並行發展的情形。因為不同儲能技術特性差異明顯,適用範圍也有所不同。機械類的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等主要應用於大電網的輸配電環節,而電化學儲能則主要運用於風光發電等波動較大的清潔能源電網系統。
不同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成本約束等,造就了這些關鍵技術在不同領域的特色應用。對於行業內人士來說,技術之外,最關心的是如何提升儲能的市場參與和盈利能力,這也是行業能不能健康發展的前提。畢竟靠著補貼過活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而這一部分的主要限制是市場化相關的政策細則不到位,導致市場化的程度較低。對於宏觀的儲能政策,政府出 臺的不少,但是對於行業市場化的改革政策處於空白,比如一些市場內容量的補償機制、峰谷電價的合理定位、儲能的投資回報機制等,這些規範的細則沒有建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儲能商業模式的擴充和完善。
另外一個制約行業全面商業化的限制是技術。關鍵技術的升級仍然有較大的空間。例如在儲能電池方面,冬天鋰電池的低溫效能就會限制光伏能源的儲存,如何提升鋰電池的低溫效能、迴圈壽命等,需要儲能電池的技術不停迭代完善。與此同時,也需要豐富儲能的單一短時系統。雖然動力電池技術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在長時儲能層面,也需要發力深研,滿足電池儲能系統更長時間的放電需求。
再者就是電池熱失控下的安全性。因為涉及化學電池,也會帶來不少的安全事故。2021年4月16日,北京國軒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大紅門的儲能電站發生爆炸事故,導致2名消防員犧牲,1名員工失聯。事故調查報告顯示,直接原因是電池間內的磷酸鐵鋰電池發生內短路故障,引發電池熱失控起火。據悉,目前國內尚未出的臺針對儲能電站電池系統的安全規範及技術標準要求,僅有部分團標提及儲能集裝箱安全間距、防火要求。嚴格的電池檢測標準測試方法及細則欠缺。
這些主要的限制點卡住了儲能全面商業化的輻射,不過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不斷地從谷底到谷峰的轉換。無論是多元化儲能技術層面的開發與深耕,還是政策的不斷細化,儲能全面商業化的目標需要時間踏踏實實打磨這些卡點。不過可以肯定的趨勢是儲能產業的爆發已經在前夜,整個行業的佈局、技術的突破等相較三年前有了極大地提升。
頂層設計的戰略與政策疏導,產業與技術的進階,各地政府紛紛落地的示範專案等,儲能的每個環節都如吸氧般獲得了充足的生命力。碳中和時代裡,這個大號的“充電寶”,將能源吸足,再反哺到儲能的各個配電側環節中,不斷向外延伸自己的觸角,觸達著碳中和終極目標。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7408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能源勢動:電力行業的碳中和該如何實現?行業
- 中德能源與能效合作:碳中和背景下德國能效政策研究報告
- ABB電氣碳中和白皮書:電氣化 + 數字化賦能低碳社會(附下載)
- 殼牌:中國能源體系2060碳中和報告
- 能源基金會:2020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
- 安全風波未平、漲價風波又起,共享充電寶困局怎麼破?
- 國際能源署報告:中國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路線圖
- 使能運營商贏在碳中和時代 | 華為數字能源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 廣碳所:2021年碳中和報告
- 曹操出行公佈碳中和目標:2023年實現運營碳中和
- 資料中心碳中和之路,新華三如何全棧賦能?全棧
- 「碳中和」背景下,企業如何實現有效的能源管理?|直播預告
- 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附下載)阿里
- 新能源產業首家零碳工廠獲認證 寧德時代向碳中和邁出關鍵步伐產業
- 淨零能源:可再生電網的長期儲能報告
- 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下載(沒有套路)阿里
- JASMINER(茉莉)積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政策ASM
- 西門子能源助力全球首座工業級碳中和燃料工廠在智利正式投產
- 關於碳中和的一點淺談
- “碳中和”期間,智慧城市如何發展?
- 2018十大充電寶品牌排行 充電寶什麼牌子好?
- 日本2050碳中和綠色增長戰略
- 新能源充電轉換模組
- 工業能源能源管控系統助力企業節能減排,實現碳達峰
- CESI:2022年2月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簡報(附下載)
- 數字出行助力碳中和:踐行綠色交通 引領低碳出行
- 邁向2060碳中和:聚焦脫碳之路上的機遇和挑戰
- 派能科技攜儲能系統助力日本零碳社會發展
- DIY多快充協議太陽能充電器!----鋰電池充電電路協議
- Carbon Trust&GSMA:智慧技術賦能碳中和的九大應用場景報告Rust
- 智慧充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管理App/小程式功能及充電流程詳解APP
- 低碳資料中心方案:一文讀懂如何利用超融合節能降碳,為碳中和助力
- 換電行業起風了行業
- 落基山研究所:碳中和目標下的中國化工零碳之路
- SGS為美的樓宇科技頒發碳中和證書
- 1+1>2儲能加持傳統能源發電 上海電氣構建源網荷儲一條龍解決方案
- 奧動加碼川渝佈局 以換電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雙碳發展產業
- UCloud祥雲活動送書充電寶獲獎名單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