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形成的碳中和共識將有力地引導長期投資向低碳領域配置。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 44 個國家和經濟體正式宣佈碳中和目標,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簽署行政令讓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並計劃設定 2050 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大國在最近幾個月所做出的承諾顯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共識和趨勢已經無法逆轉,未來各國將出臺大量支援碳中和的政策措施。這為市場投資方向以及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提供了更加穩定的長期預期和更大的確定性,將有力地引導大量社會資本轉向碳中和領域。

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意味著顛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經濟轉型。從能源系統的角度看,實現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統從工業革命以來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主導的能源體系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能源體系,實現能源體系的淨零排放甚至負排放(生物質能源+碳捕獲與封存利用)。從科技創新的角度看,很多實現碳中和的技術還不成熟,需要重大領域的科技突破;實現碳中和涵蓋的科技領域不僅包含能源,還涉及交通、建築、工業、農業、生物科技、資訊通訊技術、人工智慧等。從經濟轉型角度看,碳排放涉及整個經濟系統,任何企業都有碳排放的問題,需要整個經濟體系裡的每一個經濟個體的轉型,也需要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金融體系的轉型。

中國實現碳中和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比已開發國家更多。雖然相較於歐洲和日韓等國家承諾 2050 年實現碳中和,中國所宣佈的碳中和目標年份晚了 10 年,但是大多數已開發國家更早實現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碳排放已經達峰並進入下降通道,而中國碳排放還在增長。中國從碳達峰目標到碳中和目標之間只有大約 30 年的時間,因此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主要挑戰包括:我國能源需求尚未達峰,工業用能佔比高;電力供給結構以煤炭為主導,轉型難度大;交通、工業、建築等部門脫碳技術仍待突破;地區與行業發展不平衡,公平性問題凸顯,等等。

實現碳中和是可行的並且能帶來多重效益。儘管面臨許多困難,但是,鑑於政府的強有力的政策執行力、社會共識和企業行為的積極變化以及全球綠色低碳科技的迅速進展,中國有信心在既定的時間表內實現碳中和目標。此外,實現碳中和也可以帶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低碳領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和創業機會,帶來經濟競爭力提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多重效益。中國實現碳中和可能需要數百萬億級的投資和持續數十年的努力,這也將塑造更高質量的經濟和就業、更優美的生態環境以及更先進的科學技術。

實現碳中和的八大重點領域包括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築、農業、負碳排放以及資訊通訊與數字化領域。在這些領域,投資者應該關注的機會包括:

電力領域:光伏發電中矽片和電池片技術提升、新光伏材料鈣鈦礦技術以及光熱發電技術;風電領域陸上風電的大功率風機、大尺寸葉片開發、海上風電全產業鏈進一步成本降低以及浮式風電技術的商業化;可接納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智慧電網改造、微網系統和分散式發電;儲能技術的成本降低和廣泛應用等。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