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App為什麼如此“臃腫”?!

TaeYoona發表於2021-02-06

引言

  App是Application的簡稱,正是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各類App,人們才可以通過它們來最大限度地發揮手中裝置的功能。本文主要討論手機上的App,因為手機的硬體和軟體與十餘年前相比早已有了巨大的飛躍,使用者隨之增多,而且在手機上使用App更加便捷,像有些簡單的事務使用手機就可解決,不需要去特意開啟電腦桌面,電腦畢竟太麻煩,尤其是出門在外的話,至少不會有人去拿著電腦掃描支付寶的二維碼。硬體方面,現代智慧手機內建了多個感測器,例如重力感應,加速度,面容識別等型別,同時高效能手機還有專門的圖形處理器晶片,大幅度提升了遊戲效能;此外,智慧手機外觀也越來越具有科技感,早期的手機比較厚,屏佔比小,而現在的手機大多都趨向於全面屏,有些還是瀑布屏,同時搭載的OLED技術令色彩更為鮮豔和更具對比度。軟體方面,手機的作業系統目前以Android, iOS為主,它們各有千秋,但總的趨勢是系統更加安全,更加註重使用者的體驗。

  手機App正是依託著硬體和作業系統,時間一久,應用市場上的App便琳琅滿目,人們選擇、下載App時會目不暇接。同之前相比,使用者越來越願意將時間花在刷手機上,那麼有些App廠商根據這種趨勢不斷地擴充其功能,在啟動介面投入廣告,私自收集資料,過分索取許可權等等。上述問題貌似更多地存在於國產App上,筆者時常能夠在社交媒體上看見網民們針對這些問題來做出評論或反饋,但並未引起有關部門或者App開發公司的重視,即這些問題仍存在於未來版本的App中。因此,筆者一定要寫這篇部落格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廠商、各部門的重視。以下則具體談談國產App存在的一些“臃腫”問題。國產的App們,你們該“減肥”了!

 

開屏廣告

  在啟動一個App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它的啟動頁面。一個純淨App的啟動頁面可以包含其App的標誌,開發公司/人員的資訊,版本資訊等等。當然不需要寫太多資訊,畢竟啟動頁面停留的時間太短,使用者無暇顧及那上面究竟寫了些什麼。但是在大多數國產App中就不是這樣了,如果大家有下載很多國產手機App可以隨便點幾個進去看看,是不是都是些廣告,而且這些廣告與你最近的“使用行為”密切相關,簡而言之就是你最近在手機上頻繁關注的一些商品(例如在淘寶,京東上經常看的一些商品)可能會在其它App的開屏廣告上推送給你,這真的是一件侵犯隱私的事情,詳情下文中會提到。有哪些App會出現開屏廣告呢?其實常見的國產App貌似都會有,例如新浪微博,UC瀏覽器,百度貼吧,淘寶,央視影音,騰訊視訊,愛奇藝還有其他頭條、資訊類和天氣類的App等,此處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App中開屏廣告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 沒有開屏廣告:這種情況已經算很良心的了,但這種情況主要存在於國外的App。
  • 有開屏廣告,同時有跳過按鈕:一些國產App雖然存在開屏廣告但是廣告介面上會有一個跳過的按鈕,那又有何用?要麼跳過按鈕太小,要麼強制使用者看3秒後再顯示出來。
  • 有開屏廣告,無跳過按鈕:App完全強制使用者觀看開屏廣告,這真的讓人難以忍受,所以碰到這種App還是別考慮安裝了吧……
  • 有開屏廣告,但有虛假“跳過”按鈕:這一點是最令人“髮指”的,也是在挑釁使用者。 總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廣告主知道App啟動介面會有一個“跳過”的按鈕,於是乎在投放的廣告圖片中【一般在四個角落裡】“畫一個”假的跳過按鈕,如果使用者沒有注意則很有可能點進去並觀看這些愚蠢的廣告或下載額外的App。有時筆者就在想,“這些開屏廣告已經十分令人厭惡了,誰知道廣告主又在做假的跳過按鈕,App廠商難道不稽核嗎?是不是沒有考慮到這種誘導使用者點選的廣告也會讓自家App的印象分降低一些呢?”如果是筆者開發App,要麼就不搞開屏廣告,要麼就收一小部分費用去廣告,絕對不搞這種誘導式(Click-bait)點選的廣告。

 

  筆者還是拿一些常用的國產App來說明這些開屏廣告到底有多氾濫吧,以下是在iOS系統中國內App啟動介面的截圖。總共有選取了6種年輕網民常用的App,分別為:微博,嗶哩嗶哩,百度貼吧,知乎,騰訊視訊,迅雷。

微博

 

嗶哩嗶哩

 

百度貼吧

 

知乎

 

騰訊視訊

 

迅雷

 

  顯然這幾個App都有開屏廣告,而且正是我剛剛提到的那樣——微博跟知乎的開屏廣告內容這麼接近,是關於肯德基的;百度貼吧和騰訊視訊的廣告內容也很接近,是關於網上購房的。最後則是迅雷,啟動頁面中出現了很明顯的誘導性廣告。第一點,該廣告以社會工程學的方式讓使用者誤認為自己的手機未連線至網路從而促使使用者點選以騙取點選、下載流量!第二點,在迅雷的啟動頁面中竟然出現了兩個“跳過”按鈕,如上圖兩個紅色的方框所示,顯然這經過精心設計的,上方方框中包含的跳過按鈕應該是虛假的,而下方方框中包含的才是真實的跳過按鈕。這一點也是運用了社會工程學的原理。不過對於這種廣告主,筆者和各使用者會對其表示特別反感,厭惡最後是鄙視的態度!

  開屏廣告實際上利用人們現在擁有高度碎片化的時間,只要稍微有點時間人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刷手機,在使用過程中一定會點選App並啟動,廣告主在App啟動之時投放廣告,既能夠加深使用者的印象也可利用上述一些手段促使使用者點選這些廣告。然後無數的使用者點選這些廣告就形成了大量的點選量,積少成多,這樣就會為廣告主以及App運營商帶來收益。有的人是出於真心想了解的心態去點選,相信更多的人只是誤打誤撞點進去的吧,所以大家都很討厭開屏廣告,總之無論是哪種情況,廠商有收益就行。

  另外再補充一點,據說App的國際版版本如微博國際版,愛奇藝國際版,UC瀏覽器國際版等等版本無開屏廣告,介面乾淨、簡潔。所以筆者就很奇怪怎麼在國際版中就沒有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呢?也許是因為國外部門對應用市場管理的更嚴格一些吧,有開屏廣告的算違規甚至違法,違者將繳付鉅額罰金。看來我國的部門也應該制定出更為嚴厲的措施嚴打這些不規範行為,至少國外的App沒有開屏廣告,它們身後的運營商不是依然在正常運作嗎?所以開屏廣告這種東西屬於App中“臃腫”的一部分,完全可以捨棄掉。

 

功能雜糅

  App是有生命週期的,App在推出的早期功能都很簡單、介面簡潔、一目瞭然,因為廠商需要花時間去進行市場分析瞭解使用者的軟體需求,所以在未來的App版本新增了大多數使用者期待的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款App產品逐漸成熟,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App的功能越來越多,但功能豐富就一定是好事嗎?未必!App的功能增多意味著其開發、維護的難度提高,還要佔用大量的手機空間。由於開發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在App沒有進行優化的情況下還一股腦兒地新增許多功能於其中,導致的結果就是App啟動速度慢,執行過程中出現App無響應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使用者體驗。

  功能複雜意味著介面也會比較複雜,常見的問題就是App功能入口不明確,對初次使用者來說特不友好,因為有些常用的功能根本就不知道在哪裡點選(很難找尋)。包括App中的設定功能,要調整App的某些設定需要一個一個點進去,國產App對設定選單的分類做的很糟糕,沒有做到一目瞭然。直到現在我還是認為現在的常用國產App還是很難用,點進去找不著北。

  以臃腫版微博為例,看到下面這張圖,你確定都知道這些是做什麼的嗎?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吧。平常又用到其中多少功能? 此外,微博的訊息那一欄中還會有系統推送的一些訊息,比如“微博小祕書”,“粉絲頭條服務”等等,這些東西誰會去特別在意?還有什麼“微博卡片”的功能,就是自定義一下你所發博文的皮膚,我感覺這功能十分沒有必要。【注:那個“微博卡片”的功能入口,我沒有找到,所以懶得再截圖了……】

  很多App存在著許多非必需功能,這裡仍然以上述“臃腫版微博”為例。在那麼多圖示中,是不是可以看到“房產”、“微公益”、“潮物”這些沒點選過的圖示。“微公益”:做公益不是已經有其它的平臺嗎?類似眾籌、水滴籌這些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微博也要設計出這種功能?有這項功能又有多少人會使用,至少比眾籌、水滴籌的使用人數少吧。“潮物”或者微博裡的“明星周邊”:這是提供給使用者的購物平臺,但是大型的購物平臺不是有好多嗎?淘寶,天貓,京東,還有二手的閒魚等等……微博在這裡做個購物平臺是何意思?而且微博、淘寶都是阿里旗下的App,為何兩者不能互通賬號資料?微博錢包也是如此,有支付寶,微信支付不行嗎?對大多數人來講,大家更希望用心地閱讀微博,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周圍的人有哪些新動態,自己的偶像今天又做了什麼……而不是在微博中被迫地受到這些功能的干擾,以至於影響到閱讀微博的心情。

  僅僅“臃腫版微博”這一個App就已經暴露出上述的許多問題了,相信其它的App也會有。筆者就於此大致概括一下自己瞭解的App。比如QQ裡的看點功能,只想好好聊QQ,怎麼還讓我在裡面看新聞頭條,看也無法認真看,突然來一條訊息就分散了注意力;還有QQ的小程式,並不像微信那樣會有列表顯示出最近用過的小程式,而是顯示在好友列表重新整理的縫隙裡……還有好友的資料卡片列舉的東西也稍顯複雜,貌似有什麼線上狀態,QQ等級,貼紙,好友個性標籤,王者榮耀段位等等,有些選項根本沒必要列在上面。所以我再也不想用QQ了,推薦各位用TIM。還有嗶哩嗶哩的App,它的功能也挺繁雜的,筆者最近申請了一個嗶哩嗶哩的賬號,但好久也沒弄懂獎勵、扶持計劃中所介紹的概念。

  所以功能雜糅是App臃腫的原因之一,這樣的App就像吃多了東西——走不動。

 

App強制性下載

  此處介紹的強制性下載是指使用者在不知情,意外或者被強迫的情況下下載的該App。有以下幾種情景:不小心點選廣告然後自動下載;完全不知情時的後臺下載;在瀏覽手機網頁時被迫下載。

  前兩種情況相信各位也有碰到過,筆者自己的手機有安裝一款“天天鬥地主(真人版)”的App,在玩牌的時候出牌區下方顯示出一條抖音、快手的廣告,而且關閉廣告的按鈕又特別小,常常一不小心就點進去了,然後就是度過“快樂”的下載App的時光……(此刻已無言)。又或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下載App,但一般是App後臺自動更新。我很討厭+反感+厭惡這種行為,更新不是應該取得使用者的同意嗎?!憑什麼你說更新就更新!而且還是偷偷的下載,如果不是開啟顯示網速的開關,不知道這個App又要下載些什麼東西。

  最後一種情況那就更常見了,例如用手機瀏覽器在百度上檢視熱點時(即百家號的相關資訊),下方會有“相關閱讀”一欄,點選之後會提示“請下載百度App檢視更多內容”;不僅如此,末尾還有評論區,若要檢視完整評論或回覆評論也是要下載其App,就算有賬號登入在瀏覽器也要下載App。我只是偶然看一下這些熱點、資訊,或者突發奇想在評論區留言,但沒有安裝百度App,讓我這種使用頻度不高的使用者專門為了看那幾條資訊或者發表評論特意耽誤時間去下載一個百度App,為什麼使用者不能有選擇的權利?!評論或檢視其它內容一定要下載嗎?直接在瀏覽器上操作這些廠商又在擔心什麼?擔心自己減肥嗎?App體積又大,可能下載網速又慢。你認為我會去下載嗎?當然不會!畢竟自己的時間有限。不僅僅是百度,還有CSDN,嗶哩嗶哩,百度貼吧等App,請背後的運營廠商捫心自問如此對待這類使用者你覺得合適嗎?是高情商的體現嗎?如果廠商取消這種機制,這些使用者反而還不會因強制性下載App離開這些平臺不是嗎?那是不是適當地增加了使用者黏度了呢?是不是意味著可能在未來,這些使用者在有充分空閒時間的條件下去主動下載App呢?

  如下圖示,點選了紅色方框區域均會彈出下載對話方塊。其餘有些App與之類似,就不一一截圖了。

 
 

過度索取敏感許可權及隱私竊取

  隱私權是最基本的人權!

  本文引言中提到現代智慧手機內建了多種感測器,這就給了各App可乘之機,通過過度索取許可權來收集使用者的隱私資訊。網路流傳著一種說法,“你的手機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可怕的是,若要安裝該App,需要同意它所有申請許可權的請求,否則無法安裝,是不是很霸道?(是否同意許可權與能否安裝使用有啥必然聯絡嗎?!)在前期,這些App根本沒有表明使用該許可權具體用來做什麼,使用者對此一無所知——App為刀俎,使用者為魚肉,只能眼看著自己的隱私被竊取洩露。常用的許可權申請可以有如下幾點:

  • 攝像頭:用於拍照上傳,掃描二維碼等;但App可以在後臺偷偷呼叫攝像頭來對使用者錄影、拍照。
  • 麥克風:用於錄音,給對方發錄音,視訊或語音聊天時需要用到;App能夠開啟麥克風進行錄音操作。
  • 通訊錄:根據通訊錄來查詢同樣使用該App的好友,例如QQ、快手、抖音等會用到這個許可權;App根據通訊錄獲取電話號碼上傳到伺服器以此推廣產品,基於上述條件,在其後臺資料庫被入侵的情況下,這些資訊有洩露的風險。
  • 撥打電話:App呼叫系統介面幫助使用者撥出電話;App撥出電話可能導致話費異常流失。
  • 簡訊傳送:幫助使用者傳送簡訊驗證身份;App傳送簡訊也會導致話費異常流失。
  • 日曆:幫助使用者建立日程、提醒事項;App依據此記錄使用者行為,並分析來做出使用者畫像。
  • 定位:幫助使用者定位,提供導航服務,地圖,共享單車,天氣類App需要此許可權;App也可私自獲取使用者的位置,繪製、記錄移動軌跡,並分析該使用者畫像。
  • 相簿:App儲存圖片或上傳圖片到社交平臺等;App通過相簿分析圖片的後設資料得出使用者常住地以及當前所在地,甚至AI分析圖片內容,得出使用者畫像。

  筆者在上文提到微博和知乎的開屏廣告內容相似,騰訊視訊和百度貼吧廣告內容也很相似。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也許這些App在互相交換資料,在默默地記錄著使用喜好,包括搜尋過的關鍵詞以及商品,根據這些行為的頻度來估算使用者感興趣的東西然後把使用者喜好分享給其他App(會讀取已安裝App列表)。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若在購物App中經常看iPhone的資訊,那麼你肯定會在貼吧、視訊、瀏覽器等軟體的廣告中看見iPhone手機的資訊。仔細想想,細思極恐也!限於篇幅,截圖就免了,大家都遇見過的。有的App申請的許可權自己根本就沒有用上,如同某些天氣預報的App竟然要麥克風,通訊錄的許可權,是想幫忙打電話嗎?  

  工信部於2月6日釋出的訊息說,目前有26款App被通報,涉違規呼叫麥克風和通訊錄等許可權,令2月10日之前完成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對其相關處置工作。此外還設立了《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個人資訊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共計22條。當然在國家部門檢測之後有相當一批不合規範且拒不整改的App下架,筆者認為這項行動大快人心,那些App違規成本太低,它們還年輕,它們還小,一定不能放過它們,而且還應更為嚴厲地執行App管理措施,絕不能罰款了事,不能太慣著這些垃圾App開發商們【哈哈】。應用市場正是被這些人弄得烏煙瘴氣。【附:26個通報App名單,看見這些App小心為妙。點此進入工信部網站

 

結語

  以上內容闡述了現在國產App存在的部分問題,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當然還有其它的問題,文章中並沒有一一列舉。設計優良的App可以給使用者帶來極佳的體驗,也為中國打進國際App市場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也歡迎補充觀點^_^。

 【 “功能雜糅”小節中提到的觀點取自播主“錫蘭Ceylan”,筆者之前有看過他於YouTube上傳的視訊,他以微博為例在視訊中錄屏敘述了國產App臃腫的問題。這裡是他的微博

 【視訊搬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