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生存定律--表達背後的力量(2)

edithfang發表於2014-07-22


去除性格和習慣中的致命缺陷

性格決定人緣,而人緣影響溝通成效,最終影響一個人的表達力。想成為一個道德完美的人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稍微注意,去除一些誰都厭煩的性格缺陷還是可能的。

1. 人情練達

在《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裡有一小段對話很有意思:

襲人道:“你還提香菱呢,這才苦呢,撞著這位太歲奶奶,難為她怎麼過!”把手伸著兩個指頭道:“說起來,比他還利害,連外頭的臉面都不顧了。”黛玉接著道:“他也夠受了,尤二姑娘怎麼死了。”襲人道:“可不是。想來都是一個人,不過名分裡頭差些,何苦這樣毒?外面名聲也不好聽。”黛玉從不聞襲人背地裡說人,今聽此話有因,便說道:“這也難說。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最末一句鮮明的體現了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性格差異。如果是薛寶釵估計會講,姐妹們需要互相扶持。從《紅樓夢》的故事裡也可以看到這兩種人格會導致的不同結局。

這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我們可以抽象出一個極其絕對的場景:

兩個人作為一個團隊而存在的時候,如果張三無求於李四,或者張三具有絕對的控制權,那麼張三不需要和李四做溝通,只要保持沉默或者命令也就足夠。否則的話,兩者就需要協作,進行更多的交流,今天是你幫助我一點,明天是我幫助你一點,這樣彼此工作上都可以有比較好的進境。

以程式設計師的工作狀況來看,期望東風壓倒西風式的絕對控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把自己封閉在某個獨立的領域裡(比如演算法),達到絕對高度,做孤狼型的人倒是可能,但終究罕見。而與人協作,從他人那裡獲得更多的支援並取得成績這一事情則需要人情練達。

走純粹技術路線的程式設計師之間不需要很多這方面的考量,但程式設計師也是人,一點情商也不要也是不可能的。

想象一個很常見的場景:

張三和李四同時加入公司,張三的水平高一點,因此李四在遇到程式問題時,總是會問到張三,而張三也總是很熱心的給予幫助。有一天,張三有事,下午要請假半天,但有一個功能還沒有對應掉。這時張三找到李四請他幫忙。但李四頭也不回地說:沒空,你自己解決吧。

這種情境下,一般來講張三會憤怒,在可做可不做的時候會拒絕向李四提供幫助。李四不是不能拒絕,但他應該認識到自己欠人人情,拒絕的時候需要誠懇的表示歉意,解釋一下自己的困難。
李四如果持續自己的做事風格,可以想見他會越來越被孤立,也許他的技術能力不斷提高,但對他的評價則會下浮。除非有一天他達到了一種別人只能仰望的地步,事情也許會有變化。如果李四想往管理方向發展,那麼影響就更為致命,這種行事方式幾乎

堵死了自己取得成績的可能性。
 
對於程式設計師而言,在這個上面需要注意的點並不多,也不需要把自己搞的很累,但有幾條傳統的智慧還是要的:
  • 欠人的要記清楚,別人欠自己的可以含糊。不要認為任何對自己的幫助都是理所應當的。
  • 不要為無謂的事情爭吵,乃至口出惡言。人與人的關係壞起來容易,修復起來難。
  • 要言而有信,確實無法信守承諾時,要主動道歉。
  • 不要通過貶低別人來證明自己,也不要因為言辭不當讓人以為是在貶低別人。
  • 不要惡意欺騙他人。想想當你被惡意欺騙了,你會什麼感覺,就知道惡意欺騙別人能造成多大的傷害。
 

傲氣與狂妄的差別



程式設計師是需要有點傲氣的,一點傲氣都沒有的程式設計師往往就會失去對技術的追求並失去對自己的信任。這在技術上是很致命的。

但狂妄則是走向滅亡的前兆,要引起警覺。傲氣的人會堅持自己的看法,在沒有事實和邏輯支撐時絕不輕易認輸;但狂妄的人則會在堅持自己的同時貶低甚至羞辱他人。傲氣的人大致知道自己驕傲的邊界,能夠在工作中找出自己的位置;狂妄的人則眼裡只有自己,認為公司的規則、所有的同事都得圍著自己轉。

一旦一個人由傲氣轉向狂妄,那必然會人嫌狗不愛,這樣一來這個人能創造的價值往往會降低,但他的索取卻會因為狂妄而不斷增加,這就為未來可能的悲劇打下了伏筆。
 
2. 有條件的順應環境

中國古代的錢幣外形是圓的,但中間則是一個方空,這可以是一種很有含義的隱喻。全無個性的人往往是平庸的,但在那裡都張揚個性的人往往是痛苦的。因為公司必然有自己的規則和文化,而這種規則和文化並不會因為某個人而突然發生變化。

我們可以強調職業精神,說拿了錢必須幹活,個性完全不關鍵,但只有這個是不夠的。這裡面必須把握一種限度,在這種限度下,不只要拿了錢幹活,還要努力適應選定的公司。而一旦超過這種限度,那則意味著需要儘快離開,而不是繼續的抱怨。這時有

兩個關鍵點需要被認識到:一是天下間沒有完美的公司;一是要知道那類事情需要順應。
  • 天下沒有完美的公司
2012年CSDN轉過一篇Facebook員工對公司的抱怨,其中的幾條非常特別:

l Zuck的過於關注。既然都成為上市公司了,作為公司的CEO,你主要接頭的應該是:投資者、分析師、博學者等。但你仍然和我們這些工程師談產品的規劃和戰略!這是徹徹底底的侵吞時間。你忘了你主要的責任是提高公司的股價而不是原材料的加工。

l 太多的決策由工程師給出。有些決定甚至是一個工程師單獨下的,更甚至在午飯中就做出了決定。讓缺少公司運作經驗的工程師去做這些決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l 對於內部員工的過度信任。

我們有理由相信,完全相反的抱怨也絕對存在:

l CEO完全不關注技術。

l 工程師沒有決策權。

l 員工完全不被信任。

這充分說明,只要你想抱怨,那就總會有可抱怨的東西。這點起源於人思維的善變以及慾望的無邊界特質,實屬正常。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麻煩。喜歡和不喜歡就像天平的兩端,臨界點就一個:走還是留。

想走的可以盡情抱怨,自不必說,想留的就要適應某些自己並不喜歡的東西。而選擇留下來卻使勁抱怨則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這似乎很消極,但以人生而論,無法改變的,無法拋棄的,就要考慮如何去適應。想象一下,不管你如何生氣,地球也不會圍著你轉。

選擇了留下來,卻去抱怨完全不可能改變的東西,進而總是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總是滿腹怨氣,這不可能不影響到工作,也不可能不影響到別人眼中的你,所以說這也是一種表達。

這裡其實有個陷阱:越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那就越真的會懷才不遇。當然也可能其實才華也只是自己認為的。這點在容在有些知名學校的畢業生身上,體現出來。假設說對應某一個學校有一個大致的就業水平,這似乎會對這個學校的學生產生一種心理暗示,他們就應該在某個水平以上的公司裡。一旦進入了低於這個水平的公司,心理先天就會有優越感,可能會想:這個人怎麼能來領導我?這麼多這麼差水平的人每天干的都是什麼事?逐漸下來就很容易眼高手低,評價也會走低,反倒是越來越沉底。

認不清這點會很麻煩,但凡是多人聚集在一起地方几乎必然是名利場,而名利場中幾乎一定有不堪的地方,公司也不例外。總是期望公司百分百與自己的期望相符會導致所有的公司都可以抱怨,進一步導致工作狀態變壞,並對自己造成損傷。當然,接受某些自己不如意的東西也是有底線的,這是下一節的話題。
  • 知道那類事情必須順應
受到委屈的時候,首先要判定的是環境是否公正,不要因為升職的不是自己而鬱悶,更可怕的是升職的人不具備對應的能力---後者說明整體環境有問題,這是更應該引起警覺的事情。

坦誠的講,大部分人並不具備改變周圍環境的能力,而更像行業或者公司歷史中的一片塵埃。當一個企業的基因確定,其中所蘊含的力量是無比巨集大的,當這個企業並沒有突破基本公正的底線時,最優的選擇只能是在大多地方進行順應,而非是消極對抗。

最不應該順應的東西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公司中處處顯失公平;一是個人在公司裡面完全看不到發揮的機會和未來。這兩點對個人未來是致命的,弄不清楚還不只是適應不適應的問題,而是糊塗不糊塗的問題。

其他的東西則大多是要適應的。不要看很多大人物今天站在臺上無限風光,但在取得成績的路上,幾乎每個人都調整過自己來適應周圍的環境。

據說楊元慶先生曾經在事業挫折時流淚過,而柳傳志先生曾經對楊元慶先生講:當你真像鴕鳥那麼大時,小雞才會心服。只有贏得這種“心服”,才具備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條件。

這裡隱含的一層意思是,兩個公雞可能一個尾巴長,一個冠子亮,但這時候人們往往無法區分究竟那個更好。選尾巴長的,冠子亮的可能會抱怨;選冠子亮的,尾巴長的可能會抱怨。但這種憤怒是格局不夠的一種體現,與其抱怨,不如考慮怎麼讓自己成為鴕鳥。但恰如前面所說,環境要相對公正。

具體來講,人不能老等著上司變的開明,變得更英明,這些事很多時候,你改變不了。

你想幹個什麼事,你得自己做準備,把髒活累活都幹了,當然大家看不見這些的,能看見的只有成績。不能老指望自己動動嘴巴,事情搞定,功勞到手。你得去了解,公司裡可能不太好的流程,利害關係人可能有些奇怪的想法,這些都得去理解和擺平。因為換個公司它更可能還是這樣子。

你可以講這太煩了,那也OK,關鍵是要能接受平凡的結果。做點事情其實遠比想的麻煩,即使是在開明的公司裡面,唯有抱怨最容易,但抱怨什麼也換不來。

適應環境裡有一個極端的情形,也很危險: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反正我就賺這麼多錢,混混日子也沒什麼,這也算是徹底適應環境了。但這時候,可能沒認識到只要這個狀態持續五年,誠然你可能賺到幾十萬,但失去的卻是人生最為黃金時期的五年,一生中所有剩下的時間都可能需要為此而揹負債務。在相對公平的環境裡主動就是人家跟著你跑,被動就是你跟著別人跑。從長期視角來看,主動去做,錯了也是對的;被動做事,對了也是錯的。所以被動混日子是危險的,做事的時候要儘可能主動。

這點之所以需要針對程式設計師群體專門一提是因為程式的世界裡是非比較分明,但公司裡不是的,再怎麼優秀的公司裡,也需要一些模糊區域。如果用看待程式的眼光來看待公司,那就Bug太多了,並且很多時候很多Bug你還不能修,還得假設它是對的,並順應它,簡直是豈有此理,但這也確實是一種現實的規則,無論喜歡不喜歡,都要學會給予它一定的尊重。如果你真的很長情,很有理想,那不妨耐心等待,直到有足夠力量把你不喜歡的擊個粉碎。當然這不意味著,有意見不能提,而是說提了意見沒被採納,大多時候實屬正常。
 

遭遇可怕的上司怎麼辦?



很久以前看過慕名看過傑克韋爾奇寫的《贏》,可能是自己記憶力不太好,書裡說過什麼大多是很快忘記了,但其中記錄的一件小事卻記得特別清楚。

傑克韋爾奇在書裡說,2004年在中國的時候,聽眾中一個年輕女性流著淚問到,“在只有老闆才有發言權”的情況下,又有那個商業人士能夠實踐坦誠精神和推行區別考評制度呢?我們這些在基層工作的人們有非常多的想法。但很多人甚至想都不敢想能把它們講出來,除非自己成為老闆。”

我之所以記得這個片段,倒不是因為問題本身,而是因為一個人會在公眾場合哭著發言---這必然是因為心裡累積太多的壓力。這也讓我私下猜測,想必是我們的商業環境裡有很多特別之處。

這種特別之處往往會讓我們以更大的頻度遭遇一個麻煩的問題:真遇到一個可怕的上司,程式設計師該怎麼辦?

在細說這個問題前,首先還是要再強調一下選擇權。選擇權是博弈的基礎,而上一章裡提到的自身價值則是選擇權的基礎。這點雖然在後續章節裡不會總強調,但他明顯比其他因素有更高的權重。

如果真的遭遇了可怕的上司,並感覺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首先倒不是去和他吵一架,而後辭職,而是要先反省下,看看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或者說自己究竟有多大責任。

培根說:聰明者反省自身,愚蠢者欺惑大眾,還是很智慧的。

這裡可能的原因就太多了。

可能是價值觀的衝突,你的上司並非只是針對你而是有自己的是非標準和行事原則,找你麻煩只是因為你的價值觀和他的不一樣。這種時候如果工作本身沒問題,可能需要考慮適應,因為你換個工作可能還有問題。

可能是你年少輕狂做人失誤,在很多場合對上司過於藐視。要是這種,要看看能不能修補。畢竟如果當前工作很適合自己,並不適合因為意氣之爭而換工作。

也可能真是上司純屬個人瞧你不順眼(因為內鬥等)或者他自己過於古怪,這種大致沒辦法,要考慮儘快換個地方。
 
3. 去除致命的壞習慣

談習慣的書很多,但基本上是在告訴你,什麼樣的習慣更好。但在考慮改善表達力時,卻要做逆向思維,在這裡認清什麼樣的習慣更差是更加關鍵問題。很少有人會期望程式設計師八面玲瓏,因此很多程式設計師的習慣都是可接受的,那麼不可容忍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來看一個每天都會發生的例子:

A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每當他宣稱自己的工作完成時,你總是能在他的程式碼或者文件中發現缺陷。比如:程式碼中不遵守大家約定好的編碼規範,使用檔案時可能會使用絕對路徑並導致基本測試無法通過,文件中記錄錯作業系統的名字等。
想象一下,長久下來A身上會發生麼?很簡單,他會逐漸失去周圍人的信任,也許A的能力並不差,能解決比較複雜的問題,但是做程式的時候,有這樣的隊友也還是很可怕的。
這類問題並不涉及高深的知識,基本上是因為習慣不好而導致的。這類習慣裡充滿了負能量,會讓周圍的人傾向於看低你。會導致下面兩種結果的習慣等價於職場上的核彈,如果你有,沒準那天會被他們炸的粉身碎骨。
一是忽視細節,這會導致別人認為你不具備做事能力。一是負不起責任,這會導致別人認為你不用心做事。“能力不足”和“態度不好”這兩頂帽子只要帶上一個,個人前景立刻會變的非常暗淡。
  • 關於忽視細節。
有的人工作習慣比較好,做的時候穩紮穩打,自己做完會做雙重檢查,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工作的一次成型能力強。與之相反,有的人則做事的時候分心,做完之後不做自我檢查,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小錯誤很多,在文件上可能就表現為拼寫錯誤,版本號不對,字型混亂等等。總之,讓人感覺就是個半成品。能夠一次成型其實是一種很關鍵,也很被看重的能力,而要想保證這個,只能在小習慣上下功夫。
  • 關於推卸責任
寫程式的時候給自己的問題找藉口特別容易,因為純粹的像int add(int i, int j){ return i+j;}這類程式碼特別少,總是要用一點別人的東西,因此總是可以在別人的身上找到藉口。可以抱怨開源的文件少,可以抱怨微軟程式碼不公開,諸如此類。但其實這一點意義也沒有,只會讓人認為對工作負不起責任。

上述這兩類不良習慣中蘊含著巨大的負能量,是每個人要用心規避的。如果說一個人的天分、才華、知識、能力都像水一樣,那麼上述這兩個壞習慣就像漏勺,不知不覺中就拉低了你可以達到的高度。
來自:CSDN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