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8同城、安居客釋出《2020粵港澳大灣區三季度理想安居指數報告》,報告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政策、新房成交、購房使用者畫像等不同角度透析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形勢,為廣大使用者提供有意義的置業參考。報告指出,三季度大灣區樓市走勢向好,共有159宗宅地及商住用地成功出讓,收金1483.15億元;大灣區內地9城新建商品房共成交21.49萬套,成交套數環比2季度上漲23.65%。

面對三季度粵港澳大灣區樓市火爆行情,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大灣區未來房價長期將取決於區域經濟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人口增長,中期則會受到包括土地供應以及開發投資的多重因素影響,短期則受制於調控政策變化。總體來看,大灣區未來對於房價的持續支撐力較強,四季度預計將保持相對平穩。

159宗宅地及商住用地成功出讓 新房成交套數環比上漲23.65%

58同城、安居客《2020粵港澳大灣區三季度理想安居指數報告》顯示,三季度大灣區整體樓市因城施策,鬆緊有度。深圳、東莞相繼出臺了限購政策,在人才政策上,廣州多個區域釋出人才新政,珠海進一步放寬入戶條件。樓市整體恢復節奏加快,部分城市樓市火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港澳人士大灣區內地9城在購房政策上進一步放寬,免納稅、居住證、社保等證明,甚至享有內地居民的待遇。

廣州美宅PLUS聯合創始人老賽認為,全國樓市調控的目的是使得全國樓市健康發展,是為了“安居樂業,居者有其屋”來制定政策和落地執行的,置業粵港澳大灣區仍有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一定是沒有任何問題,一線城市的深圳、廣州,二線的珠海、佛山、東莞,以及三線的惠州、中山、清遠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統計資料顯示,三季度大灣區共有159宗宅地及商住用地成功出讓,收金1483.15億元。其中,惠州、廣州、佛山、東莞表現最為突出,廣州以625.04億成交金額奪冠。另外,惠州出讓地塊最多,成交了48宗,廣州成交42宗次之,兩城是大灣區土地供應大戶。從三季度大灣區各城拿地企業來看,保利、碧桂園、時代、佳兆業、中海等品牌房企拿地較為積極,進行了多城佈局。其中,保利在廣州、東莞共拿地6宗;碧桂園、時代分別拿地5宗。此外,佳兆業、美的置業、中海、越秀地產分別拿地3宗。

據58同城、安居客不完全統計,3季度大灣區內地9城新建商品房共成交21.49萬套,成交套數環比2季度上漲23.65%,成交量呈逐月上漲趨勢,隨著政策影響及金九銀十到來,多個城市9月成交達頂峰。分城市來看,惠州是成交量大城,3季度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數超過5萬套,其次是廣州、佛山,成交套數均超3萬套。東莞表現也較為突出,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數超2萬套。

而在新房線上均價方面,大灣區內地9城整體房價均保持“橫盤”的趨勢,總體穩定,部分城市出現樓市火熱、價格上漲現象。供需方面,大灣區內地9城新房供需較平穩,需求指數基本都在一個水平線上下微幅波動,其中,廣州的存量樓盤最多,高達625個。

廣州發展最受看好,線上找房看房的使用者佔比近8成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統計顯示,三季度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城購房使用者特徵方面,男性購房者仍為主導,佔比近7成。從年齡段分佈看,30-40歲的人佔比較大,其次是20-30歲。而對於香港澳門在大灣區置業的人群20-30歲的人佔比較大,其次是30-40歲;他們最有意向的城市是深圳、廣州,大部分買房的原因是為了改善居住品質,其次是投資。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青年委員江陽表示,大多數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手裡的流動資金不足以負擔香港絕大部分的房子,剛出爐的優惠政策,港人便能在香港以外且離香港靠近的地方置業。其次,大灣區城市的房子質量都有所保證,不論是用來置業和投資都是很好的選擇。

58同城、安居客《2020粵港澳大灣區三季度理想安居指數報告》,購房者工作行業分佈方面,從事計算機、網際網路和通訊行業的人佔比最大,其次是超市、百貨、零售行業。購房人群主要來源城市分佈中,其中本城市佔比最大,其他城市也主要是本省城市;除此之外,長沙也喜歡在深莞惠廣珠5城購房。

根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監測資料顯示,內地9城購房使用者在使用者買房考慮的因素方面,相對價格、戶型、開發商品牌口碑,更加註重交通、生活配套、環境、學校。香港澳門置業人群買房考慮的因素中,相對價格和生活配套,更加註重地段、交通、學校等。

與此同時,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南部分院還利用大資料甄選了粵港澳大灣區最值得關注TOP30樓盤和購房服務指數TOP30樓盤。在最值得關注TOP30樓盤榜單中,廣州美林湖・悅美小城拔得頭籌,其次是廣州亞運城惠州萬科中天巨集遠魅力之城等樓盤。購房服務指數TOP30樓盤中深圳中海寰宇時代、惠州萬科中交金域華府和東莞珠江萬科城取得前三甲。

近日,中央正式丟擲“大禮包”,支援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國家亮出了給予深圳成立40週年的“大禮包”,就像40年前特區成立時那樣,國家能給到深圳的,不是錢、不是地,而是政策。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土地管理制度方面的內容”,深圳獲得用地主導權,但沒有擴容,背後是一盤大棋。這對深圳是紅利,但背後是更大的責任,就是要將帶動大灣區外圍城市發展、提升用地效率,換取用地的自主權,特別是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途徑就是資源紓解到外圍、用地指標內外騰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