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活少飯好吃的公司,你願意來嗎?

碼農田小齊發表於2020-10-16

今天在視訊號裡發了個福利,送谷歌師兄的刷題筆記!看視訊領取哈。

之後也會每週在視訊號裡發福利的,大家點贊關注走起呀~


這裡是《齊姐聊大廠》系列的第 10 篇

(前 9 篇見文末)

每週五早上 8 點,與你嘮嘮大廠的那些事


Linkedin 屬於 FLAG 之一,也是灣區一大熱門公司,以福利好著稱:薪水排在前列,work life balance 好,食堂好吃,但同時節奏慢、politics 經常被詬病。

其他的呢,來看看在 Linkedin 家實習的小夥伴的分享吧~


Pros

先說好的方面,食堂確實是不錯,3 個比較大的食堂都有中餐,而且每天的選單都不一樣,總體上來說中飯是不錯的,而且飯後甜點也比較精緻,還可以去喝杯咖啡/smoothie。比較遺憾的是晚飯 7 點鐘開始,而且由於只有 1 家食堂提供晚餐的原因,晚餐的質量比較一言難盡。

work balance 是真的好,我 mentor 一般 10 點後來,中午去健身加吃飯 2 小時,下午 5 點多就走了。對於實習生的話,由於早餐只供應到 9 點半,早上一般需要 9 點到,晚飯 7 點才開始,也就是說一天在公司呆 10 個多小時你才能 3 餐都趕上,所以其實 manager 一般是比較鼓勵實習生多去參加活動或者利用 campus 的設施的。

再來說工作方面,很多 team 都有自己的 office hour,甚至比較大的 team 每天都有 office hour,所以如果 對內部工具有什麼問題的話,還是很容易能快速得到解答的。

Cons

再來說下不好的方面,算上 Linkedin,我一共有 6 次實習經歷,Linkedin 是第一家讓我感受到了 politics 氛圍的公司。

具體表現就是開會特別多,自己的 design doc 一般需要取得組裡 senior 的同意,所以會有無數次的修改,然後開會的效率比較低,一次會議就 1 個小時,但經常組裡的 senior 會因為一個小點爭論很久,導致會議推進緩慢。

同時 Linkedin 內部有一個 committee 叫 DMRC,專門負責稽核你的 schema,內部的人會對你的 schema 大到 structure 上的問題,小到命名上的問題有意見,而通常你無法駁斥,因為一旦你想要爭論,那麼他們會要求擇日詳談,這樣你的 work progress 就會被 further delay,我 mentor 對此的評價就是 who will guard the guards?

另外就是,有一點 progress 恨不得讓所有人都能知道,由於 Linkedin 現在招人一般都是 infra,而 Linkedin 的 infra (infrastructure) 一般都是自己造輪子,所以你的 contribution 有多大主要就看有多少別的 team 在用你造出來的輪子,所以只有有任何成績都會 cc 一大票人廣而告之。

最後,由於 Linkedin 內部結構扁平化,所以有大量的 engineer 頂著 senior title,其實就相當於別家的 SDE2,但是你想要再往上一級到 staff 那是非常的困難,至於 senior staff,那基本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目前也就見過我組的 tech lead 被 promote 到了 senior staff,因為我們組整個的基點就源自於他的一篇論文。

據我自己的調查,從大 manager 口中得知,我們整個 data org 大概有 700 多號人,除去 director,manager 和 staff level 以上的 engineer,頂著 senior engineer 的 title 最少也有 500 人+,按照內部 wiki 查來的資料,每個 quarter 大約有 10 個 senior engineer 被提到 staff,每年大概 40 人左右,可想而知升 staff 多麼的困難。

我 mentor 在微軟呆了 5 年來的 Linkedin,進來 senior title,過了 5 年才被提到 staff,而我組裡一個國人大哥剛被提到 senior 4 個月就跳到了 FB,拿的 E5。

Return offer

再來說說 return offer,由於組裡國人很多,所以和組裡的人相處的不錯(我們是 2 個小組在一塊組成的大組,我們小組有一個直屬的印度 manager,隔壁小組由於我來的前 3 個月沒有直屬的 manager,一直是大 manager 代管,大 manager 也是國人)。儘管如此,最後還是沒能拿到 return offer,我就說說我 manager 的評價以及我知道的一些訊息吧。

首先,關於我們大組裡 2 個 intern 的表現的會議是一起開的,據隔壁組的臺灣人 mentor 說,我 mentor 幫我說了不少好話。

最後我 manager 的評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他覺得我 project 沒寫完,具體就是沒有 deploy 到 production。但其實我寫的是個 library,不是 stand alone service,所以需要找別人的 service 來 deploy,和我們組密切合作的 一個 service 上在 dark canary machine(這個 machine 上是 take real traffic,但不會 send back 任何 output)上測試已經通過了,只是當時臨近聖誕節,由於 moratorium 的存在,聖誕節假期期間所有 service 都不能 deploy,所以那個 service 的 owner 不想冒著風險在聖誕假之前 deploy 進 production。

第二部分是由於他覺得我沒寫完我的 project,所以需要找另外的 strong proof 來 support 給 return offer 這個決定,但是他覺得我並沒有非常 take initiative。

具體第一點是我 stay blocked for longer than necessary,這裡主要指當時我寫完了找不到一個 service 測試,和我們合作的那個組當時還沒有搭建起來 dark canary,所以也不可能直接上 production 測。組裡的一個 service 本來覺得可以測,但是由於是 samza app,並且它用的 lib 版本是個比較舊的,在升級的過程中出了問題,並且也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

第二點是我沒有嘗試 bonus task,midterm 的時候他和我說如果我寫完手頭上的這個 project 就給 meet,如果能寫完 bonus task 就是 exceeded,但是由於我最後時間不太夠,別說寫完,都沒有嘗試開始寫。

總結

再來這次實習的總結,其實整個 internship,我覺得收穫還是有的,學會了 end to end 的整個 process,也從 staff engineer 那學到了寫 code 時需要關注的 dependency,和 single responsibility 等一系列的問題。

不過說實在的,我的 mentor 和 manager 真的沒有給我太大的幫助,對於我幫助最大的是一個 virtual team member,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我們的客戶。

這裡插個好玩的事實,這個 virtual team member 其實只是給我們組義務幫忙,因為他們的 service 在用我們的 lib。不過他最開始看了我們這個 lib 的原始碼後,一週時間內推倒重來,重寫了 50%多的 code,和我們的 tech lead 一番交流後就 push 了,感覺這個大腿算是抱對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機會重來一次這個 internship,我會在以下幾點改善:

1.初期少划水,儘早開始進入狀態幹活,早幹完比拖到最後勉強幹完還是強得多的。

2.和 manager 1on1 一定不要閒聊,就聊 expectation 和 work,最後每次完了寫個書面總結 emal 發給 manager,問他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然後拿到回覆,這樣以後出了什麼問題一切都有書面證據。

3.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儘早向 manager 提出,同樣記得用 email 溝通留下書面證據,如果你的 manager 態度不積極,和外面組溝通的時候 cc 你的 manager。

最後聊下我所知道的別的情況,去年秋季這一批實習據我所知絕大多數都拿到了 return。

我和我室友算是 2 個例外,我室友的話算是和他 mentor 相處的不太好,所以 manager 考慮到 team moral, 沒有給 return。

別的我還知道有另一個國人本來沒給 return,走了一週後打電話說是組裡又有 hc 了可以給 return。

不過據我一個現在還在 Linkedin 實習的朋友說,Linkedin 在考慮停止自己造輪子,全面轉移到 azure,所以未來幾年 infra 的情況我不是太看好。另外,實習的最後 2 天,我去找大 manager 溝通,看能不能改變什麼,因為聽組裡的人說,之前別的組有過的情況是 intern 沒拿到自己組 offer,但是和隔壁一個組混的很熟,結果正好隔壁組有 hc,於是和隔壁組面了 2 輪直接去了隔壁組。

基本情況就是這麼多了,由於這事已經過去了,討論誰對誰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就說這麼多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