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誰能成為中國的SpaceX】即可

搭載兩名美國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這也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有航天員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也是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

與官方機構效率和組織形式不同,作為私人商業公司的SpaceX,在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上,極大降低了火箭發射和載人航天成本。回望SpaceX的發展,既有美國在航天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也有資金和產業鏈的強大支援。

美國1969年把人類送上月球,1981年發射太空梭,積累下數萬家參與企業和科研機構及人才儲備。這些深厚的航天技術基礎,讓SpaceX創立之初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此外,美國擁有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多個發射場數十個發射陣地,為商業機構租用發射場提供便利條件。

SpaceX從成立至今,除獲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助外,絕大部分依靠私人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航天事業風險非常高,SpaceX的火箭飛船屢次爆炸失敗即是實證。而美國成熟的金融市場和活躍的風投資本,為SpaceX提供了可能的融資環境。

與2002年成立的SpaceX相比,國內的商業火箭公司大都成立於2015年、2016年。從2015年開始,中國誕生了以星際榮耀、藍箭航天、星河動力、科工火箭、長征火箭等為代表的商業火箭企業,以及以微納星空、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等為代表的商業衛星企業。

據統計,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超過160家,涉及到A股公司超過15家。其中,星際榮耀的雙曲線1號已成功入軌發射,藍箭航天的天鵲發動機(80t推力)已成功完成100%推力100秒試車。但相比SpaceX取得的成就,國內的商業航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商業航天近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技術進步有目共睹,但畢竟起步較晚,仍處於急起直追的階段。國內商業航天公司中,目前只有藍箭航天、零壹空間在自建工廠,其他公司對零部件生產供應商環節的議價能力相對一般。

國內航天產業鏈上游材料供應商多為國有科研機構下屬公司或軍工國企,對民營航天公司的支援度和開放度存在不足。一旦商業火箭進入量產階段,能否穩定獲得供應商供貨,零部件品質和成本能否可控,將成為各家商業航天公司的關注重點。

此外,“火箭熱”形勢下,國內民營火箭泡沫化初現,類似早年的“造車新勢力”湧現後一地雞毛的情況,也需要市場持續警惕。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內涵做出正式解釋,“衛星網際網路”首次被納入“新基建”範圍。這一方面說明商業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說明國家對太空開發及“天地資訊網路一體化”的重視。衛星網際網路的建設將對火箭、衛星製造即將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也為國內商業航天公司提供充足的市場空間。

SpaceX採用的技術方案都相當成熟,最大突破是降成本,這正是民營商業公司相比國企的優勢所在。隨著國內商業航天公司的湧現和發展,在國有航天事業體外後,商業航天公司將是中國爭奪全球商業發射市場的有生力量。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誰能成為中國的SpaceX】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