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X”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製作模式嗎?
2018年6月29日,享有STG(彈幕射擊遊戲)神作之稱的《斑鳩》登陸PS4主機。然而它是作為高清重置出現,而非系列新作,縱然在STG玩家群中負有盛名,《斑鳩》依舊挨不住時間與市場的摧殘,如同RTS一樣被時代所遺忘。
在重置版發售後的一年多裡,除了東方同人團隊還在持續輸出STG遊戲外,其他作品並不多見,即便如此,Steam上依舊誕生了《ZeroRanger》、《Jet Lancer》等別具一格的STG遊戲。但,無一例外叫好不叫座。
《Jet Lancer》的飛行射擊帶著板野馬戲的爽快感
在這種情況下,一款二次元+STG的手遊能否掀起什麼水花?
《爆裂魔女》:二次元+STG
《爆裂魔女》於5月15日開啟測試,同時在TapTap上有近50萬的預約量,根據大多數測試玩家的反應來看,遊戲的優勢多數集中在——立繪、玩法、音樂,精緻的動態立繪,別出心裁的玩法、空靈悅耳的音樂。而其他部分,則只能稱得上及格或者略有不足,這充分反映了多數玩家給出三星(滿分五星)評價的原因。
總結而言就是不常見且有一定遊戲體驗的STG玩法,足以構成吸引力的立繪表現。而遊戲的不足之處則見諸於多數二次元遊戲,比如劇情,比如肝度,比如氪金抽卡體驗,比如平衡性等。
從遊戲實際體驗與玩家總體評價來看,很容易將《爆裂魔女》歸結為一款玩法有些獨特、實際體驗與一般二次元遊戲無太多區別的“二次元+”遊戲。
以下內容均來源於測試版本,具體情況以正式上線為準。
以角色為主的彈幕射擊遊戲
所謂彈幕射擊,就是要求玩家躲避子彈的同時擊落敵人,《太空侵略者》、《小蜜蜂》、《雷電》等上個世紀的經典遊戲開闢了STG的歷史。《爆裂魔女》的STG玩法採用了與《閃亮銀槍》(《斑鳩》為其精神續作)相似的設定,角色在遊戲過程中不會得到任何增益性的Buff,取而代之的一套RPG式的角色培養體系。
《爆裂魔女》遊戲單局時間短,平均一局5~6波敵人,時長不超過2分鐘,與之對應的是龐大的關卡數量。遊戲並未在STG的遊戲機製做上特別多的挖掘與創新,其特點主要體現在Boss範圍內的彈幕自動追蹤以及多角色帶來的差異性體驗。
如上圖所示,在Boss的範圍圈內玩家的彈道將變成自動追蹤。
而所謂多角色,就是建立在扭蛋卡池上的遊戲玩法,初始等階劃分為R、SR、SSR,且帶有光—暗—混沌三種相互剋制的屬性。每個角色的子彈型別、技能、必殺技乃至屬性上限都有所差異。
單從STG的角度來說,《爆裂魔女》就像是一款追求休閒刺激的《消滅病毒》與傳統硬核STG的結合,它單局時長短,戰鬥體驗相對單調,整套成長機制完全依賴於外部的角色養成,然而其彈幕的設計遵循了傳統STG的繁複與華麗。
如何評價一款STG的優劣?彈幕設計、遊戲機制、音效/特效等,劇情、立繪等為額外加分項。從測試版的內容來看,《爆裂魔女》的STG玩法中等偏上,彈幕雖然花樣繁多,但並不美觀,也沒有太多條理性。角色受到的傷害取決於生命值、防禦力,而非傳統的固定生命值,這一設定變相地允許了遊戲不必過多地去考慮彈幕是否合理。
角色培養介面
作為一款以闖關為主的內容消耗型遊戲,它既想保證手遊的碎片化體驗,縮短單局時長,又想保證整體的遊玩時長,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大量內容重複、枯燥的關卡,遊戲的劇情也會進一步遭到壓縮。
而從二次元抽卡手遊的角度來說,《爆裂魔女》又踩了太多二次元手遊常見的雷區,比如角色培養成本過高,角色之間的平衡性不足,抽卡體驗不佳,各項系統的設計過於繁瑣,硬性的戰鬥力指標等等。官方也在TapTap論壇回應了這一系列問題,但也談到了修改角色強度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
小眾遊戲的大眾市場
STG無疑是個小眾的遊戲型別,玩家需要兢兢戰戰地閃避幾乎充斥了整個螢幕的彈幕,這種被玩家們稱之為“刀尖上舞蹈”的遊戲不亞於以虐著稱的Masocore遊戲,你需要有相當高的手眼協調性,或者是擁有一眼看穿彈幕邏輯的敏銳感。
即便如此,它還是誕生了東方Project這樣一個同人奇蹟。東方Project的粉絲一定比真正的東方玩家要來得多,他們僅僅是因為東方的世界觀、人物而去接觸STG遊戲,他們享受的是遊戲的音樂與劇情,而非令人抓狂的彈幕密度。從這個角度來說,“二次元+STG”有其合理性存在。
東方系列遊戲《東方鬼形獸》
而另一個方面,《消滅病毒》的火爆似乎又告訴人們STG未必小眾,《全民飛機大戰》的六週年告訴人們STG同樣能“苟”,也就是說它的玩法設計可以變得更為大眾,它強調短時間內的高度刺激,就像大多數休閒遊戲帶來的解壓享受一樣。相容了休閒與傳統兩個維度的《爆裂魔女》存在著擴充其受眾範圍的可能性——但也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兩邊都討好有時會導致兩邊都不討好。
從某種程度來說,彈幕射擊遊戲與音遊有著諸多異曲同工之處:
1.易學難精,高難度關卡對於玩家的手眼協調能力要求極高;
2.彈幕或者譜面的製作,優秀的彈幕/譜面需要營造玩家在其間舞蹈、演奏的感覺;
市面上的音遊主要有三種型別,一個是走大眾化路線的《節奏大師》,一個是著力於形成自我品牌的核心向音遊,依靠良好的市場口碑依舊能夠攬獲大量的粉絲,以及持久的生命力,比如雷亞的音遊或日本的偶像音遊,還有一個是開拓音遊玩法的創意型音遊,比如《Muse Dash》。
《爆裂魔女》的打法就介於一二之間,它用“量”來補足了關卡設計上的“精”,與此同時又利用二次元屬性來打造世界觀與角色,試圖讓遊戲脫離“休閒”的範疇。
有鑑於市面上的STG遊戲並不多見,憑藉著50萬的預約量以及中上的測試版評分,用心經營的話,《爆裂魔女》未嘗不能樹立起一個自有品牌,成為一個目標群體明確、易學難精、口碑良好、受眾廣泛(在一定程度上)的彈幕射擊遊戲。
只不過,《爆裂魔女》等遊戲的出現不免讓人反思起當下的二次元手遊,這些帶著“二次元”標籤的遊戲幾乎有著一套相似的遊戲系統,角色培養模組,付費模式,成就係統,任務系統,一堆俊男靚女的立繪,最後再搭配一套“深邃”的世界觀,明明是不同的玩法型別,但實際體驗下來卻換湯不換藥,是“二次元+”這個理論有問題,還是遊戲本身有問題?
(以下關於“二次元+”的討論與《爆裂魔女》無直接關係,且較多個人的經驗觀察,或有疏漏之處,只望能有拋磚引玉之用。)
二次元是個筐
二次元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
這句話並沒有錯。它折射的不是二次元的問題,而是遊戲市場把二次元當成一個型別的問題。
二次元玩家是二次元,二次元漫畫是二次元,二次元動畫是二次元,所謂動漫還有國產和日產等國別的區別,隨便拿一個二次元的體裁來說,其下還有各種型別的劃分,萌向,燃向,治癒向……我們能夠從最寬泛的定義上去理解二次元,即有別於“三次元”(即真實世界)的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作品中的虛構世界,而遊戲就隸屬於二次元下的一個分類。
TapTap“二次元”搜尋結果
至於遊戲中的“二次元”,則是一個明顯帶著日本動漫文化色彩的型別,尤其是人物設計。這一定義有何風險?它不能像動作遊戲、射擊遊戲一樣準確地劃分出玩家畫像,因為它只是一種亞文化的指稱,圈內並非鐵板一塊,“黨派”之爭更是不計其數,就連所謂的“核心二次元”的定義也是模糊的,否則何來早年的“動漫婆羅門”一文。
這一群體會去爭論哪些標有“二次元”標籤的手遊應當被納入討論的範疇,哪些應該排除,哪些帶有爭議,根據不同的標準,自然也就產生了不同的陣營劃分。典型的,如按照人群劃分,《火影忍者》不屬於二次元,《陰陽師》有爭議,《FGO》則是正統,所謂人群,指的就是玩家群體是不是長期接觸ACG文化,有追番、追漫畫等習慣。
所以,把一堆紙片人美少女塞進遊戲裡就算二次元了嗎?做出一些福利向的立繪就能夠吸引到這個群體了嗎?向一些二次元畫師大觸約稿就能保證遊戲的二次元屬性了嗎?在筆者看來,這只是一種營銷手段,正因為二次元玩家的難以界定、難以捉摸,所以採取一種看起來最有效的手段來吸引特定人群,這與日本番劇中常見的“殺必死”套路並無二致。
每個人都想複製名作之壁IS的成功學
選擇擦邊球,是因為它簡單、粗暴但有效。很少有玩家會去深挖內容,角色,只在乎好看與否。但這是有問題的,長久以往它會給開發者形成了一種錯誤認知,認為堆角色、堆福利就能搞定玩家,但說到底那不過是一張門票,一張吸引玩家進入遊戲的門票,玩家發現不對頭,玩法不喜、內容不符立馬掉頭走人了。
而它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什麼?那就是二次元遊戲被人所詬病的“圈地自萌”,它突破不了自我的天花板,難以做到類似《陰陽師》、《明日方舟》的破圈效果。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受限於諸多條件,某些二次元手遊廠商並沒有巨集大志願,只是以最便捷的方式去榨取玩家的利益。
有錢有有錢的製作法,沒錢有沒錢的製作法,只是它的成功難以被借鑑罷了
說到底“殺必死”終究只是手段,除非你的遊戲從頭到尾都充斥著這種“福利”(大概率過不了審),或者你的“福利”與眾不同。天下澀圖千千萬,何必執著於你的遊戲?當玩家為卡池中的一名角色投入金錢的時候,他們對於這名角色的情感投射絕非僅僅來自立繪。
二次元手遊的消費邏輯
二次元手遊常見的兩種消費模式,抽卡(也有部分遊戲採取明碼標價的方式)以及加速成長。促使玩家快速消耗氪金資源、拉動遊戲收入增長的是讓非酋落淚、歐吃矛的抽卡。《明日方舟》能夠在上線一年內多次擊敗《王者榮耀》登頂ios暢銷榜,正是一輪又一輪的新卡池活動。
一年內,《明日方舟》多次登頂ios暢銷榜
玩家何以為卡池角色付費?筆者認為這涉及兩個主要方面,一是角色消費,二是氪金體驗。
日本ACG文化研究者大冢英志、東浩紀在多年前便提到日本消費社會中一種角色消費現象,從ACG作品中析出的角色成為了一種商品,其間有相當複雜的歷史原因與社會原因。此處並不討論這一套長篇累牘的理論,而是想說角色消費早已成為了一種常態,尤其是在二次元文化圈中,無論是現實中的Cosplay、周邊消費、投票打榜,還是虛擬中的氪金抽卡。
但正如前文所說的,當玩家為遊戲中的一名角色投入金錢的時候,他們對於這名角色的情感投射絕非僅僅來自立繪。人們認可的是故事中的人物,玩家認可的是遊戲中的角色。這中間的邏輯是什麼?玩家認可角色的背後是對遊戲的認可,而不是玩家認為立繪好就會認可遊戲。
一個明顯的差異就在於角色故事的塑造上。近年來二次元手遊最喜歡做的一個系統就是角色好感度——它伴隨著一系列的角色故事介紹,甚至是簡訊對話,廠商認為這樣做能夠拉近玩家與角色之間的親密度,然而遊戲粗糙的故事架構以及廉價的文案反而引起了玩家的反感——他們並不懂得如何用故事、臺詞、遊戲來為角色注入靈魂,致使角色空有一副好皮囊。(繼續拔高頭部二次元手遊的製作門檻)
(二次元遊戲為何要培養玩家對於角色的好感度?因為他們是遊戲的免費自來水,他們會自發地在各種社交平臺上表達自己對角色的喜愛,促成一大批同人作品的誕生)
公主連結
玩家為卡池貢獻金錢的另一個原因是良好的氪金體驗。
這是絕大多數二次元遊戲在TapTap上被打低分主因之一,也是絕大多數二次元遊戲難以擠入頭部的原因。毒池、薛定諤的爆率、保底的有無、抽卡資源的獲取方式……每一個都能引起地震式的運營事故與玩家的強烈不滿,而更致命的是二次元玩家的遊戲閱歷並不侷限於一款遊戲,他們會通過各二次元遊戲的對比來判定優劣,而其標準往往是頭部遊戲;除此之外,二次元玩家的抱團意識要強烈得多,遊戲的負面因素會迅速通過各個渠道擴散開。
戰雙帕彌什開服以來遭遇了不少事故
關於二次元遊戲抽卡的另一問題是遊戲是否要照顧微氪黨的體驗?二次元遊戲就相當於一個微縮的社會模型,管理者面臨的是社會的公平問題,維持遊戲的持續繁榮就是維持社會的穩定,雖然少數群體為遊戲貢獻了絕大部分的收入,但管理者依舊需要抑制富裕階層的壟斷,照顧底層百姓的體驗,如此才能保證整體的活躍度。
這不僅僅是在考驗廠商對於抽卡模式的設計,同時也是在考驗他們對遊戲平衡性的把控,一旦設計失誤,就有可能陷入惡性迴圈:氪金體驗不佳——玩家付費慾望下降——廠商收入減少——強行逼氪、騙氪。
圍繞在二次元手遊廠商與玩家之間的鬥爭幾乎難以避免,玩家對於角色的喜愛與廠商對遊戲持續繁榮的要求並不完全一致,這方面的討論很容易扯到鮑德里亞的符號消費理論上去,在此不做討論。
“二次元+”的難題
難題一,他山之玉,可以攻石?
成功遊戲的遊戲系統能夠完整地套用到自家的遊戲嗎?《崩壞3》的角色養成系統包括等級、進階、技能、裝備、聖痕等,《FGO》的卡池裡包括概念禮裝與從者,這些設計被原封不動甚至變本加地搬到了諸多二次元遊戲中,完美地拉高了遊戲的肝度與氪度。
玩家熟悉這一套系統並不意味著他們願意接受,他們願意接受A遊戲的這套系統也不意味著能夠容忍B遊戲。
第一,如果你不是質量過硬、業內無人比肩,又或者是有Fate這種有十幾年歷史積澱、衍生品無數(直到今天還有各種遊戲、動畫新作)、受眾極其廣泛的IP的話,憑什麼這麼一套繁瑣的系統能讓玩家鍥而不捨?
第二,開發者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駕馭這一套系統,合理地協調遊戲資源產出、角色成長、玩家遊戲時間、遊戲難度之間的關係?正如《爆裂魔女》在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一樣,高星角色培養成本過高,開發組並沒有處理好角色成長與資源產出的問題,而進一步地,它還可能面臨玩家肝度爆炸而玩法單調的問題。
難題二,遊戲玩法是否適用於多角色?
市面上的二次元遊戲主要有兩種方式,一類由多角色組成不同的陣容搭配,比如回合制卡牌與塔防遊戲,一類是通過多角色來擴充遊戲體驗,比如動作遊戲。
(即便是適合多角色的遊戲玩法,也相當忌諱一套陣容/一個角色打天下的設計缺陷。)
在一款關卡消耗型的遊戲中,如果賦予玩家體驗的完全來源於關卡設計而非角色差異時,那麼這一套基於多角色的抽卡模式就會變成虛設,又或者它會變成一個純數值遊戲。
因此,當開發者沿著“二次元+”的思路去尋找下一個遊戲玩法的時候,就有可能陷入類似的困境之中,即遊戲的玩法無法與二次元遊戲的抽卡付費模式相協調。《明日方舟》算是一個以小眾玩法實現大眾爆款的正面例子,不大眾意味著玩法要避免與頭部主流遊戲對抗,不小眾意味著它同樣具備擴大基本盤的潛能。
難題三,二次元的“愛”。
《艦隊Collection》的升級需要成千上萬次的手動點選,期間沒有高難度的操作或謀劃。
《FGO》的UI難說精緻,回合制玩法的亮點過少。
《明日方舟》剛上線時被不少業內人士吐槽塔防玩法無趣、設計不精。
……
為何這樣的遊戲還有大批的人追隨?玩家對其的忠誠度是如何產生的?僅僅是立繪好看或遊戲好玩嗎?為什麼兩個看著製作原理相同遊戲,其結果卻是截然相反?宅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個“老婆”是誰,下一個可能爆紅的番劇是什麼,每個季度數十部番劇中總會爆出一個黑馬來,總有一個能夠引領潮流的角色審美——而爆款之所以被稱為爆款,是因為它無法被批量複製。
二次元遊戲如何去培養玩家的“愛”?如何讓他們自發地去分享遊戲,製作同人作品?是送到手軟的福利“十連”還是色氣滿滿的角色立繪?
這種“愛”,太過於虛無縹緲了,它怎麼能被一套又一套的資料分析理論所量化呢?
相關文章
- 你的網路安全投資真的行之有效嗎?
- 國產單機遊戲的未來,只能是創意小製作嗎?遊戲
- 你知道什麼是二次元嗎?二次元
- InstallShield X製作安裝程式
- Knative是FaaS的反模式嗎?模式
- 二次元遊戲這麼火,但你知道什麼是“二次元”嗎?二次元遊戲
- 製作一套ERP/CRM系統,七天內即可定製完成!
- 使用PHP輔助快速製作一套自己的手寫字型實踐PHP
- 大廠碰壁、屍骸遍野,二次元3D動作手遊的未來是一片死海嗎?二次元3D
- 《Nestjs 最佳實踐》,一套自己製作的Nestjs框架實戰教程JS框架
- 《Celeste》 開發者是如何精心製作“衝刺”的
- 以太橙系統模式開發製作模式
- 【設計模式】你的單例模式真的是生產可用的嗎?設計模式單例
- Logic Pro X for Mac(音樂製作軟體)Mac
- 音樂製作軟體Logic Pro X for MacMac
- [譯] 通知是一種「暗模式」嗎?模式
- Linux是什麼樣的作業系統?是免費的嗎?Linux作業系統
- 普通人可以自己直接製作APP嗎?自己能做好App嗎?APP
- 穀子店拯救老商場!它會是二次元遊戲的新抓手嗎?二次元遊戲
- 幻燈片製作,你選好工具了嗎?
- LED行業網站製作需要策劃嗎行業網站
- Blender 效果製作:製作起伏不平的路面
- 場景製作環節總是效率低?詳解場景製作初期的規劃思路
- 夜間模式的開啟與關閉,父模板的製作模式
- CSS中的混合模式,製作高階特效的必備技巧CSS模式特效
- 製作Windows 7 X86+X64 九合一安裝光碟【Z】Windows
- 你的單例模式真的是執行緒安全的嗎?單例模式執行緒
- 你知道Thread執行緒是如何運作的嗎?thread執行緒
- Logic Pro X for Mac(專業音樂製作軟體)Mac
- 什麼是Linux?作為熱門的作業系統你瞭解嗎?Linux作業系統
- Tumblr模式會是網際網路廣告的未來嗎?模式
- Windows作業系統是“本國貨物”嗎?Windows作業系統
- [翻譯] 用 CSS 背景混合模式製作高階效果CSS模式
- Logic Pro X for Mac專業級音訊製作軟體Mac音訊
- Logic Pro X for Mac(專業級音訊製作軟體)Mac音訊
- Dockerfile映象的製作Docker
- 小遊戲的製作遊戲
- 製造業ERP系統運作流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