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手機滲透率大幅提高,網速上升以及各種應用的開發,移動網際網路正在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而移動網際網路的投資也是未來股市的主線。而移動網際網路毫無疑問最好的模式在美國。我最近花了一些時間也學習美國一些移動網際網路的模式,估值方法,希望它山之石可以對於我們國內的投資研究帶來幫助。

首先從盈利的角度看,這並不是移動網際網路最核心的因素,雖然投資最後必須要落實到盈利。拿谷歌,亞馬遜,Priceline的盈利和收入預測來看,在2009到2011年三年間,整個華爾街的盈利預測和最終的數字相差在正負40%之間。這個也容易理解,這種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型的季度收入和盈利很難預測。而市場最常見的往往是將季報資料年化。這樣,在業績好的市場往往會高於市場預期,而業績差的時候往往會低於市場預期。

如何估值?大部分的移動網際網路估值從一開始就享受非常高的估值。然而所有的公司都必須有一個價格,什麼價格是合理的,該用什麼估值方法?市盈率並不是一個很高的估值方法,因為未來兩年公司的增速將基於他的模式是否能成功,行業和公司投資週期以及巨集觀經濟因素。而一種更加可行的估值方法是從市值的角度看。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比較:市值/銷售,市值/EBITDA,市值/自由現金流(FCF)。通過三種模式不同的組合,去看公司的估值區間。像Groupon和Yelp這種新起來的模式,市值/銷售的估值模式會更合理,因為公司還出於早期的模式。而像AOL和雅虎這種已經成熟的網際網路模式,用市值/EBITDA和市值/FCF的估值模式更好,因為他們的增速會難超越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增長。當然,用了不同的估值方法後,需要了解這個公司的核心驅動因素:收入增長,EBITDA Margin,自由現金流週轉率等。我們需要知道,上行風險和下行風險在哪裡。

未來的十年是我們從Web 2.0進入Web 3.0的階段。Web 1.0的模式是個人電腦帶來消費,而輸入是打字。Web 2.0的模式是手提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通過創造需求,而輸入是打字,語音和搜尋。Web 3.0的模式是移動手機電腦(手機變成小電腦),可穿戴裝置,家用客廳螢幕和汽車螢幕,通過個性化的雲端儲存來管理生活所有的一切,而輸入變成語音,資料和人工智慧。

未來全球移動網際網路我們會看到四種趨勢:1)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增長;2)全球頻寬的提高,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3)移動計算機裝置的增值價值體現;4)在移動裝置上花的時間增加,在傳統裝置上花的時間減少。

這樣移動網際網路改變社會的大機會也來自幾個方面:1)80%的美國人目前是網際網路使用者,而全球網際網路滲透率只有45%不到。隨著全球移動裝置的鋪開,網際網路滲透率會大幅增長;2)手機端從普通手機全部向智慧手機轉換。已開發國家2011年智慧手機滲透率有51%以上,全球這個數只有16%。2007年以來全球已經賣出了超過20億部智慧手機。過去三年平板電腦銷售了2億臺。3)線上廣告的爆發。目前線上廣發只佔美國廣告銷售的18%,到2017年至少增長到31%的佔比。這樣地方廣告和移動端廣告會增長最快。4)網購。目前網購只佔美國網購的7.7%,同樣,到了2017年這個比例應該能提高到13.7%。而美國,英國,德國,中國和日本的網購銷售額預計會從2012年的7610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9萬億美元。5)線上預訂旅行。目前,線上預訂旅行已經佔了全美旅行市場的42%,以及34%的全球市場。

網際網路平臺型公司:

在我心中,美國真正的網際網路平臺型公司只有四家:微軟,亞馬遜,蘋果和谷歌。他們基本具有從運營系統,移動裝置到網路商店一體化的服務。而未來的平臺型市場爭奪,也將在這些公司中進行。下圖是這四大平臺公司的比較:

我個人的觀點是,對於平臺型公司硬體之間的爭奪會越來越不重要。大家對於硬體之前的區別不會特別在意了。當然我們會有課穿戴裝置,更長的電池,更耐用的外殼和安全性。但是核心的創新將來自於軟體,運營系統。未來可能的大趨勢是移動運營系統和雲端計算能夠更加方便的執行在我們的家庭,汽車和輕便的可穿戴裝置。對於網際網路平臺型公司來說,有幾點我覺得是比較確定的:1)雲端儲存和雲端計算的成本會很低;2)平臺之間轉換的成本會人為的提高,以防止客戶流失;3)市場某一天一定會出現壟斷的企業,而那個壟斷平臺會把大部分人幹掉,因為市場和使用者都不會長期容忍好幾種平臺的存在。

社交網路:

目前主要的社交網路有四種模式:1)消費型(社交+本地+移動端),這種模式的典型是TripAdvisor和Yelp;2)職業社交網路(工作機會+資訊發現),這種模式的典型是LinkedIn;3)內容型(簡訊模式+長資訊),這種模式的典型是Twitter,Tumblr, Reddit和Pinterest;4)個人網路模式(個人經歷和生活分享),這種模式大典型是Facebook,小典型是Instagram, Flickr。

Facebook的問題類似於當初的微博,越來越多的人只是上去看別人發生了什麼,發了什麼資訊,而主動發資訊的人越來越少。我看到一個資料說35%的Facebook使用者都潛水了。而且18-29歲的年輕人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在減少。Facebook的使用者開始越來越看重私密性。此外Facebook也面臨來自其他社交平臺的競爭,包括Twitter,Tumblr, Pinterest, Reddit和SnapChat。還有一個問題的簡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而Facebook沒有很成功的切入到移動端。

網路廣告:

對於個人消費者和商家來說,什麼樣的模式是最完美的?美國的Yelp(也就是大眾點評網)模式是最好的。當你需要決定去哪裡吃飯,娛樂時,他會告訴你哪裡比較好,有什麼團購,以及使用者的點評。網路廣告未來一定會越來越本地化,這樣可以更好的擊中目標客戶。過去廣告的本地化往往通過黃頁,當地的廣播和報紙,公共欄甚至宣傳單來完成。而現在,通過本地化的社交網路,本地廣告能更好的傳送給客戶。下圖是美國各種網路本地廣告模式的資訊整理:


網購:本地廣告系統未來最好的模式就是將促銷券,客戶忠誠專案以及支付放入一種生態系統。比如星巴克要做的APP。可以上面點咖啡,會有折扣,然後去離家最近的咖啡店拿,同時網上通過星巴克卡完成支付。

簡單說一個美國的現象:客戶在比較軟體上花的時間比例在沒有增加。2011年美國人在比價APP上花的時間是14%,2012年依然是14%。但是零售個體端APP花的時間從2011年的15%增加到了2012年的27%。說明了品牌在美國還是有忠誠度。而看單日打折資訊的時間比例從20%下滑到了13%。此外在網路購物商花時間的比例也從25%下滑到了20%。

線上旅遊:

這個行業的主題會在幾個方面:1)價格透明度越來越高;2)更廣泛的選擇;3)大家點評的影響;4)多頻道的選擇。這個行業比較大的機會在新興市場。美國和歐洲的線上旅遊已經佔比50%,但是亞太市場的線上旅遊佔比30%,拉丁美洲更低,才25%。在美國,這個行業的競爭已經匯入了入口端,旅遊搜尋入口。最近Priceline收購了Kayak 軟體,Expedia收購了Trivago的大量股份。而谷歌作為搜尋入口端在這個行業也有很大的衝擊力。過去幾年谷歌已經收購了ITA軟體(航班資訊),Frommers(旅行嚮導書系列和網站),以及Zagat(飯店評價),而谷歌已經推出了自己的酒店,航班尋找產品。

個人思考,未必正確,希望給您帶來幫助!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平臺:TJZH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