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19-08-01

乾明 發自 新加坡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中國AI公司,海外吸引業內專家又有新動向。

剛剛,AI安防新勢力澎思科技宣佈,成立澎思技術委員會,新加坡多位AI專家加入。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與此同時,澎思新加坡研究院也正式揭牌,並與新加坡國家人工智慧專案AI Singapore (AISG)、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大型保安服務公司SOVERUS等機構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澎思科技,正式成立於2018年9月,截止到今年4月份,就已經完成了3輪融資。投資方中,不僅有明星投資機構(洪泰基金、IDG資本等),也有產業基金(360和富士康等)。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在AI安防賽道已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這個新玩家,將要如何發展已經展露出新動向:

在新加坡擴充朋友圈,加強技術儲備,集眾智推動AI產業化落地。

為何選擇新加坡?

新加坡擁有得天獨厚的AI科研環境及地理優勢,這是澎思在成立新加坡研究院時給出的解釋。

的確,新加坡在這一波AI大潮中作用不容忽視。目前華人AI技術的三大來源正是:中科院、微軟亞研院和新加坡各研究機構。

其中,新加坡以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和一系列企業研究院為主,走出了一大批具有新加坡科研背景的AI科學家,在國內的很多AI公司擔任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等職務,成為推動AI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比如阿里巴巴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優必選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陶大程,以及剛剛官宣確認加盟依圖擔任CTO的顏水成等等,都有著深厚的新加坡背景。

顏水成2008年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後,便開啟了最高產的8年學術生涯,帶領團隊發表了近 500 篇文章,取得過計算機視覺競賽PASCAL VOC和ImageNet7次冠軍或提名獎,並逐漸成為NUS的機器學習和計算視覺領軍人物。

顏水成後來回憶說,新加坡有更好的學術研究優勢,一方面不用把大量時間用來寫專案申請,另一方面也不必應付學術之外的事情,可以最大化利用時間。

此外,在新加坡的AI科研得以快速發展,還有以下一些因素:政府大力扶持AI高新科技發展;智慧財產權和法律系統健全;接鄰東南亞市場和人才庫等等。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其中,AI Singapore就是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在2017年5月推出的“國家人工智慧核心”計劃,未來5年投資1.5億新加坡元來資助相關研究,旨在凝聚政府、科研機構與產業界三大領域的力量,促進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

澎思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開展的AI照相機系統研究專案,就屬於AI Singapore專案。據澎思介紹,這一專案是AI Singapore面向AI新興企業的100項新技術研究專案之一。

這一專案,由澎思和AI Singapore合作立項,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馮佳時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和澎思新加坡研究院共同進行,雙方共享研究成果的智慧財產權。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此外,澎思還與南洋理工學院合作,在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的研究、開發、測試等方面進行研究。

當然,也沒少得了尋找場景,將技術落地。

澎思與新加坡安保服務公司合作,將以新加坡為基地,共同開展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樓宇,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合作,來開拓新加坡和區域市場。

多位新加坡AI專家加入技術委員會

伴隨著新加坡朋友圈的擴充,澎思也吸引了多位新加坡AI專家加入澎思技術委員會。

澎思介紹稱,成立技術委員會主要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

為澎思科技的人工智慧技術在垂直領域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供指導意見,搭建起學術研究與落地實踐之間的橋樑,加強學術界與工業界的溝通交流;

為澎思科技探索人工智慧前沿技術貢獻智慧,成為澎思科技研發的助推器,讓公司始終保持對突破性科技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首批專家一共有四位,分別是:

  • 新加坡國立大學原副校長、工程領導力研究院院長康長傑教授;
  • 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馮佳時教授;
  • 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學院陳義明教授;
  • 南洋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資訊保安研究中心主任蔣旭東教授。

加碼技術儲備,已初見成效

澎思科技新加坡研究院成立於今年3月,到現在已有”重新整理世界紀錄“的成果亮相。

6月份,澎思科技宣佈,其在行人再識別演算法上取得突破:

在三大主流行人再識別資料集測試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中,演算法關鍵指標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獲得業內最好成績,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

與此同時,研究院對澎思科技本身業務也提供了助力。

澎思科技介紹稱,不僅提升了澎思人臉演算法在安防領域的落地能力,也助力澎思在車牌識別、行人再識別、行人屬性檢測、異常行為檢測等演算法上實現突破。

如此成果,自然需要人才助力,擔綱者更是重要。在澎思,她是前松下新加坡研究院副院長申省梅。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在3月份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成立之時,申省梅加盟擔任院長,也是澎思首席科學家。

作為目前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少有的華人女性科學家,申省梅擁有計算機視覺的全棧技術能力,技術面橫跨多個應用領域。

在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檢測和識別、行人檢測和跟蹤、行人再識別、車牌識別、駕駛員安全駕駛監控、智慧駕駛視覺定位、移動操作機器人等領域,申省梅都取得了世界頂級成果。

澎思創始人兼CEO馬原說,成立研究院的核心目的,是為澎思未來十年的技術做儲備。

雖然是以研究院為名,核心目標是研究前沿技術,但新加坡研究院也兼顧工業級研發和交付能力,強化技術在行業的落地應用,致力於推進AI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澎思介紹稱,未來澎思新加坡研究院規模將擴充套件至70人,包含AI演算法研究人員、系統研究人員、硬體專家和工程師等。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並在此基礎上對技術的邊界做適度的延展,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不斷從全球視角探索前沿技術,為公司發力人工智慧領域、探索新業務做好技術儲備。

AI安防行業,還沒有成熟

澎思科技正式成立於2018年9月。這個時間點,AI安防已然是一個略顯擁擠的賽道,僅這一年的安博會,AI安防公司就有百餘家。

而且,隨著行業中的領頭玩家商湯、曠視、依圖、雲從等先後成為獨角獸,也時不時傳出“安防戰役已經完結”聲音。

它還有發展空間嗎?成立不到一年便完成3輪融資的澎思科技,想用自己證明:

在馬原看來,AI安防技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家中國AI公司,正在打入新加坡AI“腹地”

他說,當前人臉識別技術最為成熟的是手機場景,但這一場景中,使用者的配合程度非常高,技術難度比較低。

但安防領域不同,解決的是個整個社會,處於各種各樣的場景中,各種各樣的人的問題。相對來說,技術實現也頗為複雜。

“為什麼能抓到逃犯,但是老人走丟了找不回來,小孩被拐賣了也找不回來?”這一問題,直接暴露了目前安防領域的各個玩家只是解決了很小的一部分問題。

以上種種,正是馬原創辦澎思科技、並選擇AI安防作為主航道的底氣。

馬原認為,安防行業過去的幾年發展,更像是21世紀初的網際網路,雅虎、新浪、搜狐等入口網站時代,雖然它們包含了整個網際網路的想象力,但專注於社交、電商和搜尋的BAT還沒有誕生。

而現在,AI安防行業正在迎來“BAT時代”,將會帶來更大的價值與市場空間。

這一發展階段,並不是簡簡單單地用一個SDK賦能行業,而是對整個行業的改造和升級。

— 完 —

https://www.toutiao.com/a6719694245726274062/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5241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