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鑰匙與三道門:麒麟810背後的AI棋局

naojiti發表於2019-06-24

時至如今,手機裡需不需要AI,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

自2017年,華為用麒麟970晶片拉開端側AI的序幕之後,我們已經見證到了AI帶給手機以非常多的想象力。手機AI攝影、AI攝像廣受好評;語音助手與情景智慧被拉昇到了全新高度;非常多基於AI能力的第三方開發應用開啟了移動生態新的想象力。可以說,華為在端側執行AI加速的移動AI之路已經明確。但這條路接下來怎麼走,一直廣為外界關注。是謹慎一些步步為營,還是大踏步遷躍?

6月21日,在武漢的nova 5系列新品釋出會上,華為釋出了全新AI手機晶片——麒麟810,這是首款採用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NPU的手機AI晶片。

一把鑰匙與三道門:麒麟810背後的AI棋局

從這枚晶片所包含的資訊中,基本可以確定華為在移動AI上的策略,就是依舊保持高速奔跑,多端全面發力AI並進行快速整合。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麒麟810不僅是又一枚搭載NPU的晶片,還是一把開啟多個產業界限的鑰匙。達芬奇架構與移動AI佈局的正式合流,並不只是改變了一枚晶片和一部手機產品,而是將華為AI的整體棋路加速,將普惠AI的戰略目標進行了又一步提升。

麒麟810背後的AI戰略,關鍵字在於“通”。

內通天時:華為的AI棋局終於合流

去年HC大會上,華為釋出了面向AI時代的最重要基礎技術之一——達芬奇架構及其採用此架構的AI晶片昇騰310/910。這次我們知道麒麟810在NPU中運用了達芬奇架構,但可能普通讀者並不太清楚二者間的關係。

簡單來說,這意味著華為在AI底層技術與端側AI加速方面的分別佈局,完成了一場勝利會師。

去年10月,華為的達芬奇架構曾經名噪一時。

一把鑰匙與三道門:麒麟810背後的AI棋局

這種華為自研AI晶片的底層架構,之所以名為達芬奇,是因為達芬奇是人類歷史上在“全才”領域的代表人物。“全才”,正意味著AI所需的計算特性。AI任務運算的難點在於必須對多種計算技術和AI演算法進行統籌把握。不同於經典計算,神經網路任務普遍需要張量計算模型來保證處理效率,而從本質上來說,張量矩陣運算是一種要求大吞吐量、低延遲的計算模式。而這其實契合了很多網路運算的需求。因此AI到來之際,全面佈局多個領域的“全才”華為,恰好具有獨特的優勢。

以高效能3D Cube計算引擎為基礎,達芬奇架構可以針對張量矩陣進行加速。其效果已經在昇騰系列晶片的應用中得到了體現,並佈局到了雲端與邊端側AI加速等計算場景。從達芬奇架構衍生出的AI底層技術體系,可以看作華為在AI領域佈局的基礎設施。

這種3D Cube計算引擎已成為整個端側AI行業的發展趨勢。回顧行業內前幾代AI手機晶片,最初大多采用DSP來完成基礎的scalar (標量)運算,後來逐漸出現加入能夠處理vector(向量)運算的部件,一路發展至今,NPU已成為AI運算的標配單元。隨著AI運算的數量和複雜程度激增,下一階段,更具有挑戰的Cube運算將成為端側AI的全新高地。

在這方面,麒麟晶片始終引領著行業趨勢,無論是最早在業內整合獨立NPU,還是此次率先採用自研達芬奇架構,都是在端側AI領域的一次全新突破。這種高效能的3D Cube計算引擎,已經初顯其AI實力,根據釋出會介紹,達芬奇架構NPU擁有業界最優算力和最高能效,實現單位面積下的最高算力,FP16精度和INT8量化精度業界領先。

而另一方面,早於達芬奇架構的提出,華為就已經在麒麟晶片上探索基於端側硬體進行AI加速的形式。基於產業合作的模式,將第三方IP的NPU引入麒麟970、980系列晶片的SoC,經歷了對工程化技術的驗證、產品形態的發展、軟硬體開發生態的建立,移動AI這條路已經被證實了可行性。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麒麟晶片、HiAI平臺是一支輕騎兵部隊,需要去搶佔移動AI的先頭高地。而達芬奇架構、昇騰晶片等基礎能力是華為的AI大本營。在一場行動開展初期,大本營和先鋒營必須分頭行動,各戰所長。而在輕騎突進階段結束後,兩軍會師的“軍團戰”才剛剛開始。

一把鑰匙與三道門:麒麟810背後的AI棋局

會師之日,就在麒麟810釋出的這一天。目前來看,達芬奇架構整合在NPU之後,初試身手效果不俗。在AI-Benchmark跑分中,麒麟810以超過3萬分的成績力壓於驍龍855的25428分。

當然這裡還要解釋另一個問題,面向未來的AI產業發展,華為這“兩軍打通”,進行統一架構到底目的何在?總體而言,有三個能力是華為AI會師後一定會出現的:

1、全棧打通,在終端產品上更好執行深度AI開發,讓底層AI技術具備定製化和與深度可控性。使用自研AI架構之後,華為手機將可能探索更多深度AI應用,並且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週期。

2、執行雲、端一體化與高效配合,產生更流暢的AI產品佈局。我們知道,移動AI更多時候應該是雲端合作的。雲側處理大型AI任務,端側執行實時化與涉及隱私資料的本地計算。而更好的使用者體驗,顯然是雲與端無縫合作的AI加速模式。當華為的雲端AI與端側AI計算架構打通,可以提高華為手機背後雲端一體化AI任務的相容性,讓這類任務更加快速流暢地落地。

3、通過AI,啟用華為手機與全場景裝置的連通性。需要注意的是,基於達芬奇架構的昇騰系列晶片,還有昇騰lite、昇騰nano等型號。這些晶片的特點是功耗更低,顯然目的是進入AI+IoT這個新領域。換句話說,未來IoT裝置也會納入達芬奇架構家族。這也是華為AI全棧全場景戰略的一部分。

萬物AI的開始,手機是天然樞紐,而統一架構可以更好處理任務。華為電腦與手機之間的“一碰傳”功能就要基於大量的AI演算法來實現。當達芬奇架構在各品類華為終端裝置,甚至在華為全場景生態裝置間打通,那麼其中可以迸發的技術想象力或許將是難以預計的。

麒麟晶片與達芬奇架構的融合,是註定會發生的事,而其發生在今天,還有一個價值在於天時。目前,華為在兩大AI方向上都保持著領先性,合流可以形成1+1大於2的領先優勢。目前能夠具備從AI底層架構,到雲端各領域佈局,再到完整SoC晶片產業鏈,全球產業鏈中只有華為。於是天時在我,機法隨心。

中通地利:nova 5踏入端側AI序列後的產業軌道

麒麟810晶片另一個打通的,是AI能力在華為手機產品體系中的擴充。

產品與技術形態,就是手機的戰地。近兩年,旗艦技術的下放與普惠化,是華為手機地利優勢的核心保障之一。而麒麟810展現出強大AI能力,意味著在nova 5的核心競爭力極大幅度增強。Nova 5釋出後,很多媒體評價說它是旗艦的配置和技術,中端機型的架構。這個技術差異的思路應該會繼續在華為手機中發展,而晶片端的技術差異化是這一戰略的基礎。

所以麒麟810打通AI與nova系列的聯絡,證明了華為此前披露將讓核心技術優勢普及到旗艦以外系列的所言不虛。麒麟810不僅讓7nm製程這個旗艦機晶片的標配推進到了nova系列,同時新的強大NPU,將保證nova 5具備旗艦級別的AI能力,以及享受未來多元化的AI開發生態。

一把鑰匙與三道門:麒麟810背後的AI棋局

AI走向nova,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側面證明了在華為的理解中,AI不是旗艦機才有的特殊優勢,而是未來每部手機中的基礎能力。當所有機型,甚至整個產業都能應用端側AI能力,移動AI才有可能引發像智慧機革命一樣的浪潮,移動AI將逐步走向真正意義上的普惠化。

打通AI與華為更多機型的界限,確定未來AI成為基礎能力的產業軌道,這是麒麟810打通的第二道門。

外通人和:開發者的AI捭闔

打通達芬奇架構,聯通新產品序列,這“兩通”的直接作用,是麒麟810可以進一步打通AI與開發者的界限。

所謂人和萬事興,我們都知道千萬開發者的智慧是AI時代的基石,那麼麒麟810對AI開發者生態的影響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近到遠,看到三個改變已經開始。

1、更低的AI開發技術門檻。

從技術基礎上看,打通達芬奇架構和新的晶片設計,讓麒麟810運算元支援數量達到240個以上,讓AI加速能力具備更好的通用性。幫助AI開發者獲得更好的開發相容性,降低開發門檻。

在開發工具上,打通達芬奇架構後,HiAI移動開放平臺將獲得華為自身開發工具鏈的更好支援。從框架、開發平臺到工具元件,華為的AI開發技術將賦能移動AI開發者。搭配強大的AI算力,提高開發者的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如今AI技術日呼叫量已經超過30億次的HiAI,這次可謂是在基礎層進行了革新和洗禮。

一把鑰匙與三道門:麒麟810背後的AI棋局

2、更大的目標受眾。

麒麟810進入AI序列,另一個帶給開發者的直接改變,是移動AI應用的目標使用者群更大了。這對於開發者來說當然是好訊息。而達芬奇架構與麒麟晶片的打通,同時也意味著開發者將可以更好地執行雲端一體化開發,以及IoT與手機進行AI聯動的嘗試。這對於開發者來說都是寶貴的市場機遇。正所謂廣泛市場,是最基本的行業普惠。

3、更明確的市場潛力和前行方向。

麒麟810對於開發者們來說,不僅意味著技術與市場上的迭代。更是一個訊號傳遞器,它的出現,意味著華為全棧全場景AI戰略正式與手機端接通,那麼移動AI開發者的全棧全場景AI開發也可以順勢啟動。開發者接下來將享受更低的AI開發難度,雲端一體化以及AIoT帶來的市場機遇,以及多種使能方式結合的華為AI開發生態。先有聯接,再有普惠,在AI道路上同樣如此。而AI能力在華為手機序列中的擴充,則意味著移動AI通用化趨勢開始行動。AI開發者未來將是面向所有使用者的開發者,這點對於很多開發者來說將是定位的改變。

從技術,到市場,再到戰略判斷,麒麟810打通了AI開發者一直關心的重要節點。開發者可以縱橫捭闔盡情揮灑腦洞,是普惠AI唯一的未來。

結束語

普惠AI,AI民主化,或者稱之為以人為本的AI技術,是近兩年AI行業整體關注的核心方向之一,同時也是各國政府、學術研究機構對未來AI技術發展的整體構想。

誕生一種技術到底如何稱得上普惠呢?這個問題具備著強烈的實用指向。只有底層技術具有通用價值和低成本特質、足夠多的產品與人能夠用到,一門技術才能被判斷為普惠。

一把鑰匙與三道門:麒麟810背後的AI棋局

可以注意到的是,手機與AI的結合如果期待普惠化,那麼麒麟810的出現剛好應和了這幾個趨勢:

在手機晶片中採用自研達芬奇架構,意味著華為可以更好把控技術成本,通過不斷投入的研發降低技術難度,提高技術通用化。把握從源頭確保普惠的能力。

而AI晶片進入nova系列,意味著由此開始將有更多產品容納AI;對HiAI平臺的加持,則意味著更多開發者將可以應用AI技術。

從技術、產品、人這三方面,普惠AI都是麒麟810背後戰略的核心目標。這枚晶片就像一把鑰匙,將很多之前鎖著的AI之門悄然開啟。只有更多鑰匙開啟更多的們,最終我們將迎來一個無障礙的AI生態。

也許終有一天,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達芬奇。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862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