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雲專屬月,找到開啟網際網路第二增長曲線的一把鑰匙

naojiti發表於2021-11-15

網際網路,本質即連線,一直以來,網際網路企業也被看作是最好的“聯結器”:社交軟體連線了人和人,電商連線了商家與消費者,O2O連線了線上與線下,流媒體平臺連線了內容與觀眾,共享經濟連線了資源與使用者……

如果有人說自己要給“聯結器”做聯結器,想必你的第一感覺會是,誰這麼Big膽。但仔細一想,今天的網際網路世界確實需要一些變化:連線的主體受限,頭部企業往往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及流量資源,腰部及長尾企業的業務突破十分艱難;連線的創意受限,進入成熟期後,巨頭網際網路公司的商業模式、技術能力往往趨同,只能在細節處大做文章,一個流行的段子是“過五關斬六將成為某大廠PM,結果做了個炸shit(垃圾)的功能”,就是今日網際網路之怪現象。本該連線萬物、連線未來的網際網路產業,需要解鎖歷史遺留的一系列障礙,才能迎來“第二次增長曲線”。

10月15日,華為雲舉辦了“華為雲專屬月·行業深耕”釋出會,開啟了2021年的專屬月行動。其中包括1.3億元上雲津貼,為網際網路企業,特別是電商、遊戲、移動出行行業提供多型別、多組合、高頻場景的專屬商務政策等雲產品及服務,成為網際網路企業連線未來的橋樑。

為“聯結器”造聯結器,讓這些數字原生企業重新理解雲,更好的使用雲,同時在產業數字化時代,找到新價值,這可以看作是一個由華為雲啟動的,和網際網路企業一起“找鑰匙” 的遊戲,說不定網際網路產業升級密碼就蘊藏其中。

找鑰匙:蛻變中的網際網路

最新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後,網民規模增速逐漸放緩,流量紅利觸頂,結束了中國網際網路飛速增長的十年。與此同時,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挑戰著網際網路企業引領創新的核心競爭力。

要找到破局的“鑰匙”,先要理解網際網路行業遇到了什麼問題:

1.模式桎梏。傳統“砸錢鋪規模”的流量獲取思路捉襟見肘,中小型企業獲取新流量困難且昂貴,加上使用者需求快速迭代,AR、VR、5G等新技術提升了互動體驗。當模式創新帶來的增長進入瓶頸,網際網路企業更需要關注增量、精耕存量、搶佔先機。這也對開發和運維側的敏捷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2.效率桎梏。精耕細作階段,資料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資料,計算能力成為新的生產力,想要建立全面的資料體系,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觸達,充分挖掘流量價值,提升資料效率,這就需要AI、雲、大資料等多技術協同,推動網際網路企業上雲“獲智”。

3.空間桎梏。很多網際網路企業也積極尋找新的市場空間,比如出海、下沉市場、銀髮市場等等。此外,國家政策與產業需要,也推動著網際網路產業 “脫虛向實”、與實體經濟融合,擔負起社會責任。這些新市場、新機遇,同時也存在著未知的挑戰,比如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的規則不同,企業出海可能對當地的法律法規政策要求不熟悉、全球IT基礎資源不一等風險。要進一步擴充套件發展空間,尤其需要全面考量和基礎資源的支援。

網際網路企業只能延續既有的流量模式、參與內卷競爭,才能繼續生存嗎?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華為雲中國區CMO 張鵬告訴腦極體記者,新時代背景下,網際網路企業的應對之策,應該是在合規運營和資料安全的基本原則之上,走上堅實的技術創新之路: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相融合,增強使用者體驗;技術能力與產業需求相融合,擴充數字化大市場;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融合,擁抱全球化發展。

可以發現,網際網路從不缺新機會,缺的是開啟局面的那把鑰匙——堅實的底層技術。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物聯網、5G通訊和區塊鏈在內的創新技術,能夠為網際網路行業注入新的動能。以硬核技術作為骨架,網際網路行業也能跑的更遠,將能力外溢給實體產業,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因此,雲上的二次創新,就成了網際網路企業的不二選擇。為什麼是“二次創新”?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雲端計算並不是個新生事物,很早就開始將網路業務嫁接在雲上,但以前公有云更多地扮演業務支撐、節約伺服器成本的角色。而在新技術革命中,雲上的技術能力,可以助力網際網路企業實現融合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加速器。傳統的模式被改寫,也讓許多苦於流量的中小型網際網路企業看到了巨大機遇。

那麼,硬核技術這把鑰匙,該如何被撿起、被使用呢?

專屬月:連線網際網路新增長的閉環

IT界流傳一句話,華為不會在技術上失敗。因此,華為雲打造的“技術之鑰”,也就尤為值得關注。也因為技術積累深厚、佈局範圍廣,全部瞭解起來可謂是浩繁卷帙,對於注重實用性的企業級使用者和個人開發者來說,就需要一個對接供需的視窗了。

華為雲專屬月活動,就是為此而生的。張鵬介紹,2019年開始,華為雲就啟動了專屬月活動,在此期間,為區域使用者和行業使用者提供綜合賦能。今年,專屬月活動全新升級,除了優惠力度具有可看性之外,與網際網路等數字技術企業進行聯合技術共創等定製化服務也有了新的變化。

一年一度,優惠福利……這些關鍵詞,很容易讓大眾讀者聯想到每年的雙十一、618等購物狂歡節。如果說網際網路是最好的聯結器,那麼大促就是電商聯結器“功率”最大的時候,各類電商節大促已經成為輻射消費領域及其他各行各業的現象級動作。那麼,華為雲專屬月,是不是也是一場將電商動作復刻到雲市場的“購物狂歡”呢?

華為雲中國區CMO 張鵬解答了記者的疑惑:專屬月是“類電商行為”,但又不止於短暫的“電商行為”。專屬月承載的功能與願景,是在“專屬的時間、專屬的區域”,提供“專屬的政策”,通過“專屬的活動”對華為雲的技術實力以及服務能力的集中展示與放大,攜手網際網路企業一起參與,共同探討未來雲上創新模式,尋找產業機遇。

通過專屬月,華為雲面向網際網路企業搭建了三個資源平臺,分別是,領先技術產品與能力賦能平臺、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互通平臺、產業數字化擴充平臺。基於上述平臺,網際網路企業集中交流、,互相學習,促進融合,從而讓數字技術在數字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開花結果。

除此之外,通過集中對話產生的雙方,多方需求,在後續推進中,大家也會投入聯合技術共創、孵化創新場景應用,再把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惠享給客戶,形成了華為雲與客戶/夥伴們之間的多向溝通與合作,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的創新力閉環。

在過去兩年,500多位網際網路技術大咖通過專屬月活動相聚華為雲聯創營。其中,當然有很多網際網路客戶變成了華為雲的價值夥伴,通過技術共創,華為雲與這些轉型中的網際網路夥伴孵化了創新解決方案60多個,湧現了大量的創新案例,這些都為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地動能。

從這個角度看,華為雲專屬月,更像是一次推開新世界大門的契機、一個產業對話的稀缺平臺。

而這次專屬月·行業深耕則更進一步聚焦行業,尤其是聚焦中小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痛點,通過促進網際網路行業上中下游不同業態的交流,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從而繁榮整個產業。

歷時三年,通過2021年華為雲專屬月·行業深耕,我們也終於可以從全貌一窺華為雲助力網際網路增長閉環的五部曲:

第零步:夯實底層基礎。從夯實雲側基礎能力,到引領雲市場創新,是一個隱祕而重要的動作。比如,華為雲將華為在單項領域,比如計算、儲存、網路等的領先技術整合在一起,變成公有云的軟性的服務,提供給企業,幫助企業打好“基礎技術底座”;同時華為雲近年來不斷加大全球資料中心和網路佈局,提供體驗一致的全球一張網,為致力於出海業務的網際網路企業提供用一個賬戶、一點接入就可以讓業務快速全球觸達的服務,通過華為雲+華為終端雲,云云協同創新支援,還能為企業帶來全球9億終端使用者的增長空間,加速全球佈局。

第一步:降低上雲門檻。真金白銀見誠意,每年專屬月都會設定專項資金支援,今年就發放 1.3億上雲津貼,優選40多個雲產品,同時幫助電商、遊戲、出行行業甄選高頻雲技術場景包,幫助企業和開發者降低上雲成本。此外,為了縮短雲上創新的開發門檻和開發週期,華為雲也在技術上持續開放,目前打造3條雲上生產線(數字內容生產線MetaStudio、AI開發生產線ModelArts、軟體開發生產線DevCloud),開放3萬多個API,讓開發者可以實現更敏捷的應用創新。前不久華為全聯接大會上釋出的開天aPaaS,也是將行業數字化轉型經驗和創新沉澱在雲平臺上變成可被呼叫的服務,讓開發者不必重複造輪子,使能行業場景化創新。

第二步:使能行業經驗。通過場景化的解決方案套餐,幫助缺乏行業經驗的企業快速滿足業務需求。比如沒有出海經驗,華為雲基於自身的全球化積累,提前把相關場景設計出來,中小型網際網路企業可以直接上手。

此次專屬月行業深耕活動,就針對“電商、遊戲、出行”這三個細分賽道,推出了三大行業的場景化雲資源套餐,解決客戶的上雲需求,或者雲上技術升級需求,同時,集結了50多位雲技術專家,給需要的企業提供專屬諮詢與技術支援。

第三步:聯合技術創新。良性的產業鏈是上中下游企業都能得到發展,而不是一個獨大,這次華為雲專屬月聚焦“行業深耕”,正是希望幫助中小型企業啟用更大的價值。實現方式之一,就是聯創機制。

基於華為雲的雲原生、人工智慧、資料智慧、音視訊、協同辦公等5大核心技術,聯合技術型客戶或者夥伴進行技術共創,共同孵化創新應用與解決方案,從而幫助夥伴或者客戶,更好的優化自己的產品或者業務形態,實現業務增長。

過去兩年多時間裡,許多網際網路企業都因聯創而找到了新能力、新場景、新應用。比如最近熱映的《長津湖》,就是通過贊奇科技與華為雲聯合創新打造的雲渲染平臺“渲雲”,基於澎湃算力進行渲染。福建造夢科技與華為雲共創了全國首個5G雲VR商用平臺“夢境VR”,首發就上線30+VR作品,讓造夢科技引領了VR行業新潮流。在電商領域,華為雲與京東聯創,藉助華為AR引擎的毫米級實時環境重建和定位能力,幫助京東APP實現了AR擺擺看的購物體驗,使用者在購買前就可以看到傢俱擺放在自己家裡的實際效果。

在此次華為雲專屬月·行業深耕專項行動中,華為就幫助西山居基於ModelArts for Games強化學習演算法打造了AI競技機器人,提升遊戲的趣味性和品質;與速啟科技聯合開發了雲遊戲直播2.0,促進數字內容創作中互動視訊的巨大應用潛力。這些聯創成果,用華為雲的技術、資源、經驗,疊加上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意、思考、場景,碰撞出來新的火花,也在一點一滴改變著行業潮水的走向。

第四步,共建產業生態。作為雲服務商,為什麼華為雲要選擇聯合共創,而不是把所有東西都做好放到雲端任客戶予取予求呢?這就要提到產業生態的能力。

在張鵬看來,生態不是單向索取,授人以魚,始終不如授人以釣魚的技能、豐沛的魚塘、健全的渠道……企業在參與創新、付出智慧的同時,能夠更好地發揮技術價值、淬鍊自身競爭力,產生更大的效果,最終讓整個生態有序健康發展。

而為了讓生態更加繁茂,此次華為雲專屬月·行業深耕,也開闢出了兩個機會空間:

一是云云協同,華為雲與華為終端雲服務打通,幫助網際網路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也讓觸達使用者變得更加高效簡單,用同一個賬號就能快速分發到華為在全球的9億終端使用者身邊,加速企業業務增長;另一個機會空間是產業市場共拓:藉助華為雲的150+政務雲基地,以及全國130多個產業雲創新中心,聯合有意願轉型ToB市場的網際網路企業夥伴一起,共同開拓產業市場。

H+X,連線未來的隱形力量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一個詞:“網際網路+”,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網際網路可以連線一切,而云時代IT領域誕生了一個新名詞“H+X”,指的是華為雲作為必選項,再疊加其他雲,成為許多網際網路企業的上雲標配。

為什麼是華為雲,能夠獲得難以被替代的市場認可與價值身位,專屬月這一“聯結器”為我們提供了三個觀察角度:

1. 連線的力度。雲上創新需要投入,對很多中型,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來說壓力巨大。除此之外,很多網際網路上下游企業如物流供應鏈等等也需要被連線、被帶動。所以只有儘可能多地降低技術門檻、成本門檻,才能將全業態都納入到體系中來,而專屬月通過一系列普惠活動以及多型別、多組合、多場景的扶持政策,試圖與企業一起解決這一問題。

2. 連線的強度。網際網路企業對雲上創新的需求,是藉助AI、5G、雲原生等新技術實現業務突破,找到差異化優勢,完成定製化創新。這就需要雲服務商有較強的技術能力,才能幫助企業連線未來。而華為在5G、人工智慧、AR、VR、無人駕駛等各種前沿技術上的積累,使其成為網際網路企業技術共創的首選。

3. 連線的廣度。對於許多網際網路企業來說,資訊保安、增值服務等,才能吸引更多夥伴加入,增加生態連線的廣度,而不是擔心大魚吃小魚。和許多網際網路雲不同,華為雲一直聚焦在技術服務的主航道,守住業務的邊界,保障客戶的資訊保安和業務安全,這也讓網際網路合作伙伴能夠更加放心地基於華為雲擴充業務。更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云為轉型ToB市場的網際網路企業還提供產業對接平臺,依託其全國建立的150個面向城市的政務雲基地,以及130個產業雲創新中心,聯合數字技術夥伴一起,共拓市場,為千行百業數字化升級提供技術服務。這將是網際網路脫虛向實,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一個有力的通道。

這三種隱形力量,才是華為雲深耕行業、專屬月凝聚人心的祕密。而當一個又一個創新在華為雲專屬月中完成了凝結與孵化。網際網路行業的增長正規化也將得以重新整理,鼎革天地又一寬。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4232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