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專員、助理怎麼做好產品工作?

weixin_34377065發表於2017-10-23

使用者分析:

一: 使用者反饋發現問題:

1. 渠道來收集使用者的反饋:

appstore、應用市場、微博、貼吧、知乎

微信、朋友圈、評論、微信群

使用者投訴、電話錄音、客服諮詢


2. 監控應用商店監控什麼?

重點:低分差評(著重看低分1-3分)

其次:有效評論(重點看有實際描述的評論)

再其次:異常行為(水軍刷榜、惡意評價)

最後關注非常重要:竟品變化(監控競爭對手的應用變化)


三:簡單的使用者調研:

產品視角看使用者(不要用使用者體驗的視角看使用者)

瞭解(出現了什麼問題)

發現(發現可以解決的方案是什麼)

落地(把產品方案做到產品功能裡面去,優化變成新功能)


使用者調研的全過程:

明確背景和目的——選擇目標使用者——分析使用者和問題——準備調研內容——現場調研——總結報告


1. 調研背景和目的:

5156295-c919be2bbb150896.png
調研目的

背景:什麼情況下發起的調研?是否必須用調研來解決?

目的:通過使用者調研希望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2. 選擇目標使用者:

典型使用者:通過簡單的使用者畫像,找出典型的使用者(人群標籤)

目標使用者:時間、地點、配合程式

邀約使用者:直接說明目的,並告知可能發生的情況

使用者數量: 不宜掃網式,一般5-10個


3. 分析使用者和問題

使用者可能的問題:使用者的使用行為表現

可能的解決方案: 猜測解決使用者問題的手段

確定訪問提綱:聚焦且開發的問題

題目數量:線上10-20道,線下5-10道(問題少點,追問多一點)


4. 準備調研內容:

5156295-14d5b591982d43f1.png
四象限指導

5. 現場調研

1. 瞭解使用者使用過程:最好觀察使用者的行為

2.  提問:對關鍵行為、預設問題進行提問

3.  反饋:對有效的資訊反饋給使用者,並深究


6. 報告總結

單個使用者:記錄單使用者的調研情況

整體情況:彙總使用者調研的過程和結論

行動計劃:分享並提出行動計劃


~~~~恭喜你,看到這裡你已經瞭解了使用者分析是怎麼回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談談需求吧!


需求挖掘:

一:產品的核心三要素(使用者場景需求)

產品設計,就是不斷解決使用者需求

解決使用者在特定場景下產生的需求

增加、減少功能並非關鍵詞,關鍵能不能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二:思維導圖法(時間、空間、價格)

使用者:當想到一個功能,先不要想怎麼實現,而是想誰會用。

場景:使用者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有興趣?

問題:使用者分別在上述情景下,碰到什麼問題

方案:使用者現有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三:核心需求提煉法

~~我們可以利用四象限看使用者量與發生頻率

基礎體驗,穩定性:先做使用者量大,發生頻率高的問題

良好體驗:做先使用者量大,發生頻率低的問題

好口碑:解決使用者量少,發生頻率高的問題

超預期:結局度使用者量,發生頻率低的問題


~~~~恭喜你,看到這裡你已經瞭解了需求的基本情況,優先見效快且開發難度不大的,這就是迭代,最後做的很費勁而且見效慢的,這可能就是未來的機會,再接再厲,繼續加油!


產品調研(功能、使用者、需求):

一:功能點調研:

1. 明確調研目的

2.  觀察體驗“使用者”、“場景”、“需求”是否被滿足了?

3.  猜測底層的邏輯

4.  分析產品的流程

5.  產品亮點和結論


5156295-134e276b806391df.png
功能調研


二:功能點調研誤區:

1.  沒結論(目的不明確、結論不明確)——先定目標、結論到底是什麼?

2.  不願意做功能點調研

3.  雜,做了一大堆

4.  非要提改進意見


三:什麼情況下會做功能點調研?

1.  行業的領先產品做了新功能,功能挺有意思,可能會火起來

2.  自己的產品功能點不足,通過調研改善已有的功能

3.  對競爭對手產品功能進行分析

4.  新人入職,為了熟悉產品


四:獨立產品調研:

1. 產品視角看產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是否夠好)

照妖鏡:瞭解產品的功能,看產品的表現(適合產品助理)

透視鏡:通過迭代過程,看產品實現邏輯(適合產品主管、經理)

放大鏡:透過一個產品看穿一個行業(適合產品總監)


2. 通過使用者、場景、需求來獨立產品調研

使用者:有哪些型別的使用者會使用這款產品——在產品中有什麼相關的角色

場景:不同型別的使用者,分別在什麼場景下會使用?

需求:產品滿足來使用者的哪些需求?

5156295-b55b5a3b3311688f.png
使用者、場景、需求

3 . 結論點:

使用者:這個功能,第一批核心使用者是誰?

場景:這個使用者在什麼場景下會使用?

問題:解決來這個使用者最大的痛點是什麼?

對比:和使用者現在的解決方案對比,體驗、效率提升有多大?


五:功能調研和產品調研的區別

5156295-16fd2742c6621e5d.png
功能調研和產品調研


~~產品調研段落來自本人之前寫的《產品經理如何做好功能點優化


QA環節:

一: 多個同類產品怎麼調研?

1. 找相同,找不同

2. 關鍵詞功能的差異

3.  出結論

A和B相比,優點、缺點、亮點

如果要抄,抄哪個?抄什麼?怎麼抄?


二:如何調研第三方產品是否夠用?

明確目的比功能很全面更重要

目的:用來做什麼?期望值是什麼?

成本:如果自己做,能用到好用,是如何做?

關聯性:第三方產品和你完成目標之間的關聯

其他:價格、服務。。。


三:常見的產品調研誤區

1.  產品調研(功能、使用者、需求) 不等於 行業調研(行業使用者怎麼樣、行業如何滿足使用者)

2.  二三手的資料不能證明你的正確

3.  非得加個改進建議

4.  大而全(非得把產品調研、行業調研、迭代調研放在一起)不同的人層級觀察是不一樣。

5.  強烈的個人傾向(我認為、我覺得、特別好、特別不好)做產品時保持中立,有個人傾向只會讓結果傾向你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