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竟然不知道 ETH,在學術圈誰不知道他們誰不配在圈子裡混。」
沒錯,在問起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以下簡稱 ETH)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地位時,我立刻收到了來自機器之心同事老李的上百噸「嘲諷」。
然而,對於身處 AI 學術圈深處角落默默觀望,長期遍閱國內外各種 AI 論文的他來說,這也許是個再蠢不過的問題;
但對於產業界以及普通大眾來說,ETH,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至少他最後不得不承認,相對於 MIT(麻省理工)、史丹佛、加州理工、伯克利等美國一眾幾乎無人不知讓人摩拜的技術流名校,ETH 的確把「掃地僧」的神隱氣質貫徹得淋漓盡致。
譬如有網友還擔心,在這個學校讀完是否去美國或者回國不好找工作……
當然,下面這個知乎上關於 ETH 的問題,估計會讓愛因斯坦氣的從棺材裡跳出來……(請認真閱讀下面圖片每一個回答,這樣就節省掉我介紹 ETH 的文字了)
更多關於這所高校的介紹,隨便一搜就會出來一堆安利,這裡就不多說了。
就放一段曾在 ETH 讀書的中國學生寫下的深刻感悟:
「同樣一門課,國內的課程可能會講,MIT 做了什麼,CMU 做了什麼,ETH 做了什麼,我們來學習一下他們的優秀成果;
但 ETH 的教授會講,我們組做了什麼,我們 MIT 的 colleagues 做了什麼,我們 CMU 的 collaborators 做了什麼。
這個世界還需要什麼,我們接下來打算為此做些什麼,如果你有興趣,歡迎你加入我們一起來做。」
很顯然,這所在 2019 年 QS 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列第 7 的頂級高校,長期深刻貫徹德語區低調嚴謹品質催生的一個「小缺陷」,就是其在世人的印象裡始終停留在一個侷限的維度上——
即便沒人否認其強大的科研與學術實力,它在很多人心中也是以「象牙塔」的純粹形象而存在,而科研下沉到產業的能力似乎就更不為人所知了。
以至於連很多學生也認為,只有走研究道路,ETH 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此前種下的「刻板印象」是時候調整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