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人工智慧技術顛覆的手術機器人

朗銳智科1發表於2018-02-08

說起手術機器人,還得從腹腔鏡手術開始。因為傳統的開放手術切口較大,微創的腹腔鏡手術應運而生。北京和睦家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朱剛教授對筆者說,通過微型攝像頭和監視器,醫生能夠看到“以前開放手術看不到的地方”,“這是人類取得的革命性進步”。健康一體機

腹腔鏡的升級版就是手術機器人。這樣的機器人更像是一個受醫生控制的“機器臂”。病人被麻醉後,可移動的高清攝像機、操作器械等若干個機器臂,像醫生的手一樣深入患者體內,精細而靈活地分離、切割人體組織。醫生並不直接接觸病人,而是坐在旁邊的操作檯上,看著螢幕裡病人患處的3D畫面,控制做手術的“機器臂”,進而操作手術器械。鑑於人體的複雜性和差異性,醫生需要根據現場情況,做出隨機應變的處置。

  醫生操控機器人,有點像開車,也需要培訓。一開始可能會有點手忙腳亂,但通過理論學習和不斷操練,逐漸會變得得心應手。

  手術機器人的優勢顯而易見:除了比醫生裸眼看得更清楚之外,也更加精細、靈活,手術創口更小。朱剛感慨地說,以前,每臺複雜的開放手術都要輸血,現在幾乎都不用,因為手術越來越微創,出血越來越少,病人也恢復得更快。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手術機器人。它的問世源於戰地手術。美國直覺外科公司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手術機器人系統,並開始商業化生產。2014年,第四代達芬奇系統推出。儘管價格高昂,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和推廣卻非常迅猛。對於某些較複雜的手術,比如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機器人手術已經佔到了美國此類手術總量的90%。

  這樣的手術機器人聽起來已經夠酷,但並不是終極目標。因為目前的手術機器人還不具備診治疾病和臨床決策的能力,因此,它還談不上太智慧,提升和完善的空間也很大。它的“神通”仍需要藉助醫生的操控來實現。因此,完全的智慧手術機器人,離我們似乎還有點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