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教育越來越平民化多元化的今天,有人開玩笑說“海歸”變成了“海待”,就業壓力似乎讓海歸頭上的光環漸漸暗淡了。“海歸”、“含金量”和“值不值”被緊緊聯絡在了一起,畫下了一個巨大的問號。這種態度的轉變夾雜著一些偏見,比如“回國的都是混不下去的”就是最常見的一個。

從2000年到2014年,留學回國人數從不到1萬人持續增長至36萬人以上,而回國留學生年增長率曲線則是起起伏伏,與英、美等留學大國的失業率曲線完全吻合。

在此期間,中國的城鎮失業率卻從未超過5%,很多優秀的留學生選擇回到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的中國發展。俗話說“鳥擇良木而棲”、“君子擇良地而居”,留學生的回國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形勢,體現了迅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的強大吸引力。另外,也有調查顯示,情感與文化因素的影響才是留學生回國的主要原因。

正方一辯
嘴上說回國工作難,資料卻很誠實

面對與日俱增的留學生人才市場,公司會對海歸們有所偏愛嗎?在中國,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採取了傾斜性待遇。20%的單位認為海歸員工在本單位的晉升途徑更快捷,17.5%的單位認為他們的工作崗位更核心,一半的國企表示會讓海歸員工進入更核心的崗位,而外資企業的態度則兩極分化。相比之下,更傾向於招聘海歸的單位,如民營企業、海歸創業民營企業則會為海歸員工提供更豐富的優惠待遇。

放眼全球,留學生們在40個專業(調查專業總數為67個)表現突出,賺取的薪水比同專業普通畢業生更多。其中社會學、電子與電氣工程、計算機等理工科專業薪資差距最大。

Gone International釋出的留學生比例最高的6個領域薪酬結果顯示:其中4個領域裡的留學生略勝一籌。

在所有的17個學科領域中,留學生更高薪的學科領域佔了11個。雖然有11%在英國之外工作的留學生收入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許多情況下,他們的薪資高於該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中國、印度。總體來看,留學生的薪資優勢明顯。

在找工作、掙工資方面留學生還算順風順水,那麼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留學生更容易站穩腳跟嗎?

不論留學生的種族、性別、語言或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失業率都在同類別中呈現較低水平。留學生的失業率僅為5.4%,低於非留學生(失業率6.7%)19%。

從以上留學生擇業、就業、失業的資料來看,留學經歷讓畢業生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中承受相對小的金錢壓力和失業風險,自身較早的職業規劃和公司的偏愛讓未來的職場發展更加清晰明朗,然而高昂的留學花費仍是“值不值”重要爭論點,工作多久才能把成本收回來呢?

超過65%的海歸認為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除此之外,評價留學的價值不能簡單地看經濟成本與回報,也需要考慮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留學生劉某說,“海外留學,如果只算經濟賬,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划算的,但我想說的是,留學改變了我的一生,即便從經濟角度有虧損,但我卻收穫了更加寶貴的財富。出國留學的最大意義,並不只是用得到多少金錢和成就來衡量,我覺得我能夠經歷這些,並且懂得了感恩和珍惜,這就是最大的收穫。”

反方一辯
追求精英教育是把雙刃劍

所謂的精英教育的的確成就了一批人才,但重壓之下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到不能被忽視。

據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統計,平均一學年有32%的學生被確診患有抑鬱症,13.5%的學生因為抑鬱症而成績下降。一份2015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47%的博士生表示學業與前途堪憂並伴有抑鬱症狀,抑鬱症比例在碩士群體中高達37%,而近10%的本科新生表示自己時常感到抑鬱,只有5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情緒是健康的,這項資料是調查以來的歷史新低。

留學生們除了要承受學業壓力,還要處理情感問題、思鄉之苦、文化衝擊等問題,加上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很容易產生孤獨或抑鬱的感受。被帝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錄取的無錫男孩王陽說:“到了新的環境,世界頂級大學的學業壓力更大,我開始不愛說話,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整夜失眠,我得了抑鬱症,去看了醫生,但藥物不能根治我的抑鬱狀況,我不得不在父母的支援下休學回國治療”。

“當一群尖子生湊到一起,總會有人受不了壓力而出局。”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Drew Faust)說,“從西雅圖到上海,來自世界各地的家庭把孩子委託給我們的同時,家長們也意識到,大學經歷對他們的孩子而言,無論是學業水平還是精神承受能力,都將是一個考驗。”而家長們似乎不以為然。曾在芝加哥一所私立大學擔任校董的查理·高芬在一篇新聞報導中向美國父母提出一個很有趣的選擇: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耶魯抑鬱還是在亞利桑那大學開心?結果,75%的家長寧願他們的孩子在耶魯抑鬱。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可以慢慢平復情緒的困擾。

為了上名校,學生們準備集訓後的託福、雅思英語成績單和精美“包裝”過的簡歷,家長更是財力物力全力支援。追求“上進”,有錯嗎?

在美國求學的中國孩子,因為GPA(全稱是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績點數)過低而收到學校警告,甚至開除處分,從來都不是個別的非典型案例。

那些留學生擠破頭進入的前100名大學,正是被勸退情況發生的高危環境,其勸退比例佔到了73.79%。學習壓力大、落差感強,或是進入名校後的鬆懈,都可能造成學術成績不理想,成為被勸退的首要因素。

一旦被勸退,學校有責任主動報告移民局,學生簽證也會隨之失效,留學生不得不在15天內離境,除非找到新的學校接受。從被勸退學生和谷歌搜尋“掛靠”一詞的地域分佈看出,情急之下一些留學生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非法的“掛靠”是對他們自身的二次傷害。

家長望子成龍讓孩子接受精英教育本無可厚非,但學業壓力、情感孤獨導致的抑鬱症、高開除率和後續傷害並不利於留學生的健康和發展,成就並不應該成為衡量留學值不值得的唯一標準。

正方二辯
時間就是金錢

時間成本是另一個衡量因素,熱門留學國家的學制均低於或等於中國。留學回國就業人員平均在國外學習的時間為21.47個月。博士研究生所花時間最長,為46.30個月,碩士研究生平均所花時間最短,為16.17個月。本科和專科的平均留學時間為36.62個月。

一年便可拿到碩士學位的英國就最受歡迎,其留學回國的研究生也最多,佔42.52%。在留學中介工作的姜某介紹,無論從時間還是經濟考慮,英國都是很好的選擇。“英國讀碩士只需要一年,花費在25萬元左右,時間短、花費少,受到不少家長和考生的青睞。”

反方二辯
毒品和校園暴力,可能比你想象中更近

國外的大學環境為獲取毒品提供了更多路徑。19-30歲這一年齡段中,37%的青少年在一年當中接觸過毒品。

根據非營利組織“Transforming Youth Recovery”的資料,參與校園無毒品康復專案的高校從2010年裡的10所增加到2015年的135所,並且大多數學校都是在最近5年裡參加的。高校中的類似專案和服務旨在幫助有自助意識的學生,讓他們在集體的關照下恢復過來。Transforming Youth Recovery說,截至2014年6月,他們已經“提供工具包、助理人員和590,000美元的投入給59所高校,希望能夠調動起現有的人力物力來幫助學生擺脫毒品依賴。

那麼在管理較為嚴格的高中,9-12年級孩子們的毒品安全問題是否可以得到保障呢?

自1993年以來9-12年級學生的毒品使用率逐步下降,卻仍然超過了20%。中國的留學趨勢已經呈現低齡化特點,缺少家人陪伴、監督的情況下,把剛開始獨立的孩子們放在一個較容易接觸到毒品的環境中,仍然令人擔憂。

除此之外,校園暴力問題也同樣值得考量。在2013-14學年期間,美國65%的公立學校發生了一起或多起暴力事件,總量約757,000起犯罪事件。換句話說,2013-14年每1000名學生約會出現15項罪行。

有人反對說“沒事,中國學生喜歡抱團!”的確,抱團是中國各年齡階段留學生的普遍現象,但抱團是否意味著和平與安全?

就在今年南加州3名中國留學生施虐同胞案為留學生及家長敲響警鐘,不是所有的留學生能獨自應對好自由的生活環境。當事人之一翟雲瑤告訴法官:“太自由,又容易孤獨和迷失。我不能告訴父母是怕他們擔心。”

在失去家人保護傘的環境下,毒品、校園暴力問題離留學生似乎更近了,尤其是低齡留學生,他們真的做好準備去直面這些問題了嗎?

正方結辯

無論在全球範圍還是中國,關於工作情況還是學業時間,留學都展現出了它的價值。在看能力和工作經驗的職場,高強度的精英教育模式減少了教育時間成本,意味著海歸們可以更早投身工作創造價值。

反方結辯

我們遺憾地看到,因逃避高考、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忽略自身學習和適應能力盲目選擇留學的家庭不在少數,而低估了環境安全與心理健康問題只能讓留學路走得困難重重。非常態下,留學的價值不但不能體現,還會給留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可見,在留學決策上唯有理性思考才能避免“水土不服”的問題,才能給遠渡重洋的莘莘學子帶來豐富卓越的知識積累與生活閱歷。

資料來源
《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2016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2015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2016年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勸退學生群體狀況分析)》 《Gone International mobile students and their outcomes》,Google Trends,Monitoring the Future,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青年參考,新華網,齊魯晚報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