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體人沒有創造力?

tolywang發表於2006-07-06
很多人說中國人創造力不夠,軟體只懂得模仿及抄襲,而不懂得創新。我在美國生活及工作了20多年,回到中國也工作了4年多。我卻認為這種觀點過於片面或武斷。要使得中國軟體產業能趕上及超越印度、美國,是不能很膚淺地說“中國人創造力不如人”,或籠統自大地說“我們中國什麼都比別人好”。要進步,就必須回答“為什麼我們在軟體的創造上不如別人?”或“為什麼我們比別人好?”。只有對自己和別人都有充分深刻的認識,才懂得創造自己,中國的軟體企業才能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揮寫自己的歷史新篇章。
首先,模仿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它幫助借鑑吸收別人的經驗,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再幫助融會貫通現有的方法而達到與別人同樣的位置,然後才能有效地創新。日本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日本曾經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很多美國人批評為“只懂得抄襲,不懂得創新”,現在已極少有美國人會說這樣的話了。為什麼?七十年代以來日本震撼世界的趕超奇蹟令人無法繼續無視這個島國異軍突起的技術創新實力。日本採取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當時日本大規模引進和模仿歐美先進技術。其模仿主要建立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模式上。日本企業的“逆向工程”是一個在既有的技術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發現新功能新產品的過程。這樣的改進和創新多是市場拉動的產物,並以大規模市場應用為目的。正是長期以悉心模仿學習來尋求創新的做法,培養了日本企業將技術商品化並投入大規模生產的能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終於開始在不同的產業(如消費電子產品及汽車業) 不斷進行科技創新,除了精細化生產技術外,還出現了一些超過歐美的,如影片、音像技術。

其次,中國人並不是創造力不如人,而是中國的社會機制環境約束了國人創造力的發揮。決定創造力發揮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個人條件;一個是社會機制環境。

英國和芬蘭科學家做過一項統計,透過對全球60個經濟體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智商對比後發現,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人是智商最高的人群之一,我們的平均智商高達105。中國的留學生在國外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中國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等競賽中,囊括的金牌數也總是列於前三位。既然中國人的IQ沒問題,那為什麼中國本土原創的東西這麼少呢?我認為這裡的原因是中國的機制環境約束了國人創造力的發揮。透過比較海外華人科學家和國內科學家在學術上的成就,我們就可以看到機制環境對人的創造力的具體影響作用。美國華人科學家獲得學術最高成就獎諾貝爾獎的有: 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和高行健,他們都是炎黃子孫,沒有人會否認他們的創造力,但至今還沒有中國籍的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中國的創新制度並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周曉林曾說過,強國不能只靠智商,文明的健康發展必須依賴於國家良性、合理的制度。

同樣,中國的軟體產業落後於美國、印度,並不是中國人的創造力不行,而是中國的產業制度環境制約了中國軟體產業的發展。那麼創新制度環境的要點是什麼呢,我認為重要之處,即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接下來,我會從風險投資的角度來談談中美軟體產業環境的差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5489/viewspace-8440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