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共寫過四本書,都有中譯本,我全讀完了。如果你喜歡歷史,尤其是歐洲歷史,我強烈推薦這幾本書。
它們都涉及一件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航海史。對於古人來說,航海是把世界聯絡在一起的主要方式。13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航海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重大的歷史事件都跟航海有關係。羅傑·克勞利就透過這個切入點,寫了歐洲的四個重大歷史主題。
《財富之城》寫了威尼斯人透過與東方的貿易,如何從一個亞得里亞海的小漁村,發展成富甲一方的海洋貿易霸權。
《1453》寫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145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林),消滅東羅馬帝國,從而控制地中海東部的故事。
《征服者》寫了葡萄牙王室為了打破奧斯曼帝國的壟斷,推動航海探險,繞過非洲,發現東方新航線的故事。
《海洋帝國》寫了西班牙王國為遏制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在地中海的一系列海戰,主要寫了兩場:馬耳他保衛戰和勒班陀大海戰。
雖然羅傑·克勞利寫的是嚴肅的歷史著作,但是風格較為通俗,選材注重可讀性,情節生動,所以讀起來很吸引人,就像在看一個有趣的故事。下面是《財富之城》第15章的開頭,大家可以藉此感受一下他的風格。
這艘船很快就會被陸地上的人發現。港口塔樓上的訊號旗會通知港口官員乘小船前來調查接近的船隻,詢問它從哪裡來,裝載了什麼貨物,有多少乘客和船員。在小船的甲板上,官員們會攜帶一個鳥籠。當得到必要資訊後,官員便會放飛兩隻信鴿----一隻飛往亞歷山大港的埃米爾身邊,另一隻帶有馬穆魯克蘇丹本人的徽標,將信送往南方110英里外的開羅,送交蘇丹本人。隨後,船隻獲准進入港口,但舵和帆要交給港口當局代管,乘客們則被海關官員徹底地搜身,"一直搜到我們的赤膊",看看有沒有私藏杜卡特或寶石,商品也要解除安裝檢視之後存放到保稅倉庫。停靠費和稅費繳過之後,船上的人才可以下船,透過擁擠的街道來到為基督徒訪客準備的安全住宿地。亞歷山大港是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上圖:埃及亞歷山大港)
下面,我想著重談談《征服者》這本書裡面,葡萄牙是怎麼繞過非洲好望角的。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歷史。
自從奧斯曼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和埃及,歐洲與東方的貿易基本上就斷了,因為陸路無法透過,來自東方的香料的價格就暴漲。葡萄牙作為一個歐洲邊緣的小國,希望發現新航路,獲取暴利。
最早,哥倫布是找葡萄牙王室尋求資助。但是,葡萄牙國王覺得,向西航行前往印度不靠譜,從來沒人知道西邊還有陸地,就拒絕了他,哥倫布只好又去找西班牙國王。
(上圖:若昂二世,葡萄牙國王,1481年 - 1495年在位)
葡萄牙國王想的,還是沿著非洲海岸去印度。當時,沒人知道非洲的形狀,撒哈拉沙漠以南是什麼地方,歐洲人不知道。流行的看法是,印度洋跟地中海一樣,是一個內海,在遙遠的南方,非洲與印度的陸地是連在一起的。因此,有可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一個河口,溯流而上,穿過非洲進入印度洋。
國王派了好幾批船隊,尋找非洲南端的印度洋入口,都沒有成功。最遠是1486年到達了今天的奈米比亞,離最南端的好望角已經不遠了,但就是開不過去。
為什麼葡萄牙的船無法開到非洲南端呢?因為那時的遠洋船都是帆船,沒有自身的動力,前進的能量主要來自風。順風的時候,一天可以前進上百公里;無風的時候,原地打轉幾個月也很正常。
(上圖:葡萄牙的遠洋帆船)
根據氣象知識,今天我們知道,赤道是低壓帶,副熱帶是高壓帶,所以過了赤道,風是從南往北吹。加上地球向東自轉,所以南半球赤道一帶的風向是東南風。
(上圖:赤道信風帶,北半球是東北風,南半球是東南風。)
所以,葡萄牙的船一過赤道,就遇到了逆風,不停地被推向大西洋,無法直線到達非洲南端。
1487年,國王招募到了巴爾託洛梅烏·迪亞士(Bartolomeu Dias)負責下一次探險,他們在7月底或8月初出發。
(上圖:巴爾託洛梅烏·迪亞士)
這時,水手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大約在南緯29度的某處海面,他們放棄了針對逆風與逆流的消耗戰,而是遠離海岸,將帆降到半桅,向西駛入了蒼茫大海,儘管這與他們向東航行的目的相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這可能是水手們預先設計的方案,也可能是靈機一動的天才之舉,因為他們之前從幾內亞海岸返航時(他們向西航行,遠離非洲海岸,繞一大圈進入大西洋中部,然後藉助西風,向東返回葡萄牙)已經瞭解到大西洋風的特點。或許,他們推斷,這種規律在南大西洋同樣有效。不管他們的邏輯如何,這都是世界歷史的一個關鍵時刻。
迪亞士創造歷史,完全是偶然的。船員跟逆風搏鬥,精疲力竭,索性就放棄了,聽任船被吹到西邊去,因為他們猜想過了一定範圍,風向就會改變。
將近1月底時,他們看到了高聳的山嶺。1488年2月3日,他們登陸了,並將這個地點命名為牧牛人灣。他們在開闊海域已經航行了將近四周。他們繞的一大圈已經讓他們錯過了好望角和厄加勒斯角,即非洲的最南端,也就是大西洋和印度洋融為一體的地方。
進入溫帶以後,風又重新向南吹,因此迪亞士無意間發現了,繞過非洲的方法是不要直接往南航行,而是要先向西,繞一個圈子。
(上圖:葡萄牙人前往印度的航路,最終他們在1498年到達印度的卡利卡特和果阿,完全避開了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
迪亞士或哥倫布這一類的航海家,令人佩服的地方,不在於他們到達了目標,而在於他們不知道目標有多遠,就上路了。 一旦上路,中途是回不來的。他們很清楚,到不了目標,就必定死在海上,就算到了目標,沒人知道那裡什麼樣,也很可能死在那裡,迪亞士後來就死在印度返回葡萄牙的路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