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少年才能買房?

阮一峰發表於2007-12-28

今天,我看到韓國的《朝鮮日報》上有一篇報導《韓國國民婚後買房需要9.4年》

報導這樣寫道:

據韓國國民銀行統計,韓國國民從結婚,到擁有自己的家平均需要9.4年。這是對全國19個城市的2000戶家庭進行調查後得出的結果。

這一結果比去年(8.2年)增長了1年,證明平民擁有自己的家正變得越來越艱難。

看完以後,我就在想,不知道國內有沒有類似的統計,普通的大學生畢業以後,平均工作多少年,才能夠買房?

我馬上就想到了,昨天我看到的另一篇報導《深圳房價本月又降近千元》

1月份深圳市住宅銷售均價為10872元,9月份達到全年最高16777元,從10月開始,價格回落。11月、12月價格調整。本月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從11月的15931元/平方米下降至15000元/平方米。

於是,我們知道了,深圳的平均房價是1.5萬元/平方米。那麼,深圳居民的年收入是多少?我手裡沒有統計資料,暫且就算平均5萬元一年吧。我想不會差得很遠。

這麼一算,普通的深圳人一年收入夠買三平米,三年夠買十平米,十年後可以擁有一套三十平米的房子。

事實上,我確實讀到過一篇真實的報導,說是有一個99屆的廈門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生,工作8年後,所有積蓄只夠在廈門買5平米的房子。

1999年,呂國華從廈門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在廈門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月收入3500元左右,加上各類獎金補貼,年薪大約5萬元。從1999年畢業到今年7月,呂國華存款8萬元。他算了算目前廈門的房價,"只能買個5平方米的房子"。

呂國華目前和另兩人合租廈門島內某小區的三房一廳,1200元的房租,他每月分攤400元。

"我不敢想現在真的有開發商會建這樣小的房子。"呂國華說,5平方米的房子,一個人可以住,甚至夫妻倆也還湊合,但如果結婚生孩子後,最好是能有一套45到50平方米的房子。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昂貴的房價,已經成了壓在普通中國人頭上沉重的包袱。青年人需要辛辛苦苦工作、省吃儉用許多年,才能擁有自己的住房。我想,這種巨大的生活壓力是我們許多人都切身體會到的。

其實,生存是一件標準很低的事情。只要每天有一斤糧食可以吃,有三尺的空間可以棲身,一個人就能活下去。可是現在,許多中國人就真的是這麼活著,然後哪怕想再多要一點點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必須付出半生辛勤的勞動。有一種說法,據說在將近60年前,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我覺得不是這樣。像牲口一樣,住在一個狹小的破屋子裡,所有收入只夠用來吃飯和交房租,這算什麼"站起來"?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高昂的房價並不是因為缺少住房,而是因為有些人不想讓房價降下來。開發商銷售房屋,可以獲利;政府出賣土地,可以獲利;銀行發放貸款,可以獲利。唯一無法獲利的,就是那個不得不買房子的可憐人。他用自己工作十年或者幾十年的積蓄,買一套房子。表面上,他好像得到了房子,但是實際上,他都在為開發商、政府和銀行打工,每一家都要分一塊他的工資。房價越高,這三家就賺得越多。高昂的房價,真正的實質是建立了一套合法化的剝削機制,將中國人民的血汗錢都源源不斷地裝入少數人的口袋。(請參考閱讀《地主,謀士和長工的故事》。)

另一方面,當房價將青年壓得喘不過氣時,買一套房子就成了許多人人生奮鬥的一個目標。房產和股票,成了全社會都熱衷的事情,即使是那些不感興趣的人,也不得不關心這些事。可是,我總覺得這樣的人生非常荒蕪,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絕不應該只是為了得到一套房子。

高昂的房價,帶來了社會的貧富分化和人性的扭曲。它就像一座大山,將整整一代人的人生壓抑得黯淡無光,使他們成為歷史的犧牲品。最終,這個國家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長期發展潛力將大大喪失。而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只是無可奈何地在寂靜的夜裡,寫一些無用的感嘆吧。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