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以“改革開放 行穩致遠”為主題的2018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在北京舉行。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受邀出席活動,參加“人工智慧·智時代啟未來”分會場的圓桌討論,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螞蟻金服集團副總裁AI首席科學家漆遠,以及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慄共話人工智慧時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探討如何激發人工智慧在各行業中的新動能作用。
來源:央視財經論壇
AI讓攝像頭甦醒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應運而生,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在“人工智慧·智時代啟未來”現場,“刷臉”支付、“刷眼”篩查疾病、人臉識別與檢索等黑科技集體亮相科技展區。日前刷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曠視天眼”也在此得以亮相。基於國際領先的人臉識別和視覺感知技術,曠視天眼不僅能識別人臉,讀取年齡、性別等個人的基本外在屬性,還能夠分析行人的髮型、穿戴特徵,這引起了現場觀眾們的極大興趣。
論壇現場,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曠視天眼”。“我們希望讓攝像頭成為幫助機器看懂世界的眼睛。因為我們看到無論是在城市裡,還是重點場所的公共區間裡,雖然有很多的攝像頭,但這些攝像頭都沒有被真正的用起來,而人工智慧可以賦予攝像頭挖掘物理世界中深度資料的能力,並將這些大資料運用起來提升整個社會和經濟的效率。”
唐文斌打了個比方,“利用攝像頭和人工智慧視覺技術結合,我們可以識別分析出現場觀眾裡面中有多少人正在玩手機,而這些觀眾的行為特徵側面反映了臺上嘉賓演講是否足夠吸引人。”此外,透過攝像機在公共領域的應用,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家人快速尋找走失的孩子或老人。而在零售的場景中,智慧感知裝置可以幫助商家獲取傳統零售場景中無法獲取到的消費者大資料,如年齡分佈、性別分佈、熱銷商品等,從而幫助商家持續最佳化經營策略,讓商家多賣錢、讓消費者能夠更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所以曠視的人工智慧產品核心是希望讓所有的攝像頭擁有‘一個大腦’,能夠發掘更豐富的資料、看懂裡面蘊藏的資訊,並且產生價值。無論是這個會場的場景,還是零售的場景,乃至整個城市的場景都會變得更加地智慧。”
然而人工智慧的視覺認知能力目前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如果是善於偽裝的犯罪分子能不能逃脫智慧攝像頭的“慧眼”?唐文斌介紹,現在整個人臉識別技術不管是對於年齡的識別還是身份的識別,其實已經做到比較準的狀態了,即使犯罪嫌疑人做出簡單的偽裝或者微整形,問題不大,演算法都可以比較精準的識別出來。
當然這些場景只是一個方面的應用。不僅是安防場景,在更多的應用層面,“曠視天眼”可以將檢測置於事件之前實現預判。“比如一個火車站,可能一個人一個月來了20次,而且這個人並不是工作人員,那通常情況下很少會有人去火車站這麼多次,這就是異常現象,當然未必就一定有問題,也許這個人是一個幾乎每天要往返兩地的旅客,但也許是一個潛在的扒手,所以這個情況是值得管理部門去查一查的。一旦我們賦予了傳統裝置這樣的分析能力,像此類異常、跟蹤等情況都可以提前預測,讓很多不好的事情在發生之前就可以去進行干預,能夠讓我們社會變得更加的安全。”
不過,在對傳統行業的升級中,如何用好人工智慧技術、如何保護個體資料隱私、如何確立行業應用標準,仍是整個AI產業共同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帶頭,聯手民營科技企業與終端使用者聯手克服,在人工智慧革命的熱潮之下,政策、技術、法制、應用多方協同才能促進AI產業健康發展。
人工智慧發展核心
在今年初央視聯合騰訊釋出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超九成受訪者認為人工智慧會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產生影響。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非常關鍵的階段。而對於當下這個階段人工智慧的具體發展情況,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如果從國際角度對比,中西方的人工智慧發展仍有一些差異。人工智慧在中國確實很熱,華人學者發表的人工智慧論文數量可以說遠超美國,但是高質量的論文卻遠遠落後於美國甚至一些國家。表明我們比較關注目前人工智慧的應用方面,然而在人工智慧基礎研究上面,我們是後來者,還處於學習階段。”鄔賀銓院士表示,中國人工智慧目前有很好的發展勢頭,從技術,從應用上中國有非常好的市場,我們現在城市的管理迫切需要人工智慧,企業轉型也需要人工智慧,我們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人數應該說也是相當多的。“但是我們在核心技術上面還是有差距。”
對此,倪光南院士建議,要發展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演算法,一方面要將產品繼續推進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更需要注意原創性、創新性的提升。作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慧前沿科技企業,曠視始終堅持用原創技術推動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的本質創新。唐文斌透露,此前盛極一時的阿爾法元(AlphaGo Zero)中其實就用到了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主導的“深度殘差網路 (ResNet)”模型,使阿爾法元能夠快速、準確地學習每一子的落子機率和對整個棋局進行判斷,透過自學習以100:0的成績擊敗阿爾法狗。唐文斌打趣道:“所以向兩位院士彙報一下,中國還是有在積極地做基礎研究的企業。”
來源:央視財經論壇
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是否能戰勝人類,這一問題一直是學界和業界關注的焦點。對此,唐文斌給出的答案是“會”,他認為:“因為世界是物質的,所以人類的大腦運作機制必然是有一定的規律在裡面,這個規律可能是量子的,或者可能不是我們現在所能理解的規律,但我想最終我們一定會把這個問題搞明白。在基於一定規律情況下,我認為人的大腦是可被模擬的,所以未來的機器是有可能具備人的能力甚至超越人的能力的。”
那麼誰是人工智慧的大腦?會上,技術人員出身唐文斌選擇了演算法、資料和計算能力這三個選項。他表示,現在的人工智慧核心在於基於深度學習,基於大資料訓練方式下產生的人工智慧。所以在現在這個階段,演算法、資料和計算能力是重要的。因為一個演算法設計的好不好,一個神經網路設計的好不好決定了演算法的精準度到底有多高。而演算法的訓練是以資料為基礎的,“你有多少可訓練的資料,就是讓它見多少世面,從見的世面決定它走到多遠。”
在唐文斌看來,人工智慧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未來人工智慧的核心將不侷限於這三項,"其他技術"的發展或將決定人工智慧發展。結合前面“人腦可被模擬”的結論,未來或許主導人工智慧的是量子計算,甚至是我們還未知的新的技術。“人和機器相比,人是一種特別經濟的主體,人只要吃幾碗飯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機器現在跑一個演算法是需要花很大的電能,人吃下去的這幾碗飯不能轉化成這麼大的電能,所以人——是一個輸入和輸出整個轉化率是非常高的機體,但是機器現在遠遠達不到,因此我相信未來會存在新的技術會進一步使得機器整個能功性耗比大幅下降,我們現在看的晶片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其他技術會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唐文斌補充。
人工智慧的下一步?
未來哪些行業集中爆發人工智慧?智慧駕駛、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家居、智慧機器人、智慧安防,亦或其他?現場唐文斌給出了比較嚴謹的回答,他認為在近幾年相對短的時間內,技術“爆發”有兩個條件:一是行業面臨"強需求",二是能夠匹配這些需求的技術已經準備好了。“我比較看重人工智慧在零售、安防這兩個場景的應用,以及與機器人的結合應用,比如製造和物流場景。機器人本身不是場景,而是和人工智慧一樣,是能夠進一步改造和最佳化場景、提升效率的一種手段或工具”。
他進一步介紹,“勞動密集的製造和物流行業尤其具備爆發的條件。在這種場景我們目前側重三種演算法的突破,一種是感知演算法,一種是決策演算法,還有一種是最佳化演算法。因為靠感知和決策我們現在可以做單體智慧,比如機械臂、單體機器人的執行,但是在製造和物流場景,僅有感知和決策是不夠的,需要透過群體最佳化的方式把大規模機械臂、大規模搬運機器人進行整體的最佳化,才能去實現全場景的改造。今天恰逢雙十二,曠視此刻有超過500臺機器人正在天津的天貓超市中為消費者們揀貨搬貨,相比以前一千多人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裡走30多公里的局面,人機協作的方式讓整個倉工作的效率變得更高,我切實看到了人工智慧技術給這個場景帶來的突破性的改變,所以我認為人工智慧在這樣的場景中能夠更快速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