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計碳排量佔全球排放總量88%的國家(包括亞洲排放大國)已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但目前的努力還不夠。將貿易政策與氣候倡議結合起來,或可打破僵局,推動我們朝著這一重要目標更近一步。 

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前已有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歐盟成員國和美國等排放大國在內的140多個國家加入了這一承諾,這些國家的排放量合計約佔全球排放量的88%。

這些國家紛紛將其淨零目標轉化為氣候行動計劃或國家自主貢獻,力爭減少排放並減緩全球變暖速度。然而,目前的國家自主貢獻尚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所設的氣候目標,即將全球溫升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5℃以內。

為了彌補上述不足,需要更緊密地將貿易政策與國家自主貢獻相聯絡。遺憾的是,在制定國家自主貢獻的過程中,貿易政策與氣候行動的關係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從經濟角度來看,改善貿易政策與氣候行動之間的關聯是無可辯駁的。

以綠色貿易為例,透過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推動技術轉移,鼓勵向綠色部門和低碳技術投資等手段,提供一系列氣候變化應對方案。對於經濟困難且技術需求迫切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充分利用綠色貿易和投資是實現能源轉型和履行國家自主貢獻的關鍵。

制定根據國家自主貢獻的政策框架能夠支援發展中國家做到公正轉型,並增強其國家自主貢獻的雄心,例如藉助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創造新的貿易和投資機會。

地緣經濟碎片化對向清潔能源和淨零經濟轉型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以確保能源安全為名,國家間的利益衝突促使許多國家採取單邊行動,對能源轉型的關鍵原材料實施貿易限制。在全球企業爭奪關鍵礦產資源新商機的激烈競爭中,全世界各國政府紛紛為本國企業予以支援,並出臺更多保護主義措施,推動國內能源轉型。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政府的保護主義日益抬頭,企業和投資者被迫逐步縮減海外活動。儘管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的可靠性和長期國家能源安全形成不利影響,但在缺乏全球集體行動的情況下,貿易和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將繼續提高,此類政策可能會持續下去。

考慮到全球價值鏈的相互關聯性和複雜性,出口禁令、關稅和補貼等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會造成不確定性並阻礙投資。此外,它還可能扭曲商業激勵,造成供應鏈瓶頸,擾亂基本投入的流動,並破壞更廣泛的向清潔能源技術的成功過渡。

更明智的做法是實施積極的政策,例如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本開發,藉助改革改善整體營商環境,同時保持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能源轉型步伐加速,構建可靠、多種多樣、負責任的關鍵礦產和清潔能源製造供應鏈對亞太地區具備重要戰略意義。該地區不僅自然資源稟賦豐富,而且擁有完善的清潔能源技術製造基地和產業基礎,以及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力隊伍。

為了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經濟潛力,本地區的決策者需要共同努力,減少商業不確定性,支援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管理,推動改革突破供給側制約因素的限制。政府還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鼓勵私人和外國投資者:解決投資風險,充分利用政府援助資金和稅收激勵措施,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減輕政策不確定性和政治不穩定性。

在綠色貿易和投資領域形成統一戰線將對各國氣候承諾產生重要影響。以貿易協定為例,如果其中包含有力的環境條款,就可以透過使私營部門的激勵措施與氣候目標一致,同時創造有利於綠色貿易和投資的環境,從而推動國家自主貢獻更加雄心勃勃,也更具實效。

更重要的是,各國協調一致的政策和行動,將有助於不斷增強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一步推進國家自主貢獻落實。但現在,貿易緊張局勢和地緣政治分裂並存,危及我們快速釋放這些機遇和按時做到全球氣候目標以避免氣候危機的希望。

到2050年做到淨零排放的共同目標凸顯了藉助貿易政策促進氣候行動的緊迫性。注重進一步提升貿易監管透明度的貿易政策改革能夠減少阻礙綠色機會投資的市場不確定性,藉助提高私人和國外投資者的市場準入來構建信心和信任,並促進跨境投資和技術轉讓。

本文作者

樸信永

亞行經濟研究和發展影響局

區域合作與一體化及貿易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