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科學家這個職位,隨著12年的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成為了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這年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往這個方向奔,市場幾近飽和。但是,很少有聽見企業家說:“是的,我們很需要資料工程師,因為以下原因...“對於看此文的老闆們,你們是否不止一次聽到媒體鼓吹大資料、鼓吹機器學習、鼓吹人工智慧,卻很少有聽到說這些東西,對於企業來說,實實在在帶來了什麼。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這篇文章將解答你的疑惑。
本文論點主要取自 Thomas H. Davenport 文章 《Competing on Analytics》,試圖從企業管理的角度,闡述為什麼我們需要資料科學家(或者說廣義的資料相關人員);他們能給企業帶來哪些切實的好處;以及作為企業家,我們該如何轉型,如何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同質化的市場危機
在當下,想依靠某個新奇的點子或者是產品服務,已經不大可能再和其他競爭者區分開來。作為一個人類組織,底子裡仍保留有人類的天性。人類天生就愛模仿,從一出生模仿吃東西,到後面通過模仿習得語言,再到後面的學習。人類的本質可能就是個復讀機。模仿可以說保證了我們人類種族的存在與延續。對於企業來說,也大抵相同。
儘管我們知道,從道德原則上講,大企業模仿別的東西是不對的。但是,從商業利益角度,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模仿,對於企業來說真的是一個大概率穩賺不虧的事情。把市面穩定的產品拿來微創新,再加持自己的人力或渠道優勢,很快就能回本。保不齊也能把競爭對手耗死。現實即是如此。
比你更有利的競爭對手
越來越多的產品、服務開始同質化。無論網際網路、遊戲、手機或是製造業、服裝業,越成熟的領域這個現象越明顯。與此同時,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在東南亞,擁有更低的人工成本;可能在不規矩的私營企業,擁有更多免費加班的程式設計師;也可能是騰訊頭條這樣的大廠,控制著大部分渠道。那麼,你的產品服務,憑什麼脫穎而出?
答案就是成為分析型競爭者
資料分析競爭者在幹什麼
資料分析型競爭者會做以下幾個事情。
使用者
通過分析,去洞察客戶的需求,以及他們所願支付的價格,找到他們保持忠誠度的原因。在商業模式中,客戶是我們的直接服務物件,也是收入來源。那麼,勢必需要搞清楚客戶的資料情況。
在當下,比較流行的技術是通過使用者畫像技術,去刻畫我們的使用者群體。使用者的分佈地域、使用者的性別以及年齡,使用者的偏好。只有這些東西都搞清楚,我們才能清楚的知道我們的客戶是誰,為什麼他們需要我們的服務或產品。
渠道
與此同時,也要分析我們觸達使用者的渠道。不得不說,發明電視黃金檔廣告的人,一定是個商業奇才。曾幾何時,電視廣告和路標廣告曾是眾多老闆的競相爭奪的資源,屢屢出現標王,一次次重新整理記錄。在那個時代,只要你砸錢,拿到黃金時間的廣告,就是穩賺不賠。但現在不一樣了,各種網際網路渠道,在搶佔著人們的注意力。樓宇電梯廣告、站臺路牌廣告各種花樣層出不窮。
但是,你就真的清楚該投哪一個了嗎?還是聽信對方銷售人員一陣天花亂墜的吹噓,就乖乖交了錢,卻得不到想要的轉化效果?通過適當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使用者在哪些渠道對我們的響應度最高,知道哪些渠道可以帶來更高的轉化,從而優化我們的渠道成本投入。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的文章隔幾天就會發一篇,分佈在不同渠道:微信、知乎、頭條、掘金、簡書。那我是單單為了佔坑防洗稿就完事了嗎?不是的,作為一個資料探勘工程師,我會分析各個渠道帶來的閱讀、關注和互動,從而調整渠道策略。
目前我就發現,知乎和頭條的資訊流產品在分發策略上做的很不錯,能保證充分的曝光。微信適合做核心粉絲的沉澱,和粉絲去探討交流一些問題。而掘金、簡書的曝光有限,那我就會在更新是把他們往後放。
那是不是我就應該放棄簡書掘金了呢?也不是的。通過分析我發現,掘金在谷歌搜尋的排名佔比靠前,簡書在百度搜尋的排名靠前,他們倆實際是很好的 SEO 流量優化渠道。這就是渠道分析的效果。
人力
通過分析,去計算員工對公司利潤做出的具體貢獻,而不僅僅是關注薪酬成本。以前的自己覺得,買東西或是做事情,先去看成本是多少。工作後發現,領導的視角不是這樣的。成本對於老闆們來說,只是個數字。他們更關心做事的投入產出比。對於員工問題也是這樣。
但現實不是這樣的。很少有公司會關注這名員工對利潤的貢獻,反而更多的去關注他的成本是多少。他今天996了沒,沒有996對不起我給他開的價錢,而絲毫不關心員工對公司利潤所做的貢獻。而另一個極端就是,有些老闆覺得這類人便宜,從而養了很多閒人。這兩種情形雖然短時不會給企業帶來多大負面影響,但你的競爭性選手,已經在利用資料,去發現員工的價值貢獻,並對人事招聘進行調整了。
庫存
在實業中,我們還要追蹤現有的庫存,預測並分析需求量,減少庫存的積壓,提高現金流轉效率。這裡主要是對重資產的企業老闆,如果你能在這其中發現機會,一個點的提升,都會帶來巨大收益。
資料分析競爭者的特質
那麼,集體來講,分析型資料競爭者具有怎麼樣的特質呢?如同招聘時給出的工作描述,我們也可以給分析型競爭者做畫像。
-
資料競爭型選手應廣泛應用模型和演算法以及對應的最優化技術。例如作者之前實習的某普惠金融銀行,通過最廣泛的資料建模,給中小微個人提供貸款,賺大型銀行看不上的錢,同時自己也很滋潤。
-
組織內部全面應用資料分析等相關技術。對各個流程進行資料分析、對各個環節進行建模以優化體驗,減少流失。
-
同時,也應該有自上而下的支援。如果一個企業的領軍人物都不相信,那一線員工又何來的信任和執行力呢。企業老闆應具備一些基礎知識,同時有能夠值得信任、不編造資料的專家。
為什麼它有效
說了現狀說了要求,那為什麼套措施有效呢?如果大家都有,那不就是沒有差異化了嗎?難道我們要搞軍備競賽嗎?這不就和販賣焦慮的自媒體一樣的了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一個身材羸弱的人和一個經常分析自己身體狀態並針對性強化的人,他們外在的表現就會不一樣。大部分企業在競爭中,使用的技術很相近,產品差別也不大;唯一能有差異化的,可能就是商業流程了。資料的挖掘分析,幫助企業家從流程中擠出每一滴價值。
儘管很多公司都有資料分析團隊,但只有嫻熟運用的公司,才能在各行各業取得霸主地位。甚至,對於如頭條、亞馬遜這樣的公司,資料探勘、演算法已經成為了企業的名片和核心競爭力。
核心4條解決方案
-
合適的焦點、分析不可過於分散,免得失去焦點。
-
合適的文化、小範圍檢驗,最小可行產品驗證。
-
合適的人才、有分析能力且能深入淺出說明問題;有商業才能能夠在商業角度闡述價值;以及溝通的技巧。
-
合適的技術、資料儲備、硬體支援,最終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資料競爭型選手,如何說明他確實有效。很簡單,以始為終點,檢視最初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