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好好用報導
本田造機器人「走火入魔」。
本田,就喜歡「不務正業」。
別家都努力在造車賽道卷生卷死,但本田沒事就愛搞個機器人練練手。
比如,他們發明了一款體重支撐型步行輔助器。
這玩意長得平平無奇,由鞋子、支撐架和座椅三部分組成,只要穿上鞋子,抬起座椅就能使用。
它能對人體的部分體重進行支撐,減輕步行時的腿部負擔。
還可以輔助爬樓梯:
輔助做蹲起:
不過,支撐架夾在兩腿之間,這別具一格的模樣,把網友都給看笑了。
-1-
奇怪但有用
這是一款旨在幫助行走能力受限人士的裝置。
該輔助器採用輕質材料和緊湊設計,重量輕,便於佩戴。
早期的試製品重量約為 6.5kg,包含鞋子和電池的重量。充電一次可以使用兩個小時以上。
它透過採用本田獨創的、配合人體重心方向分配輔助力的結構,以及配合腿部動作的輔助力控制,實現了對使用者各種動作和姿勢進行輔助的可能。
鞋子內嵌感測器,可以感知使用者的行走動作和步態資訊。
獲取資訊後,它會控制兩個電機,區分雙腿動作,分配出左右腿行動所需的輔助力,實現自然行走。
同時,它還能依靠電機的力量帶動鞋子和座椅間的框架向人體膝蓋一樣進行彎曲和伸展,同時抬起座椅來支撐人體體重,減輕腿部肌肉和關節(股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負擔。
此外,本田還研發了綁帶式助步機。
腰部兩側安裝有角度感測器和電機,透過角度感測器解讀腿部的角度,計算出步行的節奏,而電機則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對屈膝、邁腿、落腳和蹬地動作進行輔助。
該助步機曾以租賃方式上市,租賃費用為每月約 45000 日元,約合人民幣 2097 元左右。
-2-
本田「走火入魔」的機器人大業
在人形機器人這塊,本田可以說是「鼻祖」。
早在 1986 年,本田就開始搗鼓人形機器人。
耗時 3 個月,完成了這個代號 E0 的雙腿平衡機器人。
該機器人只有兩條機械腿,外觀複雜,步履蹣跚,每移動一步就得花費 5 秒,還總是摔倒。
經過 2 年研究,機器人進化到 E2。它不僅能像人類那樣行走,還能上樓梯,步行速度達到了 1.2 公里/小時。
到 E3 時,行走速度達到了 3 公里/小時。
後來,為了讓它爬樓梯和走斜坡時不摔跤,本田工程師給其加入了平衡控制技術,由此誕生了後來的 E4、E5、E6 原型。
1993 年,研究人員終於給機器人加了個「上身」,類人型機器人 P1 誕生,這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
它身高 1.9 米多,體重 175 公斤,電源和控制電腦都放在主體之外。
雖然樣子笨重,但它可以模擬人類全身運動,比如開關門、抓東西搬運等。
之後,他們一鼓作氣,接連推出了 P2、P3機器人。
相比於前輩們,這兩款機器人精緻多了。
主機、控制馬達、電池、無線通訊等必要的元件都被外殼罩了起來,不僅行走速度更快,還實現了無線遙控。
真正讓本田機器人出圈的,還是 2000 年。
這一年,一個名叫 ASIMO(阿西莫)的機器人公開亮相。
宇航員的造型,一米二的小個子,流暢的雙腿直立行走方式,震驚了全球科技圈。
之後,經過多次升級,ASIMO「解鎖」了更多技能。
比如以將近 9 公里的時速奔跑:
單腳跳、雙腳跳甚至轉圈連續跳:
以及自主流暢地上下樓梯:
除了下肢更發達外,ASIMO 手部也有了質的飛躍。
自從加入感測器後,它可以輕鬆開啟瓶子、倒出液體:
還能進行手語交流:
搭載了 AI 後,ASIMO 更智慧了。
它能依據人類的聲音、手勢等指令來從事相應動作,並具備了基本的記憶與辨識能力,還曾和奧巴馬打招呼、踢足球。
儘管當時 ASIMO 的租用價格達到每天約 200 萬日元,但它還是沒逃過黯然退場的命運。
2018 年,本田宣佈停止機器人 ASIMO 的研發,並解散研發團隊。
究其原因,無非是高昂的研發成本和技術瓶頸。
據介紹,一臺 ASIMO 機器人的造價高達 300 萬至400 萬美元,摺合人民幣兩千多萬元。
如此高昂的成本使得 ASIMO 很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也難以走進普通家庭。
此外,雖然 ASIMO 在雙足行走、平衡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一些關鍵技術上仍存在瓶頸。
例如,電機控制方案雖然控制精度高,但不能輸出大功率,且控制演算法除錯和穩定性方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限制了 ASIMO 在某些應用場景下的效能表現。
當然,本田並未放棄機器人陣地,它還推出了阿凡達機器人、擴音坐式機器人等。
參考連結:
https://x.com/interesting_aIl/status/187057549541625058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3MBpzmVJc
https://www.honda.com.cn/honda/news/list/20081107.html
文中影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TlaSDHU3YsEVJohM4-gr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