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機器人打造萬能底座:機器人安卓的產業機遇

naojiti發表於2019-11-25

11月機器人產業的一大新聞,一定是網紅公司波士頓動力終於走出了商業化的重要一步。被無數人從視訊甚至影視劇中熟悉的四足機器狗,終於開始面向市場出售。波士頓動力在Web Summit 2019峰會上談及了自己的商業化情況,其中四足機器狗“Spot”計劃在2020年中出貨1000只。實際上從今年開始,已經陸陸續續有一些企業收到了Spot的成品。

那麼這些Spot都在承擔著哪些工作呢?買家秀顯示,Spot正在人類操控下建築工地裡穿行,巡航追蹤工程進度,並拍下360°無死角的照片。好像一條牧羊犬,在巡視著自己的領土。

等等,在波士頓動力的視訊裡,機器人們可不僅僅是一款行走的全景照相機,它們能爬樓梯、跳遠、翻跟頭,還能被“踢倒”之後快速站立起來。人們期待,也絕非一個機械巡邏犬而已。當然現在大多數購買Spot的企業也都是技術服務型企業,例如客戶之一Holobuilder,就是一家為建築產業提供場景虛擬化服務的企業,他們利用Spot替代人類拍攝場地照片,再打包成整體方案出售給客戶。

波士頓動力也強調,他們想要打造的,並非服務於某一類客戶的機器人,而是機器人中的安卓。

當代機器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機器人中的安卓(Android本身就意指機器人),聽起來繞口,但實際上也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同樣的機器人可以承擔起各種各樣的工作,即使是像掃地機器人這種簡單的裝置,也分成了掃地、拖地等等多種功能,並且可以通過不同的軟體實現例如更換語音包、按使用者自定義路線行進等等功能。

簡單來說,機器人的功能是呈現出放射形的,在相似的基礎架構之上,發展出適應於不同場景的豐富功能。這一點確實和安卓生態有一點接近,在一套底層軟體上進行開發,以適應手機、平板、手環等等不同產品的需要。

此前業界也有從軟體層面建立共通基礎能力的“機器人安卓”,也就是屬於機器人的作業系統。機器人作業系統雖然旨在提高程式碼的複用率,提升開發人員的開發效率,並且將視覺互動、語音互動、運動控制等等功能整合起來,並且將相關硬體模組虛擬化。

在這一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視覺、語音這些能力已經比較成熟,只需要將攝像頭、麥克風陣列這些模組化較強的硬體進行虛擬化即可。可一旦涉及稍顯複雜的行動能力,例如行走、攀爬、抓握等等,市場上很難找到統一的開放解決方案,也就很難將其整合在某一OS之中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市場見到了很多機器人都在突出對話、情緒識別一類的軟體能力,行動能力上卻是“笨手笨腳”。

為機器人的能力打造物流體系

但機器人絕不能一直笨手笨腳下去。

我們對機器人的很多期待,其實都來自行動能力,而非“大腦”。往近處說工業領域最簡單的分揀功能,就是機器人最典型的行動能力,往遠處說,我們所期望的養老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等,依賴的都是行動能力。

行動能力的研發開拓究竟有多難,看波士頓動力就知道了——成立27年以來,他們都在瘋狂地花錢,而所解決的問題僅僅只是機器人行動能力中的一環。但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樣,單一的行動能力很難創造價值。能夠四處奔跑的四足機器人僅僅能呈現出寵物狗的潛質,分揀機械手臂只能守在生產線的一畝三分地上發揮價值。

但當一切行動能力組合在一起,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了。

例如機械手臂雖然能夠完成很多工作,但本身不具備行動能力,如果將其與四足機器人相結合,能力範圍就會大大擴充套件。一臺機器人可以在空間內四處行走,拾取物品進行分揀、運送甚至組裝,這樣即使使用者沒有複雜的生產線,也能利用機器人提升效率。又比如將四足機器人與語音、視覺等模組結合,他便可以替代人力,每晚行走在各個學生寢室檢視學生的情況。

波士頓動力對於機器人行動能力的打造,如同打造出了機器人的“物流系統”。在擁有物流系統之前,各種機器人的各種能力就如同各地特產一樣,只能小範圍“售賣”。但當四足機器人將各種能力運輸到更多場景時,這些“特產”自然也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這也是波士頓動力成為“機器人安卓”的優勢所在,不論是分揀、組裝這樣的工業能力,還是語音互動這樣面向於大眾應用的C端能力,都要依賴於物流系統。波士頓動力可以將Spot打造成一個機器人平臺,通過更換不同配件來完成不同的任務。

波士頓動力的商業之路,或許會從機器人安卓開始

同時從產業角度而看,機器人中的安卓也將是一門很好的生意。

如果將機器人和手機進行對比,兩者之間根源性的差異其實在於使用者。手機的使用者只有一個固定的物件——人,其實我們對於手機的使用要求非常一致,通訊、拍照、網際網路……因此手機產品的形態也是相對固定的,一款手機產品所面向的市場,是其價位所對應消費水平的幾千萬人。

但機器人就大不一樣了,機器人的使用者是許許多多不同的場景,物流運輸、救災、建築、服務……甚至不同的企業使用者的需求也會因為各自使用場景而改變,有的使用場地空間狹小,則需要機器人有較強的攀爬移動能力,有的行進路線多變、需要鐳射雷達避障,有的行進路線多變,乾脆可以省下一筆鐳射雷達的錢。就算努力滿足了一家企業甚至一個行業的全部需求,他們需要的產品數量可能也只有幾萬臺。

所以像波士頓動力這樣,即使把機器人的某一項能力做到極致,可能能直接利用他們產品的客戶也不多。但如果能將自己變成機器人產業的一個部件、一個可以與很多能力結合的底座,波士頓動力所面對的市場將要廣闊的多——除非他們真的像傳聞中那樣,隸屬於美國的“戰略忽悠局”,毫無變現壓力只需要多多傳播唬人的機器人視訊。

那麼波士頓動力,或者其他機器人企業,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成為機器人中的安卓?

首先是為自己的機器人打造API介面,開放自身能力,讓機器人可以與其他裝置結合在一起。讓使用者可以在機器人身上應用其他硬體裝置或軟體。目前Spot就打造了高階API和SDK,據稱其開發模式與無人機應用開發相似,使用者可以為Spot構建應用程式。目前已經有使用者在Spot上開發了建築遠端資料收集、燈光操縱、石油天然氣感測器監控等等應用。

同時還要為自己的機器人研發出一套可供選擇的配套裝置,如同戴森吸塵器將電機和不同吸嘴組合一樣,波士頓動力也開發了一套用於Spot的機械臂、頻譜接收器、相機和鐳射雷達。以應對不同的應用場景。

當然最終重要的還有開發者,這也是波士頓動力最近在Web Summit上現身的真正目的,希望號召更多開發真去挖掘Spot的應用空間。果然不知不覺間開發者成為了市場上最珍貴的寶藏,AI、硬體、機器人、新通訊……一切領域都渴望這一群體加入並且創造奇蹟。

但“機器人安卓”的問題在於,其他領域都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將自身的硬體、框架或資源開放給開發者,讓他們去自由的“大力出奇跡”。但以Spot為例,波士頓動力需要一整年的時間才能出貨1000臺,且每臺的使用費用大約是幾千美金一個月,這樣高昂的成本自然很難刺激開發者大量湧入。或許在未來半年,Spot採取的還會是企業級開發模式,出售給已經擁有成熟服務模式的技術企業。不過這種開發模式多少會有一點缺乏想象力,距離波士頓動力計劃中的機器人安卓,恐怕還有一段距離。

說到底,究竟誰能成為機器人安卓,還是一場未曾吹響哨聲的賽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6564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