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React正迎來自己口碑的拐點

卡颂發表於2024-03-01

凌晨2點,Dan仍坐在電腦桌前,表情嚴肅。

作為React社群最知名的佈道者,此時正遭遇一場不小的變故 —— 他擁有38w粉絲的推特賬號被影子封禁了。

所謂影子封禁,是指粉絲無法在流中刷到被封禁者的任何推文,只能點進被封禁者的賬號才能看到新推文

RSC(React Server Component)特性發布後,Dan經常用這個賬號科普各種RSC知識。這次封禁,顯然對他的佈道事業造成不小打擊,不得已只能啟用新賬號。

雖然新賬號粉絲不多,但值得寬慰的是 —— 這篇題為The Two ReactsRSC佈道文資料還不錯。

這篇文章透過解釋世界上存在2個React

  • 在客戶端執行的React,遵循UI = f(state),其中state是狀態,是可變的
  • 在服務端執行的React,遵循UI = f(data),其中data是資料來源,是不變的

來論證RSC的必要性(他為服務端執行的React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援)。

安靜的夜總是讓人思緒良多,Dan合上MacBook Pro,回想起當年參加行業會議,在會議開始前一週才實現演講所需的Demo(也就是Redux的雛形)。也正是以這次參會為契機,他才得以加入Meta倫敦,進入React核心團隊

隨後,Dan又回想起在React Conf 2018介紹Hook特性時,臺下觀眾驚喜的歡呼。

想到這裡,不禁又感嘆 —— 曾經並肩戰鬥的戰友們都已各奔東西。

Redux的聯合作者Andrew Clark離開了(入職Vercel),Hook的作者sebastian markbåge也離開了(入職Vercel),連自己最終也離開了(入職bluesky)。

雖然React仍是前端領域最熱門的框架,但一些微妙的東西似乎在慢慢變化,是什麼變了呢?

免費領取卡頌原創React教程(原價359)、加入人類高質量前端群

React正迎來自己口碑的拐點

作為一款11歲高齡的前端框架,React正迎來自己口碑的拐點。

近期,有多名包括知名庫作者、React18工作組成員在內的社群核心使用者公開表達了對React的批評,比如:

  • Increasingly miffed about the state of React
  • Kind of annoyed at React
  • React, where are you going?
  • The decline of React
  • Concatenating text

有人會說,React從誕生伊始至今從不乏批評的聲音,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這其中的區別其實非常大。從React誕生伊始至今,批評通常是開發者與React核心團隊的理念之爭,比如:

  • JSX到底好不好用?這是理念之爭
  • Class Component還是Function Component?這是理念之爭
  • 要不要使用Signal技術?這還是理念之爭

雖然開源專案都很重視開發者的反饋,但React已經不能算是普通開源專案,而是一個龐大的技術生態。

在這個生態中,開發者的不滿實際上並不會動搖React的基本盤。因為決定開發者是否在專案中使用React的,並不是開發者自身好惡,而是公司考量技術生態後作出的自上而下的選擇。

所以,React的基本盤是技術生態(而非開發者)。而構成技術生態的,則是生態中大大小小的開源作者/開源團隊。

這一輪對React的批評,多是核心技術生態的參與者發出的,他們才是支撐React大廈的一根根柱子。

批評的主要原因是 —— React團隊React的發展與一家商業公司(Vercel)牢牢繫結。

這對於React核心團隊成員來說,是從大廠到獨角獸的個人職場躍遷。但對廣大React技術生態的開源作者/開源團隊來說,則是被動與一家商業公司(Vercel)繫結。

舉個例子,RSC中有個叫Server Actions的特性,用於簡化在服務端處理前端互動的流程。Vercel是一家雲服務公司,旗下的Next.js支援Server Actions可以完美契合自家Serverless服務的場景。

但其他開源專案可能並不會從這個特性中受益。

再比如,React Bricks的作者曾抱怨 —— 雖然表面上看,React可以與Vite結合,可以與React Router結合(也就是Remix的前身),一切都是自由的選擇。但上層的服務商表示:如果React Bricks不能支援Next.js,就不會再使用他。

換句話說,React在逐漸將自己的技術生態遷移到Next.js,而技術生態是公司技術選型的首要考慮因素。如果開源庫不主動融入Next生態,公司在做技術選型時可能就不會考慮這個庫。

迫於市場的考量,會有很多原React生態下的庫遷移到Next生態,即使這麼做並非庫作者意願(畢竟Next.js的背後是一家商業公司)。

框架作者的反抗

如果說一般的開源庫只能被動選擇是否追隨Next生態,那還有一類開源庫選擇與Next.js正面對抗,這就是Meta Framework(元框架)。

所謂元框架,是指基於前端框架封裝的功能更全的上層框架,比如:

  • 框架Vue,元框架Nuxt.js
  • 框架React,元框架RemixNext.js
  • 框架Solid.js,元框架SolidStart
  • 框架Svelte,元框架SvelteKit

還有些框架本身就是元框架,比如AngularAstro

NPM年下載量看,Next.js對這些競品基本呈碾壓之勢(下表綠色是Next):

造成當前局面有多少是因為Next.js相比其他元框架表現更出色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 React生態Next生態的遷徙對形成當前局面一定貢獻了不少。

參考下圖,黃色(React年下載量)對綠色(Next年下載量)的提攜:

元框架的競爭已經逐漸白熱化,現在甚至出現了生成元框架的框架 —— vinxi

你可以選擇框架(ReactVueSolid...),再選擇應用場景(客戶端、SSRSSG...)以及一些個性化配置,vinxi會為你生成一個獨屬於你的元框架。

順便一提,SolidStart就是基於vinxi構建的。

後記

React將技術生態向Next遷移的不滿在社群已經醞釀已久,並在近期迎來了爆發。長久來看,這種不滿必將影響React的根基 —— 技術生態。

但從上帝視角來看,沒有人是真正在意React的:

  • 開發者只在意是否能穩定、高效完成工作
  • 開源作者只在意技術生態市場是否夠大(不能被少數公司壟斷)
  • React核心團隊成員在意的是自己的職業前景
  • 元框架作者在意的是從Next無法顧及的細分場景切一塊蛋糕

React就像一個被開採了11年的金礦,開採的各方都有所抱怨,同時又不停下手中揮舞的鐵鎬。

React將技術生態逐漸遷移到Next生態後,React的身影將只存在於一些細節中,比如:

  • Hook的執行順序不能變
  • 嚴格模式下元件會render兩次
  • 相比其他框架更低的效能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未來Vercel會不會為了市場考量逐漸最佳化這些特性(比如引入Signal)?

如果說React未來一定會消失,那他的死必不會像煙花那樣猝不及防而又燦爛(就像谷歌宣佈研發Angular2後,Angular1在關注度最高時迎來了他的死亡)。

更可能的情況是像忒修斯之船一樣,在航行的過程中不斷更換老舊的木條,最終在悄無聲息中逐漸消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