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能在職場中晉升?

帶你聊技術發表於2023-02-22

怎麼做,才能在職場中晉升?


1 主動原則

就是主動做事,工作一定要積極主動。 初入職場的同學,以為“服從命令聽指揮”、“領導指哪打哪”就是積極主動,結果易養成如下的

1.1 不好習慣

1.1.1 認為TL會幫你搞定晉升

你可能很信任TL,認為自己只要把TL安排的任務做好,晉升水到渠成。所以你就算覺得現在分配的任務對自己的成長幫助不大,也不會主動跟TL溝通,而認為“他這麼安排肯定有道理的”、“也許過一段時間他就會給我安排新的任務”。

這是不對的姿勢!不是每個TL都會關注組員成長。

TL做事風格

  • • 有的TL特別關注業務目標是否達成,所以會花很多時間跟產品經理和專案經理溝通交流

  • • 有的TL特別關注團隊形象,要求所有對外承諾的事情都一定不能延期、一定不能出問題,所以會特別重視進度、質量和風險等情況的跟進和監控

  • • 有的TL特別關注自己的職位爬升,所以團隊成員對他來說,只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

所以,如果你遇到的恰好是不關注組員成長的TL,就不要等著他給你分配任務了。不然你就只能長時間地留在當前級別,淪為“工具人”。

就算TL關注組員的成長,其判斷也可能跟你的判斷不一致。若TL認為你還需要在當前崗位繼續鍛鍊,而你卻覺得自己應該嘗試新挑戰。這時你不找他溝通,他會繼續給你安排熟悉的重複任務。這樣你肯定覺得沒意思,工作狀態就不會太好,工作積極性也不高。所以,你覺得自己的崗位沒有太多挑戰和能力提升空間的時候,就不要等著TL給你分配任務了。不然你身上的潛力就激發不出來,沒法以最快的速度晉升。

1.1.2 被動接收資訊

你可能認為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夠,其他事情自然有對應崗位的人去負責,因此你很少去主動瞭解很多工作相關的資訊。給我分配啥活就幹啥,從沒想要主動獲取更多有收益、解決業務痛點的活。所以接下來要主動和老大、同事多溝通,挖掘業務痛點並解決。

如下資訊,它們不屬於技術崗位職責範疇,但晉升時,卻是評判技術人員綜合能力的重要依據:

  • • 業務功能上線後,業務效果如何?

  • • 業務效果不好的可能原因是啥?

  • • 整體的業務機房的部署結構咋樣的?

這些資訊,有的要找產品運營要資料,有的要跟業務負責人探討,還有的要和另外的團隊交流,都需要你主動去找機會才可能獲取。

主動規劃工作任務,主動跟別人瞭解更多資訊,總結就是主動做事,你會比等TL安排的人更易晉升。

“如果你不主動找他聊天,他不一定跟你講的”,其實主動去找manager聊,他也不一定講的。這肯定的,但主動去聊,肯定比不聊要能夠獲取多得多的資訊,也會讓TL對你更加熟悉和認可。

1.2 Do it

1.2.1 主動找TL溝通工作

不管TL啥風格,定期或不定期找他溝通關於工作任務的想法和意願:

  • • 聽他對自己的看法,獲取指導建議

  • • 藉此機會,瞭解更多關於團隊、業務和部門的資訊,儘量主動承擔有挑戰性的工作

TL從不會自己把知道的所有資訊都和組員分享。很多隱藏資訊、非正式資訊和小道資訊,若你不主動找他聊,他就不會和你說。

一直以來以為做好領導交代的事情就能晉升,結果領導沒有看到個人價值,所有工作都是他安排的。其實有些想法自己也有過,沒有及時溝通表達出來,導致被認為沒有體現個人價值。一直想當然認為自己幹了活幹好了,領導自能看到,其實累個半死領導根本不care,自己感動自己,還總是強迫症認為什麼事都要盡心盡力要做到100分,其實很多時候是在低水平的層面和自己較勁。

其實絕大部分工作環境都是有一定選擇權的,畢竟一個TL手下有幾個類似的員工,具體哪項工作分配給誰,並非死板機械。

我以前是很少單獨和TL溝通,覺得有點不自在,可能性格缺點,不僅和TL溝通是這樣,有時候自己帶實習生,主動找他溝通也有點不自在。 後來意識到這是個普遍問題。就是在工作中,對不是本職工作事情,我可能都不擅長,會有點緊張或不自在。因為我們把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本職工作,其他事情練習少了。所以對新事物,要一點時間去接受或乾脆放棄。知道問題本質後,就很簡單,是要接受還是放棄。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是要接受,併為之努力。我也在慢慢適應。

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其實跨出第一步後後面就會容易多了,我以前也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更不會演講的人,但是逼著自己去嘗試,不斷的練習,雖然過程中也出過醜,犯過錯,但積累多了就越來越熟練了,現在我已經可以大膽在各種技術大會上演講,也敢直接跟更高階的大佬提出自己不同意見。

1.2.2 主動找別人溝通,瞭解更多資訊

很多人害怕主動找別人要東西,可能有性格原因,但更主要還是動力不足。如果你能意識到主動溝通的價值,很多時候就敢放開手腳幹了。

如何獲取動力

晉升答辯角度來。每當你想退縮,問自己:“如果評委問到這個問題,自己能回答上來嗎?”

晉升答辯時,評委很可能會對這些問題感興趣,如“這業務上線後效果咋樣?”“沒有達到預期,主要原因是什麼?”“機房的部署結構是什麼樣的?”“各機房之間如何同步?”……想到這,你就會逼自己主動溝通了吧!

2 成長原則

即不斷挖掘自己的成長點。但要注意:

2.1 思維陷阱

2.1.1 事情做得多,自然晉升

只做自己會做的,不斷重複,只會變成熟練工,而不會成為技術專家。不要把1年工作經驗重複10年,而要真正積累10年工作經驗。

每天埋頭做著各種業務需求,與各方人員溝通,討論,加到很晚也只是完成產品需求,簡單重複工作做很久,能力基本無提升。

以前我喜歡去做一些我會做的事情,然後沉浸在自我滿足之中,有時我也會去選擇做一些我沒接觸過的,讓我比較痛苦的工作,但大都沒堅持。

2.1.2 事情做得好,自然晉升

“我把老闆安排的任務做完,保證效率和質量,拿到好績效,晉升肯定沒問題。”結果,他們雖然拿到好績效,但晉升失敗。

不同級別的能力要求有本質區別,而不僅是熟練度區別。能把事情做好,只能說明你已熟練掌握當前級別要求能力,但不意味著你的能力就自動達到下一職級要求。

怎麼多做事、把事情做好反倒不對?多做事、把事情做好,當然有用。但主要體現在幫你拿到更好績效,更多獎金和一定程度工資提升。至於晉升,更看你的成長。所以,一邊做事一邊挖掘成長點、提升自己能力的人,比光顧著做事的人易晉升

2.2 Do it

若現在工作得心應手,就嘗試高難度、複雜度的事,而非一味在新手村刷熟練度,沉迷舒適圈。如你業務開發,已成為組裡骨幹,效率高,質量又好。就試著完成方案設計、架構設計、架構重構和系統最佳化。

不管事情做好了還是沒做好,多覆盤總結,找到提升最佳化點。

  • • 踩坑、犯錯的事,要覆盤

  • • 做得順利的事,你可能做完就完事,不會主動去挖掘可以成長的點,就失去了很多成長的機會,即使把事情做好,能力提升也不大

3 價值原則

即學習為公司產出價值的技能。

3.1 精通編譯原理有必要嗎?

“怎麼學習編譯原理?”,“怎麼想到學編譯原理啦?”

“編譯原理是所有程式語言基礎,是基礎技術吧,我覺得得學。”,“你那啥時會用到編譯原理?”

“好像沒有用武之地。但覺得多學技術總沒壞事,說不定啥時用上了。”

“那你學了多久了,效果咋樣?”“半年,感覺沒學懂,所以問你,看你有啥經驗。”

“我也不懂,建議你也別學了。雖是基礎技術,但和你現在的工作基本無關,不能讓你開發更好或給你業務帶來新的有用功能。”

這同學很有上進心,也努力。但很遺憾,編譯原理對他目前工作沒什麼幫助。即晉升角度,他學習的技能無法為當前的公司創造價值,這6月時間白費。

3.2 職級體系的意義

公司設計職級體系的初衷,是為衡量不同員工能力級別,然後據級別制定相應薪酬、福利、管理等制度,同時鼓勵員工儘量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公司產出更大價值。

能力級別公司價值,大部分人只關注能力級別,而忽略公司價值:

  • • 面試,面試官主要考察能力級別,因為這時候沒有辦法準確評估你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

  • • 但晉升時,不論你把能力吹得多麼天花亂墜,如果不能體現在對公司價值的實際產出上,那一切都是廢話

所以,也許你為晉升,花很多時間精力提升一些“重要”“基礎”能力,但實際上它們可能對晉升起不到作用。學習編譯原理,研究Linux核心原始碼,天天刷LeetCode,關注人工智慧發展……這都是技術人員提升能力經常踩的坑。不是說這些技能沒用,任何人都不該學;而是說如你想晉升,在投入時間和精力學一項技能前,先思考,你學這個,能為公司帶來啥?

讓能力為公司產出價值的人,比空有一身能力的人易晉升。為公司產出價值的能力,才值得優先學。以“人工智慧”為例,用價值原則判斷:

  • • 你是P5/P6,做Android App業務功能開發,根本用不著AI,因為你現在主要工作還是把開發任務做好。

  • • P7/P8,是帶一個團隊做Android開發的Team Leader,或者是負責App架構設計的技術專家,可能就有必要學AI,因為你需要規劃和思考團隊與業務下一步的技術演進方向跟實施步驟

  • • P9,那不管啥技術方向,肯定都要了解AI,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技術領域和方向,而新的技術往往會帶來業務上質突破

3.3 這個技術值得學嗎?

學習全憑興趣,如go、docker、AI等,而不考慮業務痛點和難點,不考慮如何為公司帶來更多價值。以前總顧著學習技術,忽略很多其他能力提升,觀察身邊晉升同學,除了技術,其他綜合能力都很強。要修正這種只重技術的思維。

平時一直都在學技術,但都不是工作中立馬用得上的技術,搞得學時理解了,但過一段時間就忘,得不償失,還不如工作中用到啥再學啥,既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印象也更深刻。並且,周圍人也能真切地看到自己能力的進步。只想提升能力,卻從沒想過要優先緊急地提升對目前工作有幫助的能力,然後為公司創造價值。

對組合語言、網路原理、作業系統等有執念,覺得不學好心裡就不踏實,每天都投入不少時間。但對工作中接觸到的一些知識點,不聞不問,能用就行,想等到那些基礎知識都學完再來學工作這些。之前確實認為多學東西總沒錯,看很多底層原理書,現在回看,價值不大,起碼對當時的自己成長意義不大,等於走彎路。

個人就很喜歡學一些"肯定有用"的東西,如演演算法導論,常見演演算法的數學推導,但這有啥用呢?有的應屆生可能讀了幾年這些東西,真遇到這種問題隨便招個實習生就能搞定,我難道還浪費996之餘的寶貴時間?很多開發,喜歡背那些演演算法和資料結構課本里的內容、原始碼、數學分析推導等,但對程式語言提供的資料結構卻不咋深入研究,然後在實際開發中空有一身理論,但經常踩語言的坑。深入理解LinkedList、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這些對工作帶來的價值更高,研究這些資料結構和演演算法相關原理,再去補原理,理解更深。

3.4 技術要學到什麼深度?

價值原則告訴我們某項技能值不值得學,還能告訴我們要學到啥程度。AI為例,不同人學,學習方法和深度也不一樣,避免陷入“學習=看原始碼”的誤區。

如何分配自己時間,看學的東西能不能給公司帶來價值,對晉升有無影響。如果當前學習的相關技術興趣使然要把握分配好時間。不然會發現自己學了一大堆東西,還在原地打轉,工作上用不到知識很快會被大腦解除安裝掉。若想晉升,漂亮完成分配的任務外,還要挖需排坑,知道自己TL是啥樣管理,應該怎麼更高效工作更易晉升,哪些坑應該規避,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任何事無捷徑,但有高人指路,可少走不必要彎路。

對自己做的好的工作沒有覆盤,覺得理應如此,對自己做的不好的,更多是自責、悔恨,時間一長還忘了,下次可能犯同樣錯誤;

  • • 你做演演算法,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演演算法原理、框架原始碼都要學習

  • • 你做App開發,學習重點可能就是人工智慧的原理和應用場景

  • • 你是P9,學習的重點可能是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行業的發展現狀、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還有相關產業鏈資訊

4 總結

  • • 主動原則,主動做事的人,比等著別人安排的人更容易晉升。所以你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主動找TL溝通,交流關於工作任務的想法和意願,尋求機會;同時,你也要主動找同事溝通,瞭解更多工作相關資訊

  • • 成長原則,一邊做事一邊挖掘成長點、提升自己能力的人,比光顧著做事的人更容易晉升。所以如果你已經能得心應手地完成現在的任務,就應該主動跳出舒適區,嘗試更高難度和更高複雜度的事情;同時,不管事情做好了還是沒做好,你都應該多做覆盤總結,找到可以提升最佳化的點

  • • 價值原則,讓能力為公司產出價值的人,比空有一身能力的人更容易晉升。所以,如果你的時間很寶貴,就應該優先學能為公司產出價值的技能價值原則感受最深,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在做低效甚至無用的學習。除了學用不到的內容,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清晰堅定的目標,甚至幾次換過技術方向,總從頭再來。 如果我當初能早些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似乎主動、成長、價值的問題自己心裡就都有答案了。為什麼當初沒目標,因為沒見識。為什麼沒見識,因為沒目標。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目標,那麼就選定一個領域,然後以晉級為目標,這樣有奇效,畢竟晉升能夠帶來實打實的回報。大部分人都很難一開始就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的,尤其是長遠的目標,而中短期的目標是比較容易確定和實現。

當你理解了這些原則,並且在實際做事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應用這些原則之後,既能夠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拿到好的績效;又能夠快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滿足晉升的要求。下次晉升的肯定是你了呀。

5 FAQ

廚師的晉升

在一家大酒店幫廚師打雜,配合廚師炒菜,切切配料,在這期間我觀察了兩位同事晉升的全過程:有一位同事平時不光是平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經常跟炒菜師傅交流溝通,在炒菜師傅不在時,他會試著幫忙做一些本該是由廚師來完成的工作,在廚師不在的某一天,他學會了煎魚,而且看起來還具備一定水準,我想他一定是平時留心觀察了廚師煎魚步驟,平時不忙的時候,他會去各個部門串門,跟各個部門的人嘻嘻哈哈,嘗試著模仿學習各部門的技術,很快,這名同事就直接從打雜晉升到配菜了,並且同樣具備一定水準,這跟他晉升之前向別的部門學習取經分不開,反觀我,就只是重複做同一工作,日復一日,雖然努力認真,卻沒有一點兒提升。

還有一名同事,也幫廚師打雜,但不甘心老是打雜,於是向部門管理提出換部門,後來他就被換到冷盤部門做冷盤了,其實我當時也想換職位了,但總猶豫,因為打雜相比在別的部門,要輕鬆一些,我儘想著舒服了,後來我終於鼓起勇氣向部門管理提出要換到冷盤部門,得到回覆卻是沒名額,我心想:要是我早一些向部門管理提出來,不就能換到別的部門學習全新的東西了?於是越想越懊惱。

綜上:這兩位同事其實都對自身職業生涯有所規劃,知道不能只停留在當前位置,遂四處尋找機會改變當前局面,其中一位同事就是不甘心於只做打雜,而到各部門之間進行串門,偷師學藝,如果不是他經常遊走於各部門之間,乘機學各部門的技術,是不會成長的那麼快,我因為只做打雜,而原地踏步,沒有任何進展。另一位則是想說就說,行動果斷利落,而我猶猶豫豫,最終是錯過了換部門學習新東西的機會。

在這期間酒店開了表彰大會,專門表彰優秀員工,我想應該會有我吧,結果卻什麼也沒得到,我心裡想:我平時工作那麼認真了,為什麼就得不到表彰呢?其他工作認真的大多得到了表彰,為什麼我不可以?

假期結束,我終於離開了這令人傷心的地方,發誓再也不來這家酒店,並不爽了很久,後來我工作了,才知道,光靠努力,認真,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的,你得讓人看到你的價值,而不是自我認為很有價值。

  • • 一個技術一般,但綜合能力強的人

  • • 一個只是技術強,但綜合能力不咋滴的人

前者更能產生價值,更易獲得他人認可。一個只專研技術,將所有精力都放在技術上面,認為自己是個技術很強,對公司很有價值的人,必然會因為只專精技術而制約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這種人往往會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容易一條路走到天黑,而想要晉升,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注重綜合能力,領導一定會提拔那種綜合能力強的人,而忽略單方面能力強的人,並且,每上升一級,綜合能力要求越高,這期間會逐漸暴露你的能力短板,為此,我們需要不時彌補短板,來完善自身綜合能力,必要時,需要煉就新的能力,為自己的能力添磚加瓦,從而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為更高一層的職位晉升做準備。

技多真的不壓身嗎

對於學習,很多人覺得技多不壓身,多學點總沒錯,但學很多,貌似也看不到啥好處。學一堆東西,能用上的卻很少,時間倒是花了一大把,卻沒有直接看到這些知識帶來的益處,於是迷茫,不清楚學這麼多東西是為了什麼,但又覺得沒辦法,不學很快就會落後,於是就又花大把時間學一些以後很少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識,以此來安慰自己:做這些是為了自己好,是為了以後的職業發展。但他們內心其實渴望的並不是不斷吸收知識,而是是職位的晉升,以及薪水的提升,在瘋狂擴充知識面的同時,卻忽略了薪水提升和職位晉升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就像華仔,他是非科班,如果是科班,他向你問的問題早該在初學是就已經遇到並解決了,之所以他會去學習編譯原理這種可能永遠用不上的知識,是因為他心裡已經對知識產生焦慮,總會覺得不把它搞定,就永遠不會進步,還有上面評論提到修煉內功的那位小夥伴,也是屬於這種型別。但問題是,這種純粹為了學而學,為了提升而提升的學習模式,有可能就會讓自己陷入知識的怪圈,不斷的去學習各種各樣,但又對自身職業發展沒多少益處的知識,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知識焦慮,到頭來又會發現沒啥用,因而自暴自棄,還是以評論區那位修煉內功的小夥伴為例,如果修煉的內功對自身以後的發展並沒有沒有什麼用處呢?那還需要學嗎?

大多數有知識焦慮的人都喜歡填充各種知識,無論將來對自己有沒有用,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這些知識在將來到底會不會幫到自己,如果提前知道這些知識不會幫到自己,他們壓根不會去學,職場時間是很寶貴的,沒人會想去花大把時間到一些毫無用處的知識上面,但問題是他們不知道要不要學,於是就會找老前輩,學習他們的經驗,那很多科班前輩,就會讓你從各種基礎補起,什麼編譯原理,作業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等,這時候他們就覺得很有道理,像得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開始拼命學這些東西,並堅信自己能走得更遠,誠然,這些東西,的確能讓我們在技術上走的更遠,但這也只是技術上的,職位晉升遠不是技術強就能行的,這些基礎性的東西,應該在學校完成,而不應該在職場花大把時間學習這些東西,當離開學校,就不應該過多把關注點放在那些計算機基礎課上面了,而應該更多的關注與自身發展,職業晉升等息息相關的職業技能,更應該關注學的知識能否以後用得上,並且能帶來長期效益,畢竟已經不是學生了,是時候轉變一下身份了,既然是想在職場取得更好的發展,自然就應該聽取具有豐富經驗的職場人的意見。

為此需要找到一名經驗豐富的職場人士加以指導,華仔就很符合這個人選,那麼華仔認為哪些知識在你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都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且值得花大量時間學習而不擔心未來用不上的?這些知識中又有哪些是隻需要了解但不必全面掌握的,又有哪些需要全面掌握但不必深入學習的,以及哪些既需要全面掌握又需要深入學習的?

======》》》》

首先糾正觀點,基礎性的東西不是在學校學習就夠了:

  • • 學校學習面向考試,核心是記住

  • • 工作中的學習是面向應用的,核心是理解和應用

舉一個最簡單例子:計算機科班出身的技術人員都學過網路課程,知道TCP/IP的3次握手和四次斷開,但是我還沒見到哪個畢業生能夠一開始工作就能夠處理網路斷連問題。以Linux為例,要想處理網路斷連,你得組合運用這些基礎知識:TCP連線和斷連、DNS解析步驟、IP組網和路由,你還需要掌握這些工具:tcpdump、ping、tracert、ps等命令,這些都是基礎,有的是在學校學過但你不知道怎麼用,有的是學校沒學過要在工作中學習,但最關鍵的是要學會把這些東西串起來產生實際價值。

我的職業生涯對基礎技術有了不一樣的理解是在UC時,剛去UC負責中介軟體,對高效能、網路都有一定的要求,是因為工作需要,然後我深入去學,才理解非常深的。最典型的是SMP架構的CPU 的false sharing問題,這個知識點理論上屬於計算機組成原理,但是計算機組成原理一般就會寫CPU有L1/L2/L3 cache,不會說多核CPU的的cache line對齊會導致false sharing問題,然後對效能有很大影響。MySQL也被這個問題給坑過,而Disruptor的高效能則是採用padding避免了這個坑。與此類似的還有網路的一些基礎知識,Linux核心的一些基礎知識。

你肯定又好奇了,false sharing到底是啥,別急,這個基礎知識點在我後來負責業務開發的時候就沒用了,因為接觸不到這個深度,但是業務開發的時候,MySQL的索引、ES的倒排索引這些基礎理論就很有用了,因為你要設計合理的索引和儲存方案,但這個時候其實也不需要你能夠做到自己把B+ tree的資料結構能夠寫出來,只需要知道原理就可以設計合理的索引和儲存方案了。

所以,價值原則,就是讓更多人明白這道理,優先投入能儘快產生價值的基礎和技術,而不要人云亦云的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一些用不上的東西,浪費時間,還會讓自己產生一種虛幻的自己很強的感覺,既不利於自己能力提升,也會讓自己心態失衡。

如果說一定要學習一些在職業生涯各個階段都有用的東西,那肯定不能是具體的某個技術,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則、思想。比如設計模式,設計原則、UNIX程式設計藝術裡面談到的原則。推崇《UNIX程式設計藝術》,裡面談到的原則真的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如果你沒有一定的經歷,其實看到裡面講的原則你也體會不深,實際遇到選擇的時候,你也不一定敢按照它說的來做。

沒有什麼知識是無論什麼崗位都需要全面或者深入的學習的。以計算機網路為例,這已經是基礎中的基礎了,但你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尤其是廣域網BGP這些內容,普通的技術人員根本不需要也沒機會去全面學習和了解,更不用說去深入學習了。絕大部分技術人員,能夠學會用tcpdump、ping、tracert這些工具,能看懂tcp包頭的各個欄位含義很不錯了。

公司角度看晉升

這三點對標:目標、方法、執行。或者用道家說法就是:道 法 術 器。

價值就是目標,找到最重要的那個目標,就是讓公司覺得你有價值。 成長就是方法,具體方法就是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單純的做事。 主動就是執行,找準目標和方法之後,需要有動力去推動落地執行。

站在個人的角度就是主動、成長、價值。這些原則如果不是有長期的思考和各種經歷,很難一下看出來。

唯領導論

餘世維的唯領導論:老闆永遠是對的,如果不對,請參考前一句。

這些年來一直按這樣工作觀。“服從命令聽指揮”,“領導指哪打哪”。這也是我一直加班努力工作的思想原點。曾經看到過觀點,說餘世維的唯領導論害人,當時不理解(不過那個觀點也沒說清楚why,只是噴論點,無論據)。也曾看到不咋加班的人卻績效好,且晉升快(排除不公平因素,人家做出來的產出也確實棒)。

同時,還讓我有不好的工作習慣:“怕工作中出錯”。這是基於"把事情做好"的工作觀。這讓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嘗試把工作做到90分,95分甚至100分,120分。雖想超預期,但超預期路上,只是在同一層次想做到120,這導致我在當前層次上花過多精力,卻沒有好的效果。卻沒有想過,在更高層次上多做一點,就能實現超預期的結果。

把時間多分一些在自己的成長,收穫會更多。去挑戰更難工作,不怕事情做錯,多從高層次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重複工作做再漂亮,能力提升也不大,晉升較難。

小公司的領導作風

小公司的領導,若關注員工成長,員工成長後,公司往往不願意及時加薪(無相應技術級別及薪酬體系)。 這時,易出現人員流失。然後,公司高層又怪你管理不行,把人都管走了,影響業務進度。

好多小公司領導,只是把人當工具去用。工具人做的好,多誇獎你,這也容易使有上進心的人,努力錯方向。但人還是應關注自身成長。成長是很私人的事兒,畢竟晉升是自己的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4922/viewspace-293641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