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為團長性別組成中的主力軍,有兩方面原因幾乎可以作證這個現象。一是在如今的中國家庭消費環境中,超過 60% 以女性為主導(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研究顯示)。另一個原因是在整個社群團購過程中(包含對接資源、管理志願者團隊、負責居民售後服務等環節),溝通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10 年前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女性的溝通能力普遍高於男性,而且與男性相比,她們通常可以用更少的詞句進行清晰表達。
調研問卷中最年輕的團長年僅 16 歲,年紀最大的 54 歲。團長年齡主要集中在 25 至 50 歲,其中 31 至 40 歲的團長人數最多,佔總數的 54.3%。緊隨其後的是 41 至 50 歲的團長,人數佔比為 28.0%,25 至 30 歲的團長佔總人數的 26.3%。
擔當團長一職的受訪者中,超過 89.1% 都有本職工作,從事貿易 / 消費 / 製造行業和服務 / 零售的人數最多,兩類各佔總比 16.0%。我們推測,團長工作中的部分內容與他們的本職工作具有共通點。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認識了 Bella,一位承擔起徐匯某街道近 30 個小型社群團購活動的 90 後女孩。平時,她的本職工作是零售行業運營部門的一名員工。Bella 認為,在團購流程中常常會用到工作中使用過的的技能和體系。比如,每到年末她所在的部門需要及時制定商品庫存的清理計劃,如何與其他門店對接、調配貨物等工作內容,與團購過程中對接供貨商,將貨物分配到街道中不同的小區內,有異曲同工之處。
受訪者中,超過 85.7% 的團長學歷在本科、碩士及以上,其餘 10.9% 是大學專科學歷,大學專科以下則為 3.4%。
浦東新區的團長人數最多,僅次於它的是閔行區和普陀區。
造成該結果的一個原因與封控週期、封控開始時間有關。3 月 27 日晚,上海釋出公佈了浦東浦西分割槽封控的訊息,浦東地區居民只有一晚上(不到 9 小時)的時間囤積物資,而相比較下,浦西地區的居民們則有 4 天緩衝時間進行採購。更短的準備時間、更久的封控時間,讓浦東新區的居民更需要依靠團長來維持正常生活。
另一個原因可能與常住人口人數有關。從 2021 年統計的各行政區常駐人口來看,浦東新區的常住人口為全市最多,共 568.15 萬人,緊隨其後的閔行區為 265.35 萬人,團長人數也位居第二。
81.7% 的團長主要在為自己所居住的小區組織團購活動,但也有 18.3% 的團長在為整個街道的小區服務。依舊以前文提到的 Bella 為例,她居住的社群由多條馬路組成,分別是:高安路、安亭路、永嘉路、建國西路和烏魯木齊南路,這些馬路上 90% 的小區人數都不過百,在很多社群團購中幾乎無法單獨成團。所以在她的組織帶領下,這些小區形成了類似於 “聯盟” 性質的組織,大家一起拼單團購。
上海實行 “鴛鴦封” 的封控週期分別是:浦東 3 月 28 日 5 時至 4 月 1 日 5 時,浦西 4 月 1 日 3 時至 4 月 5 日 3 時。可惜到 4 月 5 日整座城市都沒有解封跡象,居民囤的糧食卻未必能撐下去。因此,有 75.4% 的團長在 4 月 10 日以前迅速作出反應,組織了第一次社群團購活動。
僅有 6.9% 的團長認為 4 月 5 日之前社群團購活動就已經火起來了。當時的團購貨品主要集中在採購蔬果肉蛋等基礎物資,但還未形成超大規模。41.1% 的團長認為 4 月 5 日到 4 月 10 日之間,大家的團購積極性最高,因為這段時間內大部分人都意識到無法立刻解封,採購基礎物資的人變多了。等到 4 月 10 日之後,大部分人囤積了保供型物資後,開始採購更多升級型物資,有 46.9% 的團長認為這段時間的團購最為熱鬧。與此同時,各大品牌也開始紛紛推出社群團購服務,所以大家的需求愈加高漲,開始頻繁購買起咖啡、麵包烘焙、零食、泡麵、炸雞、可樂等商品。
參與調研的團長中,幾乎 100% 組織了兩次及兩次以上社群團購,大家出於不同的目的把這項活動持續了將近一個月。其中有一個資料讓人覺得很暖心——88.0% 的人認為組織團購主要是為了幫助小區其他居民。緊隨其後的兩個高票理由分別是 “滿足自己對某種物資的需要” 和“幫助自己的家庭”,同時有 30.9% 的人認為如果不組織團購,就會失去基礎口糧來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有許多居住在商業公寓的人群,無法接收到政府和保供商戶的物資。還有少數人想借此機會研究社群團購模式,以便未來使用。
在社群團購活動出現以前,64.6% 的人選擇自己蹲點在各大買菜 app 上搶購。但是經歷過魔都搶菜的人們肯定都深諳搶菜的痛苦,即使掐著秒錶點進了購物車,也依然會被告知 “運力不足” 或者 “庫存不夠” 而買不到菜。還有 48.6% 的人依靠社群發放的物資過活,但由於各個街道、社群的情況不同,所以我們常常在新聞中看到,某某社群連著五天發放物資,但某行政區封控 10 天仍然沒有發放任何物資等資訊。還有 26.9% 的人和 21.7% 的人依靠單位供應商發放物資和親友寄送的物資度日。讓人擔憂的是,竟有 10.9% 的人沒有任何渠道可以買到物資。因此團購應運而生,可以說是一條救命之路。
我們在問卷中歸類了三類物資,分別是保供型物資(蔬果、肉蛋、米麵、糧油、酒精等)、升級型保供物資(牛排、海鮮、麵包、蛋糕、炸雞、零食、乳飲、咖啡、可樂、泡麵、自熱米飯等)和升級型改善物資(高階餐廳、品牌餐廳的外賣等)。
大部分社群和街道會分發保供型物資,雖然部分社群也會分發麵包烘焙、乳飲等物資,但是每個人對於升級型物資都有自己的品牌喜好,消費需求也更為廣泛,僅靠社群發放顯然是供不應求的。因此,64.0% 的團長主要組織的是升級型保供物資的團購,30.9% 參與的是保供型物資團購。後來隨著各大品牌餐廳也推出了社群團購服務,有 5.1% 的團長主要組織的是購買此類商品。
這裡值得提到的一點在於,基於我們先前對魔都多位團長的深入採訪,每個小區,甚至每個人對於物品的評定與分類都不同。有人認為除了蔬果肉蛋、米麵糧油之外都是非必需品,不必團購,主要考量是想要降低物資帶來病毒傳播風險。但對於部分人來說,牛排、牛奶、咖啡等商品也是平日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如何平衡好不同居民對於物品的判斷和需要,對團長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團長獲得貨源的途徑較為豐富,其中主要途徑有四種,分別是加入團長群獲取訊息(70.3%)、透過媒體平臺獲得團購資訊(62.9%)、聯絡現有供應商(自己單位的,或平時認識的)(59.4%)和聯絡政府消保委公佈的保供單位(40.0%)。
96.6% 的團長在團購過程中會使用軟體或工具輔助工作,其中 60.6% 使用快團團,29.7% 使用群接龍,還有部分人使用騰訊文件、石墨文件、群投票、問卷星、Excel 等工具。
使用率最高的快團團是拼多多旗下的一款小程式,它最顯著的優點就是操作方便和手續費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入駐流程方便,不需要花錢就可以自己當團長,上架商品後直接開團;介面使用方便,用手機就能上傳商品圖片、文字資訊,還有一鍵生成表單的功能;結算提現方便,後臺到賬後可以直接提現。快團團本身不收取佣金,只收取提現手續費。他們原先會收取千分之六的服務費,但由於本次上海疫情,4 月的服務費承諾將在 5 月份返還,這個行為讓人覺得非常暖心。
問卷回答顯示,有 28.0% 的團長認為分發貨物是整個流程中最困難的環節,其餘按照由高到低的困難程度歸類,分別是:搶購想要的熱門物資(18.3%)、安排物流(16.6%)、找貨源(14.9%)、資料統計(7.4%)、管理志願者團隊(2.9%)和收款(1.1%)。
Bella 就是比較特殊的案例。她作為總團長分管 30 多個小區,因此在分發貨物時需要對接 30 個小區的分團長。因此她制定了詳細的 SOP 流程,將每個分團長、志願者的責任分工到個人,前期的團購選品、質量把控、統計人數等都由她主要完成,各小區分團長主要負責接收貨品後,給自己小區進行分發。這樣無論哪一步驟出現問題,都可追溯到具體的人,也讓分發貨物變得更加高效。
雖然在社群團購過程中涉及的環節較多,但是問卷回答中有 77.7% 的團長表示沒有和任何人吵過架。4.6% 的團長和供應商吵過架,5.7% 的團長和居委吵過架,0.6% 的人和物業吵過,4.6% 和參團成員吵過,這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參團者要求過於苛刻,比如要求志願者必須送貨到家門口(並非特殊原因,比如身體不便等)。還有一部分團長提到,和其他居民也產生了摩擦,原因之一是有的居民堅決反對團購。
團長工作很辛苦,但在魔都,每天仍然有許多人在組織著有序的團購活動。在調查問卷中,有 81.1% 的團長表示今後還願意繼續組織團購,理由主要集中在 “業餘時間較多”、“可拿到價效比高的貨品”、“認識新朋友”、“鍛鍊個人綜合能力”、“有強烈的分享欲”、“藉此機會增加客戶粘性,成為私慾流量方面的領軍人物” 等,而出現頻率最多的理由是“為社群鄰居服務,為家人提供長久的好物資來源”。
基於本次調研結果,我們作出了以下分析與推測:
首先,社群團購活動促進了大家的聯絡與互動。有人說上海是超現代化城市,大家住在漂亮的高樓大廈中,但人情關係淡薄。但在 2022 年的這場疫情裡,透過團長組建的團購活動,上海人民又恢復了過去更注重情感連線的里弄文化,以小區、街道為單位,形成了一種“強連線”。在多次團購中,團長、志願者等群體幫助居民解決了基本生活需要,甚至個性化需要,在這種自治自理的社群氛圍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也隨之增加了。
其次,社群團購模式在上海的可持續發展,將來可能會成為上海人的消費習慣之一。從 4 月初到 4 月下旬,團購活動經歷了從不完善到日趨成熟的過程。前期,團購市場總體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由於價格體系不完善、資訊不對等、運力不足等各方面因素,團購物價翻倍依然有人求購的情況比比皆是。
到了中後期,團購活動趨於正規化、系統化。團長能獲取到更多公開的渠道資訊,加上手中已有的供貨資源,開團前貨比三家,找到高價效比商品逐漸成為常態。隨著各類品牌加入社群團購的行列、資訊資訊的傳播範圍變大,將來會有更多品牌商家開拓出團購渠道,團長也會拿到更多改善型物資的供應權,逐漸打破早期的價格壟斷體系,開闢出自由競爭的團購市場,消費者的選擇面也會更加豐富廣泛。
第三,團長這個 “職業” 不會消失,只會更新迭代。在 4 月初期,魔都團長這個 “職業” 是臨危受命後的應運而生,但發展近一個月後,截止 4 月 26 日,我們的問卷回答中有 80% 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繼續擔當團長。
我們有理由認為,社群團購模式發展到後期,甚至在市場全面開放以後,“團長” 這個職業會一直存在下去,並會不斷的發展變化。一部分的團長解甲歸田,迴歸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而另一部分可能會為自己也為身邊的更多人持續去尋找和分享更多更具價效比的優質生活物資。還在等待解封那一天到來的我們,可以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