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轉型不易 年銷200萬輛目標或難實現

鐳射財經發表於2020-08-18

奧迪轉型不易 年銷200萬輛目標或難實現

作者 | 洪七公 

來源 | 鐳射財經 

2020年6月,奧迪官方先後宣佈,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將直接負責技術研發、車型序列管理和中國區業務。一系列職務調整,意味著這位剛於4月上任的前寶馬高管開始全面接手公司的戰略轉型工作。

杜斯曼所接手的奧迪正處於轉型的嚴峻時刻:這家豪華車品牌仍未擺脫柴油排放醜聞陰影,市場競爭力不敵寶馬、梅賽德斯-賓士,電動化進展相位元斯拉落後兩年。

如今,遭到疫情的衝擊,奧迪預估,受疫情爆發影響,公司今年的交付量、收入和利潤都將“大大低於去年”。

2015年,時任奧迪CEO的施泰德表示,2020年公司將把全球銷量提高到200萬輛。目前來看,這一挑戰已幾乎不可能完成。

不過,杜斯曼在7月末的公司股東大會上樂觀表示,會把危機轉化成機遇,推動奧迪繼續發展。

01

杜斯曼已赴任

2019年11月,大眾汽車集團宣佈任命前寶馬集團高管馬庫斯·杜斯曼為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致力於實現“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品牌願景。2020年4月,杜斯曼正式履任這一職務。

工程師出身的杜斯曼首先直接負責了電氣化和智慧化的研發工作。5月,其主導成立了“Artemis”專案組,成為公司先進產品開發的“尖兵”。該部門將集合母公司大眾集團的資源和優勢,計劃在2024年前將一款配備先進自動駕駛和電氣化技術的“先鋒”車型推向市場,提高公司的敏捷性和競爭力。

次月,奧迪再次宣佈,杜斯曼將兼任公司技術研發董事職務,該任命立即生效。

對此,奧迪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監事會副主席Peter Mosch表示,在“數字化和環境變化的關鍵時刻”,杜斯曼將加快業務流程,並實現開發部門組織結構的與時俱進。

6月19日,奧迪進一步對業務進行調整:將新設獨立管理現有的65款車型及PPE平臺車型的部門,與技術開發部門緊密配合。杜斯曼將出任該部門的負責人。

杜斯曼解釋稱,此次調整將提升奧迪車型相關業務及車型序列的戰略重要性,將促使在公司內部更加關注產品相關業務。

7月,他又新增了一項職務——直接負責大眾集團的軟體研發部門Car.Software。

此外,奧迪CEO還將直接負責中國區業務。杜斯曼表示,出行業務在中國實現了迅猛發展,公司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提升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助力中國汽車行業轉型程式。

一系列調整後,杜斯曼全權負責了奧迪公司的技術、產品、關鍵市場三個核心版塊,並直接領導大眾的研發工作,以便協同集團資源實現這一豪華車品牌的轉型突破。

02

奧迪亟待轉型

杜斯曼就任之前,奧迪仍然難以擺脫柴油排放醜聞的陰影,整體銷量和關鍵市場(中國)銷量也不敵兩大競爭對手——寶馬和梅賽德斯-賓士。

2015年11月,奧迪承認在柴油發動機中安裝非法軟體以逃避相關部門的排放測試。受此影響,這家豪華車品牌不得不大批召回涉事車輛,並支付大筆的罰款和索賠金,來解決北美、歐洲各地的起訴;擔任公司CEO的魯伯特·施泰德(Rupert Stadler)則因涉嫌存在隱匿證據的行為而被檢方拘留。

“柴油門”醜聞使奧迪品牌形象嚴重受挫,拖累了公司的盈利水平,甚至還成為了其銷量止步的訊號。

自2015年至2019年,奧迪的全球銷量仍在180~190萬輛間徘徊,僅實現了2.4%的增長。而另外兩家競爭對手——寶馬和梅賽德斯-賓士五年間分別實現了19%、23.4%的增長。

奧迪轉型不易 年銷200萬輛目標或難實現

在中國這一最大的單一市場,奧迪也讓出了蟬聯多年的豪華車銷量冠軍位置。自2015年以來,寶馬和梅賽德斯-賓士加大本土化投入力度,在華銷量快速爬升,於2019年超越奧迪。

在此期間,奧迪中國負責人屢次更替。2018年8月,歐陽謙接替魏永新成為奧迪中國總裁;2019年7月,歐陽謙調赴南美,武佳碧繼任後只待了9個月;2020年4月,曾在一汽-大眾奧迪任職的安世豪又成為新一任總裁。不到兩年時間四次更換領導,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品牌在華的發展。

除此之外,奧迪在電動化、數字化轉型方面也存在落後風險。EV sales資料顯示,特斯拉以36.8萬輛的銷量位居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之首,而奧迪及母公司大眾僅銷售了8.4萬輛。杜斯曼也坦言,在車內軟體、自動駕駛功能和電池技術的開發方面,特斯拉比奧迪領先兩年。

更何況,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建設提速,預計與2021年內實現投產。屆時,奧迪將在歐洲市場、尤其是德國本土市場直面這家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競爭。

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奧迪開始著手推動業務重組和先進產品開發。

03

加碼電動研發

透過“進取和轉型計劃”、“奧迪未來計劃”和“奧迪始終如一”戰略,奧迪分別從財務、人力、產品技術三個方面啟動轉型發展。

2018年,奧迪開始實施“進取和轉型計劃” (Audi Transformation Plan),寄希望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障公司的財務基礎,改善成本結構,為企業商業模式轉型釋放資金。為此,奧迪準備在2022年實現150億歐元的利潤潛力,並使經營銷售回報率處於9%-11%的目標區間。

截至2019年末,奧迪“進取與轉型計劃”已經實現了44億歐元的收益。

2019年的股東大會上,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提出“奧迪始終如一”的全新戰略。戰略指出,要在2025年推出約30款電動化車型,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由3.5%增長到約40%;此外,到2025年使聯網汽車佔比達到100%。

奧迪發揮集團協同優勢,除油改電平臺MLB evo外,採用了與保時捷共同開發的PPE大型電動車平臺、保時捷的J1高效能電動化平臺、與大眾共同開發的MEB電動車模組化平臺,全面覆蓋各級別車型。

在此基礎上,自2019年3月起,奧迪啟動其首款電動車型e-tron的交付。隨後又分別釋出了Q4 e-tron、Q2L e-tron、e-tron GT和e-tron Sportback,覆蓋從A級到全尺寸級別的細分市場。

僅2020年,在奧迪規劃推出約20款車型中,就有5款純電動車型,將插電混動車型數量增至12款,對超過半數以上的車型提供插電混動版本。

電氣化轉型取得了初步成果。2020年上半年,奧迪e-tron在全球共交付了17641輛,同比增長近90%,併成為歐洲市場銷量最高的電動SUV。

數字化層面,奧迪也充分享有大眾的資源優勢。在集團宣佈杜斯曼領導Car.software之後,這一規模多達5000人的IT部門遷至奧迪總部所在地——英戈爾施塔特。而該部門研發的成果也將率先應用於奧迪的“Artemis”專案。

2019年11月,奧迪提出“奧迪未來”(Audi.Zukunft)的計劃,在不採取強制性裁員措施的前提下,使人力結構更加精簡併適應於未來發展,在2029年帶來60億歐元的累積效益。中期來看,奧迪計劃在2025年以前裁撤9500個崗位,佔員工總數的10.6%,此外在電動化和數字化方面新增2000個新職位。

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經有1300名員工參與了“奧迪未來”計劃而提前退休。

基於上述一系列轉型方案,2019年12月,奧迪宣佈將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計劃預投入約370億歐元,其中約120億歐元將用於電動出行領域。

2020年3月,大眾宣佈將其在奧迪的持股比例從99.64%增至100%,利用集團的協同效應最佳化分工。同時,杜斯曼又在集團層面負責軟體研發工作,這意味著奧迪在大眾集團內部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成為這家汽車巨頭嘗試轉型的“先行者”。

針對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奧迪在2018年與一汽集團簽約,新成立兩家公司,分別專注銷售業務、移動出行和數字化業務;同時準備將研發團隊規模將擴充一倍以上,落地研發中心。

進入2020年,上汽奧迪專案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據路透社7月訊息,大眾汽車與上汽集團計劃投資人民幣41.3億元,改造工廠以生產全新的奧迪轎車。這意味著,奧迪在中國市場將開啟新的增長點。

04

難達銷量目標

2015年,時任奧迪CEO的魯伯特·施泰德樂觀表示,公司將在2020年前實現20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但在因疫情影響而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奧迪已經幾乎不可能實現這一挑戰。

財報資料顯示,2020上半年,奧迪公司的銷量同比下降22%至70.7萬輛,營收同比下降29%至204.8億歐元,經營利潤由正轉負,為負7.5億歐元;銷售回報率降至-3.7%。

奧迪預測,受疫情爆發影響,公司今年的交付量、收入和利潤都將“大大低於去年”。

其電動化和數字化研發工作則備受質疑。前奧迪研發主管Peter Mertens認為,公司現有高層對軟體和電池研發“一竅不通”,他們基於燃油車架構開發智慧電動汽車的策略浪費了諸多機會;而聚集1萬名工程師攻克軟體問題的做法又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不過,在危機面前,杜斯曼樂觀表示,當前的挑戰也是機遇,奧迪正在採取創新方式再次回到領先位置。

杜斯曼樂觀的緣由或許是基於品牌長久的歷史積澱、抑或是背靠大眾集團所帶來的豐富資源。不過,在數字化、電動化、自動駕駛方面落後於特斯拉的奧迪,其“Artemis”專案直至2024年才有車型推出,而特斯拉早在2012年便釋出了超出業界水準的Model S。奧迪能否抹平二者在關鍵技術上兩年的差距,還十分存疑。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9060/viewspace-271275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