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環兩極分化:Fitbit賣身,華為小米們扶搖直上

liukuang發表於2020-06-23

智慧手環兩極分化:Fitbit賣身,華為小米們扶搖直上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曾經紅極一時的運動智慧手環,頗有再火一次的勁頭。

 

前幾年,智慧穿戴裝置市場如火如荼,運動智慧手環是最“耀眼的星”。根據第三方資料調研機構資料:2016年全球智慧手環出貨量達到4500萬臺,智慧手錶則為3200萬臺,Fitbit、蘋果(Apple Watch)和小米佔據出貨量的前3位,並均擁有千萬級的銷量規模。

 

然而好景不長,“雞肋、偽智慧”等差評層出不窮,短短几年時間Jawbone倒閉、小米智慧手環銷量下滑,智慧手環市場資本自危。近幾年,運動智慧手環市場迴歸平靜,偶有新品釋出的訊息,但都沒能泛起水花。

 

方今,伴隨著智慧技術快速革新以及使用者認可度上升,運動智慧手環市場爆發出了新的能量。

 

智慧手環捲土重來

 

疫情下,“智慧手環有望在疾病預防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訊息傳來,掀起了智慧手環熱潮。

 

據悉,一篇研究論文《一種配備人工智慧演算法的新型智慧手環用於發現心房纖顫》引起了學界注意。研究顯示,透過華米科技智慧手環兩項功能判斷房顫的準確度達90%以上。這意味著,智慧手環更有助於監測人體健康,對人們的健康生活起到積極作用。

 

在此輿論下,人們又重新燃起對智慧手環的熱情。

 

其實,在智慧手環廠商潛心修行的日子裡,智慧手環市場規模已經擴大好幾倍,而且在智慧穿戴領域,智慧手環依舊是最熱門的品類。

 

根據Canalys最新發布的報告資料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手環出貨量達到4550萬件,同比大幅增長了65%。小米、蘋果、華為、Fitbit、三星佔據出貨量前五名的位置,前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已經逼近70%。

 

其中,大中華地區同比增速達到60%,市場份額佔全球的40.2%,而亞太地區(不包括大中華區)更是同比暴漲了130%;在中東及非洲地區,智慧手環同比增長了64%,北美地區則達到43%。

 

而且,運動智慧手環捲土重來並不讓人意外。

 

一方面,健康是永恆的話題,智慧手環以健康護理作為切入點正中消費者下懷。就健康監測而言,運動智慧手環可以檢測使用者心率、睡眠、運動量、體溫等健康資料,透過這些健康資料分析反映使用者的身體情況,深受高呼養生的中年人喜愛。

 

另一方面,對年輕消費者來說,智慧穿戴產品是潮流的象徵,也就是潮人的標籤。外觀、配色、錶帶、錶盤等設計細節的創新和改變,讓智慧穿戴裝置變得越來越時尚,也更受年輕消費者的歡迎。同時,智慧手環廠商針對不同的使用者群體提供不同的手環設計,擴大了智慧手環人群覆蓋面。

 

總之,無論是從健康出發還是從時尚單品出發,智慧手環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挖掘空間無限大。只是,對於小米、蘋果等智慧手環品牌來說,既是站在風口上也要保持理智謹防敵軍,畢竟Fitbit的前車之鑑近在眼前。

 

Fitbit的前車之鑑

 

Fitbit創造了智慧穿戴裝置神話,也沒能躲過消費者的“喜新厭舊”。

 

2009年Fitbit推出了著名的Fitbit Tracker,為後續的高歌猛進奠定了基礎。Fitbit Tracker的可用於幫助使用者收集移動距離、步數、卡路里的消耗量等資料,從各項資料中反饋使用者的健康情況。這一產品,很快在北美市場流行並逐漸擴散至全球。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Fitbit不斷深化可穿戴市場,結合智慧技術推出了多款智慧手環,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裝置廠商,奠定了智慧穿戴“霸主”的地位。據悉,在2014年,Fitbit可穿戴市場的份額就高達45%,全年出貨量實現1090萬臺,付費活躍使用者數則達到670萬。

 

也正是在同一年Fitbit由盛轉衰,Fitbit新款智慧手環Charge出現了部分使用者皮膚過敏的現象,Fitbit口碑狂跌,銷量下滑。

 

除了產品質量出現問題,Fitbit還遭遇來自國內華為、蘋果、小米的價格攻勢。

 

就價格比較,Fitbit智慧手環定價1000元左右,而小米、華為價格底至百元,並且手環功能,包含時間、心率監測、計步等等基本一致。在價格衝擊戰中,Fitbit很快戰敗,加上市場行情不樂觀,Fitbit被永久擠出智慧手環第一梯隊。

 

2019年12月3日,Fitbit徹底走向塵埃裡,被迫賣身。谷歌官宣:Google將以21億美元收購健身追蹤器和智慧手錶公司Fitbit。

 

業內人士認為,谷歌收購Fitbit是明智之舉。在智慧可穿戴領域落後的谷歌,希望透過收購Fitbit保住其硬體業務的穩定,而不斷走向衰敗的Fitbit也能因此續命,是個雙贏的抉擇。不過消費者並不這麼認為,一些Fitbit使用者表擔心谷歌收購Fitbit後會洩露個人健康資料,打算完全放棄Fitbit產品。

 

總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智慧手環市場,一代霸王就此隕落,新的霸主崛起……

 

華為、小米們的智慧手環時代

 

2014年是國內智慧硬體元年,也正是這一年市場掀起智慧手環浪潮。小米、華為、360等網際網路巨頭紛沓而至,意圖搶先佔領智慧手環市場。

 

國外智慧手環起步較早,國內智慧手環潛心追趕,直至小米低價智慧手環面世,市場格局才有了變化。2017年,小米推出百元內的智慧手環,引起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關注,隨後國內開啟了百元智慧手環風靡時代。

 

而憑藉高價效比和良好口碑,小米智慧手環很快在市場站穩腳跟。

 

IDC資料顯示,2020年Q1全球可穿戴裝置銷量7260萬臺 同比增長29.7%。其中蘋果、小米和三星分別以23.7%、11.6%和9.0%的比例佔據前三的市場份額,在前三甲中蘋果和三星以智慧手錶為主,唯有小米依靠智慧手環超過華為和Fitbit佔據第二的市場份額。

 

再有,在國內智慧手環市場上,華為以32.9%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小米以20.1%的佔有率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樂心,市場佔有率為7.9%。

 

當然,Fitbit的前車之鑑告訴我們,即使佔上風也要關注市場變化,警惕敵軍入侵。

 

雖然智慧手環功能、外形在不斷變化,但消費者對智慧手環的要求總是不斷在增強,例如:社交功能、更精準的健康監測功能等等。而在當下,智慧手環產品功能同質化、外形大同小異,消費者並沒有太多的可選性,毫無新意成為智慧手環市場最大的問題。

 

即使,小米、華為等智慧手環品牌,不斷推出新品並強調新品更強大的功能,但涉及到消費者關注的健康領域,智慧手環還是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畢竟,智慧手環離醫用級智慧穿戴裝置差一些,但比普通的手環多了健康監測的功能。可以預計,長此已久功能上沒有突破,設計上沒有創新,智慧手環又會被冠上“雞肋”的標籤。

 

殘酷的市場規律是:一個品牌或一個產品的消亡,就會有新的競品補位。在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沒有不可取代的產品也沒有長久屹立的品牌,隨時警惕其他品牌的競爭依然是生存法則。當然,作為智慧手環品牌,深研先進技術,創新產品功能,增加多樣設計玩法,滿足使用者不同需求也十分關鍵。

 

總之,智慧手環市場潮來潮去,能堅守下來的肯定是與時俱進、親近消費者、技術產品實力領先的品牌。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7001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