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和if else if哪個效率高?為什麼很多IT程式設計師都喜歡用switch判斷?

千鋒武漢發表於2021-08-06

      眾所周知,我們在進行選擇結構 開發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兩種程式碼型別,一種是switch case,另外一種是if else,他們倆哪種效率更高呢?為什麼有不少 程式設計師更喜歡用switch case開發呢?今天小千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switch語句和if else語句的區別

      首先大家先來看一段程式碼:

千鋒IT培訓java培訓1

      熟練的程式猿應該已經發現Bug所在了,在第8行和第10行下面我沒有新增關鍵字break; 這就導致這段程式碼的行為邏輯與我的設計初衷不符了,而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這個Bug系統

      不   會    報   錯    !

      switch的缺點

      1、死板的語法

      switch儘管對於break很寬容,但是對判斷條件很嚴苛,case後面只能跟常量,如果你用C編寫的話,甚至只能用int型別作為判斷條件。對於我們這麼瀟灑自如的程式猿來說,這種限制實在是太麻煩了,用if的話,別說是常量了,我用函式都可以,真正做到方便快捷。

      2、需要子函式來處理分支

      這個缺點跟缺點一有關,為了防止漏寫break,因此建議把分支處理方法獨立成一個子函式來處理,這樣在閱讀程式碼的時候就會減少忘記寫break帶來的bug,那麼用if來寫的話,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非常隨意自由,但是這也導致了程式碼的可讀性大大降低。

      switch的優點

      既然switch有這麼嚴重的缺點,那怎麼在所有語言中依然會存在呢?那就說下switch的優點吧,它的優點也剛好是它的缺點。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的電腦效能還不如一臺小霸學習機的時候,聰明的電腦科學家為了提高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將一些邏輯分支處理方法簡化了一下,把一些需要做邏輯判斷的操作給固定死,然後只要查表一樣一個一個對一下就能做出相應的反應了。

      比如說a=0的判斷,switch和if在cpu上面的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switch是在編譯階段將子函式的地址和判斷條件繫結了,只要直接將a的直接對映到子函式地址去執行就可以了,但是if處理起來就不一樣了,它首先要把a的值放到CPU的暫存器中,然後要把比較的值放到CPU的另一個暫存器中,然後做減法,然後根據計算結果跳轉到子函式去執行,這樣一來就要多出3步的操作了,如果邏輯判斷多的話,那麼將會比switch多處許多倍的操作,儘管暫存器操作的速度很快,但是對於當時的學習機來說,這點速度根本不夠用啊。

      那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使用break來做一個判斷結束呢?這不是很容易造成語法錯誤了?那就要說到子函式的問題上了。

      在早起的電腦程式碼中是沒有子函式的概念的,那時候都是用goto隨意跳轉的,你想去第10行程式碼,很簡單goto 10就可以了。這種程式設計思維在C的早期階段還是一直受到影響的,因此早期的C也沒有子函式,都是一堆邏輯處理混亂在一起,goto滿天飛,所以那時候你沒有一個最強大腦是寫不了程式的。那為了告訴程式我這裡條件判斷處理結束,就新增了break作為終止符號。後來慢慢的有了子程式,有了更好的程式設計規範,才一步一步的將寫程式碼淪落到體力勞動。

      後來發展的新語言為了標榜自己的血統,多少都要參考下C,然後就把switch這種詭異的語法也繼承下來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語言都照搬,比如Google發明的新語言golang和kotlin就又把switch包裝了一下,去掉了令人誤會的語法,又讓switch變得靈活起來了,對了,在程式碼重構的時候,還是用switch把,這樣看起來的確程式碼更簡潔哦。

      以上就是switch和if else區別的介紹了,相信大家應該都能夠看懂了。最後歡迎對java或者web前端開發感興趣的同學關注小千,後期分享更多技術知識。

      本文來自千鋒教育,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8651/viewspace-278561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