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為本,博睿資料NPMD用20%的投入實現80%的功能

CaraSun發表於2021-06-22
曾有機構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訪談超過1000位CEO,結果表明,有90%的高管認為,自家企業正在遭受數字商業模式的破壞和重新改造,其中70%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可應對變局的適當技術或運營架構。 這其實已經是科技與消費主體的快速變化下,全球眾多企業所面臨的普遍考驗。 數字化轉型成為極大多數企業的破題首選。


國內IT運維管理也正是因此機遇,才得以快速發展,至今已呈現出豐富的產品應用和全面的市場覆蓋趨勢。在綜合IT運維管理各類監測工具中,NPM(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網路效能監測作為了解網路效能的基礎、打通使用者和程式碼的中樞,相信很多企業,尤其是正處於數字化轉型階段的企業,對其絕不陌生。


“出了故障先查網路問題”,已經成為眾多企業在面對執行故障、運營不暢、客戶投訴時的默契共識,企業越發迫切的需要NPM來進行業務支撐。Gartner也曾多次指出,成功的數字化業務戰略規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網路效能。



誠然,一個效能良好、執行流暢的網路對於數字化業務專案至關重要,然而隨著IDC軟硬體數量的激增、複雜化、多樣化,公有云服務、私有云服務等衍生,傳統的手段和工具已經很難滿足企業在複雜環境下的網路效能的檢測和視覺化要求。


在傳統監控手段下,不管是雲網監控,還是業務監控,在面對複雜問題進行定位時,從故障的發展到日誌的排查、專家診斷,最後分析業務形成報告通常需要30-60分鐘。對於業務側而言,這種響應速度是致命的。


面對上述問題,博睿資料在“服務可達,達者為先—資料鏈DNA 2021年戰略升級釋出巡展”北京站上提出的NPMD新產品,其顛覆性的效率領跑業界。


博睿資料架構師徐馳


“在效率上,依託於博睿資料的AI引擎,NPMD產品能夠透過自身系統內建的多種智慧演算法,幫助運維人員更快的感知故障、分析故障,定位問題能夠比傳統工具效率提升數十倍,同時讓運維人員具備資料預測、變化分析等能力;在觸達上,博睿資料NPMD能覆蓋多雲混合架構,將監測覆蓋到私有云容器下的互動以及公有云裡面的通訊情況的‘監測盲區’”。


“對於NPM來說,我們花20%的投入實現80%的功能,可見它的整個投入產出比是非常高的。”這是來自博睿資料NPMD客戶的真實評價。如何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徐馳為我們闡述產品的同時,也帶來了真實服務案例。博睿資料曾服務於一家大型金融科技公司。這家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擁有眾多的IDC機房和海外服務節點,擁有典型的混合雲架構,並且公有鏈路、私網鏈路等各種複雜鏈路,企業內部運維團隊管理的公有網鏈路可能幾十條,覆蓋10-20個資料中心。對於異常,只能透過IT運維人員“蹲守”,出現異常“手動救火”的模式解決運維問題。



透過Reesii NPMD,博睿資料幫助企業進行全網流量互動的視覺化,透過一張圖,讓企業看清楚全球所有的資訊流互動。 並且故障排查的時候,這些關鍵裝置的效能指標、關鍵出口、鏈路一目瞭然,透過之前內建的演算法,出現異常能立刻進行精準定位,緩解運維人員壓力,提升整體運維效率,助力業務專案運轉。


博睿資料的NPMD產品天生具備從鏈路、裝置一直到應用和業務的整體的關聯資料,但在博睿資料提出的全鏈路IT運維解決方案中,只能作為“重要嘉賓”之一。IT運維全鏈路解決方案,即“服務可達的資料鏈DNA”。它革命性地提出圍繞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可達”IT運維指標體系,突破了以往近三十年來的“應用可用”階段。



博睿資料COO吳靜濤在巡展上指出,所謂DNA,就是DEM(數字體驗監控)+NPM(網路效能管理)+APM(應用效能管理),透過這三大技術來實現從程式碼到使用者之間全過程的應用、體驗 管理與最佳化,是貫穿前端應用、中端網路、後端伺服器的全業務鏈產品體系。 相信以如此強大的NPMD作為中樞神經的“服務可達的資料鏈DNA”,能夠真正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8960/viewspace-277781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