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吃草的羅漢發表於2019-04-01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題圖: from Zoommy

最近的GitHub真心火了一把。

有一名程式設計師不滿996制度,在GitHub上建立了一個開源專案,吐槽996工作制不符合法律,對程式設計師有巨大的傷害。

大致的意思是說,“996工作,遲早生病進ICU”。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這下可好,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激發了國內程式設計師群體對996工作制的極大共鳴,有的帶著憤怒點了下Star按鈕,有的管不住手,在Issue中噴了幾句。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再次去GitHub看了下,Star數目前已超過11萬,Issue功能已關閉。

感覺一覺醒來,一場反壓迫、反壓榨的戰爭似乎已在無聲無息中打響。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也許有人會問,那些寫在勞動法上的白紙黑字,那些本該屬於每個人的 “朝九晚五”,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呢?

“還用問?當然是那些忘恩負義的企業老闆們,他們哪裡還會記得是誰把企業做上市?又是誰支撐著業務?沒有程式設計師,有他們的今天嗎?他們簡直就是一群吸血鬼!”

等等,我們暫時先跳出了“誰養活誰,誰靠誰” 的思想怪圈,來回顧下 “程式設計師群體”的形成過程。

2000年,我踏入技術圈的時候,與計算機相關的工作還被稱為 “緊缺工種”,為什麼?因為會的人少呀,而且受硬體成本的限制,學習門檻還非常高。

在我的印象裡,當年的程式設計師非常金貴,不僅收入很高,而且大家普遍都認為,似乎只有擁有像愛因斯坦似的智商,才能來吃這碗飯。

另外,各行各業對計算機的依賴也不大,普及性自然也不高。

2011年之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流量規模與業務複雜度的變大,對程式設計師的各項要求也越來越高,如專業技術的深度、認知體系的廣度及任務產出的效率。

這種需大於供的格局,將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推向越來越龐大,越來越細分,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快的發展軌跡。

在這樣的軌跡之下,軟體程式設計變成了一種勞動職業,而不是一種“專業”,甚至在那些不懂技術的人眼裡,認為隨便拉個人,去培訓機構學倆月後,都可以編寫和其他人員一樣好的軟體。

有了這樣不友好的認知,再加上面對弱肉強食的市場競爭,各家公司都舉著 “小步迭代,快速試錯” 的大旗,催促技術團隊用 “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效率,更高的質量” 來交付產品,所以說,什麼封閉式開發,什麼通宵趕進度,什麼優勝劣汰,都變成了順其自然的事情。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當然,程式設計師陷入這種境地的原因,除了客觀環境導致之外,也有這個群體性格特徵的驅使。

去年我曾寫過一篇名為 #程式設計師加班沒有加班費是不是理所當然?# 的文章,文中有提到,與其他職業群體相比,程式設計師群體普遍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獨處,內心深處隱藏著與機器獨處的渴望。

說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

某個工作日的晚上,臨近22點,在我即將要離開辦公室時,看到小張還沒下班,我便走過去催促他早點走,不要太勞累,早點回去休息,沒想到他對我說:“白天的時間都拿來談需求和開會了,不僅碎片,而且無法聚焦。所以,每天21點以後,我才有時間跟我親愛的伺服器獨處一會,你先走吧。”

我聽完背脊發涼,回了句 “好的...注意身體,早點回去休息。”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回想一下,自己當初為什麼選擇來幹IT?除了這個行當發展勢頭迅猛,上升空間大,輕學歷,重能力之外,最主要的是可以遠離那些渾濁不清的人際事故。

你還別不承認,大部分搞技術的都不太善於交流,並且從內心排斥。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客觀的講,程式設計師群體與農民工群體差不多,他們的發展是中國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同的是,程式設計師代表了資訊化,而農民工則代表了城市化。

話又說回來,人有的時候也挺犯賤的,程式設計師也不例外。

我在許多技術社交場合都經常聽到程式設計師自我調侃,說自己是 “碼農”、“IT民工”。那我覺得奇怪了,農民工的作息時間不比996更強嗎?或者你是否常看到他們全年無休,時常頂著烈日在暴曬的環境中工作?

怎麼?不是說自己是 “民工” 嗎?真踩到了農民工的作息時間上,就受不了了?就要吶喊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

我覺得,許多程式設計師都比較傲嬌,“我自嘲,我調侃,你真把我當民工看,我就要反抗!”,“我是大學畢業,你真把我當農民工了?瞎了你的狗眼!” 的思想深入內心。

可在企業或用人單位看來,“你們不就是一群會寫程式碼的民工嗎?還真把自己當成都市白領了?”

這種認知上的差異,逐漸沖淡了相互之間的尊重,既然沒了內心中的尊重,哪裡還有權益可言呢?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我們暫時把視線從這個事件移開一下,一起來看兩個罷工事件。

第一個事件發生在1936年11月,青島日本紗廠工人反日大罷工,起因是為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資本家殘酷壓榨,工人們迫於在高強度的工作強度與苛刻的工作條件的雙重壓力下,忍無可忍奮起抗爭,舉行了大罷工。根據資料顯示,罷工工人24000餘人,規模超過1925年、1929年兩次大罷工。

第二個事件發生在2018年1月,德國爆發了34年來的最強大罷工,德國IG Metall工會工會要求將每週工作時間從35小時縮減至28小時。結果呢?德國90萬工人取得勝利,為自己爭取到了每天僅工作5.6個小時的福利。

有人說,這兩個例子舉的太狗屎。你竟然拿當年殖民戰爭時期的落後中國與當代和平時期的先進德國做比較?一個把工人當畜生看,一個把工人當主子看,能一樣嗎?

別急著噴,我們們來理性的分析下,你從這兩個罷工事件中感受到了什麼?

同樣是因不滿工作待遇(時間與報酬)而引發的反抗鬥爭,一個是為了獲得活下去的權利,一個卻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是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發展經歷,對 “壓迫” 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就好像程式設計師覺得996不合理,而企業卻覺得這太正常不過了。

又好像中國人覺得8小時工作制很正常,而德國人卻覺得你剝奪了我的幸福生活,必須改成5.6小時才行。

這就叫對牛彈琴,或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有人說,雖然沒用,但我們還是要吶喊,要反抗,要吐槽,這樣心裡才能爽歪歪。

有意思,啥叫吐槽?就是小小地講別人壞話,類似於爆料的意思,不過更多的有訴苦的成分存在。如果吐槽有用的話,那還要警察干嘛?這種行為,除了能起到血壓飆升,多長兩條皺紋的作用之外,不會有任何的作用。

要不就我們們一跺腳,學下當年的 “青島日本紗廠工人反日大罷工”,拿起武器,跟老闆們拼了,也來他一場 “北上廣杭深程式設計師反剝削大罷工”,把剝奪我們的生存權益奪回來,也許這也是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

孩子才拿吐槽發洩,大人都用實際行動來表達。

談996.ICU事件:究竟是誰剝奪了程式設計師的權益?

有人說,你就會說風涼話,說吐槽幼稚,罷工又不可能,你倒是說說該怎麼辦?

大道理上面已經說的很透徹了,既然無力反抗,那就堅強面對。

我把程式設計師群體分成 “三十五歲前” 和 “三十五歲後”:

如果你三十五歲前,理論上身體應該還能扛得住,那就放手拼搏一下,雖然很煎熬,但忙碌的公司一般業務發展還過得去,那正好應驗了 “亂世出英雄” 的說法,說不定透過努力得到了老闆的賞識,搖身一變,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如果你三十五歲後,隨著精力與體力的下降,再加上家庭的牽絆,大可選擇相對穩定,收入一般,業務發展正處於穩定期的企業,但是要放平心態,拋棄那個 “每年漲薪,年年晉升,歲歲有長進” 的幻想,重新構思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新線路。

當然,也有不少企業打著996的旗號,變相脅迫程式設計師主動離職。

這也不奇怪,人家都趕你走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還死皮賴臉的硬挺著,腿長在你身上,又沒人逼你,難道你和某某企業簽訂了賣身契?是對自己沒信心,還是對這個世界沒信心呢?

又有人說,收入降低?沒有晉升?那可不行,房貸怎麼辦?孩子學費怎麼辦?父母養老怎麼辦?

原來你有那麼多牽掛?頭上頂著那麼多壓力?那你還叫喊什麼呢?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這個道理都不懂?

還是開啟電腦,啟動IDE,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麼來的更實際一些。

曾有人說過,吐槽、不滿、抱怨太多,會使人越來越笨。

夥計,別這樣。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01778/viewspace-264000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