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Lab,是誰給了你歧視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勇氣?

不正經程式設計師發表於2022-12-05

GitLab,是誰給了你歧視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勇氣?

GitLab 安全漏洞不斷,收集使用者行為資料,今天又找到新的作死方法了。

由谷歌投資的全球第二大開原始碼託管平臺 GitLab 在其官網上釋出了一項宣告,稱他們決定為有權訪問客戶資料的團隊成員啟用“工作家庭國家/地區封鎖”令,並表示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這是最為人道的解決方案

而這一“封鎖令”針對的兩個國家是:中國俄羅斯

更新的招聘流程裡明確規定:

  • GitLab 不會給中國/俄羅斯公民提供 offer

  • 那些有許可權訪問客戶資料的員工,現在也不能移居到中國或俄羅斯

公告原文如下:

GitLab,是誰給了你歧視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勇氣?

在 2019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一的電子小組討論中,我們決定為有權訪問客戶資料的團隊成員啟用“工作國家/地區封鎖”。這是一些企業客戶的關注點所在,也是當前地緣政治氣候下我們行業中的一種普遍做法。

涉及的國家包括:

  • 中國

  • 俄羅斯

這個 issue 是為了跟蹤向支援手冊中新增流程的過程,以及需要更新的任何招聘流程,以確保:

  1. 我們不向居住在這些國家/地區的個人提供 offer

  2. 當前的團隊成員被阻止前往這些國家,並保持擔任這一被禁止的角色

如今我們沒有一種技術方法可以用來處理這種許可權問題。這樣做還會迫使我們面對在某些無法 100% 履行職責的團隊中建立“第二等公民”的可能性,這是我們中的一些人在其他公司有過的負面經歷。因此,我們認為國家/地區封鎖目前是最人道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因為它不會對在崗員工產生影響。

GitLab 公然拒收中國和俄羅斯人,你怎麼看?

網友褒貶不一,有人誇 GitLab 透明度高,有人罵“弱智政策”:

——Gitlab 在此事上表現出的透明度真的讓人吃驚(褒義)。甚至作為一個讀者會有正在閱讀洩露出的內部文件的錯覺,而不像有意公開的決定。儘管有些討論內容比較敏感,但確實有用。

——謝謝!我們確實有意在推出“艱難的決定”時保持透明。

——祝賀你們向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一步!儘管步子邁得不大。好像其他人並沒有把這個威脅當回事,我能理解面對整個問題容易產生抗拒感。一個人來自中國,在中國有家人,遵守中國法律,這些事情並不能消除其來到美國拿到綠卡,給美國造成的威脅。

——在中國、不來自中國,前者容易判斷,但後者很難判斷,而且很容易被視作無根據的歧視。

——確切地說,這確實是歧視,但不是種族主義,比如說你仍然可以僱傭日本開發者,如果中國政局變化,你也可以僱傭中國開發者。不過,聯邦法律禁止藉由源國際的歧視。在美國定居的中國開發者仍然受到中國的控制,我個人對藉由源國籍的歧視是有保留意見的,但另一方面,確保任何形式的重要資料的安全也不能忽視。

——簡直是弱智的政府出臺的弱智政策。

——對於中國僱員來說,如果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經過中國政府管控下的網路,那麼這個決定很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會被共享給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更不用說相關的訪問許可權可能會受到破壞了。

GitLab 由烏克蘭程式設計師 Dmitriy Zaporozhets 和 Valery Sizov 開發,最初由 Ruby 寫成。後來,一些部分用 Go 語言重寫。

作為主流程式碼託管平臺,GitLab 被公認是 GitHub 的競爭對手。GitLab 於 2011 年推出,雖晚於 GitHub,但也贏得了不少開發者使用者。

截至 2018 年 5 月,該公司約有 290 名團隊成員,以及 2000 多名開源貢獻者。最近 GitLab 宣佈獲得 2.68 億 E 輪融資,估值已高達 27.5 億美元。其網站上也公然貼出了預計上市日期: 2020 年 11 月 18 日。

然而,這幾天,GitLab 可謂不斷惹是生非。就在兩週前,GitLab 宣佈變更服務條款,在使用者行為資料分析中引入第三方服務,會將使用者行為資料傳送給第三方進行分析。這一改動在過去一週引發了 Gitlab 使用者和社群開發者的強烈不滿和抗議。以至於 GitLab CEO 不得不親自發布公開信致歉。

GitLab,是誰給了你歧視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勇氣?

在 GitHub 被微軟以 75 億美元收購後,GitLab 順勢推出了從 GitHub 遷移到 GitLab 的工具,當時無論是 Project 還是 Repository 都瞬間迎來了遷移高峰。

GitHub 被微軟收購之後的一段時間,GitLab 曾經口碑高漲,作為“另一個”為程式設計師託管原始碼的地方被更多開發者接納。然而,此次歧視事件發生,它恐怕將徹底失去中國開發者使用者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公告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是當前地緣政治氣候下我們行業中的一種普遍做法。”確實,回顧今年下半年以來開源界的多次紛爭,無不圍繞著一個議題——開源有國界嗎?程式碼有國界嗎?

人們希望得到的答案當然是“沒有國界”,然而現實比較殘酷。從 GitHub 條款被發現受美國法律約束,到 GitHub 無預警斷供受美國貿易制裁國家的開發者,再到如今 GitLab 釋出國家/地區封鎖禁令。種種行徑無不令人嘆息。

如果說被明令禁止的政治性舉措只好令人無奈,那麼這種以可能的政治原因為由而進行的自我限制,又該如何解釋?GitLab 當然有招聘自主權,這樣赤裸裸的表示也足夠坦率。但毫無疑問,其中彰顯出來的仍是歧視。

OSI 頒佈的十條開源定義(The Open Source Definition)中,就有兩條是“非歧視”條款,可見“非歧視”原則在開源世界中佔有的重要地位。其中,第五條是“不歧視任何個人或群體”,所有人都應被賦予做出同樣貢獻的資格。

不如捫心自問一下,各位想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開發者世界?無論如何,限制和歧視絕不是通往最終成功的路徑。

部分內容來自:https://new.qq.com/omn/20191104/20191104A0BDIO00.html

文章轉載自 OSCHINA 社群 []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9358/viewspace-266294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