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前景及需要面臨的創新挑戰---振工鏈

zhengonglian發表於2020-07-03

  工業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上的明珠”,是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同時也是提升國家實力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在人口紅利不斷消散、自動化需求日益增強的背景下,同時隨著人工智慧、5G、工業互聯等新技術的應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發展前景一片藍海 更多資訊盡在振工鏈

  近幾年來,工業機器人相關報導總會表達一種觀點: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整體保持上漲的趨勢。而成果背後,無數企業破土而出,也一定有很多企業落魄消失。從前,我們會對比工業機器人保有量領先的韓國,由此對中國機器人的未來產生巨大的野心,似乎瞬間就可以看到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宏偉發展的情景。

   國內工業機器人密度低於全球水平,自動化提升空間大

  國內工業機器人密度指標較已開發國家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我們重新測算結果,2018年我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64臺、仍低於全球水平,而韓國、日本、德國、美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分別為774臺、327臺、338臺、217臺。與製造業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自動化水平遠低於已開發國家,潛在提升空間仍然巨大 更多資訊盡在振工鏈

   工業機器人同質化嚴重,較小的廠商只能夾縫中求生存

  同質化是指同一大類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效能、外觀甚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漸趨同的現象,在商品同質化基礎上的市場競爭行為稱為“同質化競爭”,可指某個領域存在型別、製作手段、製作流程、傳遞內容大致相同的各類資訊的現象。

  簡而言之,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同質化”就是指市場上的機器人產品在效能、技術等方面十分類似,甚至基本一致。換句話說,各個廠商都在研製產品,實際上核心技術、生產目的都是一樣的,所以市場上的產品雷同,沒有表現突出、具有足夠競爭力的產品 更多資訊盡在振工鏈

  雖然新技術和利好政策每天層出不窮,創新的口號也各有不同,但是反觀機器人的成果,除了一些高校能夠做出一些成果(但是轉化率不高),很多企業基本都是在現有常用技術和成果的基礎上變動,外表大相徑庭,但是其實質相差不大。

  機器人行業產業鏈中,上游是關鍵零部件生產商,減速器、控制系統和伺服系統,基本都被幾家大型廠商佔據,其他較小的廠商只能夾縫中求生存。中游是機器人本體,即機座和執行機構,包括機器手臂、腕部,有些本體還包括行走結構,作為機械傳統和支撐基礎。下游是系統整合商,我國的機器人企業大部分集中在這裡,主要是根據應用場景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整合和軟體二次開發。每一個機器人生產出來之後,必須要經過系統整合,才能投入到下游的汽車、電子、金屬加工等產業,為終端客戶所用。

  以上三個環節缺一不可。但是在我國機器人產業鏈上,國內還沒有太多能提供可靠的減速機等核心部件的企業,產品基本被國外公司壟斷,核心部件需要進口,國內機器人整機制造也沒有議價能力,導致國內機器人制造成本較高;中游方面,本體等核心技術,很多也被外資品牌控制,無法大展拳腳,所以大量企業只能集中在下游,在系統整合上互相競爭。

  技術的不足導致創新能力不足,所謂的機器人企業往往都是靠系統整合來盈利,機器人商都是系統整合商,歸根到底還是在為別人施以方便。

   減少同質化現象,需技術創新

  想要加強國內機器人市場的話語權,技術創新是關鍵。產業鏈不完整,導致國產機器人在高階市場上被邊緣化,最主要原因在產品設計的創新能力方面偏弱,能夠做出機器人本體,基本也是在模擬國外機器人產品,在它們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改進。

  想要獲得話語權,就要進行創新。著力解決核心關鍵技術方面技術優勢不夠明顯的問題。一方面,知名的高校是科研最好的基地,許多高校彙集行業研究精英,但是成果轉化落地困難,企業完全可以與高校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許多資金有限或專業高校資源不多的,也可以與當地一些職業學院合作,作為人才培養、輸送的基地。如今,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學校開設了機器人有關專業,取得了有關成果,企業方面可以多多關注,尋求合作 更多資訊盡在振工鏈

  企業還是應樹立錯位競爭的理念,不妨加強對機器人上游產業的投資,加快核心部件的研發,在機器人產業鏈條上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和核心競爭力。如此,才能有效破解機器人產業低端同質化格局,實現機器人產業的良性發展。

  機器人行業想要解決同質化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創新,避免在下游系統整合商領域畫地為牢,依靠周邊高校合作、中外企業合作以及多年的經驗積累,向中游上游產業鏈靠近。此外,避免扎堆競爭,進行錯位競爭,合力打造良好的行業生態,在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把握好機會和風口,才能剛好的發展工業機器人行業。

  長期看,機器人成長空間存在重大機遇。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智慧+的時代,機器人恰恰是智慧+的巨大平臺,可以支撐製造業、國防安全、生活消費、醫療、教育、交通智慧城市等等方面的發展,而且並不只是簡單的替代,而是一個顛覆和變革。資訊科技和生產技術方面的突破融合使得機器人能夠超越傳統機械裝置的概念,成為一個集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為一體的產品,從而賦予機器人以成長性,帶動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不斷往其它領域擴充延伸,擔當工業互聯體系的核心載體 更多資訊盡在振工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7806/viewspace-270227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