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的特徵和未來是什麼

佚名發表於2016-05-06

  在剛結束不久的 2016年 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GMIC)的全球移動教育論壇上,“網際網路教育獨角獸” 滬江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伏彩瑞(阿諾),應邀發表了 “什麼是真正的網際網路教育” 的主題演講。

  以一個校園 BBS 為起點,滬江依靠網際網路外語教育培訓起家。隨著移動端的興起,早一步完成了移動時代的轉型。2015年10月 滬江完成了 D 輪超過 10 億元的融資,成為估值超 10 億美金的 “網際網路教育 ” 獨角獸企業,並在雙十二期間創造了單日營收 4421 萬的神蹟。

  截至目前,滬江使用者數已達 1.1 億,其中移動端使用者超過 8000 萬,成為線上教育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

  GMIC 之後,36 氪專訪滬江 CEO 阿諾,在線上教育普遍不被看好的當下,深度解讀作為中國最早的網站之一,滬江成功轉型和突圍的秘訣(上篇),以及線上教育行業的特徵和發展趨勢(下篇)。

  本篇為下篇。

  網際網路教育需要 “文火慢燉”

  36 氪:過去幾年,網際網路對教育產業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阿諾:其實教育是一個發展很不充分的行業,不平衡,問題很多。而網際網路這 30年 的特點是什麼呢?是最優秀的企業家都誕生在網際網路領域,我們說一個詞叫 “匯聚天下英才”。

  所以網際網路和教育結合,最大的意義是,從思維到人才,對整個行業的重塑。過去我們說中國製造業是沒有腦子的,都是山寨,但在網際網路行業不一樣,我國網際網路行業在很多層面已經走在了前列。

  這裡有最好人才,最先進的思維。而在教育層面,最激動人心的變化是,透過網路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中國太大了,都不要說北上廣深和偏遠山區的區別,即使在北山廣深,學區房內的孩子和學區外的孩子能一樣嗎,會有各種障礙,網際網路在悄悄改寫著這一切。

  36 氪:您預測未來網際網路對教育產業最可能的改變方向是什麼?

  阿諾:具體的方向我沒想過,才 3年 嘛。教育行業最大的特徵是細分厲害,爆發了 3年,離它成功都還差不知道幾個 3年,教育是需要耐心的事。

  36 氪:說到耐心,在 GMIC 上,關心教育的投資者都在說耐心,這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特性決定的,還是最近大家真的都不看好這個領域了?因為目前的一些挫折,線上教育讓不少創業者害怕了?

  阿諾:我覺得是讓很多想利用教育掘金的教育者害怕了。不會讓真正的創業者害怕。如果創業者覺得兩年搞不好,就成功不了,那他也成功不了。

  我們所說需要耐心是教育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教育行業細分得厲害,一個浪抓住了算不了成功,可能過來一個浪又給你拍回去了,教育本身是一個要文火慢燉的行業。

  教育不是 “偽需求”

  36 氪:在網上,我們說學習,它更多是要靠自己的自律和自覺,人其實是很懶的,所以很難能保證這個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於是很多創業者把教育定義為 “偽需求 “,你怎麼看?

  阿諾:說人性是懶的,我同意。但是這種懶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滬江這 15年,如果評價起來,我認為最大的成就,應該就是這個氛圍。

  這個氛圍難在哪呢,就是你一開始不成氣候的時候,很容易放棄,因為你幹別的事情,成效不好,你讓大家都自我約束,變成比較健康的這種生態,一般是比較難的。相當於風箏沒放上天的時候,你一鬆手就掉下來,反覆掉下來。

  但是一旦你形成這種氛圍,就好像大海,的確大海也會有區域性地區被汙染,但你發現大海是最難汙染的。所以滬江剛創業前後,但凡有人在我們的這個社群上,哪怕只是罵個人,哪怕只是言語不客氣,對不起,一定會有社管上去管你,把你處理了。為此還結下不少樑子,讓很多人不爽。

  你去看國內很多社群,包括各種新聞客戶端後面的評論區都一塌糊塗,沒法看。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價值觀世界觀沒有形成的小孩看了這個 App 會怎麼樣,你會發現整個人就會被工具影響,會把錯的當成對的,這個很不好。

  36 氪:大家通常認為虛擬空間是可以為所欲為的,所以才會覺得靠自律來學習很困難。

  阿諾: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你既然來滬江,滬江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學習的地方那就不能烏煙瘴氣。你必須按照我們的標準來,要不你就別來。因為你不來學習,來我這對我沒有價值。我這 1 個多億的使用者,不是阿貓阿狗,隨便什麼人,而是你一定會有某個東西要學的,既然要學,你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的地方。

  好和壞這個氛圍,你見到好的氛圍不容易壞,你見到壞的氛圍不容易好,這是大家取捨的問題。教育尤其要注意氛圍。

  線上教育出現象級產品?很難

  36 氪:所以基於教育的特性,能不能這麼理解,線上教育領域裡面,出一個瞬間的黑馬是很難的?

  阿諾:兩三年之內或許可以,兩三年之內抓住個細分的需求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把兩三年之內衝出來就定義為成功,這個我持不同態度。

  一般的教育企業,應該是七年左右,線下也是這樣,線上也很難比它省多少時間。也就是七年左右能夠讓一個真正的教育型別的企業趨向成熟。所以說你這個黑馬如果以七年為代表的話,會不少,因為很多細分領域這個需求都沒有飽和。

  36 氪:所以網際網路教育是特別難出現一個現象級的產品的,類似叫車就想到滴滴,外賣就想到美團餓了麼,教育領域很難出一個全民追捧的東西?

  阿諾:真的比較難,其實稍微理性一點的人,或者說在教育行業稍微花點心思的人都會發現,所有所謂的現象級產品,都會具備一些條件,首先大行業出現一個從零開始井噴發展,你比如說前幾年手機銷售是增速,基本上組裝機都能賣得很好,因為大家是換機潮。中國是一個特別巨大的市場,所以這個浪潮,會比別人來得更加嚇人。

  以移動終端為例,手機賣出去了,那 App Store 上的需求就會增長。App Store 是內生在手機裡頭的一個生態,手機在賣出去之前,相應產品是不會激增的。

  所以移動端的浪潮以來,一開始大家都是飢不擇食,內容都很缺,來了就起來。所以很快就能出現所謂的現象級的產品。

  現象級的產品的第二個特徵,就是需求非常的標準和單一。你不管是叫車也好,還是其他的,它基本上就是幹這一件事,我也沒指望幹別的事。

  但是你要說學習這個事,人與人之間的需求都不一樣,完全不一樣,所以它幾乎是沒有辦法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把大家弄一塊。

  教育領域細分的厲害,每一個分出一塊兒,也就小几千萬人。小几千萬人,放到市場上被一家拿到得又多難?而且教育特別看中的是效果,其他領域只要有了,拿電商來說,大部分說賣的別人家的商品。賣出問題來,我只要有個 7 天包退,那就不會賴我平臺什麼事。

  但教育就不行,你的平臺,不管是自己做,還是跟別人合作,基本上不會出現說你放心我賣的內容不會有問題。教育產品的質量沒有三包的說法,它是沒有一個標準的。

  所以我認為所有的追求網際網路教育現象級的這些人,可能本身的訴求就有一定的問題,沒有理解教育的本質。

  線上教育 VS 傳統教育:最終水乳交融是必然

  36 氪:還有一個就是討論最多的就是網際網路教育和傳統教育的關係,也是這兩年吵的很兇的。你覺得未來傳統教育和線上教育,他們是各自佔據這些學習者的一部分時間,還是會有另外的格局?

  阿諾:有爭吵就說明有矛盾,有矛盾就說明有需要,應該說大家在方法方面,沒有一下子就找到非常有效的方法,時間也都還短,所以我覺得這種短期的對抗和對立,每一年都會來一波,還是非常正常的。

  從趨勢看,傳統教育說的最多的就是師資的流失對吧,但很多事情不僅是教育造成的,而是整個社會的發展變革比較快,從而導致了優秀的老師的流失。你看全中國兩個最優秀的老師,一個創辦了新東方,一個創辦了阿里巴巴。那你說這算不算中國教育界最大的兩個損失,本來兩個可以做教育部長的人,結果都出去下海創業了。

  其實每個學校,每一年都有很多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出來。也就是那些最有想法的人,其實都不願意呆在教育行業裡頭,這是傳統教育一個特別大的問題。

  36 氪:那線上教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阿諾:老師本來就應該是這個社會特別聰明的一群人,他們是知識分子,屬於比較前沿、比較優秀的人,這群人都出來了,那教育本身是有滯後的、是有這個問題存在的。從短期來看的話,“搶老師” 現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這只是短期的,或者部分的做法,應該是不能代表整個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真正的網際網路教育並不是說把這些老師從線下爭到線上,而是指我們只需要最優秀的老師,最適合當老師的那一群人。

  從長遠看,這種模式對老師總體數量的需求,不會像現在捉襟見肘,不會因為一些老師的流失就會造成很大的一個不平衡。恰恰相反,教育的形式進行了新的變革,它用更大的整個網際網路發展的成果,來滿足更多的人的胃口。

  傳統教育一般就是一個人對幾個人,在網際網路時代,它是一個人對數不清的人。科技的進步、效能的提升就是能實現這一切。等這一切成熟了,傳統教育也會擁抱網際網路教育,這個趨勢是一定的。

  36 氪:很多人關注這個時間到底需要多久?

  阿諾:這個時間少則五年八年,多則十幾二十年,這個過程少不了。所以網際網路教育應該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頭,用比較市場化的方式決定,因為市場,你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經營。這跟傳統教育區別很大,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楚河漢界。

  楚河漢界還是有個界,但最終他們之間一定是彼此需要的,到那個時候水乳交融是必然的。

  線上教育也會是 BAT 的天下嗎?

  36 氪:今年年 初的時候,騰訊投了新東方的網校,其他領域 BAT 三分天下的趨勢好像越來越明顯,你覺得在網際網路教育未來也是這種格局嗎?

  阿諾:剛才說了,教育的特點是慢。沒有網際網路教育這麼慢的,所以這個挺難的。實際上大家都參與進來了,都參與進來之後,發現這比電商難做多了,這個難度可能比想象得更大。

  如果說大佬們都把其他的事情放下來,都做教育,這是中國之福。但是大家都有很多的事情要解決,教育本身就是逆商業而存在。所以如果說大家真的願意轉型,放棄商業只做教育的話,真是中國之福。

  36 氪:理想很豐滿?

  阿諾:你站在人家的立場上,不應該這麼幹啊也。中國的商業、尤其是網際網路產業尚在發展,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家的春天才剛剛到來,網際網路 + 定為國策才剛剛開始,機會一大把,沒幾個人能受的了網際網路教育的慢。

  36 氪:所以更多還是要靠自己?滬江 D 輪融資之後,當時的規劃是要建一個整體的教育產業鏈,這方面的具體的工作有哪些?

  阿諾:除了剛才說到的平臺搭建和縱向延伸,我們還做了很多其他的,包括對創業者福利的這些,此外,我們還有專門的基金,投了很多專案,只是這些專案還沒有完全公佈。

  所以我們最近有很多好的專案找過來,希望能夠找到滬江資金的支援、品牌的支援、使用者數量的支援,然後是運營工具、商業轉換的支援,其實它是完整的一套,就是一般的資金財富投資的領域,所以我們正式構建這個機制的路上。

  新興板夭折,影響不了好企業

  36 氪:去年D 輪融資之後大家都很關注滬江什麼時候上市,然後戰略新興板給砍掉了。這對滬江有什麼影響麼?滬江和資本市場的關係是怎樣的?

  阿諾:資本其實就是火箭的助推器,創業者就是那個火箭頭。火箭頭最重要的是上天,最重要的是大家衝到那個價值。但是它要想上天,它需要各個方面的支援,其中特別少不了的是助推。

  那麼資本就是這樣,大家一定要認清那個關係,你既不要指望你這個資本成為你的大腦,成為你整個火箭,成為衛星核心,你也不要以為你可以靠一點點的其他的力量,輕鬆去上天,大家彼此之間是這樣的關係。

  這個沒有什麼可避諱的,我們非常感謝各路對教育看好的、也更有耐心的資本,不管是對於滬江的關注,還是對整個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關注。

  36 氪:火箭頭管飛到哪兒,助推器管飛多高。

  阿諾:我們常開玩笑說,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很多都得感謝國際資本,沒有國際資本早期的認知和理解,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發展不起來。

  但是現在國內的資本實力強了以後,這個格局會有所改變,現在也是一樣,這幾年的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其實也離不開資本的關注。

  但是將來的情況也可能會發生改變,一般的資本,對它的幫助不見得太大,但是你不能磨滅了這個過程。所以資本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回報,這是他們自身的一個需求。

  你要做好這個時間節點,讓更多的人都能成功,而不是所有人都為誰去做犧牲,這是一個平衡的關係,對任何人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會。

  36 氪:所以像新興板的這個事情對企業來說是個不好的事?

  阿諾:新興板的砍掉會給所有投機的企業帶來問題,但是不會給好企業帶來任何影響,因為首先中國的資本市場,進入一個快速調整的階段,新興板的推出,和新興板的夭折,也只說明瞭這些方法在調整,而不是方向在調整。

  如果一家企業非要靠著借什麼板上市的話,那上市之後怎麼過。上市之後的苦日子才開始,這是很多上了市的人講的話,既然這樣,火急火燎幹什麼呢?

  我算比較理智的,看的比較淡,沒有不去強求,如果有,為什麼要拒絕呢?因為曉得自己的實力,我很早就堅信,網際網路教育就是人類教育的未來。

  我們身在這個時代,的確是教育變革最好的時代。說不定經過我們的努力,透過網際網路真的能夠讓教育變得更加簡單、更加公平、更加快樂。所以如果能夠在未來的五年十年,哪怕是二十年實現這個願景,我都會覺得此生無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