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羽毛球價格為何瘋漲?

freedragon發表於2024-08-27

2024年,茅臺的價格走勢開始顛簸的同時,另外一種原本很平民化的休閒消費品,卻開始價格猛漲。什麼消費品?羽毛球。

漲成什麼樣子了?我們借用財聯社的一組採訪資料來看。財聯社拿到的青島卓恆體育用品店1月和7月的兩份報價單顯示,尤尼克斯、李寧、亞獅龍這些頭部羽毛球廠商的不少型號產品,半年內漲幅都在30%~50%之間。其中羽毛球巨頭尤尼克斯的一款著名訓練球AS9,在1月份售價還是一筒12個賣100塊,7月售價就上調到了150塊錢。尤尼克斯的某些比賽用球,每筒價格直接衝上400塊了。

羽毛球貴還不算,還斷貨,很多經銷商、羽毛球俱樂部紛紛囤貨,普通人想買都買不到。所以隨著羽毛球價格水漲船高,不少地方的羽毛球愛好者已經開始節約用球了。以前打一場球要耗費五六隻新球,球上只要斷了一根羽毛就棄之不用,但現在要打到斷三四根才捨得扔,還有人開始把房樑上的舊羽毛球也掃下來再用一遍了。

進到7月,中文網際網路上更是出現了不少消費端的哀嘆型熱搜,比如“羽毛球貴如黃金”、“月薪2萬打不起羽毛球”、“羽毛球成為新型理財產品”等等。

羽毛球不在中國這個工業狂魔的產業陣列裡嗎?在。中國就是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產國。那是生產羽毛球的原材料不在中國的產能體系裡嗎?也在。羽毛球的主要原材料是鵝或鴨子翅膀上的翎毛,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鵝毛生產國。

那就奇怪了,鵝鴨又不像飛天茅臺那樣限產,為什麼羽毛球身在中國這個主產區,還會瘋狂漲價?

需求端:羽毛球運動的普及

需求端給出的原因很合理:羽毛球運動在中國越來越普及、消費市場也就越來越大了。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的統計資料,中國羽毛球參與人口達到了2.5億,已經是中國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

你可能知道,在你身邊的職場和組織裡,羽毛球經常被稱作“單位團建第一球”,是工會和團隊調劑員工身心的常用運動;在我們的業餘生活中呢,羽毛球還有一個江湖身份,它被稱作“體育界三毒之一”,跟騎車和跑步並列,來形容它們又上癮、又燒錢。

羽毛球這麼平民的運動為什麼也燒錢?原因跟騎車和跑步差不多。新一代的羽毛球玩家也不滿足於在空地上打野球了。大家打球都得租個沒有風吹日曬的室內場館,買只過得去的碳素球拍,拉根高彈的羽毛球線,再買雙防滑耐磨的羽毛球鞋,再買一兩身配得上球鞋的羽毛球服,再買個配得上前面種種的羽毛球包,等再把什麼緩震膜、護腕護膝都配齊,最早買入的裝備又該升級換代了。

這批需求裡,羽毛球當然是換代速度最快的耗材。有份報告叫《2023年中國羽毛球產銷現狀及市場規模》,裡面說,2023年中國羽毛球產銷總規模高達79.745億元,比2020年上漲了13.13%。

北京的有些羽毛球場館和培訓方還找到了另一個理由:2021年,北京把羽毛球納入了中考的現場考試範疇,這也讓北京的青少年們開始打羽毛球。

供給端:豬週期的影響

再切換到供給端,我查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原因:羽毛球漲價,是被豬週期給影響的。

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邏輯。

首先,市場上最常用的羽毛球,要用到的羽毛主要來自鴨和鵝。一般來說,鵝鴨翅膀尖上從外到內的第四到第十根羽毛最適合做羽毛球的,它們被叫做刀翎毛。尤尼克斯還劇透過一個好玩的資訊,說其實第十根往後的羽毛也能用,叫做窩翎毛。但窩翎毛做出來的羽毛球不能賣給亞洲玩家,會被嫌棄,只能賣給美國人。

同樣是刀翎毛,鵝毛又比鴨毛的質量更好,因為鵝翎管堅硬直挺,抗打耐用,下落速度也符合標準,相比之下,鴨翎毛的翎管太細,很容易被打彎,對應的羽毛球,質量和價格也就更平民一些。

一隻鴨鵝兩隻翅膀加起來可以提供14片刀翎。但左右兩個翅膀的彎曲方向是相反,不同側的羽毛還不能夠用到一個球上。一顆球需要16片刀翎,得用兩三隻鴨或鵝的同側翅膀才能做出一個合格的羽毛球。

市場上的羽毛球通常按筒賣,一筒球12個,也就是需要192片刀翎毛。如果再加上損耗,相當於需要20只鴨鵝來提供刀翎毛。

20只鴨鵝一筒球,聽上去不多,但是在實際的上游供應端,過去幾年原材料供應卻越來越不足。

因為儘管中國有上億人對羽毛球有需求,但中國傳統的水禽養殖業卻不是為了羽毛球行業而存在的,中國人養鴨養鵝,初衷是為了吃肉。只不過在把鴨鵝當肉賣的同時,順帶把羽毛和羽絨賣出去。羽毛可以賣給羽毛球廠商和做靠墊、沙發的廠商,羽絨可以賣給羽絨服廠商。但羽毛和羽絨產量多少,要由鵝鴨肉的產量多少來決定。鴨鵝肉的產量多少,又要由市場需求來決定。

而過去幾年,中國市場對鴨鵝肉的需求量是下降的。原因是,在中國上一輪的豬週期裡,2020年到2023年生豬的出欄量逐年飆升,從5.2億頭上漲到了7.2億頭。供給充裕了,豬肉價格隨之下降,最低甚至到過每公斤11塊錢。國內生豬養殖行業從2023年1月份也進入了虧損狀態,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逐漸緩解。

豬肉一便宜,自然就替代其它肉類,搶佔了市場上相當大一部分的肉類需求。所以同樣在2020到2023年,中國商品肉鴨出欄量從46.83億隻下降到了42.18億隻,商品鵝從6.39億隻下降到5.15億隻。屠宰場不敢宰鴨宰鵝,鴨鵝養殖戶也轉行幹別的去了。

豬肉能替代鴨鵝肉,但豬毛可沒法替代鴨鵝毛啊。所以,羽絨和羽毛球行業的原材料收購價格一路上漲,到了2024年7月,央視經濟資訊聯播採訪到的一家安徽羽毛球廠說,它收購的一級鵝毛,每根從23年的4毛錢上漲到了6毛5,漲幅60%。

除了豬,鴨和鵝自己也在耽誤刀翎毛的供應量。

這麼說是因為,製作羽毛球所需的刀翎毛,也有所謂的“合格出欄週期”。但近五年來養殖技術的進步,使得肉鵝肉鴨的養殖週期越來越短,比如有一種很主流的肉鴨叫白羽肉鴨,養個35~40天就能出欄,都還沒有來得及長出適合羽毛球的刀翎毛。而以前適合用來製作羽毛球的刀翎毛,主要來自另一個名叫長日齡肉鴨的品種,要養殖超過50天才能出欄。養殖戶們一看成本,都紛紛轉投白羽肉鴨了。

體育行業有統計資料說,2019年,中國可以製作羽毛球的肉鴨出欄量是20億隻,到了2023年就只有12億隻了,降幅達到40%。

所以,刀翎毛和肉鴨肉鵝的“出欄週期”不同步,這也讓合格的刀翎毛變得更少更貴了。

漲價背後的產業生態聯動

這件事的好玩之處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巨大產業生態的聯動。你肯定有印象,前幾年消費行業的一個段子:“羊毛出在狗身上,但由豬買單。”具體落到生活裡,就是外賣吃掉了泡麵的市場,微信和移動支付吃掉了口香糖的市場。而2024年的體育休閒市場上,羽毛球行業似乎也成了一隻為別的行業變化買單的“豬”。

不過,漲價對我們畢竟不是好事。它會有解嗎?還是說以後我們普通人類就日漸打不起羽毛球了呢?

還是有解的。2024年上半年以來,豬週期逐漸走向了價格上行期,豬對鵝鴨肉的替代效應有望結束,肉鴨肉鵝的養殖規模也有望回升。另外,這次羽毛球漲價之後,難說不會有創業者和產業資本專門為了刀翎毛而養鴨養鵝。

換個角度再看,藉助這次羽毛球漲價潮,“新質生產力”沒準會推動行業的升級。大概在七八年前,有家名叫維克多的頭部羽毛球廠商,向市場釋出了一種新材料的人造羽毛球。這種人造羽毛球名叫“碳音”,主要材料是碳纖維毛杆和人造不分叉毛片,它打起來質量和手感介乎鵝毛球和鴨毛球之間。

我查了下碳音球在京東上的價格,大概摺合每隻12塊錢。在以前,這個價錢是被羽毛球愛好者們唾棄的,覺得它價效比不高。但現在真羽毛球一漲價,碳音球突然在小紅書上有了新名字,被叫做“錢包救星”。

而在中國的體育用品行業裡,也有廠商開始放風說,自己此前已經研發出人造羽毛球了,只不過因為成本問題一直沒有推向市場。這次在羽毛球漲價大潮裡,準備要把國產人造球推上市。

羽毛球畢竟也在健康強國和體育強國的大趨勢裡。它會因為這輪漲價潮,而脫離肉鴨肉鵝行業的附屬命運,擴充出自己的獨立產業鏈嗎?這事我們也可以小小期待一下。

你打羽毛球嗎?請教你兩個問題:

·
第一,為什麼行業裡說,鵝鴨左邊翅膀的刀翎毛製作出來的羽毛球,要比右邊翅膀刀翎毛製造的羽毛球更好?
·
第二,羽毛球球頭上往往會纏有一條細細的、紅、藍、綠色的不同膠帶,它代表什麼意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