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裁員,馬雲上熱搜:人到中年,人生的荒年與豐年

CDA資料分析師發表於2020-01-13

作者 | 唐一
來源 | 富書(ID:kolfrc)

1

人到中年

人生半坡

前幾天,馬雲的一句話上了熱搜。

這次不再是馬氏勵志雞湯,而是傳言馬雲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發出的金句:

未來每年將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很多網友都感嘆:馬老師真是語言天才,第一次聽到有人可以把裁員說的那麼冠冕堂皇。

羅振宇說的好:“職場中最大的謊言,就是老闆對員工說: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現代職場關係的本質,其實是利益交換。

很多公司把“忠誠度教育”作為新人的第一課,反覆灌輸“你要把公司當成家”“沒有忠誠度的人,是得不到重用的”。

可是,你若真的相信這些,你就輸了。

現實是,你為公司工作6年,公司解僱你只需要6分鐘。

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已有不少知名企業宣佈裁員、縮招。

僅僅1月份,就有許多人丟掉的飯碗:

1月9日,美國醫藥巨頭輝瑞宣佈關閉兩家工廠,涉及1700名員工;

1月10日,福特汽車宣佈在歐洲裁員數千人;

1月10日,捷豹路虎在英國裁員5000人;

1月18日,特斯拉宣佈裁員7%,約3150人…

image

每次裁員,35歲左右的職場人都心驚膽戰,因為年紀一大,他們就成為別人口中“貴、懶、油、慫”的代表,最容易成為裁員的物件。

“35歲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每當此時,總會有人給這些35歲的職場人提意見:要多學習新知識,要不斷提升自己…

不少人確實也這麼做了,花了不少錢去考證、上網課、培訓…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生活並沒有變好,生活依然岌岌可危,這是什麼回事?

因為,關於“35歲中年危機”,很多人連最基本的事實也沒弄清。

2

35歲中年危機

本質是什麼?

為什麼我說,靠學習新知識來度過 “35歲中年危機”,其實是“正確的廢話”?

我們先來思考一下,如果真的想要透過學習新的知識來度過中年危機,要滿足哪些條件?

首先,你要有時間和精力學習;

其次,你還要保證自己學得進去,而不是書本攤開,每個字都懂,但連在一起就不知道說啥了;

接著,你學到的新知識,能被你用在職場上,為公司創造價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透過學習新知識給自己帶來的收入提升,能夠覆蓋掉你不斷增加的生活支出。

image

一個又一個假設,如果都想實現,這個機率也未必有點太低了,是吧?

人到中年,無論是精力和記憶力都大幅衰退,想要在短時間內學會一門新的知識,無疑是難於登天;

你一邊要應付繁重的工作,另一邊還要照顧家人,能用於學習的時間實在太少了。

哪怕你學到了新的知識,收入因此提高,但能解決你生活的支出嗎?

舉個例子,你年薪30萬,知識更新,工資漲了20%(這已經很高了),一年也就多了6萬。

但你買個房子,買個車,每個月要還好幾萬;養個孩子,一個什麼補習班就要過萬…多了這6萬,到底能做成什麼事?

更不用說,你為了學習付出的錢和時間,這也是不小的數目。

要是真有收穫那還好,萬一到最後錢和時間都花了,沒學到啥,或者學到了也沒賺到錢,那怎麼辦?

所以,解決中年危機的關鍵,並不在於你到底學不學到新東西,因為中年危機,壓根和技術、知識沒有關係。

所謂中年危機,本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生活成本遠大於預期收入。

從這個角度看,中年人的危機,其實是從家庭內部開始的。

在你25歲時,老婆說要買輛車,你咬咬牙,好的我這就買;

到你30歲時,孩子準備讀書,你又開始東拼西湊,好的我買套學區房;

到了32歲,爸媽說要更好的養老條件,你說好的,我多賺點錢養你們。

在人生前半部分,你一直採取一種非常激進的辦法來滿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多賺錢。

但到了你35歲,如果還是採用這種激進的辦法,勢必會撞得頭破血流。

image

收入和崗位是有天花板的,不少人在35歲之前,收入逐年遞增,那時候還能買買買;

但到了35歲,收入停滯下來,但家人的需求是不會停滯的。

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老人的養老費…通通都是錢,一年花得比一年多。

這麼一來,哪怕你技術再好、賺得再多,你每個月依然會處在極度焦慮之中。

這個時候,多賺錢不是重點,少花錢才是重點。

4

度過中年危機

是一個家庭的事情

所以,所謂的學習新的知識,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要想真正解決“中年危機”,根本和技術無關,必須從戰略高度來解決。

度過中年危機,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更是一個家庭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開源節流:

怎麼開源?

老婆出去工作,多一份收入;

有點錢就不要急著花出去,看看周圍有沒有合適的投資機會;如果沒有,就交給專業機構打理,成功率會高很多。

image

怎麼節流?

孩子不必要的補習班、興趣班都可以停了,有空就自己輔導,自己輔導不了就多陪孩子玩玩。

父母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況且也沒誰敢說不上輔導班的孩子就不能成才。

少點在外面吃飯,多在家裡做,健康衛生還省錢;不要請保姆,有什麼家務自己做;不必要的化妝品、奢侈品不要買;

一年一次的國外遊,可以改成國內遊,或者開車周邊縣市走走就算了,有心的話去哪裡都是風景,無心的話去到南極也是玩手機;

車釐子什麼的可以少吃,貴得要命,營養價值其實和蘋果差不多,還不如多吃幾個蘋果;

要督促父母多運動、飲食健康、多去體檢,各種醫保社保要交全,慎防老人跑去買什麼保健品。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說得好:

真正解決中年危機,靠的是家庭,靠的是媳婦的收入和支援,是父母的養老儲備和義務勞動,是孩子的成長和回饋,是家庭的理解和包容。和技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4

度過中年危機

這三點啟示,你必須知道

image

除了要發動整個家庭,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過自己那關。要想度過中年危機,你就必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

所以,你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 不要矯情、接受現實,人總是會走下坡路的

知乎有一個點贊近8K的回答,我是非常贊同的,它是這麼說的:

“90%的職業,年齡增大後都沒前途。沒前途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宿命,有前途的人也用不著等到老。”

不要以為在北上廣深賺個幾萬一個月就叫成功人士,說難聽點,你連成功的邊都沒捱到,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幻覺。

之前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在北京有房有車有過百萬存款,應該比99.9%的人都厲害了吧?

但疾病襲來,他的岳父短短29天就去世,他花光存款甚至決定賣房,照樣感到深深的無力感。

中年危機,其實是不少人的自我矯情,你跑去問問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像保安、清潔工、外賣員等,問他們有沒有中年危機,他們準會笑你。

因為生活從來都沒有對他們輕鬆過,每一天都是“危機”,不用等到中年。

想明白了這一點,你就能拋棄掉不少不必要的幻想,懂得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 過得了好日子,也要過得了壞日子

很多人面對中年危機,之所以會痛苦,不是因為收入不再增長,而是受不了這種落差。

開慣了賓士,就不能忍受大眾;

住慣了120平的房子,就不能住60平米;

賺夠了年薪50萬,就不能忍受一個月只領1萬。

image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眾依舊是好車,60平米已經很大了,一個月1萬已經不少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差。

過得了好日子,也忍受得了普通日子,能忍受住這樣的心理落差,才能在未來東山再起。

就像褚時健,當年當玉溪菸廠的廠長,風風光光,什麼大場面沒見過?

但人生的挫折說來就來,蹲大牢、女兒自殺,直到74歲他才保釋出獄。

出獄後,他沒有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之中,包下荒山種橙子,所有事情親力親為,最後種出了“褚橙”,事業又達到了巔峰。

第三、和自己和解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這麼說:

後來我才知道,生命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成捱了錘的牛一樣。

可惜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這一點。

只要滿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賺再多的錢,也不一定能保證你過上幸福的生活。

馬雲身為首富,說自己不如賺91塊錢工資時快樂;王健林坐擁上千億資產,卻唱著《一無所有》。

或許他們是在開玩笑,但你也必須知道,人到中年,是時候和自己和解了。

賺更多的錢,不再是你生活的第一要務,真正的和解,是如何成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用最真誠的態度去對待自己、對待生活。

image

正如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所說:

以後我要真誠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爾一樣思辨,像堂吉柯德一樣攻擊風車。

無論寫詩或是做愛,都要以極大的真誠完成。

眼前就是羅德島,我就在這裡跳躍——我這麼做什麼都不為,這就是存在本身。

人這一輩子,本來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危機中度過的,中年的危機又算得了什麼,熬過去了,照樣是一條好漢。

你怎麼看待你的生活,你就能過上什麼生活,面對35歲中年危機,你要如何決策,完全由你決定。

正如創業“聖經”《創業維艱》所言:

“一個人是英雄還是懦夫,由行動決定;而怎麼行動,由他的內心決定。”

ima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