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好顧問和好老師:激發思考

freeasy發表於2022-05-21

今天解釋下學到的另一個知識,更準確地說,實際是溫習到的一箇舊知識。怎麼給方案,怎麼當老師。

當我作為諮詢顧問,做需求調研,使用者說我們有這麼一個問題,剛說出來一兩句話,很多時候我馬上就會說,哦,是這個問題,這個瞭解了,沒問題,這個是這麼解決的,或者說,嗯,好的,我馬上寫個方案給你。

當我的同事有一些困惑,來問我時,他剛一提他的問題,我馬上就會說,哦,這個,這個應該是這樣的,或者說我建議這樣這樣。

嗯,以上好似就是資深顧問應該有的樣子。一眼識破問題,一語道破天機。

但,實際上,可能,不夠好,或者說,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有更好的方式。


從顧問這件事情上來講,你快速給方案出來,很好,但也會帶來負面效應。

第一,使用者有問題,表面是與你經驗中的那個問題一樣的,但深入來看,你就會發現,必然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

第二,使用者說的是a,但可能是他表達問題不準確,或者他理解問題不準確,實際應該是b,你得到的是錯誤的資訊,並且,在他未深入思考的情況下,你的直給方案也可能直接就得到了他的草率的認可;

第三,因為沒有充分溝通,可能他在層次1,你的方案在層次3,或者反之。誤以為是一致的,實際上可能你給的太少或者太多。特別是,我們往往會將給出一個層次3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層次1的問題當作是我們水平高的表現,是直指根源,給了使用者一個更深入、更全面乃至更前瞻的一個方案。但在對方沒有好好認真思考和理解的情況下,很可能,就相當於給了3歲小孩一個真手機當玩具手機玩。

總結起來說,直給,好似溝透過程很順暢、很快捷,使用者很滿意,顧問這麼快get到他的點,解決了他的問題,好。

但重要的轉折點來了:最終評價是什麼?最終價值體現在哪裡?

並不是在給方案那一刻,而是在方案落地後,使用者實際使用,確實解決了他的問題。

為了更大機率上的最終的價值實現更完美,需求調研和討論可能就不能那麼急。你要屏住將你心裡的答案脫口而出的想法,記住問5w和5個why,走一遍,至少視情況,或多或少走一程。這會讓你們更好的達成一致,也會讓使用者更好的思考,透過他的思考,他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深入,他也會反過來更好的理解你的方案的價值,最終達成最好的效果。

當然,這個過程中,對顧問也提出了另一個挑戰,不要讓情況變得,使用者以為你是個沒有經驗,啥都不懂的顧問,或者讓使用者開始不耐煩,怎麼這麼小的事,要這麼糾來糾去的。在這個過程中,得利用你的顧問技巧,讓對方理解你所題問題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類似的,作為coach也好,mentor也罷,核心是什麼? 怎樣算是一個好的老師

方案快給很爽快,是好老師麼?不一定,我想大家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道理,但我很多時候,實際上並沒有做到。

再進一步說,漁是什麼,方法?所以告知方法就對了?

也不全是,老外有一個詞叫“reflect、reflection”,我覺得就是主動思考,自我反思的意思。 促進對方的reflection,才是核心

所以,同樣的,即使你知道答案,也不應該直接說出來。問,繼續問,你覺得為什麼會是這樣,你怎麼考慮的,你自己的答案是什麼,你覺得你的方案怎麼樣,不夠好是不是,那你覺得你的方案又有什麼問題,你覺得。。。 激發其一層一層的思考,讓其自己挖掘、挖掘,最終自己找到答案,這樣對他來講,可能才是最深刻的,也是對他最有利的。並且長此以往,形成正確的思考習慣和mindset。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每次你都這麼回答人家。人家會不會慢慢的就不來找你了。“咳,還是不要去問他了,到時候肯定是一連串問題,就是不給答案,除非到你山窮水盡的時候。好煩啊,還不如自己問自己,或者找個爽快點的人問”。或者是“呸,這個老傢伙,又在那裡端架子,裝模作樣,搞得好似多高深莫測,直接給個答案不就完了麼,有這麼複雜麼。我只是想問今天中午吃牛肉拉麵還是豚骨拉麵而已”。哈哈。

有些道理,知道,但實際發生時,又容易用第一直覺方式去處理。還是要像這樣,不斷溫習,提醒,實踐,改善。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497817/viewspace-28959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