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語音爬天井

jrwaican發表於2022-01-24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隨著技術的升級、消費者需求的爆發以及大環境的變好,智慧語音行業的發展愈發如火如荼,智慧語音也在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以輸入方式為例,語音輸入已經超越拼音輸入和手寫輸入,成為當下主流輸入方式。

另外,智慧語音助手也逐漸成為了智慧手機的“標配”,據Strategy Analytics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銷售的智慧手機中已經有47.7%配置了人工智慧語音助手。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少企業紛紛投身其中,試圖分走一杯羹。隨著各方的入局,整個智慧語音行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據《2020—2021中國語音產業發展白皮書》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智慧語音市場規模達到217億元,同比增長了31%,2021年可達到285億元,同比增長44%。

“枷鎖”纏身

儘管智慧語音前景廣闊,但前行之路並非坦途,仍有一些問題橫亙眼前,不少智慧語音賽道的玩家都被拖慢了腳步。

首先,關鍵核心技術仍待突破。智慧語音指的是以語言識別技術為開端,實現人與機器以語言為紐帶的通訊,包括語音識別技術和語言合成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語音識別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據悉,目前的語音識別主流廠商主要使用端到端演算法,在理想實驗環境下語音識別準確率可高達99%以上。

但是語音識別在現實中所應用的環境要比實驗室環境複雜的多,噪音、方言、口音、口語的簡略性等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語音識別的準確性產生影響。另外,智慧語音還面臨著聲紋識別不穩定、語音識別的魯棒性、訓練場景的長尾性等諸多挑戰。

其次,盈利不夠理想,虧損現象仍然存在。智慧語音的最關鍵因素是技術,而技術的發展又需要長時期的研發投入,因此高投入的研發費用也對企業的盈利狀況提出了挑戰。除了一些頭部企業如科大訊飛之外,仍有不少企業還處於虧損狀態。以智慧語音行業的獨角獸企業雲知聲為例,據相關資料顯示,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雲知聲的淨虧損分別為1.77億元、2.29億元、3.17億元以及1.1億元。

最後,激烈的行業競爭也不容忽視。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入口以及人工智慧三大核心基礎技術之一的智慧語音,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隨著人工智慧浪潮的來襲,不少企業都紛紛加碼人工智慧領域,其中智慧語音行業的廣闊前景也引得各方紛紛佈局。除了科大訊飛、捷通華聲等智慧語音科技企業之外,阿里、百度、騰訊、搜狗、蘋果、谷歌等國內外巨頭都在智慧語音領域有所佈局。

破局勢在必行

面對這些挑戰,智慧語音領域的參與者們也從多方著手,尋求破局之道。

在技術方面,持續加碼技術研發,築高技術護城河。眾多周知,技術始終是人工智慧領域參與者的立身之本,智慧語音行業也不例外。無論是出於提升自身實力的考量,還是鞏固當前地位、拉開同其他玩家間差距的考慮,智慧語音行業的玩家們絲毫不吝於技術的研發投入。

以科大訊飛為例,據歷年的財報資料顯示,科大訊飛2019年研發投入為21.43億元,同比增長了20.91%;科大訊飛2020年的研發投入費用為24.2億元,同比增加了12.73%;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費用為20.22億元。

儘管尚未擺脫虧損局面,但云知聲在研發投入方面也毫不手軟。相關資料顯示,從2017至2019年以及2020上半年,雲知聲的研發投入分別為9999.83萬元、1.53億元、2.58億元以及9242.94萬元,佔同期的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63.55%、77.62%、117.78%以及109.14%。

從場景來說,拓寬應用場景也成為了各方心照不宣的選擇。消費級市場和企業級市場的雙雙爆發,助推了智慧語音的發展,智慧語音市場也實現了快速擴容,現如今智慧語音的應用場景也逐步拓寬至教育、汽車、家居、醫療等諸多場景,智慧語音和這些場景相結合也成為了主流發展方向。比如,科大訊飛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城市等領域均有佈局。

現如今,我國智慧語音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市場格局。據德勤釋出的相關資料顯示,科大訊飛憑藉60%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以阿里、百度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佔據了20%的市場份額;捷通華聲、智臻智慧、思必馳、雲知聲等其他智慧語音企業的總體市場份額小於20%。

科大訊飛多點開花

在智慧語音領域深耕已久的科大訊飛,不僅具有先發優勢,在技術研發方面也有著深厚的積累。據智慧芽的最新資料顯示,科大訊飛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3234件已公開的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約佔64.97%。而科大訊飛之所以能夠穩居行業第一,除了擁有先發和技術優勢外,與其採取的戰略不無關係。

一是,在B端C端同時發力。早在2018年科大訊飛就開始實行To B+To C的雙輪驅動戰略,在B端市場和C端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智慧教育為例,面向B端,科大訊飛打造了智慧考試、智慧課堂、智慧校園等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相關資料顯示,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產品已在全國 32 個省級行政區應用,覆蓋了5萬餘所學校,累計為超過1億的師生提供教學服務。

面向C端方面,科大訊飛推出了包含個性化學習手冊的智學和教育智慧硬體產品。其中個性化學習手冊能夠以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為依託,通過分析學生的日常學業,為學生制定專屬的個性化學習資源和路徑規劃服務。另外,科大訊飛也已經陸續推出AI學習機、翻譯機、掃描筆等諸多教育硬體產品,並頻頻獲得消費者青睞。據今年的618戰報顯示,科大訊飛的AI學習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06%。

二是,持續推動“平臺+賽道”戰略的落地。在平臺方面,科大訊飛打造了以智慧語音和人機互動為核心的人工智慧開放平臺-訊飛開放平臺,旨在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訊飛開放平臺已開放了449項AI產品及能力,聚集了超過293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超過137萬,AI大學堂學員總量達67萬,連結超過420萬的生態夥伴。

在堅持開放平臺的同時,科大訊飛也在進行多賽道佈局。比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汽車等等,而多賽道佈局也有助於科大訊飛開啟增量空間。財報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業務實現收入17.31億元,同比增長了31.48%;智慧城市業務實現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了43.3%;智慧汽車領域實現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了74.31%;智慧醫療收入為1億元,同比增長了34.21%。

百度阿里瞄準C端

網際網路巨頭的嗅覺向來靈敏,風口爆發之地往往也是網際網路巨頭的聚集之處,智慧語音行業也不例外,百度、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參與其中,佈局智慧語音領域。與其他參與者不同,網際網路巨頭大多選擇從C端切入,而其之所以會做出此種選擇,也自有其邏輯。

其一,消費級市場爆發。智慧語音的市場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級市場,包含智慧生活、智慧家居、智慧辦公、智慧駕駛等諸多領域;另一類則是服務於特定場景的企業級市場,如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等。隨著技術的升級和消費者理念的轉變,消費級市場迎來快速增長。以智慧語音助手為例,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智慧語音助手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41.1億元;2021年規模將達到337.5億元。

其二,消費者市場的受眾分佈較為分散,網際網路巨頭在渠道和使用者方面的優勢明顯。在使用者方面,網際網路巨頭本身就擁有著龐大的使用者資源,可以說是自帶流量加持。在渠道方面,百度的搜尋平臺和阿里的淘系平臺均能夠在更大範圍內觸及廣大的消費者群體。而百度和阿里從C端切入智慧語音行業,也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其優勢。

其三,在技術和資料方面也有著深厚的積累。阿里和百度都在AI領域深耕已久,擁有著深厚的技術沉澱。以百度為例,AI是其核心戰略之一,早在2010年百度就開始了關於智慧語音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另外,百度和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還能發揮其多年累積下來的使用者資料,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打造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C端產品。

雲知聲另闢蹊徑

雲知聲雖然是智慧語音行業的獨角獸企業,但與行業龍頭相比還是相差不少。隨著百度、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入局智慧語音領域,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雲知聲的發展空間也受到進一步壓縮。面對此種情況,雲知聲採取了不一樣的發展路徑。

其一,雲知聲確定了“雲-端-芯”的發展路線,打造生態閉環。2014年,雲知率先提出了“雲-端-芯”的“全棧”佈局產品戰略,其中“雲”負責解決終端智慧化問題,“端”負責解決AI應用場景化問題,“晶片”可加速AI應用的落地。以晶片製造為例,早在2015年雲知聲就啟動了造芯計劃,並陸續推出“雨燕”、“雪豹”、“蜂鳥”系列等晶片。據瞭解,“雨燕”和“蜂鳥”系列晶片已經實現了量產。

其二,專注垂類領域。在眾多細分領域中,雲知聲選擇了智慧物聯和智慧醫療這兩個垂直行業。一方面,智慧語音和行業深度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深耕垂類行業能夠提升企業在該行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企業佈局細分領域越多,所要面對的競爭也就越多,專注垂類領域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開同其他企業的競爭。

無論是科大訊飛,還是百度阿里,亦或是雲知聲,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煩惱,倘若企業能夠抗住壓力越過瓶頸,其實力也將更上一層樓。歸根究底,智慧語音比拼的還是技術,誰能率先攻克技術難關,誰就能佔據主動權。至於智慧語音的未來會走向何方,時間會給出答案。

文/金融外參,ID:jrwaican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1323/viewspace-285376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