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系統要自研還是採購?這篇文章告訴你

環音儀資料發表於2021-12-31

首先說一下目前市面上的BI工具都有哪些吧。總體上,其實分為免費和付費兩大陣營。免費陣營裡,為首的當然是GA(也就是谷歌分析)、PowerBI,但是由於有牆的限制,很多公司沒法使用前者。付費陣營裡,近兩年比較火的主要就是Smartbi了,傳統的就是Tableau。


其實,關於自研還是採購這個問題,這比較看公司業務的發展階段的。


如果是初創型公司,業務還在發展階段,甚至都沒啥資料,其實沒有必要投入過多的人力和資金成本。產品經理甚至可以充當半個分析師的角色。


如果是中型公司(1000人以內),自研也基本是沒有必要的。可以用一些免費的工具,如果在某個具體場景上有需求,可以定向採購。儘量不要貿然自研,因為一套BI系統需要長時間的打磨,不如採購。省下的人力招聘1-2個專門負責的資料產品經理,協助乙方進行應用的落地,是價效比比較高的。


如果是中大型公司(1000-2000),可以考慮自研+採購,要給自研預留一定的時間,逐步過渡到自己的系統上。


而大型公司,例如京東這種體量的,那就不用糾結了,肯定自研好了。畢竟有錢、有人。說不定做好了還能對外賦能,進行SaaS服務呢。


無論是自研還是採購,對於資料科學家、或者是資料產品經理來說,都要知道,一套優秀的BI系統應該是怎樣的。


雖然不是所有的資料產品都有機會參與到BI系統的搭建上(正如前文提及的,中大型公司才會自研),但瞭解BI系統卻是所有公司必須的,不然你做採購的時候,也容易被忽悠。正所謂,“心中有丘壑”。


優秀的BI系統,首先效能要好。很多軟體或者平臺,做一個資料的處理,要消耗比較久的時間,這無疑帶來了效率的下降。效能好的背後代表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其次,在視覺化上要豐富,操作上要便捷。目前絕大部分的BI系統其實操作的互動差不多,但細微處還是能見到功夫的。


最後,就是在資料的處理環節上,要做到有層次。BI系統中的資料處理無疑是比較重的環節了,要對主幹的流程進行突出,而一些細節的資料處理功能要支援,但不能喧賓奪主。不然面對一堆複雜的操作選項,使用者是無法進行上手的。


在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一款BI工具,由廣州思邁特軟體推出的Smartbi覆蓋資料分析的全流程,包括資料連線與準備、資料分析與挖掘、資料共享與應用,除了可以用來製作日常報表,也可以用來製作資料大屏和和自助資料探索,效能很好,功能也很齊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85379/viewspace-285027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