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對智慧社群建設運營的概念內涵、業務需求與建設要點、技術路線、建設運營模式、規範合規等進行了全面深入分析,並就數字中國建設大背景下的智慧社群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設指引。

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正式釋出《指南》研究成果。單志廣表示,隨著我國城鎮化率提高,各類老舊小區相繼啟動智慧化改造,新建社群開展智慧化提升,智慧社群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智慧社群將開闢數字產業價值藍海。單志廣指出,隨著政企合作模式在智慧社群建設運營中的應用與推廣,更多的社群資源將被盤活並不斷激發出數字產業的新活力,帶動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關聯產業發展,為數字產業發展開闢新的空間,並逐步構建起智慧社群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研究釋出《指南》是落實國家關於智慧社群建設相關工作部署,推進智慧城市、數字社會建設的重要探索,也是總結提煉當前智慧社群發展現狀和問題,推動智慧社群從以建為主轉向長效運營,構建政府引導、政企合作、多方參與、專業運營合作的可持續發展生態,促進有效市場和服務型政府有機結合的重要嘗試。

《指南》在分析梳理社群和智慧社群概念、建設運營模式基礎上,提出了智慧社群的定義:一般而言,智慧社群是利用5G、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以社群的智慧化、綠色化、人文化為導向,融合社群場景下的人、地、物、情、事、組織等多種要素,圍繞社群居民的公共利益,促進社群居民交往互助,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多樣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企業等多種主體的社群管理與服務類應用,提高社群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智慧化、精細化水平的一種社群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模式。

《指南》提出智慧社群建設要點要圍繞社群核心業務需求分類推進。社群是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場所,是面向群眾的第一站,智慧社群建設需圍繞社群基本業務展開,即“政務”“商務”“服務”“家務”,統稱為“四務”。智慧社群建設是在社群建設基礎上,利用5G、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對社群“四務”進行整合升級和流程再造,形成社群數字化、智慧化業務場景,全面提高社群生活的便捷性,為居民、政府、企業等多方提供便利,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生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社群情況複雜,不同的社群具有不同的特色及業務重點,智慧社群建設運營應考慮到這些背景差異帶來的需求差異,做好需求分析,分類推進。

《指南》提出智慧社群技術路線要與智慧城市建設相協調。智慧社群建設不是孤立的點,而是對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繼承、發展和實施,因此智慧社群建設的技術路線在滿足社群建設特點和需求的同時,應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路線相協調。智慧社群建設以網路、智慧設施、儲存裝置等硬體為基礎,以資料為驅動,以數字化平臺為支撐,綜合利用5G、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構築智慧社群技術底座,支撐社群智慧應用。智慧社群的總體架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資料層、平臺層、應用層四個部分,智慧社群的設施、資料、系統、平臺與智慧城市的對應元件相連線,智慧社群的技術實現由相關制度、技術、運維、安全等標準體系進行保障。

《指南》提出智慧社群建設要有長效可持續運營模式支撐。建設運營的可持續性是考量智慧社群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也是實踐中探索的重點,常見投資與運作模式可分為政府投資建設模式、市場投資建運模式、政企合作模式和委託經營模式等四種。同時,智慧社群專案具有盈利回報機制多樣的特點,大致可分為增值利用服務、廣告收益、可行性缺口補助、使用者付費、場地租賃收入、渠道收入等六種方式。在以往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社群建設中,政府佔據主導地位,企業作為建設主力,而社群居民和公眾參與度較低、使用意願不高,導致群眾獲得感不強、持續運營能力薄弱。未來智慧社群需要加強基於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手段的建設運營模式創新,探索建立基於多元參與、資料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群治理和服務新模式。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