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印發
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日前印發《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明確提出到2018年,累計制修訂150項以上智慧製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到2019年,累計制修訂300項以上智慧製造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智慧製造標準試驗驗證平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標準應用水平和國際化水平。
工業和資訊化部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關於印發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
工信部聯科〔2018〕15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有關標準化技術組織、標準化專業機構,有關中央企業、行業協會,有關單位:
為加快推進智慧製造發展,指導智慧製造標準化工作的開展,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組織制定了《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現予印發。
工業和資訊化部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018年8月14日
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2018年版)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智慧製造是落實我國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智慧製造,是加速我國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對重塑我國製造業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智慧製造、標準先行”,標準化工作是實現智慧製造的重要技術基礎。
為指導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智慧製造標準化工作,解決標準缺失、滯後、交叉重複等問題,落實“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15年共同組織制定了《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並建立動態更新機制。
按照標準體系動態更新機制,紮實構建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先進適用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推動裝備質量水平的整體提升,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組織制定了《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落實《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聯規〔2016〕349號)和《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國質檢標聯〔2016〕396號)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標準在推進智慧製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中的指導、規範、引領和保障作用。針對智慧製造標準跨行業、跨領域、跨專業的特點,立足國內需求,兼顧國際體系,建立涵蓋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等三類標準的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加強標準的統籌規劃與巨集觀指導,加快創新技術成果向標準轉化,強化標準的實施與監督,深化智慧製造標準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標準對製造業的整體支撐作用,為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二)基本原則
按照《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統籌規劃,分類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國情,開放合作”原則,進一步完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全面開展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研究,加快標準制(修)訂,在製造業各個領域全面推廣。同時,加強標準的創新發展與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間的技術標準交流與合作,開展標準互認,共同推進國際標準制定。
(三)建設目標
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則,制定安全、可靠性、檢測、評價等基礎共性標準,識別與感測、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智慧裝備標準,智慧工廠設計、智慧工廠交付、智慧生產等智慧工廠標準,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運維服務、網路協同製造等智慧服務標準,人工智慧應用、邊緣計算等智慧賦能技術標準,工業無線通訊、工業有線通訊等工業網路標準,機床製造、航天覆雜裝備雲端協同製造、大型船舶設計工藝模擬與資訊整合、軌道交通網路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智慧工廠執行系統等行業應用標準,帶動行業應用標準的研製工作。推動智慧製造國家和行業標準上升成為國際標準。
到2018年,累計制修訂150項以上智慧製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
到2019年,累計制修訂300項以上智慧製造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智慧製造標準試驗驗證平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標準應用水平和國際化水平。
二、建設思路
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按照“三步法”原則建設完成。第一步,通過研究各類智慧製造應用系統,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徵,構建由生命週期、系統層級和智慧特徵組成的三維智慧製造系統架構,從而明確智慧製造物件和邊界,識別智慧製造現有和缺失的標準,認知現有標準間的交叉重疊關係;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標準化需求的基礎上,綜合智慧製造系統架構各維度邏輯關係,將智慧製造系統架構的生命週期維度和系統層級維度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對映到智慧特徵維度的五個層級,形成智慧裝備、智慧工廠、智慧服務、智慧賦能技術、工業網路等五類關鍵技術標準,與基礎共性標準和行業應用標準共同構成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第三步,對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分解細化,進而建立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框架,指導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及相關標準立項工作。
(一)智慧製造系統架構
《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聯規〔2016〕349號)指出,智慧製造是基於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智慧製造系統架構從生命週期、系統層級和智慧特徵三個維度對智慧製造所涉及的活動、裝備、特徵等內容進行描述,主要用於明確智慧製造的標準化需求、物件和範圍,指導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智慧製造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 1 智慧製造系統架構
1. 生命週期
生命週期是指從產品原型研發開始到產品回收再製造的各個階段,包括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一系列相互聯絡的價值創造活動。生命週期的各項活動可進行迭代優化,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等特點,不同行業的生命週期構成不盡相同。
(1)設計是指根據企業的所有約束條件以及所選擇的技術來對需求進行構造、模擬、驗證、優化等研發活動過程;
(2)生產是指通過勞動創造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的過程;
(3)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
(4)銷售是指產品或商品等從企業轉移到客戶手中的經營活動;
(5)服務是指提供者與客戶接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包括回收等。
2. 系統層級
系統層級是指與企業生產活動相關的組織結構的層級劃分,包括裝置層、單元層、車間層、企業層和協同層。
(1)裝置層是指企業利用感測器、儀器儀表、機器、裝置等,實現實際物理流程並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層級;
(2)單元層是指用於工廠內處理資訊、實現監測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層級;
(3)車間層是實現面向工廠或車間的生產管理的層級;
(4)企業層是實現面向企業經營管理的層級;
(5)協同層是企業實現其內部和外部資訊互聯和共享過程的層級。
3. 智慧特徵
智慧特徵是指基於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使製造活動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一個或多個功能的層級劃分,包括資源要素、互聯互通、融合共享、系統整合和新興業態等五層智慧化要求。
(1)資源要素是指企業對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及其數字化模型所在的層級;
(2)互聯互通是指通過有線、無線等通訊技術,實現裝備之間、裝備與控制系統之間,企業之間相互連線及資訊交換功能的層級;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利用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在保障資訊保安的前提下,實現資訊協同共享的層級;
(4)系統整合是指企業實現智慧裝備到智慧生產單元、智慧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乃至智慧製造系統整合過程的層級;
(5)新興業態是企業為形成新型產業形態進行企業間價值鏈整合的層級。
智慧製造的關鍵是實現貫穿企業裝置層、單元層、車間層、工廠層、協同層不同層面的縱向整合,跨資源要素、互聯互通、融合共享、系統整合和新興業態不同級別的橫向整合,以及覆蓋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的端到端整合。
(二)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
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包括“A基礎共性”、“B關鍵技術”、“C行業應用”等三個部分,主要反映標準體系各部分的組成關係。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圖如圖2所示。
圖2 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圖
具體而言,A基礎共性標準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檢測、評價等五大類,位於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圖的最底層,是B關鍵技術標準和C行業應用標準的支撐。B關鍵技術標準是智慧製造系統架構智慧特徵維度在生命週期維度和系統層級維度所組成的製造平面的投影,其中BA智慧裝備對應智慧特徵維度的資源要素,BB智慧工廠對應智慧特徵維度的資源要素和系統整合,BC智慧服務對應智慧特徵維度的新興業態,BD智慧賦能技術對應智慧特徵維度的融合共享,BE工業網路對應智慧特徵維度的互聯互通。C行業應用標準位於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圖的最頂層,面向行業具體需求,對A基礎共性標準和B關鍵技術標準進行細化和落地,指導各行業推進智慧製造。
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中明確了智慧製造的標準化需求,與智慧製造系統架構具有對映關係。以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模組化設計規範為例,它屬於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中B關鍵技術-BC智慧服務中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標準。在智慧製造系統架構中,它位於生命週期維度設計環節,系統層級維度的企業層和協同層,以及智慧特徵維度的新興業態。其中,智慧製造系統架構三個維度與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的對映關係及示例解析詳見附件2。
(三)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框架
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框架由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向下對映而成,是形成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的基本組成單元。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框架包括“A基礎共性”、“B關鍵技術”、“C行業應用”三個部分,如圖3所示。
圖3 智慧製造標準體系框架
三、建設內容
(一)基礎共性標準
基礎共性標準用於統一智慧製造相關概念,解決智慧製造基礎共性關鍵問題,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檢測、評價等五個部分,如圖4所示。
圖4 基礎共性標準子體系
1. 通用標準
主要包括術語定義、參考模型、後設資料與資料字典、標識等四個部分。術語定義標準用於統一智慧製造相關概念,為其他各部分標準的制定提供支撐。參考模型標準用於幫助各方認識和理解智慧製造標準化的物件、邊界、各部分的層級關係和內在聯絡。後設資料和資料字典標準用於規定智慧製造產品設計、生產、流通等環節涉及的後設資料命名規則、資料格式、資料模型、資料元素和註冊要求、資料字典建立方法,為智慧製造各環節產生的資料整合、互動共享奠定基礎。標識標準用於對智慧製造中各類物件進行唯一標識與解析,建設既與製造企業已有的標識編碼系統相容,又能滿足裝置網際網路協議(IP)化、智慧化等智慧製造發展要求的智慧製造標識體系。
2. 安全標準
主要包括功能安全、資訊保安和人因安全三個部分。功能安全標準用於保證控制系統在危險發生時正確地執行其安全功能,從而避免因裝置故障或系統功能失效而導致生產事故,包括面向智慧製造的功能安全要求、功能安全系統設計和實施、功能安全測試和評估、功能安全管理等標準。資訊保安標準用於保證智慧製造領域相關資訊系統及其資料不被破壞、更改、洩露,從而確保系統能連續可靠地執行,包括軟體安全、裝置資訊保安、網路資訊保安、資料安全、資訊保安防護及評估等標準。人因安全標準用於避免在智慧製造各環節中因人的行為造成的隱患或威脅,通過合理分配任務,調節工作環境,提高人員能力,以保證人身安全,預防誤操作等,包括工作任務、環境、裝置、人員能力、管理支援等標準。
3. 可靠性標準
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技術方法兩個部分。工程管理標準主要對智慧製造系統的可靠性活動進行規劃、組織、協調與監督,包括智慧製造系統及其各系統層級物件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管理、綜合保障管理、壽命週期成本管理等標準。技術方法標準主要用於指導智慧製造系統及其各系統層級開展具體的可靠性保證與驗證工作,包括可靠性設計、可靠性預計、可靠性試驗、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增長、可靠性評價等標準。
4. 檢測標準
主要包括測試專案、測試方法等兩個部分。測試專案標準用於指導智慧製造裝備和系統在測試過程中的科學排序和有效管理,包括不同型別的智慧製造裝備和系統一致性和互操作、整合和互聯互通、系統能效、電磁相容等測試專案標準。測試方法標準用於不同型別智慧製造裝備和系統的測試,包括試驗內容、方式、步驟、過程、計算分析等內容的標準,以及效能、環境適應性和引數校準等。
5. 評價標準
主要包括指標體系、能力成熟度、評價方法、實施指南等四個部分。指標體系標準用於智慧製造實施的績效與結果的評估,促進企業不斷提升智慧製造水平。能力成熟度標準用於企業識別智慧製造現狀、規劃智慧製造框架與提升智慧製造能力水平提供過程方法論,為企業識別差距、確立目標、實施改進提供參考。評價方法標準用於為相關方提供一致的方法和依據,規範評價過程,指導相關方開展智慧製造評價。實施指南標準用於指導企業提升製造能力,為企業開展智慧化建設、提高生產力提供參考。
(二)關鍵技術標準
主要包括智慧裝備、智慧工廠、智慧服務、智慧賦能技術和工業網路等五個部分。
1. 智慧裝備標準
主要包括識別與感測、人機互動系統、控制系統、增材製造、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裝置、智慧工藝裝備等七個部分,如圖5所示,其中重點是識別與感測、控制系統和工業機器人標準。主要規定智慧感測器、自動識別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智慧裝備的資訊模型、資料字典、通訊協議、介面、整合和互聯互通、優化等技術要求,解決智慧生產過程中智慧裝備之間,以及智慧裝備與智慧化產品、物流系統、檢測系統、工業軟體、工業雲平臺之間資料共享和互聯互通的問題。
圖5 智慧裝備標準子體系
(1)識別與感測標準
主要包括標識及解析、資料編碼與交換、系統效能評估等通用技術標準;資訊整合、介面規範和互操作等裝置整合標準;通訊協議、安全通訊、協議符合性等通訊標準;智慧裝置管理、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管理標準。主要用於在測量、分析、控制等工業生產過程,以及非接觸式感知裝置自動識別目標物件、採集並分析相關資料的過程中,解決資料採集與交換過程中資料格式、程式介面不統一的問題,確保編碼的一致性。
(2)人機互動系統標準
主要包括工控鍵盤佈局等文字標準;智慧製造專業圖形符號分類和定義等圖形標準;語音互動系統、語義庫等語音語義標準;單點、多點等觸控體感標準;情感資料等情感互動標準;虛擬顯示軟體、資料等VR/AR裝置標準。主要用於規範人與資訊系統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維度的互動途徑、模式、方法和技術要求,解決包括工控鍵盤、操作屏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互動模式,語音、手勢、體感、虛擬現實/擴增實境(VR/AR)裝置等多維度互動的融合協調和高效應用的問題。
(3)控制系統標準
主要包括控制方法、資料採集及儲存、人機介面及視覺化、通訊、柔性化、智慧化等通用技術標準;控制裝置整合、時鐘同步、系統互聯等整合標準。主要用於規定生產過程及裝置自動化、數字化的資訊控制系統,如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可程式設計自動控制器(PAC)、分散式控制系統(DCS)、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資料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等相關標準,解決控制系統資料採集、控制方法、通訊、整合等問題。
(4)增材製造標準
主要包括典型增材製造工藝和方法標準;設計規範、檔案格式、資料質量保障、檔案儲存和資料處理等模型設計標準;增材製造裝置介面標準;增材製造材料、裝置和零部件效能的測試方法標準;增材製造服務架構、服務模式等服務標準。主要用於規範智慧製造系統中增材製造相關技術、方法,確保增材製造與智慧製造各環節、要素的協調一致及效能最優。
(5)工業機器人標準
主要包括整合安全要求、統一標識及互聯互通、資訊保安等通用技術標準;資料格式、通訊協議、通訊介面、通訊架構、控制語義、資訊模型、物件字典等通訊標準;程式設計和使用者介面、程式設計系統和機器人控制間的介面、機器人云服務平臺等介面標準;製造過程機器人與人、機器人與機器人、機器人與生產線、機器人與生產環境間的協同標準。主要用於規定工業機器人的系統整合、人機協同等通用要求,確保工業機器人系統整合的規範性、協同作業的安全性、通訊介面的通用性。
(6)數控機床及裝置標準
主要包括智慧化要求、語言與格式、故障資訊字典等通用技術標準;互聯互通及互操作、物理對映模型、遠端診斷及維護、優化與狀態監控、能效管理、介面、安全通訊等整合與協同標準;智慧功能部件、分類與特性、智慧特徵評價、智慧控制要求等製造單元標準。主要用於規範數字程式控制進行運動軌跡和邏輯控制的機床及裝置,解決其過程、整合與協同以及在智慧製造應用中的標準化問題。
(7)智慧工藝裝備標準
主要包括成形工藝和方法標準;工藝術語、工藝符號、工藝檔案及其格式、儲存、傳輸、資料處理標準;成形工藝裝備介面標準;工藝過程資訊感知、採集、傳輸、處理、反饋標準;工藝裝備狀態監控、運維標準。主要用於規範智慧製造系統中鑄造、塑性成形、焊接、熱處理與表面改性、粉末冶金成形等熱加工成形工藝裝備相關技術、方法、工藝,確保成形制造與智慧製造系統的協調一致。
智慧裝備標準建設重點 |
識別與感測標準。標識及解析、資料編碼與交換、系統效能評估等通用技術標準;資訊整合、介面規範和互操作等裝置整合標準;通訊協議、安全通訊、協議符合性等通訊標準;智慧裝置管理、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管理標準。 控制系統標準。控制方法、資料採集及儲存、人機介面及視覺化、通訊、柔性化、智慧化等通用技術標準;控制裝置整合、時鐘同步、系統互聯等整合標準。 工業機器人標準。整合安全要求、統一標識及互聯互通、資訊保安等通用技術標準;資料格式、通訊協議、通訊介面、通訊架構、控制語義、資訊模型、物件字典等通訊標準;程式設計和使用者介面、程式設計系統和機器人控制間的介面、機器人云服務平臺等介面標準;製造過程機器人與人、機器人與機器人、機器人與生產線、機器人與生產環境間的協同標準。 數控機床及裝置標準。智慧化要求、語言與格式、故障資訊字典等通用技術標準;互聯互通及互操作、物理對映模型、遠端診斷及維護、優化與狀態監控、能效管理、介面、安全通訊等整合與協同標準;智慧功能部件、分類與特性、智慧特徵評價、智慧控制要求等製造單元標準。 智慧工藝裝備標準。成形工藝和方法標準;工藝術語、工藝符號、工藝檔案及其格式、儲存、傳輸、資料處理標準;成形工藝裝備介面標準;工藝過程資訊感知、採集、傳輸、處理、反饋標準;工藝裝備狀態監控、運維標準。 |
2. 智慧工廠標準
主要包括智慧工廠設計、建造與交付,智慧設計、生產、管理、物流和整合優化等部分,如圖6所示,其中重點是智慧工廠設計、智慧工廠交付、智慧生產和整合優化等標準。主要用於規定智慧工廠設計、建造和交付等建設過程和工廠內設計、生產、管理、物流及其系統整合等業務活動。針對流程、工具、系統、介面等應滿足的要求,確保智慧工廠建設過程規範化、系統整合規範化、產品製造過程智慧化。
圖6 智慧工廠標準子體系
(1)智慧工廠設計標準
主要包括智慧工廠的基本功能、設計要求、設計模型等總體規劃標準;智慧工廠物聯網系統設計、資訊化應用系統設計等智慧化系統設計標準;虛擬工廠參考架構、工藝流程及佈局模型、生產過程模型和組織模型等系統建模標準;達成智慧工廠規劃設計要求所需的工藝優化、協同設計、模擬分析、設計檔案深度要求、工廠資訊標識編碼等實施指南標準。主要用於規定智慧工廠的規劃設計,確保工廠的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水平。
(2)智慧工廠建造標準
主要包括建造過程資料採集範圍、流程、資訊載體、系統平臺要求等建造過程資料採集標準;滿足整合性、創新性要求、促進智慧工廠建設專案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的建造過程專案管理標準。主要用於規定智慧工廠建設和技術改造過程,通過智慧工廠建造過程的控制與約束,確保智慧工廠建設質量、建設週期、建設成本等預定目標的實現。
(3)智慧工廠交付標準
主要包括交付內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數字化交付標準;智慧工廠各環節、各系統及系統整合等竣工驗收標準。主要用於規定智慧工廠建設完成後的驗收與交付,確保建成的智慧工廠達到預定建設目標,交付資料資料滿足智慧工廠運營維護要求。
(4)智慧設計標準
主要包括基於資料驅動的引數化設計、專業化並行/協同設計、基於模型的產品生命週期(定義MBD、製造和檢驗)標準以及產品設計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試驗方法設計、試驗資料與流程的管理、試驗結果的分析與驗證、試驗結果反饋等試驗模擬標準。主要用於規定產品的數字化設計和模擬,以及產品試驗驗證過程模擬的方法和要求,確保產品的功能、效能、易裝配性、易維修性,縮短新產品研製和製造週期,降低成本。
(5)智慧生產標準
主要包括計劃模擬、多級計劃協同、視覺化排產、動態優化排程等計劃排程標準;作業檔案自動下發與執行、設計與製造協同、製造資源動態組織、生產過程管理與優化、生產過程視覺化監控與反饋、生產績效分析、異常管理等生產執行標準;質量資料採集、線上質量監測和預警、質量檔案及質量追溯、質量分析與改進等質量管控標準;裝置執行狀態監控、裝置維修維護、基於知識的裝置故障管理、裝置執行分析與優化等裝置運維標準。主要用於規定智慧製造環境下生產過程中計劃排程、生產執行、質量管控、裝置運維等應滿足的要求,確保製造過程的智慧化、柔性化和敏捷化。
(6)智慧管理標準
主要包括供貨商評價、質量檢驗分析等採購管理標準;銷售預測、客戶關係管理、個性化客戶服務等銷售管理標準;裝置可靠性管理等資產管理標準;能流管理、能效評估等能源管理標準;作業過程管控、應急管理、危化品管理等安全管理標準;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職業危害專案指標等健康管理標準;環保實時監測和預測預警能力描述、環保閉環管理等環保管理標準;基於模型的企業戰略、生產組織與服務保障等基於模型的企業(MBE)標準。主要用於規定企業生產經營中採購、銷售、能源、工廠安全、環保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模型和管理要求等,指導智慧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確保管理過程的規範化和精益化。
(7)智慧物流標準
主要包括物料標識、物流資訊採集、物料貨位分配、出入庫輸送系統、作業排程、資訊處理、作業狀態及裝備狀態的管控、貨物實時監控等智慧倉儲標準;物料智慧分揀系統、配送路徑規劃、配送狀態跟蹤等智慧配送標準。主要用於規定智慧製造環境下廠內物流關鍵技術應滿足的要求,指導智慧物流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確保物料倉儲配送準確高效和運輸精益化管控。
(8)整合優化標準
主要包括虛擬工廠與物理工廠的整合、業務間整合架構與功能、整合的活動模型和工作流、資訊互動、整合介面和效能、現場裝置與系統整合、系統之間整合、系統互操作等整合與互操作標準;各業務流程的優化、操作與控制的優化、銷售與生產協同優化、設計與製造協同優化、生產管控協同優化、供應鏈協同優化等系統與業務優化標準。主要用於規定一致的語法和語義,滿足通用介面中應用特定的功能關係,協調使能技術和業務應用之間的關係,確保資訊的共享和交換。
智慧工廠標準建設重點 |
智慧工廠設計標準。智慧工廠參考模型、通用技術要求等總體規劃標準;智慧工廠資訊基礎設施設計、物聯網系統設計和資訊化應用系統設計等工廠智慧化系統設計標準;虛擬工廠設計參考架構、虛擬工廠資訊模型和虛擬工廠建設要求等虛擬工廠設計標準;達成智慧工廠規劃設計要求所需的模擬分析、工藝優化、工廠資訊標識編碼和設計檔案深度要求等實施指南標準。 智慧工廠交付標準。交付內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數字化交付標準;智慧工廠各環節、各系統及系統整合等竣工驗收標準。 智慧生產標準。計劃模擬、多級計劃協同、視覺化排產、動態優化排程等計劃排程標準;作業檔案自動下發、協同生產、生產過程管理與優化、視覺化監控與反饋、生產績效分析、異常管理等生產執行標準;質量資料採集、線上質量監測和預警、質量檔案及質量追溯、質量分析與改進等質量管控標準;裝置執行狀態監控、裝置維修維護、基於知識的裝置故障管理、裝置執行分析與優化等裝置運維標準。 整合優化標準。虛擬工廠與物理工廠的整合、業務間整合架構與功能、整合的活動模型和工作流、資訊模型、資訊互動、整合介面和效能、現場裝置與系統整合、系統之間整合、系統互操作等整合與互操作標準;各業務流程的優化、操作與控制的優化、銷售與生產協同優化、設計與製造協同優化、生產管控協同優化、供應鏈協同優化等系統與業務優化標準。 |
3. 智慧服務標準
主要包括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運維服務和網路協同製造等三個部分,如圖7所示,其中重點是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標準和運維服務標準。主要用於實現產品與服務的融合、分散化製造資源的有機整合和各自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協同,解決了綜合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類資源,提供各類規範、可靠的新型服務的問題。
圖7 智慧服務標準子體系
(1)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標準
主要包括通用要求、需求互動規範、模組化設計規範和生產規範等標準。主要用於指導企業實現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服務模式,通過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柔性製造技術,以模組化設計為基礎,以接近大批量生產的效率和成本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2)運維服務標準
主要包括基礎通用、資料採集與處理、知識庫、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壽命預測等標準。主要用於指導企業開展遠端運維和預測性維護系統建設和管理,通過對裝置的狀態遠端監測和健康診斷,實現對複雜系統快速、及時、正確診斷和維護,全面分析裝置現場實際使用執行狀況,為裝置設計及製造工藝改進等後續產品的持續優化提供支撐。
(3)網路協同製造標準
主要包括實施指南、總體框架、平臺技術要求、互動流程和資源優化配置等標準。主要用於指導企業持續改進和不斷優化網路化製造資源協同雲平臺,通過高度整合企業間、部門間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的相關技術方法,實現生產製造與服務運維資訊高度共享、資源和服務的動態分析,增強柔性配置水平。
智慧服務標準建設重點 |
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標準。通用要求、需求互動規範、模組化設計規範和生產規範等標準。 運維服務標準。基礎通用、資料採集與處理、知識庫、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壽命預測等標準。 網路協同製造標準。實施指南、總體框架、平臺技術要求、互動流程和資源優化配置等標準。 |
4. 智慧賦能技術標準
主要包括人工智慧應用、工業大資料、工業軟體、工業雲、邊緣計算等部分,如圖8所示,其中重點是人工智慧應用標準和邊緣計算標準。主要用於構建智慧製造資訊科技生態體系,提升製造領域的資訊化和智慧化水平。
圖8 智慧賦能技術標準子體系
(1)人工智慧應用標準
主要包括場景描述與定義標準、知識庫標準、效能評估標準,以及智慧線上檢測、基於群體智慧的個性化創新設計、協同研發群智空間、智慧雲生產、智慧協同保障與供應營銷服務鏈等應用標準。主要用於滿足製造全生命週期活動的智慧化發展需求,指導人工智慧技術在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生命週期環節中的應用,並確保人工智慧技術在應用中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2)工業大資料標準
主要包括平臺建設的要求、運維和檢測評估等工業大資料平臺標準;工業大資料採集、預處理、分析、視覺化和訪問等資料處理標準;資料質量、資料管理能力等資料管理標準;工廠內部資料共享、工廠外部資料交換等資料流通標準。主要用於典型智慧製造模式中,提高產品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各類資料的處理和應用水平。
(3)工業軟體標準
主要包括產品、工具、嵌入式軟體、系統和平臺的功能定義、業務模型、技術要求等軟體產品與系統標準;工業軟體介面規範、整合規程、產品線工程等軟體系統整合和介面標準;生存週期管理、質量管理、資產管理、配置管理、可靠性要求等服務與管理標準;工業技術軟體化方法、參考架構、工業應用程式(APP)封裝等工業技術軟體化標準。主要用於促進軟體成為工業領域知識、技術和管理的載體,提高軟體在工業領域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以及營銷服務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指導工業企業對研發、製造、生產管理等工業軟體的整合和選型,幫助工業企業開展工業技術軟體化,對工業知識進行有效積累。
(4)工業雲標準
主要包括平臺建設與應用,工業雲資源和服務能力的接入與管理等資源標準;能力測評規範、計量計費、服務級別協議(SLA)等服務標準。主要用於構建工業雲生態體系,指導工業雲平臺的設計和建設,規範不同工業雲服務的業務能力,提升工業雲服務的設計、實現、部署、供應和運營管理水平,指導開展各類工業雲服務的採購、審計、監管和評價活動。
(5)邊緣計算標準
主要包括架構與技術要求、計算及儲存、安全、應用等標準。主要用於指導智慧製造行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創新,解決製造業數字化在敏捷連線、實時業務、資料優化、應用智慧、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用於智慧製造中邊緣計算技術、裝置或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智慧賦能技術標準建設重點 |
人工智慧應用標準。場景描述與定義標準,知識庫標準,效能評估標準,以及智慧線上檢測、基於群體智慧的個性化創新設計、協同研發群智空間、智慧雲生產、智慧協同保障與供應營銷服務鏈等應用標準。
邊緣計算標準。架構與技術要求、計算及儲存、安全、應用等標準。 |
5. 工業網路標準
主要包括體系架構、組網與並聯技術和資源管理,其中體系架構包括總體框架、工廠內網路、工廠外網路和網路演進增強技術等;組網與並聯技術包括工廠內部不同層級的組網技術,工廠與設計、製造、供應鏈、使用者等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互聯技術;資源管理包括地址、頻譜等,但智慧製造中工業網路僅包括工業無線通訊和工業有線通訊,如圖9所示。
圖9 工業網路標準子體系
(1)工業無線通訊標準
針對現場裝置級、車間監測級及工廠管理級的不同需求的各種局域和廣域工業無線網路標準。
(2)工業有線通訊標準
針對工業現場匯流排、工業乙太網、工業布纜的工業有線網路標準。
工業網路標準建設重點 |
工業無線通訊標準。針對現場裝置級、車間監測級及工廠管理級的不同需求的各種局域和廣域工業無線網路標準; 工業有線通訊標準。針對工業現場匯流排、工業乙太網、工業布纜的工業有線網路標準。 |
(三)行業應用標準
依據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圍繞新一代資訊科技、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機械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效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同時兼顧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優先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並逐步覆蓋智慧製造全應用領域。行業應用標準體系如圖10所示。
圖10 行業應用標準子體系
發揮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在行業應用標準制定中的指導和支撐作用,優先制定各行業均有需求的裝置互聯互通、智慧工廠建設指南、數字化車間、資料字典、運維服務等重點標準。在此基礎上,發揮各行業特點,制定行業亟需的智慧製造相關標準。如:新一代資訊科技領域的射頻識別標準等。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的機床製造和測試標準等。航空航天裝備領域的複雜裝備雲端協同製造標準、航天裝備數字化雙胞胎製造標準等。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領域的大型船舶設計工藝模擬與資訊整合標準、海洋石油裝備互聯互通和運維服務標準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軌道交通網路控制系統標準、車載訊號系統標準、高速動車組智慧工廠執行管理標準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智慧工廠執行系統標準等。電力裝備領域的儲存管理標準、資料智慧採集標準、監測診斷服務標準等。農業機械裝備領域的農機裝備智慧工廠平臺化製造執行管理系統標準等。生物醫藥及高效能醫療器械領域的醫療裝置質量追溯標準等。其他領域的標準包括:家電行業空調產品資訊整合資料介面標準,石油石化行業智慧裝置互聯互通標準,紡織行業智慧裝備網路通訊介面、系統整合與互操作標準,鋰離子電池製造行業智慧工廠標準,採礦、冶金、建築專用裝置製造行業高階工程機械可靠性模擬與協同製造標準等。
智慧製造標準體系與機械、航空、汽車、船舶、石化、鋼鐵、輕工、紡織等製造業領域標準體系之間不是從屬關係,內容存在交集。交集部分是智慧製造標準體系中的行業應用標準。例如,船舶工業標準體系用於指導船舶相關產品設計、製造、試驗、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設等,智慧製造標準體系中的船舶行業相關標準主要涉及到船舶製造環節中的互聯互通等智慧製造相關內容。
四、組織實施
加強統籌協調。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積極發揮國家智慧製造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諮詢組的作用,開展智慧製造標準體系的建設及規劃。充分利用多部門協調、多標委會協作、軍民融合等工作機制,凝聚各類標準化資源,紮實構建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先進適用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
實施動態更新。實施動態更新完善機制,隨著智慧製造發展水平和行業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根據智慧製造發展的不同階段,每兩年滾動修訂《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加快標準研製。基於“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則,完善智慧製造標準綠色通道,加快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推動標準試驗驗證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加強宣貫培訓。充分發揮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學會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標準的培訓、宣貫工作,通過培訓、諮詢等手段推進標準宣貫與實施。用標準引領行業實現智慧轉型。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定期舉辦智慧製造標準化國際論壇,組織中外企業和標準化組織開展交流合作,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等相關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標準化工作,積極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供我國智慧製造標準化工作的研究成果。
來源: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司
相關文章
- 國家人工智慧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人工智慧產業
- 淺談國內外對智慧製造體系的定義和標準
-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區塊鏈分散式
- 軟體工程國家標準軟體工程
-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標準和指南全掃描(上)
- 國家資訊中心:2021年智慧社群建設運營指南
- 兩化融合|智慧製造|製造強國
- 【智慧製造】索菲亞家居智慧工廠與物流系統建設
- 【智慧製造】2018中國製造業產能共享發展年度報告
- 【智慧製造】智慧工廠怎麼建?
- 【智慧製造】工業軟體:智慧製造的大腦
- 加快標準體系建設,促進資料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
- 運維標準化與流程化建設深度指南(轉)運維
- 【智慧製造】奔向智慧製造;什麼樣的人能引領工廠智慧製造發展?
- 【智慧製造】MES在工業4.0標準下的規範和功能
- 如何進行智慧工地的建設,貴州釋出智慧工地建設地方標準
- 智慧製造行業:智慧製造系統全景圖(附下載)行業
- 智慧製造建設物聯網裝置健康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 智慧工廠——智慧製造的載體
- 智慧黨建系統開發建設
- 【智慧製造】智慧製造的核心——智慧決策
- 【智慧製造】李培根院士:2017-2018中國製造業及智慧製造十大熱點
- 標準化為智慧城市建設鋪平賽道XP
- 資料標註員|《人工智慧訓練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釋出人工智慧
- 【智慧製造】物流裝備製造業發展全解讀
- 【智慧製造】製造業智慧變革之道
- 【智慧製造】智慧製造將勢不可擋
- 【智慧製造】機器人與智慧製造機器人
- 衛生紙國家標準查詢 All In One
- 治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發展的政策基準報告
- 中國製造2025—主攻智慧製造,您的網路準備好了嗎?
- 【智慧製造】轉型企業智慧工廠的思考與建設重點
- 標點符號用法的國家標準(1995年)符號
- 【智慧製造】智慧製造流派 全球11種智慧製造參考模型大盤點!模型
- 模切ERP系統智慧化提升企業製造業水準
- 【智慧製造】動力電池行業智慧製造發展趨勢分析行業
- ERP系統的顯微鏡 ——論製造業ERP系統成本體系建設(轉)
- 國產資料庫適合搞國家標準嗎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