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再進化,開啟資料中心集約化新局面

dobigdata發表於2021-11-01

在資料中心領域,人們總是希望基礎設施的部署、利用和管理能夠更加簡單便捷。

2009年6月,VMware、Cisco和EMC組建VCE聯盟,推出融合基礎設施產品Vblock,將伺服器、儲存、網路裝置和虛擬化軟體整合在一起,這標誌著資料中心正式邁入融合時代;隨後幾年,以Nutanix為代表的超融合公司崛起,它們並不滿足資料中心產品簡單整合,希望以超融合這種革命性的產品形態來徹底顛覆資料中心基礎設施。

自此,超融合成為資料中心基礎設施領域當仁不讓的頭號明星,超融合公司也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中國超融合市場甚至上演過“百團大戰”的壯觀景象。時光荏苒,經過十年的發展,超融合已然渡過炒作期,應用場景也從桌面、測試等邊緣向資料庫、SAP HANA等核心業務演進,為越來越多使用者所接受。

如今,在AI應用、大資料、雲原生、XPU等多種因素的驅動下,超融合又在悄然醞釀著下一次變革。這一次,除了軟體定義之外,超融合在硬體、架構、功能場景上又將會是一次大升級,並對未來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超融合為何是必然選擇

過去,資料中心計算、儲存和網路彼此獨立,這種方式固然具有不錯的穩定性,但隨著業務變化和規模擴張,亦給資源部署、擴充套件、管理帶來極大挑戰。超融合則將計算、儲存、網路資源、管理軟體進行融合,並以整合交付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大幅降低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部署、使用和管理的複雜性。

超融合再進化,開啟資料中心集約化新局面

所以,超融合一經推出,便獲得很多使用者的關注。如今,超融合已然成為資料中心的主流選擇之一。IDC全球超融合系統報告顯示,超過72%的企業已經部署或者計劃部署超融合HCI。以中國市場為例,2017-2019年是超融合的關鍵節點,質疑聲逐漸在市場中消失,超融合使用者從中等規模向大型企業資料中心延伸,部署場景也擴充套件到資料庫、ERP、SAP HANA等多個關鍵業務場景中。

超融合之所以頗受青睞,主要有四大關鍵原因:


  • 首先超融合具備低起步、高擴充套件的優勢,天生具備Sacle-out橫向擴充套件的基因,在擴充套件能力上大大優於傳統資料中心的各種產品,使用者初始購買門檻低,並且可以根據業務變化進行靈活線性擴充套件;
  • 其次,超融合不是資料中心各種裝置的簡單整合,而是透過透過軟體定義的方式將資料中心資源池化,根據業務量來按需配置,TCO遠比傳統方式低;
  • 第三,超融合通常已經完成軟硬體的安裝與除錯,進入使用者資料中心即可開箱即用,大部分超融合裝置廠商都會搭載適配的智慧管理軟體,比如戴爾VxRail的VxRail Manager,華為FusionCube的FusionCube Vision等,可實現便捷運維管理,使用者無需擔心各種運維挑戰;
  • 第四,超融合可透過元件堆疊,幫助使用者實現多雲對接,跨資料中心及雲端資源統一管理排程,滿足業務平滑演進和無縫銜接訴求。

如果再深入觀察目前資料中心的發展趨勢,會發現業務敏捷化、資源服務化、交付一體化和綠色節能已然成為現代資料中心建設的目標。工信部最新的《新型資料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明確規定,引導新型資料中心集約化、智慧化建設,穩步提高資料中心單體規模和單機架效率,加速建立形成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資料中心格局。

無疑,隨著數字經濟快速增長,對於資料資源儲存、計算和應用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推動資料中心向新型資料中心演進,而超融合的諸多優勢無疑與新型資料中心建設趨勢高度吻合。

面對新型資料中心的演進,超融合自身也在加速開啟下一次變革,為新趨勢、新需求做好準備。

超融合再迎變革

過去,超融合最大的創新點在於軟體,以服務虛擬化場景為切入點,透過軟體定義的方式不斷做大做強,從而在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中佔據重要位置;未來十年,超融合的創新將會從架構、硬體到軟體棧、功能場景全面創新,成為未來資料中心的核心底座。

目前來看,超融合趨勢之一就是容器等雲原生的支援,在虛擬化環境等穩態業務的基礎上,更好地滿足使用者對於敏態業務的需求。資料預測,到2024年,容器架構軟體在軟體定義資料中心市場中佔比將達到20%,廠商們紛紛加速佈局。例如,VMware已經推出了Tanzu,旨在快速構建、執行和管理現代化應用;華為也在迅速加強對多樣化原生平臺的支援,包括像Rancher等,以支撐使用者多樣化應用的需求。

另一個趨勢就是XPU等硬體在資料中心領域的崛起,自AWS推出Nitro加速卡以來,越來越多廠商意識到透過DPU等硬體來解除安裝重刪壓縮等資料操作任務的重要性,對於提升虛擬機器密度、效能和降低TCO大有裨益。因此,在超融合節點中加入XPU的支援必然會成為超融合的重要趨勢。

超融合再進化,開啟資料中心集約化新局面

第三個趨勢就是架構的改變,在資料中心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下,業務對於計算和儲存資源的靈活性再次提升,之前超融合架構因為不能獨立擴充套件計算和儲存資源而被人詬病。未來,超融合廠商將會向組合式架構演進,在極簡管理的基礎上,不僅能夠支援多型別節點,實現計算與儲存資源獨立按需擴充套件,還將支援異構算力的融合,在架構層面進一步滿足資料中心發展趨勢。

最後,超融合在資料中心所承擔的場景角色也將發生變化,超融合透過疊加雲閘道器、雲管軟體,不僅能夠實現與公有云的互通,還將肩負起多雲連線、跨雲遷移等重任。

因此,隨著需求、技術、架構的變化,未來超融合市場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未來市場看什麼

經過多年發展,超融合真正開啟了資料中心市場,使用者接受度很高,市場空間也將穩步擴大。在全球範圍內,HCI系統的增長都保持較好態勢,在2021年上半年達到11.2%的同比增長率。IDC預測,市場對超融合系統解決方案的需求依然強勁,將在未來5年保持18.5%的年複合增長率,2025年超融合市場規模將達到近33.2億美元。

不過需求的牽引,除了帶來超融合產品、架構的變革,也將推動超融合市場的新一輪洗牌。在筆者看來,做超融合容易,但是做好超融合則很困難,超融合未來一定會成為專業型選手的天下。例如,超融合過去、現在和將來極為考驗分散式儲存能力,而市場中專業儲存廠商幾乎都在大力擴充超融合市場。

超融合再進化,開啟資料中心集約化新局面

從市場競爭來看,未來超融合市場將主要聚焦三個能力的比拼。

首先就是硬體和架構能力的比拼。過去十年,在硬體同質化的時代中,超融合往往是軟體能力的比拼,甚至以軟體交付的方式也成為主流。但未來隨著AI應用的爆發,異構計算將成為資料中心必然趨勢:如今,非同步複製、同步複製、卷級雙活、內建備份等高階儲存功能已成為超融合產品競爭的重要差異點,而EC演算法和重刪壓縮等資料操作任務通常會消耗大量的處理器資源,如何降低這些功能對於資源的消耗,使其並不影響到業務,絕非透過KVM+開源儲存構建的超融合能夠滿足的。有能力設計自身的XPU產品、在架構層面構建起組合式架構的公司將會佔據先機。

其次是全棧與核心技術能力的比拼。隨著超融合成為資料中心的底座,超融合廠商今後比拼的就是全棧能力,像華為這種擁有從晶片、SSD到虛擬化、容器全棧能力的公司並不存在明顯短板,還有能力將全棧技術充分最佳化,無疑在今後的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

最後則是生態、解決方案的比拼。超融合公司不僅需要有能力覆蓋資料中心,還需要擴充到邊緣、雲端等場景,以及與合作伙伴緊密合作,構建起優秀的生態,以滿足資料中心未來愈發豐富的需求。

總體來看,進入數字化時代,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已經是大勢所趨,使用者們的業務形態千變萬化,超融合在保持彈性擴充套件、快速部署、簡化管理等優勢的基礎上,也在開啟新的變革,融入更多能力,以滿足現代化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新需求。面向未來,隨著產品的能力不斷升級與迭代,超融合也將成為資料中心的必然之選。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091/viewspace-283993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